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午夜的湘湖如此安详,徜徉其中,心中的喧嚣戛然而止,心无旁骛地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赋予文字一份安静,给心灵一份慰藉 , 让那个快被磨掉棱角的人再次丰满起来。A . chng g ji lngB . chng ji ji lngC . tng ji j lngD . chng g ji lng2. (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鄙夷 诘难 咬文嚼字 吹毛求疵B . 诓骗 要决 根深蒂固 心无旁鹜C . 忐忑 恣睢 怒不可恶 恃才放旷D . 辩护 亵读 相濡以沫 莫名其妙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 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 ,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A . 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B . 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C . 炉花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D . 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的艺术格调清丽简约,雅俗之间,充满诗情画意。B . 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的,让人无法插上一句。C . 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D .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B . 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C . 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D .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左右。6. (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怎样才能接近实际?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 . B . C . D . 7. (2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穆莫泊桑,德国的契坷夫,英国的莎士比亚。B . 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表示文体。C .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D .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二、 默写 (共1题;共9分)8. (9分)默写填空。_ , 此头须向国门悬。_ , 家祭无忘告乃翁。几处早莺争暖树,_。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 , _。根据自己的积累,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的古诗。春风:_。春雨:_。春花:_。春草:_。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植物为何有睡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选自百科知识)(1)本文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有何妙处?(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项概括造成植物睡眠的原因。(3)请在第段段首加一句承上启下的话。(4)结合链接材料,再结合本文,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链接材料】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像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10. (22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葬礼的感悟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下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来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和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在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1)文中第段中“吞下了两口饭”中的“吞”改为“吃”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第两段表意功能与此字相似的还有哪两个词?(2)文章感情变化的线索是:震惊_。(3)文段中“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与文中_句相照应,说明_;“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与文中_句相呼应,说明了_。(4)文段中画横线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5)文中两段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吴宫遗事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捭(b)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查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嚭(p)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明年,越入吴。【注释】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俾:使。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嚭:伯嚭,吴国太宰。倡:宣扬。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用事:专权,当权。(1)解释下列文中划线的词。毕九层而不奏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夫差不悦,伯嚭以代焉。(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12. (8分)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完成下题。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注】上巳:农历三月三日。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相将:相随。(1)诗中描写车辆川流不息的诗句是_。(2)请分别概括词的上下两片的内容,并说说本词所表达的情感。(3)下面关于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一开始点明节令,交待了早春时节人们喜欢踏青游玩的风俗习惯。B . “争道谁家”是说在人群里,不知是谁东推西挤抢道前走,描绘了来那种闹哄哄的人群拥挤,熙熙攘攘的场面。C . “醒醉喧哗”句写人们在节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场景,各种欢乐的声音,各种欢乐的姿态。D .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路边的野花正开;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们头上带着花,人们衣着艳丽,朱轮钿车,花花绿绿直到城头。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作文: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嘱托请以“留只耳朵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第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