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课 题步行功能训练实践授课时数 2 学 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步行训练方法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能力目标 掌握步行训练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能独立在临床中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步行训练方法 难点 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教学方法演示法 操作法 教学用具Pt 床 教学内容讲解教学备注 1 1 复习复习 步行的周期及步行训练前准备 2 导入 导入 步行能力的评定 3 3 授新 授新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 1 1 常用措施 常用措施 1 1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2 2 辅助具使用辅助具使用 3 3 手术矫治手术矫治 4 4 药物药物 5 5 理疗理疗 二 二 步行训练方法 步行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1 1 体位适应性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 2 2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 3 3 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4 4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 5 5 协调训练协调训练 6 6 感觉训练感觉训练 7 7 疼痛的处理疼痛的处理 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 1 1 单腿负重 单腿负重 2 2 靠墙伸髋 靠墙伸髋 离墙站立离墙站立 3 3 患腿上下台阶 患腿上下台阶 4 4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 健腿跨越障碍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 健腿跨越障碍 5 5 靠墙伸髋踏步 靠墙伸髋踏步 6 6 侧方迈步 原地迈步侧方迈步 原地迈步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机制机制 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 心型发生器 心型发生器 centralcentral patternpattern generatorgenerator CPGCPG 能控制感觉相关的 能控制感觉相关的 运动环路 运动环路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 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 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 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 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提高步行安全性 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提高步行安全性 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假肢 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 体弱 久病卧床患者 体假肢 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 体弱 久病卧床患者 体 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 腰腿痛患者 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 腰腿痛患者 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 步行训练 直立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 步行训练 直立 位作业训练 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等 位作业训练 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等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禁忌证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 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 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 2 2 级 没有配置矫形器者 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级 没有配置矫形器者 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组成组成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减重悬吊系统减重悬吊系统 步行系统步行系统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操作程序操作程序 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减重程度 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减重程度 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 3030 40 40 减重步行速度 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减重步行速度 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 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 3030 6060 min min 次 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次 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训练频率 不低于训练频率 不低于 3 3 5 5 次次 周 周 疗程 疗程 8 8 1212 周 周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 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 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减重程度要适当 减重程度要适当 悬吊装置必须可靠 悬吊装置必须可靠 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 造成危险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 造成危险 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机器人步行机器人步行 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 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 或者进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 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 或者进 行远程康复训练 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行远程康复训练 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可穿戴式机器人 可穿戴式机器人 上肢外置装置上肢外置装置 下肢外置装置下肢外置装置 室内步行训练室内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训练平行杠内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助行器步行训练 腋拐步行训练腋拐步行训练 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驱动轮椅训练驱动轮椅训练 室内步行训练室内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行走训练时 注意安全 行走训练时 注意安全 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 腋拐或手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 腋拐或手 杖 杖 当患侧下肢支撑力 体重的当患侧下肢支撑力 体重的 50 50 时 不宜使用单腋拐 患侧下肢支撑力 时 不宜使用单腋拐 患侧下肢支撑力 体重的体重的 90 90 时 不宜使用手杖 双下肢支撑力总和 体重的时 不宜使用手杖 双下肢支撑力总和 体重的 100 100 时 不宜使时 不宜使 用助行架 用助行架 社区性步行训练社区性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注意安全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专人保护 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 专人保护 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 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 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行走 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 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行走 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 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 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 练 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剪刀步态矫治方法剪刀步态矫治方法 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 抑制内收肌痉挛 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 抑制内收肌痉挛 对顽固性痉挛 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 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对顽固性痉挛 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 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 解痉药 解痉药 强化拮抗肌 强化拮抗肌 温热敷或冷敷 温热敷或冷敷 足够的步宽 易化臀中肌 促进两者协同运动 足够的步宽 易化臀中肌 促进两者协同运动 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偏瘫步态矫治方法 手法牵张股四头 腘绳肌 小腿三头肌 內收肌等手法牵张股四头 腘绳肌 小腿三头肌 內收肌等 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强化步行分解训练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靠墙蹲马步训练靠墙蹲马步训练 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 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 胫前肌肌力训练胫前肌肌力训练 踝足矫形器 踝足矫形器 AFOAFO 使用 使用 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FESFES 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 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 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膝塌陷矫治方法膝塌陷矫治方法 手法牵伸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手法牵伸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FESFES 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 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 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 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 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对痉挛严重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必要时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 对痉挛严重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必要时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 加强拮抗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 功率自行车训练 登山器踏踩训练 加强拮抗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 功率自行车训练 登山器踏踩训练 直腿抬高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等 直腿抬高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等 膝过伸矫治方法膝过伸矫治方法 股四头肌牵伸训练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膝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 臀大肌肌力训练 臀大肌肌力训练 臀大肌步态矫治方法臀大肌步态矫治方法 臀大肌肌力训练 伸膝后踢腿臀大肌肌力训练 伸膝后踢腿 抗阻后踢腿 俯卧背飞 靠墙伸髋踏步 倒抗阻后踢腿 俯卧背飞 靠墙伸髋踏步 倒 退步行 随患者能力的提高 退步行 随患者能力的提高 活动平板训练 活动平板训练 臀中肌步态矫治方法臀中肌步态矫治方法 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 抗阻侧踢腿等 侧方上下楼梯训练 如为一侧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 抗阻侧踢腿等 侧方上下楼梯训练 如为一侧 肌无力 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 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肌无力 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 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 提降骨盆训练等提降骨盆训练等 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 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 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 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 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 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实践内容 一 复习一 复习 步行的周期及步行训练前准备 二 导入 二 导入 步行能力的评定 三 授新 三 授新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 一 一 常用措施 常用措施 1 1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2 2 辅助具使用辅助具使用 3 3 手术矫治手术矫治 4 4 药物药物 5 5 理疗理疗 二 二 步行训练方法 步行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1 1 体位适应性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 2 2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 3 3 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4 4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 5 5 协调训练协调训练 6 6 感觉训练感觉训练 7 7 疼痛的处理疼痛的处理 步行分解训练步行分解训练 1 1 单腿负重 单腿负重 2 2 靠墙伸髋 靠墙伸髋 离墙站立离墙站立 3 3 患腿上下台阶 患腿上下台阶 4 4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 健腿跨越障碍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 健腿跨越障碍 5 5 靠墙伸髋踏步 靠墙伸髋踏步 6 6 侧方迈步 原地迈步侧方迈步 原地迈步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机制机制 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 心型发生器 心型发生器 centralcentral patternpattern generatorgenerator CPGCPG 能控制感觉相关的 能控制感觉相关的 运动环路 运动环路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 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 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 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 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提高步行安全性 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提高步行安全性 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假肢 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 体弱 久病卧床患者 体假肢 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 体弱 久病卧床患者 体 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 腰腿痛患者 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 腰腿痛患者 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 步行训练 直立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 步行训练 直立 位作业训练 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等 位作业训练 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等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禁忌证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 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 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 2 2 级 没有配置矫形器者 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级 没有配置矫形器者 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组成组成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减重悬吊系统减重悬吊系统 步行系统步行系统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操作程序操作程序 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减重程度 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减重程度 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 3030 40 40 减重步行速度 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减重步行速度 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 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 3030 6060 min min 次 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次 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训练频率 不低于训练频率 不低于 3 3 5 5 次次 周 周 疗程 疗程 8 8 1212 周 周 减重步行训练减重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 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 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减重程度要适当 减重程度要适当 悬吊装置必须可靠 悬吊装置必须可靠 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 造成危险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 造成危险 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机器人步行机器人步行 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 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 或者进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 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 或者进 行远程康复训练 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行远程康复训练 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可穿戴式机器人 可穿戴式机器人 上肢外置装置上肢外置装置 下肢外置装置下肢外置装置 室内步行训练室内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训练平行杠内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助行器步行训练 腋拐步行训练腋拐步行训练 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驱动轮椅训练驱动轮椅训练 室内步行训练室内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行走训练时 注意安全 行走训练时 注意安全 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 腋拐或手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 腋拐或手 杖 杖 当患侧下肢支撑力 体重的当患侧下肢支撑力 体重的 50 50 时 不宜使用单腋拐 患侧下肢支撑力 时 不宜使用单腋拐 患侧下肢支撑力 体重的体重的 90 90 时 不宜使用手杖 双下肢支撑力总和 体重的时 不宜使用手杖 双下肢支撑力总和 体重的 100 100 时 不宜使时 不宜使 用助行架 用助行架 社区性步行训练社区性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注意安全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专人保护 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 专人保护 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 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 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行走 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 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行走 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 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 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 练 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剪刀步态矫治方法剪刀步态矫治方法 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 抑制内收肌痉挛 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 抑制内收肌痉挛 对顽固性痉挛 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 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对顽固性痉挛 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 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 解痉药 解痉药 强化拮抗肌 强化拮抗肌 温热敷或冷敷 温热敷或冷敷 足够的步宽 易化臀中肌 促进两者协同运动 足够的步宽 易化臀中肌 促进两者协同运动 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偏瘫步态矫治方法 手法牵张股四头 腘绳肌 小腿三头肌 內收肌等手法牵张股四头 腘绳肌 小腿三头肌 內收肌等 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强化步行分解训练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靠墙蹲马步训练靠墙蹲马步训练 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 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 胫前肌肌力训练胫前肌肌力训练 踝足矫形器 踝足矫形器 AFOAFO 使用 使用 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FESFES 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燃气安全题库及答案
- QC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 中考几何面积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数学的搞笑题目及答案
- 色彩构成考试题库及答案
- 洗胃法考试题及答案
- 高压力电工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希望杯题库及答案
- 吸氧题目及答案
- 中国生态农庄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新版外研社小学英语三起点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护理查房
- 工程施工队伍管理制度
- 2025年室内设计师劳动雇佣合同范文
- 2025睿实消防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说明书
- 《数字技术应用 基础模块(WPS Office 上册)》 课件全套 第1-3单元 探索数字世界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 -编程的魅力 程序设计入门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二
- 鼻的症状学相关知识
- 中职生劳动教育试题答案
- 现代学徒制课题: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机制创新研究(研究思路模板、技术路线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