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论文.doc_第1页
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论文.doc_第2页
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论文.doc_第3页
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论文.doc_第4页
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论文 研究方法主要为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权威文献和访谈方式确定问卷内容,并进行试调查检验和调整问卷;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四次抽样调查获得一千多份主要样本数据和辅助数据,通过“幸福感网络计算器”获得1561份参考数据;借助R语言强大的灵活运算能力,分别进行图表法、非参数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过程。 主要研究成果为得到南京市大学生幸福感相对较高,幸福感主要学习工作,以及不幸福感主要亲情和友情等;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农村或城市)和不同性格的大学生表现出显著的幸福感差异;交际、学校、家庭中存在很多因素显著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部分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部分外因对孤独感、自信心影响强烈等。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最显著,尤其是女生和大一新生,其次是交际和学校,需要从这个三个角度分别采取相关对策措施。 本文创新点在于 (1)突破前人只关心理论研究过程而较少探究如何提升幸福感的思路,以“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为核心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 (2)数据为期三个月的四次抽样调查和运行一年的网络计算器,不同的同类数据可以互相参考和验证; (3)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分析过程; (4)对策建议更加直接明确; (5)成果丰富,获得校财经论坛论文大赛二等奖、参加第一届R语言会议并大会发言、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实践项目并成功结题、建立“大学生幸福感计算器”等; (6)本研究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抽样调查,统计分析Abstract:In thispaper,the corewas to enhance the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Starting fromsolving thesix issuesabout theSWB ofcollege studentsin Nanjing,-.the purposewas toexplore theway toenhance SWBofcollege students fromFamily,municationandschool.The mainmethods weresample surveyand statisticalanalysis.The preparationof thequestionnaires was based onsome authoritativepapers andinterviews,and thequestionnaires werechecked bya examinationsurvey.The datawas basedon asample ofuniversity studentsselected randomlyfrom6colleges in Nanjing.They werevisited andinterviewed4times inOctoberxx.Some otherdata came from thewebsitethe interputer ofwell-being forcollege students.Chart method,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analysis andvariance analysiswere usedin thispaper.Results:collegestudentsinNanjingwere happierthan normand someother regions.Most ofstudents feltunhappy fromfamily orfriendship.Many sub-factors showedsignificant effectin society,school andfamily.Some showedinteraction effector significanteffect toloneliness andself-confidence.Conclusions:In orderto improve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the students,family wasthe mostsignificant factor.And havingmore passionin classactivities andmore sincerefriends alsohad positiveeffects,especially forgirls orsomeone ingfrom arural area.For thecollege office,improving jobtraining system,professional guidanceand hardwarewere veryimportant.Innovations: (1)Surpass ourpredecessors onlyconcerned aboutthe processand lesstheoretical researchexploring howtoenhancethe well-being ofthe ideas. (2)Data werecamefroma samplingwith fourtimes duringthree monthsand awork calculatorhaving beenrunning forone year.Similar dat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couldbe usedfor referenceand validationof eachother.datafromdifferentsourcesfor referenceand verificationof eachother. (3)More in-depth statisticalanalysis. (4)Suggestions morestraightforward. (5)Fruitful results,received secondprize atschool financeforum essaycontest,participating inthe firstR languageconference andspeaking,attending studentsparticipate inpractical projectsin JiangsuProvince andsuessfully concluding,establishment ofa websiteofStudent Well-Being Calculator,etc. (6)this studywasbasedon studentspractice innovationproject-.in JiangsuProvinc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ubjective Well-being;Sample Survey;Statistical Analysis-. 一、引言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的描述性定义中使用了“psychological well-being”一词,即“心理良好状态”。 而心理学家更倾向于使用合成词“subjectivewell-being”,直译为“主观良好状态”,通俗地称为“主观幸福感”。 作为心理学术语,它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估(张艳红,xx)。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已经渐渐向精神方面转变。 曾经一味对物质水平增长的追求,在大幅度提高人民收入的同时,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让大家幸福起来,近年来种种自杀事情、犯罪事件不降反升,比如富士康十二连跳、连续的幼儿园行凶事件等等,凸显出社会对“真正幸福”的渴求。 在整个社会群体中,18-25岁的大学生显得更加特殊。 一方面,他们刚刚从童年成长过来,精力旺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还没有完全摆脱年少时的“天真”和“脆弱”;另一方面,他们即将或者正在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某项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 而另一项更确切的统计数据是,xx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历史顶峰;在xx的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了14例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件(当代健康报,xx)。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西方研究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深入研究起于20世纪中叶,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财富、人格、年龄、婚姻等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黄立清,邢占军,xx)。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郑祥专,xx)。 根据刘芳的统计,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占总论文数目的24.2%左右(刘芳,xx),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展迅速。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其次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态研究,以及与其他人群或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郑祥专,xx)。 但是目前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而针对高校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等问题仍然很缺乏(毛兴勇,xx)。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以“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题为核心,选取交际、家庭、学校等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三大外在环境,并且选择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事件作为各类环境的子因素。 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xx年进行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的抽样调查,并从统计学的角度探究外在因素中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根源,同时考虑某些子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外因如何通过孤独、自信心和应对方式等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最后从交际、家庭、学校等角度分别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提高提供多方位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本文的基本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 其主要有三个特点 (1)主观性,是指被评价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整体性,被评价者进行自我评价中,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对情感反映的综合评价; (3)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在长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张红艳,xx;王燕,xx;李冬霞,xx)。 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念基于以上理论。 (二)研究问题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而交际、学校、家庭是大学生面对-.的三大外在环境,孤独感、自信心、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是与大学生心理息息相关的内在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在心理。 其三者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类似于图1所示关系。 从而可以得到本文的六个问题 (1)相对于常模和其他地区,南京市大学生是否幸福? (2)大学生的幸福主要什么?以及不幸福主要什么? (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有显著差异? (4)交际、学校、家庭等外在因素中哪些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如图1路径。 (5)交际、学校、家庭等外在因素对于不同类型大学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如图1路径。 (6)交际、学校、家庭等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进而为分析外在因素如何通过内在因素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如图1路径。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大学生幸福感?交际?学校?家庭?孤独感?自信心?应对方式图1本文研究思路图示-.数据、数据分析、对策分析等。 首先,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访谈法,确定调查问卷中各部分的量表,以及选择各外在因素的主要子因素,并且汇总设计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查问卷。 然后,以南京市大学生为总体进行抽样调查,获得研究以上问题的数据基础。 其次,根据以上六个问题的不同侧重点分类数据,并通过条形图、排列图、非参数方法和方法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应数据分析过程,进而解答以上六个问题。 最后,回到“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这个核心,综合统计分析结果,从交际、学校、家庭角度分别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工作(一)调查问卷设计关于总体幸福感得分的评定,主要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汪向东,1999)。 实际调查中,为了操作方便将其精简为13个项目的小量表。 为了验证精简后的量表效果,xx年暑期进行了一次试调查。 通过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预调查得到40份有效数据,得到原量表和新量表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81,新量表可以被用于本研究之中。 在本研究中,所有学生的幸福感得分全部转化为百分制下的得分。 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兄弟姐妹情况、月消费、性格等,分别用符号A、B、C、D、E、F表示。 其中“性别”包括男(用数字1表示,以下同理)、女 (2)两个备选项;“年级”包括08级(大一)、07级(大二)、06级(大三)、05级(大四)和其他等备选项;“生源地”包括大中城市 (1)、小城镇 (2)、农村 (3)等备选项;“兄弟姐妹情况”包括独生子女 (1)、兄弟姐妹中最大 (2)、兄弟姐妹中最小 (3)、其他 (4)等备选项;“月消费”包括400元以下 (1)、400-600元 (2)、600-800元 (3)、800-1200元 (4)和1200以上 (5)等备选项;“性格”包括内向 (1)、外向 (2)、混合 (3)和其他 (4)等备选项。 -.幸福/不幸福感的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学习工作、身体素质、个人能力形象和其他等内容。 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从备选中选择使自己幸福或不幸福的子因素,最多选择3项。 外在因素包括交际、学校、家庭等类别,分别包含不同数量的子因素。 其各类别外在因素的详细子因素如表1所示,并分别以符号Xa、Xb、Xc表示。 在交互分析过程中,用数字 1、 2、 3、4等取代原来的A、B、C、D等。 内因因素的子因素参考书目的原始量表,分别为Rasch型孤独量表的简易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汪向东,1999)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王才康,xx)。 表1各类别外在因素的子因素详细对照表问卷中的问题备选答案本文中的缩写 1、交际 (1)恋爱时我总是感觉很快乐A.是的;B.不是;C.没经历过恋爱时的快乐感Xa1 (2)恋爱失败时我感觉生不如死A.是的;B.不是的;C.没经历过恋爱失败忧愁Xa2 (3)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A.1-2个;B.3-6个;C.8-12个挚友个数Xa3 (4)和班上同学的关系A.和大部分都很熟系;B.和少数部分比较熟悉,其余都只是点头之交;C.基本上没有交集班上同学关系Xa4 (5)和朋友关系A.分享型;B.依靠型;C.讨论难题型和朋友关系类型Xa5 (6)我对于班级、院系活动都很热情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对于公共活动Xa 62、学校 (7)我一想到毕业后激烈的竞争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毕业竞争压力Xb1 (8)大学学习让我觉得A.如鱼得水;B.没感觉;C.跟不上,非常痛苦大学学习Xb2 (9)我有明确的短期规划,想到目标总能让我意气风发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短期规划Xb3 (10)我觉得大学老师很喜欢我,觉得我很有前途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大学老师Xb4-. (11)我很在意学校是否重点大学,是否211工程学校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学校类型Xb5 (12)我学的专业正是我喜欢的,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专业Xb6 (13)学校的硬件设施、服务(包括食堂、寝室环境)让我感觉很舒适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设施Xb 73、家庭 (1)父母总能理解我所犯的错误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父母理解Xc1 (2)我们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互相给予最大的关心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家庭关心Xc2 (3)父母对我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父母不问Xc3 (4)家庭经济困难让我觉得低人一等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经济困难Xc4 (5)家庭经济情况显著改善让我欣喜若狂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经济改善Xc5 (6)父母对我很严厉,甚至经常对我体罚A.一直是的;B.以前总是,现在不这样了;C.以前偶尔;D.从不父母体罚Xc6 (7)我们家庭成员之间总是相互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家庭支持Xc7 (8)家庭成员常常与别人比较,看谁的工作学习好A.是的;B.介于A和C之间;C.不是的父母虚荣Xc8由于调查内容涉及较多,在抽样调查过程中将其分为三份问卷问卷A、问卷B和问卷C。 每份问卷均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同时A卷还包括交际、学校、幸福感、不幸福感等内容;B卷包括孤独感、应对方式等内容;C卷包括家庭、自信心等内容。 (二)调查工作本文的数据调查过程属于xx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Inter的大学生幸福指数计算器源于对南京市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和分析”的一-.部分。 该实践创新项目于xx年8月份至10月份对南京市六所大学进行四次随机抽样调查。 其中除第四次调查中每个被试都完成了所有的三份问卷外,其他三次调查中都将三份问卷随机混合后进行发放,每个被试都随机填写了某一份问卷。 xx年8月份进行第一次试调查,对浦口大学城、江宁大学城、以及仙林大学城的三所大学分别进行小规模抽样调查,获得第一份调查数据,有效样本量为40份。 第二次为9月底至10月初的大规模调查,通过“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冯士雍,1998)。 第一阶抽样,从南京市所有大学中随机抽取六所大学,被抽到的样本学校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阶抽样,从每所大学随机抽取6个学院进行随机调查。 随机抽取分布于南京市三大大学城以及市区的六所大学,并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最终获得第二份调查数据,有效数据量为1101份(表2)。 表2第二次调查的有效样本分布学校1学校2学校3学校4学校5学校6合计问卷A707336587030337问卷B876253844942377问卷C867851676738387合计2432131402091861101101第三次为10月份的网络调查,在网上发布精简版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获得第三份调查数据,有效样本量为20份,作为参考数据。 第四次为10月底对本校随机抽取的120多名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每个被试都回答了所有的三份问卷,获得第四份调查数据,获得124份有效数据。 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第二份和第四份调查数据,第一份和第三份数据作为参考。 该实践项目于xx年5月结题,其成果之一为网站“大学生幸福感计算器”。 并且,截止到xx年5月2日23时,该网站又再次获得1561份大学生幸福感数据,也将其作为-.本文的参考。 四、数据针对本文五个研究问题,分别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 问题一研究南京市大学生幸福感状况,选取第二次调查中所有问卷中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作为数据1,同时将第一次试调查的幸福感得分数据和“大学生幸福感计算器”的调查数据作为参考。 问题二探究幸福和不幸福的,采用第二次调查中问卷A的“幸福/不幸福感”数据,作为数据2。 问题三探究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幸福感差异,选取第二次调查中所有问卷的幸福感得分和人口统计学变量部分,作为数据3。 问题四寻找外在因素中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根源,需要幸福感得分分别与“交际”、“学校”、“家庭”的对应数据,分别第二次调查问卷A、问卷A和问卷C,分别标记为数据 4、数据5和数据6。 问题五研究外在因素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需要幸福感得分、人口统计学变量分别于“交际”、“学校”和“家庭”的对应数据,分别作为数据 7、数据8和数据9。 问题六分析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联问题,需要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对应数据,第四次调查的所有数据,标记为数据10。 五、统计分析与结论(一)问题一大学生幸福感总体状况根据数据1,1101份有效数据中,男生557份,女生544份,基本持平。 同时计算得到南京市大学生幸福感平均分为65.95,方差为9.69,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其中65-70分的人数最多,达255人;总体上大多数被调查者分布于55分-80分之间。 将其结果与测量量表的常模、暑期测试调查中的样本数据和国内学者李冬霞等人对粤东地区五所大学的调查结果做比较如表2。 结果显示,整体上南京市大学生更加幸福。 -.表3各地幸福感指数测量值比较(均已折算成百分制)均值标准差男12.50/8.6410.1412.15男62.5061.87女59.1763.33女15.00/常模粤东地区暑假数据南京地区大学生幸福感计算器65.7266.2265.689.1964.41总体幸福感得分频数分布0000124892779171189166128372140255050100150xx503005152535455565758595幸福感得分(百分制)频数00041862630941432442533081871435020935050100150xx503003505152535455565758595分数频数(总数据量1561)(a)(b)图2(a)南京市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频数分布图(xx年10月数据)(b)大学生幸福感计算器幸福感得分频数分布图(截止xx年5月2日23时0分)(二)问题二幸福/不幸福幸福和不幸福感的分布排列图如图3所示。 幸福感的方面,超过半数被调查者(54%)因为学习工作感到幸福;而从亲情和友情方面获得幸福的人数比例仅10%左右。 另一方面,因为亲情和友情而不幸福的比例却很高,分别达到66%和54%;其次是学习工作,比例为22%。 幸福感和不幸福感的中,爱情因素均处于中等位置且比例偏低,分别仅为18%和16%。 -.D学习工作A亲情人数181比例54%人数221比例66%F个人能力形象B友情人数102比例30%人数182比例54%G其它D学习工作人数93比例28%人数74比例22%C爱情C爱情人数55比例16%人数62比例18%E身体素质F个人能力形象人数51比例15%人数41比例12%B友情G其它人数38比例11%人数30比例9%A亲情E身体素质人数35比例10%人数24比例7%幸福的不幸福的图3幸福/不幸福的排列图(三)问题三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幸福感差异本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均采用非参数方法,包括两样本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或多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吴喜之,xx)。 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和不同性格下的幸福感差异比较显著,其检验的P值均远小于0.05。 (a)不同年级下的幸福感,大一至大三年级幸福感一直处于降低的趋势,到大四略有回升。 这与国内学者何瑛对重庆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比较吻合(何瑛,2000),而与部分其他学者的结果不太一致。 (b)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幸福感差异比较明显,大中城市的大学生幸福感最高(67.47),而农村的大学生幸福感最低(64.95),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c)不同性格大学生的幸福感差异中,性格外向的大学生显然比性格内向的更加幸福一些。 (四)问题四外在因素中的主要子因素根据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外在因素中,“交际”的各子因素均具有很显著的效应;“学校”的各子因素中,毕业竞争压力、短期规划、专业和设施具有显著的效应;而“家-.庭”的各子因素中经济困难、家庭支持和父母虚荣对幸福感得分的影响效应极其显著(P值小于0.01),父母理解和父母体罚的效应比较显著(P值小于0.05)。 详细结果可见表4。 表4数据结构及其各水平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人数比例幸福感均值标准差5570.5166.2210.140.3341#大学学习A项目p值项目人数比例幸福感均值标准差p值性别男410.1269.0512.280.0350&性别女5440.4965.689.19大学学习B2620.7866.009.13年级大一3480.3268.169.830.0000&大学学习C330.1061.0813.75年级大二3470.3265.659.85短期规划A850.2570.078.680.0000&年级大三2780.2563.979.11短期规划B1780.5365.589.20年级大四1250.1165.149.00短期规划C730.2261.7812.34大中城市3180.2967.4710.230.0012&大学老师A200.0667.5011.040.0223&小城镇3590.3365.749.35大学老师B1720.5167.409.25农村4210.3864.959.35大学老师C1450.4363.8510.87家中独生子女6630.6066.339.920.1249&学校类型A1450.4365.1010.380.2280&家中最小2140.1965.709.13学校类型B830.2565.818.48家中最大1760.1664.828.85学校类型C1090.3266.9511.14家中其他480.0466.0211.59专业A870.2670.109.220.0000&月消费400以下830.0865.849.650.1460&专业B1500.4565.739.45月消费400-6003450.3165.249.16专业C1000.3062.4210.85月消费600-8003720.3466.299.87设施A710.2170.309.360.0001&月消费800-1xx610.2466.849.62设施B1830.5465.329.71月消费1200以上400.0463.4412.24设施C810.2463.2511.02性格内向1580.1462.3110.690.0000&父母理解A1520.3967.679.490.0198&性格外向1520.1469.929.73父母理解B1920.5066.058.17性格混合7720.7065.919.23父母理解C430.1163.109.17性格其他160.0168.125.75家庭关心A2270.5967.238.480.0762&恋爱时的快乐感A920.2767.749.530.0057&家庭关心B1320.3465.458.84恋爱时的快乐感B810.2463.0710.34家庭关心C280.0763.5711.57恋爱时的快乐感C1620.4866.0610.25父母不问A130.0363.1615.550.2541&恋爱失败忧愁A260.0859.709.900.0070&父母不问B1070.2867.129.01恋爱失败忧愁B1210.3666.0910.51父母不问C2670.6966.218.43恋爱失败忧愁C1890.5666.539.81经济困难A60.0266.3011.620.0042&挚友个数A490.1557.8910.850.0000&经济困难B700.1863.447.74挚友个数B2130.6366.239.34经济困难C3110.8067.029.00挚友个数C750.2270.079.29经济改善A880.2366.128.630.2190&班上同学关系A1110.3367.209.740.0013&经济改善B1610.4265.679.23班上同学关系B2140.6465.929.63经济改善C1380.3667.318.67班上同学关系C120.0452.7815.28父母体罚A30.0174.083.570.0379&和朋友关系类型A2630.7866.9210.070.0026&父母体罚B320.0866.608.27和朋友关系类型B480.1462.228.59父母体罚C860.2264.509.33和朋友关系类型C250.0762.0412.38父母体罚D2630.6867.008.73对于公共活动A610.1869.4510.340.0017&家庭支持A2430.6367.428.740.0033&对于公共活动B2250.6765.708.97家庭支持B1300.3465.058.14对于公共活动C500.1562.4013.68家庭支持C130.0360.4314.43毕业竞争压力A430.1357.3111.850.0000&父母虚荣A760.2064.187.910.0007&-.毕业竞争压力B1680.5066.518.77父母虚荣B1580.4165.518.22毕业竞争压力C1250.3768.0110.03父母虚荣C1530.4068.329.69说明#表示检验方法为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表示检验方法为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加粗并倾斜部分表示相关子因素效应极其显著(P值小于0.01);加粗不倾斜部分表示相关子因素效应比较显著(P值小于0.05,但大于0.01)。 (五)问题五外在因素与人口统计变量的交互关系这里采用方差分析来进行交互关系的研究。 同时,方差分析中存在以下四个模型模型1考虑交互作用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方差分析,基于数据3;模型2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交际”之间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基于数据7;模型3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学校”之间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基于数据8;模型4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家庭”之间交互作用的方程分析,基于数据9。 四个模型的方差分析详细结果见附录1,表5中列出了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0.05的交互关系。 四个交互分析的模型,一共有十组关系比较显著。 对于其中主要的交互关系,被展示在图4中。 表5各因素与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交互作用部分结果(方差分析,取05.0.?P部分)模型模型1交互关系F统计量P值(F临界值)4.294.475.874.644.054.514.164.613.974.83性别A:年级B性别A:公共活动Xa6年级B:和朋友类型Xa5生源地C:公共活动Xa6月消费E:恋爱中是否感到快乐Xa1消费E:公共活动Xa6性格F:与朋友类型Xa5生源地C:大学生学习Xb2年级B:家庭支持Xc7消费E:父母虚荣心Xc80.03860.03540.0160.0320.0450.03460.04240.03260.04710.0288模型2模型3模型4-.21696867666564性别平均值1234年级性别和年级32172706866646260对于公共活动平均值12性别性别和公共活动(a)(b)32170686664626058和朋友关系类型平均值1234年级年级和“和朋友类型”32172706866646260对于公共活动平均值123哪里”“公共活动和“哪里”(c)(d)3217269666360大学学习平均值123哪里”“哪里”与大学学习3217570656055家庭支持平均值1234年级年级与“家庭支持”(e)(f)图4主要交互作用图(六)问题六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系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关系也是通过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考虑不同水平子因素下内在因素得分差异显著性,进而判断相应外在因素的子因素与内在因素是否有显著性关系。 分析结果详见附录2。 表6中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结果(05.0.?P)。 可见,孤独感对外在因素最为敏感。 家庭不能给予最大的关心和支持,会引起孤独感明显增强。 在交际方面,挚友越少的人孤独感越强烈;反之,和班上多数同学熟悉,积极参加公共活动的大学生孤独感分数明显很低。 在学校方面,对毕业竞争压力敏感的人有较强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学校老师给予更多关心的学生的孤独感明显较低。 对大学生自信心影响显著的主要外因于交际和学校。 交际中过多地依赖朋友,即朋友类型为依靠型的大学生自信心较低;对公共活动不太关心的人自信心较低。 学校因素中,对毕业竞争压力过于担心的人自信心较低,而有明晰的短期规划的大学生自信心很高,同时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感觉自己学校硬件舒适的人恰恰自信心显著较高。 另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外在因素的关系不是非常明显。 总的来说,积极应对分数高的人会更坦然地面对失败,并且积极看待自己专业的优势。 而消极应对分数较高的人较多地依靠别人,而对家庭经济情况、所学专业等不太在意。 表6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系主要分析结果(取05.0.?P部分)孤独感人数比例均值p值1自信心人数比例均值p值4家庭关心A740.608.730.01和朋友关系类型A980.7918.880.02家庭关心B400.329.98和朋友关系类型B190.1516.05家庭关心C100.0813.00和朋友关系类型C40.0318.00家庭支持A730.599.100.01对于公共活动A100.0819.300.03家庭支持B410.339.12对于公共活动B770.6219.03家庭支持C90.0713.44对于公共活动C370.3016.65挚友个数A200.1612.350.00毕业竞争压力A240.1917.080.03挚友个数B880.719.22毕业竞争压力B810.6518.10挚友个数C160.137.31毕业竞争压力C190.1520.95班上同学关系A320.267.780.01短期规划A280.2321.500.00班上同学关系B890.7210.04短期规划B720.5817.99班上同学关系C30.0210.67短期规划C220.1815.55对于公共活动A100.087.400.03专业A210.1720.710.03对于公共活动B770.629.18专业B400.3217.58对于公共活动C370.3010.65专业C630.5118.03毕业竞争压力A240.1910.540.03设施A150.1221.130.03毕业竞争压力B810.659.60设施B660.5317.91毕业竞争压力C190.157.58设施C430.3518.02大学老师A40.033.000.00650.528.98大学老师B大学老师C550.4410.53设施A150.126.670.02660.539.68设施B设施C430.35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