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最终版)_第1页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最终版)_第2页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最终版)_第3页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最终版)_第4页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运专线铁路 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二 八年四月 前前 言言 为统一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技术标准 明确支承层施工控制技术要点 确保支承层的长 期性能 特制订本暂行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编制而成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 伍 林 荆 山 仲新华 谢永江 雷智敏 毕宝山 陈林生 李化建 曾国升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目目 录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 语 1 4支承层材料 2 4 1原材料 2 4 2技术要求 4 5施工工艺 4 5 1施工前准备 4 5 2配合比 4 5 3搅拌 5 5 4运输 5 5 5摊铺与浇筑 5 5 6养护 6 6试验方法 6 7检验规则 6 7 1施工前 6 7 2施工过程 9 7 3施工后 10 8评 定 11 8 1一般规定 11 8 2主控项目 11 8 3一般项目 1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条文说明 12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0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无砟轨道支承层的材料要求 施工工艺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评定等 除满足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外 无砟轨道支承层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然而 鼓励根据本 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175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TB T292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TB10102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JTG 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GB 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J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TB10426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铁建设 2005 160 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3 术术 语语 3 0 1 支承层 在铁路无砟轨道系统中 用于支承混凝土道床板或轨道板的承载层 3 0 2 支承层材料 用于建造支承层的材料 根据施工方式不同 支承层材料可分为水硬性混合料和低塑性水泥 混凝土 3 0 3 水硬性混合料 由细骨料 粗骨料 少量胶凝材料和少量水等配制 采用滑模摊铺或摊铺碾压工艺成型后具 有 98 以上相对密实度的支承层材料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1 3 0 3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 由细骨料 粗骨料 少量胶凝材料和少量水等配制 坍落度不大于 30mm 的混凝土 3 0 5 滑模摊铺 由螺旋布料 机械振捣 滑动模板整平等工序组成的一体化机械施工模式 3 0 6 立模浇筑 由人工支立模板 机械 或人工 布料 小型机具振捣和整平等工序组成的一种施工模式 4 支承层材料支承层材料 4 1 原材料 4 1 1 水泥 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 5 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比表面积不应大于 350m2 kg 其它性能应符合 GB175 的规定 不应使用早强水泥 4 1 2 粉煤灰 采用性能符合表 4 1 2 规定的 或 级粉煤灰 表 4 1 2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序 号项 目单 位 1细度 12 25 45 2需水量比 95 105 115 3烧失量 5 0 8 0 15 0 4含水率 1 0 5三氧化硫含量 3 0 F 类粉煤灰 1 0 6游离氧化钙 C 类粉煤灰 4 0 7安定性C 类粉煤灰mm 5 0 雷氏夹沸煮后增加距离 4 1 3 减水剂 采用性能符合表 4 1 3 规定的减水剂 表 4 1 3 减水剂的技术要求 序 号项 目单 位技术要求 1减水率 20 2常压泌水率比 20 3d 130 7d 1253 抗压强度比 28d 120 4 收缩率比 110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2 4 1 4 细骨料 采用级配合理 质地均匀坚固 吸水率低 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或人工砂 其性能应符 合表 4 1 4 的规定 表 4 1 4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序 号项目单位技术要求 1级配 JGJ52 规定的 或 区 2细度模数 2 3 3含泥量 天然砂 3 0 4泥块含量 1 0 MB 1 4 合格 10 0 5 石粉含量 人工砂 MB 1 4 不合格 5 0 6坚固性 10 7总压碎值指标 人工砂 30 8云母含量 2 0 9轻物质含量 1 0 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 0 11有机物含量 合格 砂浆棒膨胀率 0 1 12碱活性 抑制效能试验 合格 砂浆棒膨胀率处于 0 1 0 3 时 4 1 5 粗骨料 选用级配合理 粒形良好 质地均匀坚固 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 也可采用碎卵石或砾石 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最大公称粒径宜采用 31 5mm 或 40mm 其它性能应符合表 4 1 5 的规定 表 4 1 5 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序 号项目单位技术要求 1级配 JGJ52 规定的连续粒级 2针 片状颗粒含量 15 3含泥量 2 0 4泥块含量 0 5 5压碎指标值 16 6坚固性 10 7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 0 8有机物含量 碎卵石或砾石 合格 膨胀率 0 1 砂浆棒或岩石柱 9碱活性 抑制效能试验 合格 砂浆棒膨胀率处于 0 1 0 3 时 4 1 6 水 应符合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 2005 160 号 的规定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3 4 2 技术要求 支承层材料分水硬性混合料和低塑性水泥混凝土 其性能应符合表 4 2 的规定 客运专线无 砟轨道施工时 支承层材料应优先采用水硬性混合料 表 4 2 支承层材料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序号支承层材料类别项 目 试验室检验现场检验支承层检验 28d 抗压强度 MPa12 18 28d 抗折 弯拉 强度 MPa 2 28d 收缩率 10 6 200 相对密实度 98 28d 单个芯样强度 MPa 6 1水硬性混合料 28d 单组芯样强度 MPa 8 增实因素 JC宜大于 1 2JC 0 10 28d 抗压强度 MPa12 18 28d 抗折 弯拉 强度 MPa 2 28d 收缩率 10 6 200 28d 单个芯样强度 MPa 6 2低塑性水泥混凝土 28d 单组芯样强度 MPa 8 5 施工施工工艺工艺 5 1 施工前准备 5 1 1 施工单位应通过室内试验确定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配合比 5 1 2 施工单位应配备支承层材料的搅拌和运输设备 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预防措施 5 1 3 滑模摊铺前 应测定支承层中线和水准 用于引导摊铺机行走作业 5 1 4 立模浇筑施工时 模板的位置应准确固定 5 1 5 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用于支承层养护需要的覆盖物 当采用喷涂养护剂方式进行养护时 应事先进行养护剂适应性试验 5 1 6 正式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进行设备和材料工艺性试验 5 2 配合比 5 2 1 干硬性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时 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 dmax 和最优含水率 Wopt 5 2 2 干硬性混合料成型时 应根据最优含水率 Wopt 拌制混合料 并通过套模压振方法使试件 达到最大干密度 dmax 5 2 3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时 应采用较少的胶凝材料用量和水用量 除非必要 应尽量 少用或不用减水剂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4 5 2 4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试验时 宜采用增实因素法测定其稠度 5 3 搅拌 5 3 1 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搅拌前 应严格测定骨料的含水率 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一般 情况下 含水率每班抽测 2 次 雨天应随时抽测 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5 3 2 原材料的计量精度 水泥 粉煤灰 减水剂和水为 1 骨料为 2 5 3 3 搅拌过程中 不得使用表面沾染尘土和曝晒过热的骨料 5 3 4 可采用一次投料方式生产 搅拌时间应根据设备功率确定 拌和物应均匀 色泽一致 5 3 5 搅拌完成后 应及时观测拌和物有无结团 塑性坍塌等不良现象 5 4 运输 5 4 1 拌和物应采用自卸卡车运输 每次使用前后应将自卸卡车清扫干净 5 4 2 自卸卡车运输时 应对拌和物进行有效覆盖 避免拌和物失水过多或遇雨雪天气引起含水率 过大变化 5 4 3 自卸卡车在搅拌地点装载拌和物时 分次搅拌的拌和物应卸落于卡车车斗的不同部位 避免 在同一部位连续卸落而堆积离析 5 4 4 自卸卡车进入施工现场时 应采取措施清除粘附在轮胎上的泥土等污染物 5 4 5 自卸卡车应慢速行车卸料 避免集中卸料造成堆积离析 5 5 摊铺与浇筑 5 5 1 摊铺或浇筑支承层材料前 应对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适度湿润 并不得积水 5 5 2 采用水硬性混合料时 应采用滑模摊铺或摊铺碾压工艺 采用低塑性水泥混凝土时宜采用立 模浇筑工艺 5 5 3 滑模摊铺 1 滑模摊铺机首次摊铺前 应对其摊铺位置 几何参数和机架水平度进行调整 宜采用 钉桩或基准线法校准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高程和侧模前进方向 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和滑模 摊铺机机架前后 左右的水平度 往返校核 1 2 遍后 方可开始摊铺 2 滑模摊铺机摊铺前 拌和物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均匀预摊铺 摊铺长度宜超前摊铺机约 5m 3 滑模摊铺应缓慢 匀速 不间断进行 5 5 4 立模浇筑 1 采用人工或机械设备摊铺混凝土拌和料 布料后应尽快采用机械振捣密实 2 振捣时间应根据设备功率试验确定 以混凝土表层出现液化状态为宜 不得过振 避 免漏振 3 当浇筑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 应中断浇筑 再次浇筑时 应将施工缝处的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5 松散骨料剔除 并用水将接触面润湿 4 混凝土初凝前 应对道床板或轨道板范围的支承层表面进行纵向拉毛处理 5 应制定严格的施工工艺确保支承层顶面的高程及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5 5 5 运输至现场的拌和物应一次布料到位 及时浇筑或碾压成型密实 否则应及时覆盖 5 5 6 对已振捣密实的支承层表面不平整 局部缺料 掉角等缺陷应采用同一材料及时修补 5 5 7 支承层应在 12h 内进行横向切缝 缝深不小于支承层厚度的 1 3 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 5m 切一横向缝 5 5 8 气温低于 5 时或雨雪天气时 不宜进行支承层施工 5 6 养护 5 6 1 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应及时进行湿润养护 浇筑一段 养护一段 5 6 2 支承层的养护可采用覆盖潮湿的粗麻布 无纺布等方式进行 也可采用塑料布进行封闭保湿 5 6 3 支承层的湿润养护时间应持续不少于 7d 5 6 4 采用立模浇筑施工时 支承层带模湿润养护时间应持续不少于 24h 拆模后应及时对暴露面 进行补湿并覆盖 5 6 5 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在 7d 内不得受冻 当气温低于 0 时 应采取保温措施 6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6 1 1 水泥检验应根据 GB175 的要求进行 6 1 2 粉煤灰检验应根据 GB T1596 的要求进行 6 1 3 减水剂检验应根据 GB8076 的要求进行 6 1 4 粗骨料 细骨料检验应根据 JGJ52 的要求进行 其中碱活性应按 TB T2922 中岩相法和快速 砂浆棒法 或岩石柱法 的要求进行 6 1 5 拌合水和养护水检验应根据 JGJ63 的要求进行 6 1 6 干硬性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试验应根据 TB10102 中的轻型击实方法要求进行 6 1 7 干硬性混合料试件的成型应根据 JTG E30 的要求进行 脱模后强度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 温度 20 2 湿度不低于 95 养护 6 1 8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增实因素试验应根据 GB T50080 的要求进行 6 1 9 试件抗压 抗折 弯拉 强度试验应根据 GB T50081 的要求进行 6 1 10试件收缩率试验应根据 GBJ82 的要求进行 其中试件测试初长后 7d 内应对试件进行包裹 密封养护 6 1 11干硬性混合料相对密实度试验应根据 TB10102 的要求进行 6 1 12支承层芯样强度试验应根据 TB10426 的要求进行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6 7 检验规则检验规则 7 1 施工前 7 1 1 原材料 1 水泥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1 1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1 的要求 表 7 1 1 1 水泥的检验要求 检 验 频 率 序 号 检验项目 进场检查复检 1不溶物 2烧失量 3三氧化硫含量 4氧化镁含量 5氯离子含量 6碱含量 7凝结时间 8安定性 9强度 10细度 更换料源或每批进货时核查供应商 提供的报告 下列情况之一时 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同厂家 同品种水泥的时间达 3 个月时 同厂家 同品种的水泥出厂时间超 过 3 个月时 2 粉煤灰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1 2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2 的要求 表 7 1 1 2 粉煤灰的检验要求 检 验 频 率 序 号 检验项目 进场检查复检 1细度 2需水量比 3烧失量 4含水率 5三氧化硫含量 6游离氧化钙含量 7安定性 更换料源或每批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报告 下列情况之一时 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同厂家 同品种粉煤灰的时间达 3 个月时 3 减水剂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1 3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3 的要求 表 7 1 1 3 减水剂的检验要求 序 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7 号 进场检查复检 1减水率 2常压泌水率比 3抗压强度比 4收缩率比 更换料源或每批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报告 下列情况之一时 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货源 使用同厂家 同批号 同品种减水剂 的时间达 3 个月 4 细骨料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1 4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4 的要求 表 7 1 1 4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 检 验 频 率 序 号 检验项目 进场检查复检 1级配 2细度模数 3含泥量 4泥块含量 5石粉含量 6坚固性 7总压碎值指标 8云母含量 9轻物质含量 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1有机物含量 12碱活性 更换料源或每批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报告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料源 使用同厂家 同品种 同规格细骨料 的时间达 1 年时 5 粗骨料的检验质量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1 5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5 的要求 表 7 1 1 5 粗骨料的检验要求 检 验 频 率 序 号 检验项目 进场检查复检 1级配 2针 片状颗粒含量 3含泥量 4泥块含量 5压碎指标值 6坚固性 7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8有机物含量 卵石 9碱活性 更换料源或每批进货时核查供应商提 供的报告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 任何新选料源 使用同厂家 同品种 同规格粗骨料 的时间达 1 年时 6 水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1 6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5 的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8 表 7 1 1 6 水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pH 值 2不溶物含量 3可溶物含量 4氯化物含量 5硫酸盐含量 6碱含量 7凝结时间差 8抗压强度比 任何新水源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 7 1 2 配合比 支承层材料配合比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1 2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2 的要 求 表 7 1 2 支承层材料配合比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干硬性混合料 2增实因素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 3抗压强度 4抗折 弯拉 强度 5收缩率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 每批检验一次 首次使用前 更换主要原材料时 7 2 施工过程 7 2 1 原材料 1 水泥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1 1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1 的要求 表 7 2 1 1 水泥的检验要求 序 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凝结时间 2安定性 3强度 4细度 同厂家 同批号 同品种 同强度等级 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 每 500 t 袋装水泥每 200 t 检验一次 不足上述数量时仍需检验一次 2 粉煤灰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1 2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2 的要求 表 7 2 1 2 粉煤灰的检验要求 序 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细度 同厂家 同批号 同品种 同出厂日期的粉煤灰每 120 t 检验一次 不足 120 t 时仍需检验一次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9 2需水量比 3烧失量 3 减水剂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1 3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3 的要求 表 7 2 1 3 减水剂的检验要求 序 号 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减水率 2常压泌水率比 3抗压强度比 同厂家 同编号 同品种 同出厂日期的减水剂每 50t 检验一次 不足 50t 时仍需检验一次 4 细骨料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1 4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4 的要求 表 7 2 1 4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 序 号 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级配 2细度模数 3含泥量 4泥块含量 5云母含量 6轻物质含量 7有机物含量 连续供应同厂家 同规格的细骨料 400m3 或 600t 检验一次 不足 400m3 或 600t 时仍需检验一次 5 粗骨料的检验质量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1 5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5 的要求 表 7 2 1 5 粗骨料的检验要求 序 号 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级配 2针 片状颗粒含量 3含泥量 4泥块含量 5压碎指标值 连续供应同厂家 同规格的粗骨料 400m3 或 600t 检验一次 不足 400m3 或 600t 时仍需检验一次 6 水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1 6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1 6 的要求 表 7 2 1 6 水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pH 值 2不溶物含量 同一水源的水使用达一年时检验一次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10 3可溶物含量 4氯化物含量 5硫酸盐含量 6碱含量 7凝结时间差 8抗压强度比 7 2 2 现场支承层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 7 2 2 的规定 检验结果应满足 4 2 的要求 表 7 2 2 现场支承层材料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 1相对密实度 水硬性混合料 每 500 延长米检验一次 2 增实因素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 每 50m3或每工作班检验一次 7 3 施工后 施工后 支承层的检验项目 检验频率和检验结果应符合表 7 3 的规定 表 7 3 支承层的检验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频 率质 量 要 求 1抗压强度每 500 延长米检验一次 三个试件 应满足 4 2 的要求 2中线位置滑模摊铺每 50m 立模浇筑每 20m 检测一次应满足不大于 10mm 的偏差要求 3厚度滑模摊铺每 50m 立模浇筑每 20m 检测一次应满足 20mm 20mm 的偏差要求 4宽度滑模摊铺每 50m 立模浇筑每 20m 检测一次应满足 15mm 0mm 的偏差要求 5顶面高程滑模摊铺每 50m 立模浇筑每 20m 检测一次应满足 5mm 15mm 的偏差要求 6表面平整度滑模摊铺每 50m 立模浇筑每 20m 检测一次3m 内平整度不得超过 10mm 7切缝全检切缝应贯通竖直 缝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8拉毛每 50m 检测一次拉毛纹路应清晰 整齐 9表面质量全检 表面应平整 颜色均匀 不得有疏松及 缺棱掉角等缺陷 8 评评 定定 8 1 一般规定 8 1 1 支承层可根据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 按工作班 施工缝或施工阶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8 1 2 支承层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的质量全部合格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11 2 一般项目的质量全部合格 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 80 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的 允许偏差内 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 1 5 倍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 质量检查记录 8 1 3 检验批全部合格可评定支承层质量为合格 8 2 主控项目 8 2 1 水泥 粉煤灰 减水剂 细骨料 粗骨料和拌合水的质量应符合 4 1 1 4 1 6 的规定 8 2 2 实验室检验的支承层材料抗压强度 抗折 弯拉 强度及收缩率应符合 4 2 的规定 8 2 3 现场检验的水硬性混合料的相对密实度应符合 4 2 的规定 8 2 4 现场检验的低塑性水泥混凝土的增实因素应符合 4 2 的规定 8 2 5 实体检验的混凝土芯样 28d 抗压强度平均值应大于 10MPa 8 3 一般项目 8 3 1 搅拌站及现场检测的低塑性水泥混凝土增实因素应符合表 4 2 的规定 8 3 2 支承层表面应平整 颜色均匀 不得有疏松及缺棱掉角等缺陷 8 3 3 支承层中线位置 厚度 宽度 顶面高程 表面平整度 切缝及拉毛质量应符合 7 3 的规定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条 文 说 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写依据 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予以说明 为了减少篇幅 只列条文号 未抄录原条文 1 严格意义上来讲 无砟轨道中用于支承道床板 或轨道板 的结构层均为支承层 在日本 桥梁和路基上的板式无砟轨道支承层设计上均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德国 路基和短桥 涵 上的无砟轨道支承层设计上采用的是具有特殊要求的水硬性材料结构 长桥上则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 我国通常将支承道床板 或轨道板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混凝土底座 将路基和 短桥 涵 上支承道床板 或轨道板 的水硬性混合料或低塑性水泥混凝土称为水硬性支承层 本暂行技术条件主要是针对路基和短桥 涵 上的无砟轨道支承层提出的 不适用于钢筋混 凝土结构 3 0 1 3 0 2 本暂行技术条件所指支承层在无砟轨道中的作用与特重交通等级公路中的基层具有 相似之处 即应具备一定的承力 扩散应力和抗弯能力 我国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 2002 对特重交通等级公路基层材料推荐采用贫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 4 2 对支承层材料进行水硬性混合料和低塑性水泥混凝土的分类 主要是根据施工方法对材料稠 度的要求而提出的 在满足基本性能前提下 支承层材料在配制上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 即采用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12 较少的胶凝材料和较少的用水量 说明表 1 中的配合比推荐用量主要是在采用 42 5 级的普通硅酸 盐水泥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品种的水泥 说明表 1 支承层材料配合比推荐用量 kg m3 类型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砂石水 水硬性混合料100 15040 60 750 8501150 125080 130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120 16040 600 2750 8501150 1250115 130 对支承层材料的强度 以往的规范往往提出一个最低要求 即潜在的认为强度越高越好 至 少在验收时是这样的 本暂行技术条件对强度提出一个范围要求 主要目的是希望适当控制材料 中的胶凝材料用量 防止因贪图施工便利而随意加大胶凝材料和水用量 增大支承层收缩开裂的 风险 支承层材料的收缩主要与浆体用量和密实度有关 浆体用量越少 密实度越高 试件的收 缩值就越小 提出支承层材料抗折强度 公路规范称为弯拉强度 要求 主要是保证支承层的整体抗弯性 能 对应 2 0MPa 的抗折强度 弯拉弹性模量约为 18000MPa 材料的抗压弹性模量和弯拉弹性模 量基本接近 5 2 2 水硬性混合料试件成型时 控制的关键是最大干密度 试件成型时 应根据理论用料量 采用套模加压振动方式压实到要求的最大干密度 经标准养护 温度 20 2 湿度大于 95 到规定龄期后进行抗压和抗折试验 5 5 2 水硬性混合料在成型时相对困难 目前这种材料的机械成型工艺 现场施工 主要有滑模 摊铺和摊铺碾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