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知识_第1页
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知识_第2页
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知识_第3页
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知识_第4页
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知识培训2016年4月,主要内容:,一、职业病的定义和特点,二、法定职业病种类及待遇等,四、职业禁忌症定义,五、职业病预防对策,六、公司主要有害因素的危害及预 防措施,三、职业危害因素,一、职业病定义与特点 1、职业病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2、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群体发病; (3)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 ; (4)很难治愈; (5)可以预防。,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二、法定职业病种类 1、所谓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规定了10大类132种法定职业病:(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19种);(2)职业性皮肤病(9种);(3)职业性眼病(3种);(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4种);(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8)职业性传染病(5种);(9)职业性肿瘤(11种);(10)其他职业病(3种)。2007年至2012年我们职业病状况分布:,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2、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3、引发职业病的条件:有害物质的性质、作用人体的量(剂量、浓度、接触时间)、设备防护条件、个人健康状况。,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4.危害因素与职业病是因果关系,5.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与发病率关系,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三、职业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关键因素)1化学因素 (1)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2)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物理因素 (1)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 噪声、振动。,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职业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二、职业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关键因素)1化学因素 (1)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2)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物理因素 (1)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 噪声、振动。,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四、职业禁忌证 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监测类别某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目的是确定有无该岗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从事某项工作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体检,与上岗前体检资料作比较,藉以评价有无职业危害的损伤。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SMIC http:/ 千住金属(惠州)有限公司,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找出危害 评估风险 订出措施 措施实施 监察管理,五、职业病预防对策,六、公司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粉尘;2、噪声;3、高温;4、铅烟;5、煤油(苯类、正乙烷);6、酸雾(盐酸、硝酸)。,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一)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病。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 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尘肺。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累计检出尘肺病人达558624例,已死亡133226例,病死率为2390,现存活425392例;另外,有可疑尘肺者60多万,每年新发生尘肺病人152万例。尘肺人数占我国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955,由尘肺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工伤死亡数。,SMIC http:/ 千住金属(惠州)有限公司,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确认能引起尘肺的粉尘有矽尘、矽酸盐尘(如石棉尘、云母尘、滑石尘等)、炭粉尘(如煤尘、碳黑尘、石墨尘、活性炭尘等)、金属尘(如铝尘)。 矽尘(游离sio210%)是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粉尘。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接触粉尘的职工患矽肺。 法定尘肺还包括电焊工尘肺,不包括木工尘肺。,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取决于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危害也就愈大。粉尘的硬度和溶解度。 尘肺临床表现 尘肺的临床表现与尘肺病变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症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咯痰、胸疼、气短、心悸,亦可有咯血、乏力等。单纯期尘肺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期患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端坐呼吸等。,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尘肺的主要并发症 尘肺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尘肺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尘肺患者易感染结核尘肺结核并发率随着尘肺病情进展,合并结核的比例明显升高,期为1760,期达3707。尘肺和结核二者的病变相互促进。加之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肺结核差,是尘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体检,以及早发现异常。,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公司接触的粉尘岗位主要为金属粉尘我公司的粉尘岗位的检测结果 锡膏车间: 检测时间: 2015.07.24 检测标准:依据GBZ/T192.1-2007 PC-TWA8mg/m3检测结果:TWA检测最大为0.27mg/m3 符合GBZ2.1-2007标准,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尘肺预防 尘肺的病因明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控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具体措施是:1.依法治理:工程设计真正做到“三同时”,对原有的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改造,使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强卫生监督是做好防尘工作的保证。2.个体防护 :在工程技术措施无法消尘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个体防护,减少粉尘的影响。 3.健康监护:就业前的体检亦是预防的重要内容,不准有粉尘作业禁忌证的人从事粉尘作业。粉尘作业禁忌证: 活动性肺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二)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1)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产生的噪声;(本公司的噪声岗位主要是机械噪声) (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产生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一)特异作用:噪声可以造成人体暂时性听阈(yu)位移和持久性听力损伤(听阈位移)。长期接触85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而超过100dB(A)时,将有近一半的人耳聋。 例:某23岁纺织厂女挡车工。近两个月来,感觉耳鸣,听力下降。听力测定发现听阈提高16dB(两耳)。下班后十几个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种现象即为暂时性听阈位移。,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二)非特异作用 1.神经系统:长期影响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头痛、惊慌、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神经过敏,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引起神经官能症。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心率加快,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血管痉挛、冠心病等。噪声会加速人们心肌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患病率增高。 4.其它系统:(1)内分泌系统紊乱等。(2)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损伤现象。(3)致癌: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麻痹状态。 5.对心理方面的影响:70dB(A)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当噪声高于90分贝时,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我公司的噪声岗位的检测结果 伸线岗位检测项目:噪声强度检测时间:2015.07.24检测标准:依据GBZ2.2-2007 dB(A)85(8h)/班检测结果:检测最大为 86.8 dB(A) 8h/班 超出GBZ/T189.8-2007标准押出岗位检测时间:2015.07.24检测标准:依据GBZ2.2-2007 dB(A)85(8h)/班检测结果:检测最大为 83.9 dB(A) 8h/班 符合GBZ/T89.8-2007标准,需作相关防护。,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噪声性耳聋的预防 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 (一)防治噪声,1.吸声;2.隔声;3.消声;4.隔振 ;5. 减少生活性噪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提高人体对噪声的耐受力。 (二)个体防护 耳塞的隔声效果可达2035dB;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三)高温危害及防治措施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 高温作业的危害 (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3、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作业工人的胃肠道疾病应归类于职业性多发病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二)急性热致病(中暑) 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 1、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SMIC http:/ 千住金属(惠州)有限公司,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2、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亦称中暑性高热: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皮肤干燥,热而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常呈对称性。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时而发作,时而缓解。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一般正常。(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迅速、头昏、头痛、口渴、心悸、恶心、呕吐,多汗继而皮肤湿冷、血压短暂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稍高或正常。,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三)慢性热致病 1、中暑的后遗症 (1)耐热能力下降,伴有汗腺功能障碍、出汗能力下降。 (2)慢性热衰竭表现。 2、长期接触高温的积蓄作用 (1)高温作业几个月后产生头痛、胃痛、心动过速、眩晕、恶心等不适。 (2)高温作业几年后可产生高血压、心肌损害、血红蛋白过少等病症。,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我们公司的高温作业岗位检测结果 锡条车间检测项目:高温检测时间:2015.07.24检测标准:依据GBZ2-2002 WBGT31检测结果:WBGT值为29.2 符合GBZ2-2002标准,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中暑处理原则1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2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3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中暑患者经及时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一)技术措施 : 通风、降温 (二)管理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调整劳动强度。 2.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三)保健措施 1、 供给合理的清凉饮料和补充营养 。如盐汽水和盐茶水等,茶除了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维生素外,还具有强心。利尿、清热等作用。可以用1%绿茶和02盐开水等量混合。盐汽水含二氧化碳,能促进胃液分泌。在补充足量食盐的前提下,还可以采用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一般每人每天需补充35升水,20克左右盐。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饮料温度以812为佳。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供给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 2、加强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工人应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工作服。,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3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 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健康体检。凡有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病恢复期以及年老体弱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四)铅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铅是一种青灰色重金属。在加热到400-500时会有铅蒸汽逸出形成铅烟,在用铅锭制造铅粉和极板的过程中都会有铅尘散发,污染空气,当空气中铅烟尘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是有害的。 1、神经系统及血液影响: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会导致心悸,血象红细胞增多。铅侵犯神经系统后,出现失眠、多梦。2.致癌:铅的无机化合物的动物试验表明可能引发癌症。另据文献记载,铅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毒物,不同的个体敏感性很不相同,对人来说铅是一种潜在性泌尿系统致癌物质。,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我们公司的接触铅烟岗位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铅烟检测时间:2015.07.24检测标准:依据GBZ2.1-2007 PC-TWA0.03mg/m3检测结果:TWA为小于0.008mg/m3 符合 GBZ2.1-2007标准,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铅烟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五)苯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苯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归结为三种:致癌、致残。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轻症初有粘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行和强制性抽搐,严重时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苯慢性中毒最常见的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为干燥、脱屑以至皲裂。,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我们公司的卷线岗位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苯检测时间:2015.07.24检测标准:依据GBZ2.1-2007 PC-TWA6mg/m3检测结果:TWA检测最大为0.1mg/m3 符合GBZ2.1-2007标准,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苯的防护措施: 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品代替苯做溶剂;做好通风排毒工作;接触高浓度苯蒸气应戴防毒面具或活性炭口罩。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苯中毒一经确诊,则应调离接触苯的作业,除积极治疗,还应适当安排休息。常用的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包括: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2、设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