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高二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 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设计王云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诗歌脉络,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2.过程目标: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进入诗歌情境。3.情感目标: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滟滟( yn ) 霰 (xin ) 徘徊( pihui) 捣衣砧( zhn ) 汀 (tng ) 碣石(ji )2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春_、_江_、_花_、_月_、_夜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3. 结构上,此诗既以_月亮从升起到坠落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 _月亮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4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有一句是“景、理、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请根据评价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1)开头八句:景物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2)中间八句:哲理美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3)后面二十句:人情美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二分析鉴赏1景物美 (1)采用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突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答:春江、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月光的皎洁。(实际上诗句中“明”字已经点出景物特点。)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示例: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在雪白的月光下,江畔的白沙都有些看不真切了。 2哲理美(1)具有哲理意味的几句诗句,采用了什么意象?良辰美景,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哲学思考?答:江、月、人。江、月永恒,人生短暂。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因为“人生”可以“代代无穷已”,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这种哲理性的思辩,闪现出人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光辉。表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2)结合意象分析,思考哲理部分的诗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答: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天”“皎皎”两句,承接上文美景,“空中孤月”寂寞空旷,“江月待人”,月圆人不圆;“长江送水”水长即情长。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3.人情美(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思念之情。中间八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最后八句写写游子想家。 (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可怜楼上月徘徊”;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3)诗歌最后八句,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含义?烘托了什么意境?又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答:落花、流水、海雾,落月,江树。落花,春光将老,言年华易逝;流水送走的是春天,也是青春;海雾“沉沉”,隔断归途;落月“西斜”,长夜难眠。江树摇曳,以景结情,摇荡心襟。虽月色静美皎洁,但却营造出孤寂迷茫,凄苦落寞的意境。运用了以乐写哀(或反衬)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游子思归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名句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些人常常把“生”字错写为“升”,你认为“生”好,还是“升”好,请简要赏析。答:“生”字用得好。“生”有生长之意。明月随潮水从海面生出,月和水仿佛都具有了生命,把整个句子写活了,既写出了月随波涌的动态之美,又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升”字仅仅写出了月亮升起的动态,不如“生”字形象生动。 四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问:“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的情怀。 【分析】抓住意象“露”“阶”“苔”,“露”的特点清冷,“阶”下生“苔”表明久无人迹,只见风吹露水,滴落阶下,不见人来,可见幽静。当此之时,作者思念友人,孤独寂寞之情流泻而出。(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中的“待”字,有的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答:“待” 字,等待之意。明月徘徊,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表现出好像永远不能如愿的情景。“照”字只表现出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远和惆怅。 【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及解题(1)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据说是陈后主(南北朝南朝皇帝陈叔宝)创制。隋炀帝也写过这个题目,但都是浮华艳丽的宫体诗。张若虚虽然用了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了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闻一多称“这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 2.同题材比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3.意象和意境“意象”的“意”,代表主管情感,“象”是指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营造、渲染的境界和氛围。它是具备所有“意象”特点的结合体。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渲染、对比,用典、象征、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汽车类科目一考试题库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 海报设计合同范本大全简单2025年
- 国有房屋转让合同(2025版)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咨询服务合同示范
- 二零二五年度全面财务管理出纳聘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周转材料租赁与施工现场通信合同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车租赁服务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新材料产业股权变更撤销回购协议
- 2025年度饭店服务员职业健康与安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拆迁安置房买卖合同及配套设施租赁及补充协议
- DB37-T4853-2025盐沼湿地生态修复指南
- 基于大数据的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模型研究-洞察阐释
- DB65 T 2283-2005 新疆平原杨树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
- 2025-2030中国醇基燃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八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 2025至2030中国无档锚链行业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研究报告
- 分级护理标准2025版解读
- 《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课件
- 高等职业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 公司玩手机管理制度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