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到中学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志向。在刚结束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句话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和执行。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生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遗传素质是不同的。普通儿童的智商是100,超常儿童的智商可达到130或140,智障儿童只能达到70或80。当然智商测量是否科学,也有疑义,不一定说明问题,但大家都承认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就拿人的思维品质来说,有的人逻辑思维比较强,有的人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思维迟缓;有的人思维开阔,有的人喜欢钻牛角尖,等等,各有不同。如果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培养学生,很难取得圆满的效果。从教育学来说,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成功。我国古代学记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又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诚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否则就达不到育人的目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一个学生本来形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文学艺术,你偏要让他学奥数,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创造意识很强,你偏要让他去学理论学科,这不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吗?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成绩平平,偏要让他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实验班,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自卑,优势消失殆尽。这都是没有找到孩子最适合的教育的结果。相反,如果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他就能得到发展。2005年我们在黑龙江呼兰县开会,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他说,在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父亲让他辍学,老师去做家长的工作,说:“这娃喜欢画画,让他上学吧,将来可能会有出息。”父亲答应了,后来他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就是很典型的成功例子。所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古代社会的人才结构是二元对立的,不是人上人,就是人下人。而现代社会的人才结构是多元的,现代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什么是人才?我认为,只要有社会责任感,勤奋努力,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据报道,香港大学前不久给一位勤奋工作几十年的清洁工颁发荣誉博士学位,这是尊重人才的典型。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就像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文本中所写的,现代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怎样才能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文本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有一年我参观法国巴黎郊区的一所学校,发现上课时有一名学生不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图书室里看书,校长见我很诧异,告诉我说,这名学生认为对课上的内容都理解了,向老师请求不上这节课,自己来学习,老师允许了。我又看见个别学生在做钣金工,校长告诉我说,这些孩子智力有障碍,为了让他们能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些技能课。我想这就是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到中学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志向。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做老师的就要为他担忧,担心他将来成为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平平庸庸的人。而我国当前却缺乏这种教育思想,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往往没有自己的志愿,只凭分数报志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担忧吗?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条件。为此,课程要改革。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我主张必修课要降低程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懂学会,这样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选学他喜爱的学科,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跳级,提前毕业,有的可以到大学选学一些课程,这样才能涌现出各种杰出创新人才。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要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生动活泼,我们的学生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来源:中国教育报)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同时,学校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指引者。新课改之初,学校就制定了模块考试制度以及学分管理办法,将所有高考科目和非高考科目分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考试合格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必须获得178个学分才能毕业。各科教师还有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比如:“缺课在1至5节之内的,要按1节课增加1个学分的标准提高考试的合格分数”,“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发生违规违纪、不交作业等行为,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提高不少于5分的合格分数,直至不予学分认定”。每学期结束时,“学分认定委员会”都会公布学分认定报告书,每一名学生的模块合格分数标准、每个模块考试分数、学分获得情况以及补考学生名单都一目了然。对学分不达标的学生,学校安排时间补考,一次不过关,还可以再补考一次。实施学分管理以来,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逐年递升。陈栋说,学分管理制度“软硬兼施”,目的是抓教与学的过程,抓“双有”学生的转变,抓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的落实。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是合肥一中始终雄踞全省高中学校前列的法宝。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列出了课程改革的“全面升级计划”:针对三校联招后学生间差距较大的事实,将从今年开始强化原有的分层、分类教学,强化对学生弱势学科的攻坚力度,提高学生总成绩。具体说来,根据学生情况,开设数理、生化等加强班及全科加强班,在不影响其他科目课时的情况下,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安排优秀教师授课,这样,学生不需要交纳任何额外的费用,就可以在校内补缺补差。“考入一中,领先一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是很多一中学子及家长肺腑感言,也是合肥一中形象的真实写照,合肥一中一直走在“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教育”的路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皖ICP备05013505号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西藏路2356号 / 邮编:230601 电话办公室) 2911025(教务处)/ FAX:2911006EMAIL: | CopyRight 2003 HEFEI NO1 Middle School All right reserved.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大师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大师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看看我们周围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我们很多教师也包括我在内不停地抱怨我们的课堂上学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我们每天被学生折腾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本来就学习吃力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流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我很想问问苏大师,在大班化教学中,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如何实现?怎样因材施教?我认为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我们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6040-2018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
- 苏州美术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七年级试卷数学试卷
- 建筑项目施工技术交底方案
- 矿山安全管理方案
- 祁阳职业中专高考数学试卷
- 辽宁高二月考数学试卷
- JavaScript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慕课版第2版杨振虎课后答案
- 林州去年期末数学试卷
- 普通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 2025-2026秋学期学校主题升旗仪式安排表+主题班会安排表
- 出租充电桩车位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元市中考数学试题卷
- 人工晶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开放性骨折感染预防的护理
-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特殊药品管理知识讲课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小额贷款合同范本
- 混泥土计量管理办法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