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教育差异与优劣_第1页
浅谈中美教育差异与优劣_第2页
浅谈中美教育差异与优劣_第3页
浅谈中美教育差异与优劣_第4页
浅谈中美教育差异与优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美教育差异与优劣 20141000556 孟令逍 众所周知 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 也是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的直接体现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我们的教育理念 思想和制度 而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新 兴大国 其历史渊源 文化演变经历过一些变动 使得其自成一体 同样地 价值观的不同让两国间的文化教育比较显得尤为有趣而有 代表性 一个代表着东方古文明 一个代表着西方世界 碰撞出的 火花异彩纷呈 1 历史原因 中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都带有浓重的民族特征 美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移民国 多民族 多语言 多宗教 多党派使社会中存在各 种复杂的矛盾 其社会的开放性促使美国在教育发展上博采众长 建立灵活多样 讲求实效性和开发性的教育管理制度 所谓的 拓 荒精神 或 开拓精神 一直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 中国 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但主要处于封建主义状态 在很长的历史时 期都是闭关自守的 中国传统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特征 它更强调 内在的自我超越而非外在的彼岸超越 强调情感经验特征 人格实 践和生活实践 而非西方重视动手能力的实践哲学 美国课程和学 制则更强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质疑 批判精神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 2 教育理念 由于历史传统 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美家庭教育观念存在 着巨大的差异 1 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 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 老师还是亲友 都没有特权 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 而 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 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 家 长都要仔细考虑 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 孩子顺从 听话 2 美国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孩子要自 己劳做 自己生活 从劳做中得到快乐 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 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 就让他自己做 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 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 刚刚学会走 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 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3 美国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 他们并不煞费苦 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 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 努力把孩子培养 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 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 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 发点的 4 美国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 因而很注意与孩子 的情感交流 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 的教育内容来实施 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孩子遇到不顺 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健康的心理对于孩 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 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 他们日常生 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 很少关心甚 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 意 志的磨炼 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 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 颓废 自暴自弃 动辄离家出走 甚至轻生厌世 5 美国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 做人的教育 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 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 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 例如幼 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 忽 视基础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 这不仅适用于智力 教育 知识教育 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孩 子道德观念淡漠 社会性发展差 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 做人教育 不无关系 6 美国家长 鼓励创新 而中国家长往往 满足于克隆 前 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 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美国家长 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 独立动手的能力 能以宽容 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 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 肯定的态度 鼓励孩子在生活中 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中国家长对孩 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 探索活动 视作 胡闹 而加以制止 三 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 作为主体的州负有主要责任 地方承 担具体责任 联邦则具有广泛影响 州政府的教育责权 来源于州宪法 和州立法机关 与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州决定教育行政 的基本方针 但大部分的实际管理权属于地方学区 联邦教育行政管理 机构是联邦教育部 美国的学制是单轨制 但在现行学制中各级各类 教育在结构上互相衔接 上下沟通 在形式上多种学制并存 美国的学 制可归纳为两个特点 一是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相结合 从纵向看 互 相衔接 上下沟通的学制保证了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体现了 现代教育的民主化 从横向看 美国学制有一定的自由度和民主性 学 生的选择性较大 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个性化 二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 结合 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12 年 高等教育通过授予不同的学位来体现 人才规格和办学水平 这是统一性的体现 而在 12 年的义务教育中 允 许六三三制 六六制 八四制 四四四制 五三四制并存 高等教育 层次多样 类型多样和形式多样 又体现了学制的多样性 中国的应 试教育则是存在着诸多弊端 4 深层次原因 美国教育的公平性 灵活性 与高度发达的经济的分不开的 美国高经费的教育投入 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各种福利 现在美 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其 GDP 的 5 6 左右 而美国人口仅为中国的 20 左右 早在 1993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制定的 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 就明确提出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在本世纪末达到 4 但迄今为止 4 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 教育投入的不足 给众多家庭加重了 经济负担 很大一部分人未能接受高等教育 是中国各地存在的普 遍问题 与美国教育对比 中国教育现今存在的各种问题 父母的溺爱 与过分管制 学生苦难精神的逐渐丧失 教育上的腐败现象 不同 地区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等等 都与教育制度 国家文化 社会发展 和经济水平密不可分 中国教育的发展 终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 正比关系 而如今中国教育中的种种弊端 值得我们青年一代 值 得天下父母们深思 是决策者们 是全社会人正面临的 有待解决 的问题 五 总结 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 使 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 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 知识观的差异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 中 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 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主 自 立精神 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 严密 严谨精神 从发展 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 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 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严谨的特点可以 带来周全的思考 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 有人认为 美国 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 开始强调抓基础 既然人家还要学 习我们 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 没有必要改进 然而 我们应该看到 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