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和椎管内肿瘤_第1页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_第2页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_第3页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_第4页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第一节 颅内肿瘤,概 述 分 类: 来 源 1、原发 2、继发 生物学行为 1、良性 2、恶性,原发肿瘤 : 脑、脑膜、脑神经、 垂体、血管、胚胎残余。 继发肿瘤: 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成人发病情况 1、原发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1.5%,占中枢神经系统40%。 2、发病率为16.5/10万。 4、40岁高峰,男性略多于女性。 5、幕上下之比 2:1 6、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儿童发病情况 1、颅内肿瘤在全身各系统肿瘤中占 第7位仅次于血液病的发病率。 2、在12岁以内儿童是第一位死因。 3、后颅窝和中线肿瘤居多,髓母细 胞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肿瘤生长方式 (1)扩张性:界限清,压迫为主. (2)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压迫. (3)多灶性生长:多灶性症状.,肿瘤病因 不清 (1)遗传学因素 (2)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和射 线 (3)化学因素 (4)生物因素 (5)先天因素,肿瘤组织学分类(1)神经上皮: 胶质瘤、星型细胞瘤、少突胶质瘤、 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2)脑 膜:脑膜瘤、脑膜肉瘤(3)神 经 鞘: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恶性神经 鞘瘤(4)垂体前叶:垂体腺瘤(5)先 天 性:颅咽管瘤、脊索瘤、上皮样肿瘤 (6)血管组织: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7)转移性肿瘤:(8)临近组织侵入到颅内肿瘤:颈静脉球瘤、软骨肉瘤 (9)未分类肿瘤;,发病部位,1、半球:胶质瘤、转移瘤2、蝶鞍(区):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3、桥小脑角:神经鞘瘤、脑膜瘤4、小脑: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蚓 部髓母细胞瘤5、脑室:室管膜瘤6、镰旁、矢旁、嗅沟、斜坡等:脑膜瘤,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一)肿瘤起病方式 (1)神经功能障碍:缓慢起病 (2)癫痫:反复癫痫 (3)急性起病:卒中,(1)头痛 头痛为颅内肿瘤最多见的症状。 (2)癫痫发作 脑肿瘤患者中1/3有癫痫发作。 (3)全脑功能障碍 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 涣散,部分病人可神经官能症状,乏力、心 悸、情绪不稳和性功能障碍等。 (4)颅内压增高,(二)临床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视力下降、黑朦、复视、头晕、 猝倒、意识障碍,(三)临床体征,神经功能的紊乱 一、肿瘤挤压血管,使之暂时失去血液供 应而发生功能障碍,称为生理性障碍。 二、肿瘤侵犯神经组织,结构上遭到毁坏, 称为解剖性障碍。,临床体征,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1)刺激性症状 疼痛和抽搐 (2)破坏症状 神经功能缺失,偏瘫、失语、感觉 障碍 最早症状具有定位意义,不同部位肿瘤症状和体征,(一)大脑半球,1、精神症状-左额叶2、癫痫发作-颞、顶、额3、感觉障碍-顶叶4、运动障碍-运动区或内囊5、失 语-左额、颞区6、视野损害-枕叶,(二)鞍区肿瘤,内分泌紊乱、视野改变 1、视力视野改变 2、眼底-视神经原法萎缩 3、内分泌紊乱,(三)松果体区肿瘤,1、儿童-性早熟2、压迫导水管-颅高压3、压迫四叠体-上视困难4、压迫中脑-意识障碍,(四)颅后窝肿瘤,1、小脑半球肿瘤-眼震、患肢协调动 作障碍2、小脑蚓部-步态不稳、站立不稳、 脑积水3、桥小脑角肿瘤-、尾组颅 神经障碍,各种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特点,(一)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少肢胶质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部位:大脑半球年龄:中青年界限:不清(清楚)生长方式:浸润生长恶性程度:低度恶性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预后:5年生存率30%,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大脑半球白质生长缓慢,病程长常有钙化分界较清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化疗,室管膜瘤,部位:脑室、脊髓中央管年龄:儿童、青少年界限:不清(尚清)生长方式:浸润生长,种植转移恶性程度:低度恶性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预后:近于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部位:小脑蚓部年龄:210岁界限:不清生长方式:浸润生长恶性程度:未分化癌,高度恶性,种植转移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预后:5年生存率30%,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部位:半球年龄:成人界限:不清生长方式:浸润 恶性程度:未分化癌,高度恶性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预后:平均生存812个月,(二)脑膜瘤,部位:矢旁、凸面、蝶嵴、鞍结节、 嗅沟、后颅窝年龄:3050 岁高峰界限:清楚,有包膜,可侵犯颅骨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治疗方式:手术(病变硬膜+颅骨全切除)预后:良好,(三)垂体瘤,临床分型,微腺瘤: 1cm, 蝶鞍内大腺瘤: 1cm, 3cm,病理分类根据染色: 嫌色性、嗜酸性、嗜硷性分泌功能: 催乳素(PRL) 生长激素(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混合瘤,垂体瘤临床表现,局部压迫表现 1、头痛 2、视力、视野:视神经、视交叉受压 3、视乳头改变:萎缩 4、压迫临近组织症状: 向上 下丘脑,垂体瘤临床表现,内分泌功能障碍1、泌乳素瘤: 闭经-泌乳-不孕2、生长素瘤: 成人-肢端肥大症 儿童-巨人症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Cushing病:向心性肥胖,蛋白代 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垂体瘤治疗,1、手术: 经鼻蝶窦手术(显微镜、鼻内镜)、经额手术2、放疗:3、-刀:视神经距肿瘤4mm,(四)听神经瘤,神经鞘瘤,源于颅神经 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10% 位于桥小脑角,听神经瘤临床表现,1、神经性耳聋伴耳鸣,前庭功能障碍2、可累及面神经、三叉神经,周围性面 瘫,痛温觉减退3、同侧小脑症状:眼震、闭目难立、醉 汉步态、共济失调4、尾组颅神经症状5、颅内压增高,(五) 颅咽管瘤,先天性肿瘤,儿童、青少年多见 位于鞍上区,向第三脑室生长, 压迫视交叉 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脑积水,颅咽管瘤 病理,镜下:瘤细胞由磷状上皮式柱状上皮组成, 有的排列成牙釉质器官样结构。大体:肿瘤多为半囊半实,深褐色液体, 内含胆固醇结晶,瘤壁有钙化。,临床表现 1、视力视野障碍: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2、内分泌功能障碍: 肥胖,尿崩,发育迟缓, 性功能障碍治疗 早期-显微外科全切除,血管网织细胞瘤,真性血管肿瘤,多发生于小脑半球 2040岁多见,男多于女 有遗传倾向 多为囊性,偏心壁节,壁节丰富血供 个别有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 clinic presentation: 小脑症状 颅内压增高治疗therapy: 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诊断,有无肿瘤 定位 定性 病史 体检 辅助检查,CT:应用广、无创、价廉,分辨颅内不同 组织对X线吸收细微差别,辨别出白 质、灰质、脑室 诊断肿瘤征象: 密度对比:等密度、高密度、低密度 脑室、脑池、中线移位,MRI,MRI的优点1) 属非损伤性检查。2) 可以任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断面的横扫。对脑干部肿瘤及萎缩,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疝等效果优异。3) 几乎没有骨、空气所致的伪影,垂体部、后颅窝的影像非常清晰。4) 不用造影剂就可获得血管形态及血流的资料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5) 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别血肿的时期有助于鉴别肿瘤与血肿。6) 可诊断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疾病,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一些代谢性及变性疾病。,MRI的缺点1)检查所需时间较长,且必须制动2-10分钟。不稳 定的外伤不适合。2) 对骨破坏和钙化病灶诊断较差,必须同时使用CT3) 对急性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困难。4) T2加权像高信号为非特异性,在肿瘤、卒中、 脓肿及脱髓鞘病变均可显示高信号。5) 放入动脉瘤夹、外科用金属的患者,情绪不稳或 封闭恐惧症的患者无法检查。,X线平片 垂体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一定意义,脑电图半球凸面肿瘤具有一定价值脑电诱发电位 1 视觉诱发电位:视觉通路上病变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桥小脑角、脑干病变3 体感诱发电位:脑功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6磷酸葡萄糖标记 肿瘤恶性程度高 代谢率高 测定肿瘤恶性度,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脑脓肿脑结核瘤脑寄生虫病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血管病良性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治疗,1、降低颅内压: 根本措施-切除肿瘤(1)脱水治疗: 利尿剂 渗透性脱水剂(2)脑脊液外引流:侧脑室穿刺 脑脊液持续外引流(3)综合措施: 亚低温、 激素,2、手术治疗(1)肿瘤切除:全切、次全切 (98%) 大部分切除(90%)、 部分切除、活检(2)内减压手术:切除非功能区脑组织(3)外减压手术:去骨瓣(4)脑脊液分流:三脑室后部肿瘤,3、放射治疗和放射外科,放射治疗适应症1、恶性肿瘤术后:胶质瘤2、病人全身情况差,不能手术3、对射线敏感肿瘤: 生殖细胞瘤4、良性肿瘤难以彻底切除:垂体瘤、 颅咽管瘤5、颅内肿瘤位于功能区深部,不宜手 术,放射治疗方法: 1、内照射:同位素植入瘤腔 或瘤床 2、外照射:普通外照射,r-刀或x-刀放射治疗 射线能聚焦在2.0-3.0 cm范围, 对组织产生局灶径大的杀伤作用,周围无明显损伤。适应症 1、AVM小型 2、定向毁损神经核团 3、小于2.0-3.0 cm肿瘤,化学治疗药物选择:1、透过血脑屏障对中 枢神经元毒性,作用 时间长 2、脂溶性,小分子非 离子化的药物 3、转移癌 符合1、2 符合原发 癌化疗要求,基因药物治疗,实验阶段,第二节 椎管内肿瘤,发生于脊髓、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组织(神经根、硬脊膜、脂肪组织、血管、先天性残留组织)的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发病情况,发病率-0.9-2.5/10万,脑肿瘤1/10部位-胸、颈、腰、马尾年龄-20-50岁性别-男 女,椎管内肿瘤分类,生长部位: 1、硬膜外: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 瘤、皮样及上皮囊肿、脂肪瘤、转 移瘤 2、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脊膜瘤 3、髓内: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1、刺激期:根性痛,带状分布,加腹压加重,夜间痛,平卧痛2、脊髓受压期:脊髓传导束受压 脊髓半切综合症 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神经元瘫, 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病变平 面下2-3节段痛温觉丧失,3、脊髓瘫痪期:全瘫,深浅感觉丧失, 括约肌功能障碍,诊 断,1、节段性定位 (一)颈髓:颈部放射痛,强迫头位,颈强,四肢痉挛性瘫,感觉障碍 膈神经:刺激呃逆、呕吐 受损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二)胸髓: (1)肋间神经痛,腹背痛伴带状疱疹 (2)感觉平面位于胸2以下,腹股以上 (3)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腹壁反 射减弱 T10病变-脐孔上移征,(三)腰骶段: (1)L1-2:根性痛腹股沟、臀外部、 会阴、大腿内侧。髋关节屈曲,股内收不能,膝、踝、足趾痉挛性瘫,下肢病理征,提睾反射消失 (2)L3S2 :根性痛大腿前外侧或小腿外侧,下肢感觉障碍,膝踝关节运动障碍,膝踝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四)圆椎部S3-5 鞍区感觉障碍会阴、肛门区呈马鞍状,感觉减退或消失压迫马尾-根性痛,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五)马尾: 马尾综合症,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膝踝反射消失,鞍区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晚,髓内外病变鉴别,临床表现 髓内病变 髓外病变根痛 少,晚期出现,无定位意义 出现较早,比较顽固,有定位意义感觉障碍 自上而下,感觉分离 自下而上,感觉分离少脊髓半切征 少见,且不典型 多且典型,一侧开始下神经元性瘫 广泛明显,肌萎缩 限于病变节段椎体束征 晚且不显著 早而显著括约肌障碍 早期出现 出现较晚椎管内梗阻 不明显 明显,造影呈杯口状脑脊液蛋白含量 不明显增多 明显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