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巧建激励机制.docx_第1页
课堂巧建激励机制.docx_第2页
课堂巧建激励机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一个强有力的团结协作的学习小组是本模式能否实现“课堂自动化”的关键。我们都知道“鲶鱼效应”。怎样使一个小组快速成长?竞争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以,我班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建立在小组竞争的基础之上的。一、“加”,促小组成长。“”,我对它有一种特殊情结。小学时的我,最喜欢老师用红钢笔画的“”。课文背诵了,可以得一颗;书写漂亮了,可以得一颗。老师画的星星很特别,如一只只翩飞的蝴蝶,美丽无比。得到它是班里每个学生的愿望。十几年后,我也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了老师。我也用“”来评价激励学生,学生们依然喜欢,每每得到一颗,总会一脸喜悦。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已成了一种象征,是他取得成功,获得老师肯定的象征。作为象征,具象化的时候也可以是其他事物。我镇倪厦小学就采用了多种事物作为标志六年级“红旗飘飘”、五年级“光闪闪”、四年级“红花朵朵”。由于对“”的情有独钟,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我还是采用了“加”评价激励机制。我班共38名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各组根据自身特点及努力方向等自己取了组名,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徽”和口号。组内还根据各人的学习能力排了组号,排了相应座位。为促进各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期初,学生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加细则”,几经修改,定稿如下:何庄小学六(2)班“加细则”一、个人“加细则”1、家庭作业:每得一颗,就为组里加一颗。2、课堂发言:每人每发言一次,就为组里加一颗。3、课堂作业:每得一颗,就为组里加一颗。4、各项活动:参与者得一颗,获奖者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二、小组“加细则”1、午间就餐:小组内无人剩饭剩饭,加一颗。2、讲普通话:一天,组内无人讲方言,加两颗。看了以上细则,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只加不减”呢?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采用过加减同时执行的评价激励机制。可后来竟然发展到减成了负数,这加减规则再也实行不下去了。究其原因:减,固然能给学生压力,从而激励学生,但更多的是打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每个学生都是带着美好的学习愿望来到学校的。”加,是对学生美好愿望的满足,是对学生最深的信任。以上细则实施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显现出了它的弊端。开学初,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制定了“课堂发言:每人每发言一次,就为组里加一颗。”的加规则。有了这样的评价激励机制,课堂上一旦到了交流展示阶段,那可真是一个热闹,一个个争着抢着讲,谁也不让谁,谁也听不到谁。不过还好,学生之间渐渐有了一些默契,一下子站起好几个,只要有一个先出了声其他就会轻轻坐下去。可没几天,大家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发言的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个优等生,他们永远快人一步,其它孩子永远没机会。课堂,又成了几个优等生的天下,其他的孩子都成了看客。更可怕的是作为看客的孩子们正慢慢适应他们的这个角色,慢慢开始享受这个角色不用思考,听听就好,多轻松!发现问题后,大家对这一小条作了修改:“一堂课内,组内1、2号都没有发过言扣一颗,3、4号发言不加不扣,5、6号发言一次加一颗。”这下,每组5、6号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充分地挖掘着自己的潜力。可热了这头,冷了那头1、2、3、4号统统都蔫了,热情不再。该怎样修改这条细则呢?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最后,我们作了如下调整:“一堂课内,组内1、2号都没有发过言扣一颗,3、4号发言不加不扣,5、6号发言一次加一颗。发言精彩另外加。”然后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参与度,在“小组加细则”中加了一项:“课堂发言:一堂课,小组内每人都发过言,加两颗。” 终于,学生们真正融进了课堂,他们认真倾听同学们说的每句话每个字,见缝插针发表自己的见解,诉述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了我们班的口号:“课堂我主宰,个个展风采!”因为“加细则”,学生们更主动、更积极、更快乐了。二、“评优”,促个人进步。从“加细则”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学生所得的都是为自己的小组而得。为小组加,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加细则”促进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个人发展自然促进了小组的整体进步。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小组的凝聚力,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与发展,我们班又制定了“小组评优”及“个人评优”评价激励机制。我们班有一块专门公布各组得星情况的小黑板,每个人得到的每颗都由他自己及时加到小黑板上自己的组名后。一天学习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花两分钟时间来总结一下各小组的得星情况,得星最多的评为“最佳小组”,第二的评为“优秀小组”。被评为最佳和优秀的小组,可以在“争锋角”为自己的组加上一颗。学期初,我们每天只评选一个“最佳”,后来发现这个得奖率偏低,不能有效调动各组积极性,后来调整为每天评选两个组,这样每天有33%的得奖率,刚好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这样,一天天,各组的数交替增加着,两个月下来,“争锋角”都快贴满了。有学生提议仿照QQ的等级,满4颗换一个月亮,满4个月亮再换一个太阳。每个组都憋足了劲儿,争,换月亮,盼太阳。各小组因此更有凝聚力,整体不断进步着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固然重要,但孩子们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个体,小组之间竞争也需加强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于是我们班在教室外的展板上开辟了“今天我最棒”这一栏目。每天得数居班级前五名的都会“榜上有名”。这有助于孩子们在集体进步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发展。每天的小组评优,个人评优是个人加的延续与提升;“争锋角”的统计,是小组评优的延续与提升;学期末,我们还将根据争锋角的统计情况评出本学期的“最佳”与优秀。这看似简单的累积,让我们的评价激励机制得以顺利施行,并不断地发展着。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能将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若非要总结一番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评价激励机制要遵循稳定性、持续性、发展性的原则吧。以上评价激励机制都是由学生自己制定,发现问题后再及时修改。这在评价激励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得以不断提升。这更有利于小组内更好地合作,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