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第18课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童年的水墨画)2.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3. 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 初读课文。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 检查读书情况。(1)生字,读生字。m rn n tng su b ln h m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蘑 菇 自己练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 爽 ”,前鼻音“竿”,后鼻音“腾 浪”等。“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2)词语,读词语。水墨画 染绿 浪花 溅起 清爽 打碎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注意读准:前鼻音“溅”,后鼻音“爽”。(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5.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同学们分篇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梳妆:梳洗打扮。玉带: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会写字: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2.识记生字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识字:竿 浪 葫 蘑 菇 碎 腾(2)熟字比较。如:黑一墨 醉一碎 (3)猜谜语:“飞刀投向人靶子:夺夺夺夺!”谜底是“爽”“八点九点十点”谜底是“染”。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会写的字。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这几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墨、染、竿、葫、蘑、菇”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除了“墨”是上宽下窄的字,其余都是上窄下宽的字。“碎、浪 ”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爽、蘑”:“爽” 的笔顺是:先写“大”,再写左边两个“”,最后写右边的两个“”。“蘑”注意字要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学生再次练写。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评价。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写好字的做法。抄写本课生字,小组评比,说一说谁写的最好,好在哪里。读熟溪边【板书设计】 18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然后出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不足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水墨画 染绿 浪花 溅起 清爽 竹竿 打碎 葫芦 蘑菇 松针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4.赏析诗句(课件出示问题)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2)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板书: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3)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不知这些画给你怎样的感觉?(课件出示溪边图文)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课件出示江上图文)生3: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板书:鸭子、孩子戏水)(课件出示林中图文)生4:这是一幅快乐的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点点,人影绰绰。(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小结: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三、鉴赏写法,仿写诗歌1.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2.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四、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 童年的水墨画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重视朗读训练。2.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准备稿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理发图片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3.试着读课文。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剃头 执木尺 否则 骂人 仇人 习惯 受刑 厘米 摸耳朵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5.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表 胆 鬼 理 夺 骂 仇 差 付 倍 虽 泡 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 理 骂 仇 倍 泡(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 兔一鬼 奇一夺 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 一件 文件 付钱 付出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虽”的第八笔是提。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6)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板书:小沙怕剃头 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 “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设计】19 剃头大师小沙怕剃头 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 “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足之处: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剃头 执木尺 否则 骂人 仇人 习惯 受刑 厘米 摸耳朵表弟 胆小鬼 理发 眼神差 付钱 双倍 虽然 一件2.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 受刑一样)(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板书:剃头大师:熟练 随意乱剪 见了鬼)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板书设计】19 剃头大师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 受刑一样剃头大师:熟练 随意乱剪 见了鬼【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以重点句子理解为主线。本文以“我”和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对比描写,交代了谁是“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子对比阅读,联系上下文,找出事情的本质。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肥皂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9个字,会写12个字。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廊、仰、越、若”等生字。 2、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3、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4、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教学重点】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肥皂水等吹泡泡的工具。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感觉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课件出示吹泡泡图)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肥皂泡)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3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廊子 轻悠悠 若是 娇软 脆薄 颤巍巍 山巅 婴儿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若 颤”,前鼻音“巅”,后鼻音“廊 婴”等。4.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皂 廊 剩 碗 悠 若 透 娇 扯 仰 串 越 婴 希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皂 ”,翘舌音“剩、若、扯、串”,前鼻音“碗 ”,后鼻音“廊、仰、婴”。(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廊 碗 透 娇 (2)熟字比较。如:泉一皂 苦一若 让一扯 抑一仰 中一串 起一越 杀一希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廊”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个“郎”字。“巅”上窄下宽,左下角是个“真”字,别漏掉一横。“越”半包围结构,注意“走”上面的笔顺:横、竖提、斜勾、撇、点。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和弄和弄:搅拌。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山巅:山顶、顶峰的意思。粘稠:本文指肥皂液粘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2小组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本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顺序写的。(板书: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4.小结:文章通俗易懂,用词准确、精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5配乐齐读全文。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9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肥皂泡的美,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20 肥皂泡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作者感情趋势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泡泡的美好、引人遐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本文是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顺序写的。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泡泡之美、吹泡泡的乐趣。不足之处:如何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8)廊子 轻悠悠 若是 娇软 脆薄 颤巍巍 山巅 婴儿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做泡泡、吹泡泡的、扇泡泡的。二、感知中心、把握基情师引: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什么呢?(课件出示9:课文第1自然段。)2.生齐读第1自然段。(板书课题)(板书:肥皂泡)3.说说“最爱”有多爱?读出你的感受。三、精读深悟、体趣得法(一)品读做肥皂泡1.你们玩的泡泡是买的还是做的?冰心奶奶玩的肥皂泡跟我们玩的有点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2.生回答。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做)(课件出示10)“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3.指名读。4.引导学生观察词语“和弄和弄”,也可以说成(搅合搅合)(板书:和弄和弄 融化)(二)研读吹、扇肥皂泡,悟写法A.吹泡泡1. 过渡:肥皂泡就这样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玩吧!指名读课文剩下的部分。2.师问:玩肥皂泡最重要的动作是生答(“吹”)(板书“吹”)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答(“慢慢地”)这样就吹成了 (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板书:慢慢地)4.吹完之后还要怎么做?生答(“轻轻一提”)(根据学生回答,动作演示这些重点词)(板书:轻轻一提)5.师引:这样一来,“那轻圆的球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漂游。”(师范读)强调“软悠悠”,跟着老师来读。(板书:轻悠悠)男生读、女生读6.师引:吹肥皂泡有意思吗?难怪冰心奶奶说-(回扣中心句)生齐读。“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7.师引: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由“做”到“吹”再到“提”,(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是怎么连成一句话的?来看看接头处。引导学生找到连接词“然后”、“再”(课件变红这两个词)8.师述:这两个词有个名字叫“连接词”。(连接词:然后 再)9.拓展: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的词?(先、接着、最后 )(交流、评价3-4名同学)10.用连接词可以把句子有顺序地连在一起,我们也来试一试。(先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在完成。)选词填空:再 然后 先 最后植树时,我( )挖一个坑,( )把小树苗放进坑里,( )埋上土,( )浇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11.汇报、评价12.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为什么说“五色的浮光”,指哪五色?(板书:五色浮光 轻清透明 )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 “当太阳光照射到泡泡上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折射光和反射的光在泡泡表面发生了衍射。使各种光分离出来,我们就看到了彩虹,彩虹的颜色是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B.扇泡泡 师引:肥皂泡要想玩得好,还需要(扇) “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指名读)引出“扇”(板书:扇)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答(“轻轻地”)(幻灯演示重点词)(板书:轻轻地)2.师引:扇肥皂泡很有讲究。引读“若是扇得好”(老师也想美美地读一读这四散纷飞的小泡,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好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读“要是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 (引导:“颤巍巍”要读得颤一些,跟老师来读。“颤巍巍”)(板书:颤巍巍)(引导学生想象着颤巍巍、光影零乱的大泡再读这句话。)14.引读:很快就要散裂了。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屏住呼吸”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说一说大家为什么要屏住呼吸?(交流)15.美丽的肥皂泡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所以冰心奶奶说-(回扣中心句)(课件出示),生齐读。“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16.对比总结由“做肥皂泡”到“吹肥皂泡”再到“扇肥皂泡”哪个内容写得少?哪些内容写的多一些?像这样写得内容比较多的叫做重点写。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想象说话,迁移情感。想想这些轻清亮丽的小球,还可能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四、课堂小结小练笔:仿照文中第5自然段,写写这些泡泡还可能飞到哪里去。【板书设计】20肥皂泡做肥皂:和弄和弄 融化 吹肥皂:慢慢地 轻轻一提 轻悠悠扇肥皂:连接词:然后 再五色浮光 轻清透明 轻轻地 颤巍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肥皂泡不仅介绍了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还把吹肥皂泡的美好心情写了出来。因此,学习本文除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本课的导入创设了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2.拓展想像,培养学生丰富想像力。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3.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4.学练结合,促使阅读教学综合高效。课后布置仿照文中第5自然段,写写这些泡泡还可能飞到哪里去。以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不足之处: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吹泡泡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写作背景】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者介绍】牟文正著有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文学科普类作品中国百首经典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全国儿童幻想作文选、中华名人童年故事等,青少年名著类作品有(均为青少年版或缩写版)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检查自学情况。(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叠花篮 解释 歉意 道歉 盼着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3:生字田字格课件:)耀 庆 盼 叠 歉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 ”,后鼻音“庆”。(2) 识记生字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 “兼+欠=歉” (2)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3)形近字比较:桑一叠 歉一谦(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歉意:抱歉的心意。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6.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教师板书:诚实守信)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宋庆龄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1.默读课文,把能反映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体会。2.交流。A、 “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指名朗读。B、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候,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可以看出什么?(“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C、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守信用。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D、当爸爸妈妈回来后,妈妈心疼宋庆龄一人在家时,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你认为宋庆龄的做法对吗?生活中,你遇到同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预设:宋庆龄的做法是对的,她是在坚持正确的做法,不管别人怎么做,做了什么,只坚持做好自己就够了。预设:今后要像宋庆龄学习,坚持做好自己,不能因为一些诱惑或原因,而失去自己的初衷,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的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指导朗读。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板书:语言、动作、神态)(提示:以后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四、角色朗读,体会情感。分角色表演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通过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五、讨论理解,明辨是非。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好不好?(宋庆龄做得非常正确,无论怎样,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正确的。)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明辨是非,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六、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俗话说“一诺千金”。出示关于诚信的名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板书设计】21*我不能失信宋庆龄诚实守信语言动作神态【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不足之处: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2.初步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3.加一个精彩的题目。【教学重点】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而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文。 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有特点的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大家。2.相互交流,激发兴趣:孩子们,有的人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人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有的人倔强,爱哭、爱闹;有的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人勇敢正直;有的人勤劳简朴;还有的人幽默风趣那么,你要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今天,我们就把你熟悉的这个人写下来。教师板书课题:(板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二、出示词语,选定题目1.上面的词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选择他?预设:看到了“热心肠”,我想到了我的同桌,预设:看到了“昆虫迷”,我想到了我的表哥,他特别喜欢昆虫,在家养了很多昆虫。2.给你的作文选择一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班的昆虫迷”“故事大王张小乐”三、明确任务,选材构思1.明确要求: (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师和学生一块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写熟悉的人。语句要通顺。用一件事来写。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2.小组讨论:你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3.集体交流:(1)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他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板书:抓住人物特点写)(2)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3)着重指导学生在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丰富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表达。并接着板书:(板书: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语言)。四、学生习作,下笔成文1.起草动笔。教师巡回指导:(1)学生开始自己的习作。(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请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3.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六、与人分享,交流乐趣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指导孩子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关于这个人的事情。让孩子们学会结合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出熟悉的人的特征。教学中,引导学生确定题目,抓住人物特点,讨论交流有关人物的事件和特点。在充分说话的基础上,明确了思路,弄清了特点,再开始写作,效果会很明显。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3.引导学生品味“像的样子+自己的感受”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教学重点】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文中有很多难懂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一致。1. 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预设:理解句子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或经验理解。预设:实在没法理解的就可以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