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强化训练(七)_第1页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七)_第2页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七)_第3页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七)_第4页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古代诗文强化训练 2525 一 文言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王大宝 字元龟 建炎初 廷试第二 授南雄州教授 赵鼎谪潮 大宝日从讲 论语 鼎叹曰 吾居此 平时所荐无一至者 君独肯从吾游 过人远矣 知连州 张浚亦谪居 命其子栻与讲学 时赵 张客贬斥无虚日 人为累息 大宝独泰然 浚奉不时得 大宝以经制钱给之 浚曰 如累君何 大宝不为变 代还 言连 英 循 惠 新 恩六州 居民才数百 非懋迁之地 月输免行钱宜蠲减 高宗谓大 臣曰 守臣上殿 令陈民事 遂得知田里疾苦 所陈五六 得一可行 其利亦不细矣 乃命广 西诸司具减数闻 知袁州 进 诗 书 易解 时经筵阙官 遂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 孝宗即位 除礼部侍郎 大宝言 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自军兴以来曰征曰和浮议靡定愿 陛下果断则无不济 擢右谏议大夫 汪澈督师荆 襄 大宝劾其不能节制 坐视方城之败 疏再上 澈 落职谪台州 大宝尝论及移跸 上曰 吾欲亟行 大宝奏 今日之势殆未可 愿少宽岁月 张浚复起为都督 大宝力赞其议 符离失律 群言汹汹 大宝言 危疑之际 非果断持重 何以 息横议 未几 汤思退议罢督府 力请讲和 大宝奏谓 今国事莫大于恢复 莫仇于金敌 莫难于 攻守 莫审于用人 督府既罢 撤边防 金复犯边 诏思退都督军马 辞不行 上震怒 窜思退 中 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 乾道元年 召为礼部尚书 入对 言理财之道 当务本抑末 右正言程叔达奏大宝乞复免行钱非是 诏大宝致仕 寻卒 年七十七 节选自 宋史 王大宝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古致治之君 先明国 是而行之以果断 自军兴以来 曰征曰和浮议 靡定 愿陛下果断 则无不济 B 古致治之君 先明国是 而行之以果断 自军兴以来 曰征曰和 浮议靡定 愿陛下果断 则无不济 C 古致治之君 先明国是 而行之以果断 自军兴以来 曰征曰和浮议 靡定 愿陛下果断 则无不济 D 古致治之君 先明国 是而行之以果断 自军兴以来 曰征曰和 浮议靡定 愿陛下果断 则无不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宋代除向商户收取商税外 官府所需物料人工也向各行勒派 用钱折算 称 免行钱 B 经筵 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都由翰林学士担任讲官 C 跸 即帝王出行时清道 禁止行人来往 后指帝王的车驾 本文中 移跸 指迁都 D 致仕 也称致政 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 即退休 起源于周代 汉以后形成制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王大宝留意经书 关心皇上学业 王大宝任南雄州教授 跟随赵鼎研习 论语 在袁州期间 他曾向皇帝进献有关儒家经典的著作 被授任国子司业 B 王大宝率性刚直 交友很重情义 赵鼎 张浚被贬时 人人自危 唯独王大宝很坦然 在张浚 2 不能按时得到俸禄时 王大宝拿钱接济张浚 不怕被牵连 C 王大宝为民请利 得到皇上认可 任满回朝后 他提出连 英等六州居民少 但商贸往来多 应当免去或减少免行钱 皇上命令广西上报要削减的数目 D 王大宝恪尽职守 进言力主抗金 汪澈抗金不力 王大宝两次上奏疏弹劾他 张浚负责抗金时 王大宝极力支持并上奏力陈抗金复国 审慎用人的重要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10 分 分 1 1 吾居此 平时所荐无一至者 君独肯从吾游 过人远矣 吾居此 平时所荐无一至者 君独肯从吾游 过人远矣 5 5 分 分 2 2 上震怒 窜思退 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 上震怒 窜思退 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 5 5 分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二 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 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 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 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 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 张抃 唐朝将领 滑州 今河南滑县东 人 雪园 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 故址在今河 南省商丘市东 5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首句中的 悠悠 一词写出 一水 的多种情态 悠长 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 几层峡浪寒舂月 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 舂 字颇具表现力 C 尾联与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一样 运用点染 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 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四句主要是虚写 后四句主要是实写 拓展了表现空间 6 6 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 名篇名句默写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7 刘禹锡诗云 芳林新叶催新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和荀子 劝学 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8 在韩愈的 师说 中 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 师也可以为弟子 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 次为师生不过是因为 的缘故 9 李白的 行路难 两个 句子是借典故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的自信之情的名句 3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古代诗文强化训练 2626 一 文言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张威 字德远 成州人 策选锋军骑兵也 常被总领裁抑 逃去 帅郭杲使其父招之归 送隆庆府 后军效用 吴曦既诛遣将收复李贵复西和州威率众先登败金人战于板桥遂取西和升统制由是威名大振天 水县当金人西入路 乃升县为军 命威为守 屡立奇功 擢充利州副都统制 丁父忧 服除 带御器械 久之 调荆鄂都统制 嘉定十二年 金人分道入蜀 犯湫池堡 又犯白环堡 威部将石宣 董炤连却之 既而金人犯成州 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 时兴元都统制吴政战死黄牛堡 李贵代政 亟走武休 金人已破武休 遂陷兴元 又陷大安军 先是 利州路安抚使丁焴闻金人深入 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 又檄忠义总管李好古北上捍 御 好古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 以彪弃迷竹关故 斩之 彪 威弟也 焴闻之 谓僚佐曰 金人所惮 惟威 今好古擅杀其弟 失威心 奈何 且金人在东 非威地分 今可无好古 不可无威 遂因好古 入见 数其擅杀彪罪 斩之 遣书速威进救蜀 威感激 夜半调发 鼓行而前 破金人于金斗镇 西夏来约夹攻金人 制置司安丙许之 威谓 金人尚强 夏人反覆 未可轻动 丙不听 卒遣 威 威黾勉而行 令所部毋得轻发 诸将至城下 无功而还 丙怒 奏罢其兵柄 是岁 卒于利州 终 扬州观察使 威初在行伍 以勇见称 临陈战酣 则精采愈奋 两眼皆赤 每战不操它兵 有木棒号 紫大虫 挥之掠阵 敌皆靡 荆 鄂多平川广野 威乃意创法 名 撒星陈 闻鼓则聚 闻金则散 骑兵至则 声金 散卒随则又鼓而聚之 以此辄胜 威御军纪律严整 兵行常若衔枚 罕闻其声 每与百姓避路 买食物则贾倍于市 迄无敢喧 张威善于御众 隐然有尊俎折冲之风 故所至立功云 选自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有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 吴曦既诛遣将 收复李贵 复西和州 威率众先登 败金人 战于板桥 遂取西和 升统制 由是威名 大振 B 吴羲既诛 遣将收复 李贵复西和州 威率众先 登败金人 战于板桥 遂取西和 升统制 由是威名 大振 C 吴羲既诛 遣将收复李贵 复西和州 威率众先登 败金人 战于板桥 遂取西和 升统制 由是威名大 振 D 吴羲既诛 遣将收复 李贵复西和州 威率众先登 败金人 战于板桥 遂取西和 升统制 由是威名大 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 服除 指古代官员父母去世 同家守表 守表期满将表服去除 出来做官 B 行伍 是古代军队编制 每五人为伍 二十五人为行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 声金 即鸣金 指古代打仗时敲击铜钲表示退兵号令 击鼓则是进军号令 D 尊俎 指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后为宴席代称 尊是置肉之几 俎是盛酒器 4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 张威作战勇敢 屡立战功 收复西和州失地时 张威率领军队首充登上城楼 打败金人 在戌守 天水县时 屡立奇功 B 张威不计恩怨题 顾全大局 他弟弟丢弃了迷竹关 李好古杀了他的弟弟 张威感激上司处理 没有忘记抗金大业 接受上司命令 在金斗镇打败金兵 C 张威遇事谨慎 思虑周全 西夏约请宋朝夹击金人 张威认为金人强盛 西夏反复无常 不可轻 举妄动 但主帅不听 导致张威无功而被罢兵权 D 张威智勇双全 善创阵法 他每战亲临战场 战时喝酒壮胆 两眼赤红 他打仗不拿其他兵器 而是拿一根木棒 他创立 撒星阵 经常以此获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0 分分 1 1 遂因好古入见 数其擅杀彪罪 斩之 遣书速威进救蜀 遂因好古入见 数其擅杀彪罪 斩之 遣书速威进救蜀 5 5 分分 2 2 兵行常若衔枚 罕闻其声 每与百姓避路 买食物则贾倍于市 迄无敢喧 兵行常若衔枚 罕闻其声 每与百姓避路 买食物则贾倍于市 迄无敢喧 5 5 分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二 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蝶恋花 其一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 宣和三年 1121 秋天 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 作此词寄给家乡姊妹 5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词作第一句抓住 泪 和 脂粉 两个意象 直接描写了姐妹离别时无限伤感的场面 B 阳关 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千千遍 则以夸张手法 渲染惜别之痛与难分难舍之情 C 词作上片先写眼前分别景象 后想象离别后的画面 从实及虚 语脉清晰 情感真挚 D 下片词人说自己忘了酒盏深浅 是 方寸乱 写照 也形象地刻画了当时难别的心境 6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王勃的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的的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皆为皆为 通脱语通脱语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6 分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7 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 学而 中的 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8 韩愈 师说 中 士大夫之族以地位 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9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一句承上概括风景 一句启下引出周瑜 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5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古代诗文强化训练 2727 一 文言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 为拓跋魏侍中 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 与褚遂良 韩瑗俱得罪武 后 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求为县令江南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 失御史 权贵人死 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 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 虽少年已自成人 能取进士第 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 议论证据今古 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 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 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 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 未至 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 务记览 为词章泛滥停蓄 为深博无涯涣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其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中有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元和中 尝例召至京师 又偕出为刺史 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 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 土俗 为设教禁 其俗以男女质钱 约不时赎 子本相侔 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 悉令赎归 其 尤贫力不能者 令书其佣 足相当 则使归其质 为州人顺赖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比一岁 免而归 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 而 梦得亲在堂 吾不忍梦得之穷 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元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 将拜疏 愿以柳易播 虽重得罪 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 勇于为人 不自贵重顾藉 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 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 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 自持其身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 穷不 极 虽有出于人 其文学辞章 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 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 为将相于一 时 以彼易此 孰得孰失 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名声大振一时 皆慕与之 交诸公要人 争欲令出 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 B 名声大振一时 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 争欲令出 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 C 名声大振 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 争欲令出我门下 交口荐誉之 D 名声大振 一时皆慕 与之交诸公 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 交口荐誉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讳 是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作墓志铭一般当称死者的官衔 因韩愈和柳宗元是 笃交 故直接称柳宗元的字 子厚 B 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考 中一 二 三甲录取的统称进士 C 拜 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方式 也指授予官职 任命等 大人 指在高位者 如王公 贵族 也用于称呼父母长辈 D 集贤殿正字 是官名 掌校勘书籍 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之一 唐中叶后一般用来安排贬斥 之官 但是这个职位却有实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柳宗元自幼聪慧超凡 通情达理 发表议论旁征博引 贯通古今 让世人折服 识见高远 令 6 公卿显要赞誉举荐 B 柳宗元治政有方 深受百姓信赖 为政柳州时 制订政令 想方设法让特别贫穷无力赎取的人 用工钱抵消债务 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C 柳宗元为人善良 气节高尚 当得知刘禹锡被派到不宜人居的播州任刺史时 亲自到朝廷请求 允许自己与禹锡互换 皇帝被他的行为感动 D 柳宗元宦海沉浮 怀才不遇 政治生涯令人叹息 但韩愈却认为 或许就是柳宗元长久被贬谪 的境遇 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10 分 分 1 1 因其土俗 为设教禁 其俗以男女质钱 约不时赎 子本相侔 则没为奴婢 因其土俗 为设教禁 其俗以男女质钱 约不时赎 子本相侔 则没为奴婢 5 5 分 分 2 2 勇于为人 不自贵重顾藉 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 故卒死于穷裔 勇于为人 不自贵重顾藉 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 故卒死于穷裔 5 5 分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二 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 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 把酒不知厌 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 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 约 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快哉亭 位于彭城 今徐州 东南角的城隅之上 由苏轼命名 病来 病愈之后 黄 华 菊花 5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 蝉声起鸣起兴 以蝉的 得意 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 次句由 听 转 见 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 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 以此自娱 梦醒后倚楼遐思 心中充满温情 与 题目中的 快哉 一词相合 C 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 倚楼所见 夕阳之下 鸦投古刹 芳草萋萋 营造出凄迷的 意境 情景交融 D 本诗突破常见的 起承转合 模式 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 跌宕回旋 用笔十分灵动 末句以景结情 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6 6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 名篇名句默写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7 诗经 氓 中作者用 两句 表现男主人 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8 杜甫的 登高 中 两句 表现了 诗人孤独和漂泊之苦 也暗含与苦难命运的抗争 9 李贺在 雁门大守行 中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 报效朝廷的豪迈之情的两句是 7 古代诗文强化训练古代诗文强化训练 2828 一 文言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王构字肯堂 东平人 少颖悟 风度凝厚 学问广博 文章典稚 弱冠以词赋中选 为东平行台掌 书纪 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 俾其子受学焉 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时丞相伯颜伐宋 先下诏让之 命 构属草以进 世祖大悦 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取三馆围籍太常天章礼仅仗归于京师凡所荇技皆时之名 士还 入觐 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 时丞相阿合马为查击死 世祖亦悟其奸 复相和礼霍孙 更张庶 务 构之谋画居多 历吏部 礼部郎中 审四河南 多所平反 改太常少卿 定亲享太庙仪注 属桑哥 为相 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 而督其逋负 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 明年春还 宿卢沟驿 度逾期 祸且不测 谓卜忽木曰 设有罪 构当以身任之 不以累公也 会桑哥死 乃免 有旨出 铨选江西 入翰林 为侍讲学士 世祖崩 构撰谥册 成宗立 由侍讲为学士 纂修实录 书成 参议 中书省事 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 执政欲从之 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 辨之甚力 得不 行 以疾归东平 久之 起为济南路总管 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 民莫敢忤视 构闻诸朝 徙之北境 学田为牧地所侵者 理而归之 官贷民粟 岁饥而责偿不已 构请榆以明年 武宗即位 以翠修国史 趣召赴阔 拜翰林学士承旨 未几 以疾卒 年六十三 构历事三朝 练习台阁典故 凡祖宗谥册册文 皆所撰定 朝廷每有大议 必咨访焉 舂荐引寒士 前后省台 翰苑所辟 无虑数十人 后居清要 皆 有名于时 选自 元史 王构传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中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宋亡 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 三馆图籍 太常天章礼器 仪仗归于京师 凡所荐拔 皆时之名士 B 宋亡 构与李槃同被旨 至杭取三馆图籍 太常天章礼器 仪仗归于京师 凡所荐拔 皆时名士 C 宋亡 构与李槃同被旨 至杭取三馆图籍 太常天章礼器仪仗 归于京师 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D 宋亡 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 三馆图籍 太常天章礼器仪仗 归于京师 凡所荐拨 皆时之名士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以示成人 后来 弱冠 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 太庙 古代呈帝祭奠祖先的家庙 是根据中国古代 敬天法祖 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C 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 朔 农历每月十五日可以称为 望 D 铨选 选官制度 吏部主选文武官员 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 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分 A 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 他从小聪明 学问渊博 文章雅典 凭文章人仕 他被贾居贞器重 贾 居贞让儿子跟他学习 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 B 王构恪尽职守 主动担当 他为朝廷积极谋划 平反了一些冤案 他和卜忽木去办事 因故可能获 罪 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 最终被朝廷免职 8 C 王构积极议政 不惧权贵 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