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与安全论文: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_第1页
科学饮食与安全论文: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_第2页
科学饮食与安全论文: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_第3页
科学饮食与安全论文: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_第4页
科学饮食与安全论文: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 号 20130950 天津商业大学科学饮食与安全结课论文 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 二级学院二级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行政行政 1303 班班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隔壁老王隔壁老王 成成 绩 绩 2016 年年 11 月月 22 日日 2 1 肥胖病的判定 1 1 标准体重法 标准体重就是以身高为基础 按一定比例系数推算出的相应体重值 也称为理 想体重 标准体重主要与身高有关 不受个人营养条件 种族及年龄的影响 但不适用于超力型人群 如运动员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计算标准体重 的方法 几种常用的标准体重法 1 1 1 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成年人的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0 0 9 例 一个身高 180cm 的成年人 此人的标准体重 180 cm 100 0 9 72 kg 1 1 2 成年男性与女性标准体重的计算 成年男性的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5 成年女性的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10 注 女子标准体重对照表和男子标准体重对照表 例 一个身高 178cm 的男子 他的标准体重 178 cm 105 cm 73 kg 一个身高 163cm 的女子 她的标准体重 163 cm 110 cm 53 kg 1 1 3 南方人与北方人标准体重的计算 南方人的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50 0 6 48 北方人的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50 0 6 50 注 1 南北方的划分以长江为界 2 该标准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调查 例 一个身高 175cm 的上海人 此人的标准体重 175 150 0 6 48 63 kg 一个身高 175cm 的河北人 此人的标准体重 175 150 0 6 50 65 kg 2 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 由于人的体重与许多因素有关 不同人体之间都存在差异 在同一天不同的时间 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加之所处地理位置 如地心引力的原因 季节 气候 自 3 身情况的不同 对体重也有一定影响 因而很难完全符合标准体重 就是指难 以用一个恒定值来表示 而应当是一个数值范围 我们把标准体重 10 的数 值范围称为正常值 超过这一范围 就可称之为异常体重 表 2 1 对于肥胖 来说又可以分为两种程度 表 2 2 表 2 1 标准体重判断表 与标准体重比较与标准体重比较 体重情况体重情况 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 20 消瘦 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 10 偏瘦 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 10 之间正常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 超重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20 肥胖 表 2 2 肥胖体重判断表 与标准体重比较与标准体重比较 肥胖情况肥胖情况 超过标准体重 30 50 中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 50 以上重度肥胖 1 2 体质指数法 1 2 1 什么是 BMI BMI Body Mass Index 是指身体质量指数即体质指数 主要用于比较与分析 体重对不同高度人健康的影响 BMI 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BMI 是由 19 世 纪中期比利时的统计学家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朗伯 阿道夫 雅克 凯特勒 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 1796 1874 最先提出的 它主要是 从健康的角度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 BMI 是 WHO 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 的肥胖分型标准 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 1 2 2 BMI 的计算公式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 例 某人身高 1 65m 体重 55kg BMI 55 1 65 2 20 2 1 2 3 超重与肥胖的判断标准 BMI 是最普遍的判断肥胖方法之一 也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之一 WHO 认为 对 于 18 至 65 岁的人来说 孕妇 哺乳期妇女 老人及身型健硕的运动员除外 可以按表 2 3 的标准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 WHO 经过专家评估后认为 亚洲成人的超重指标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MI 25 根据各国情况的不同 超重的分界值在 22 到 25 间浮动 肥胖的 4 分界值则在 26 到 31 间变动 因此 亚洲各国分别制定各自的超重和肥胖分界 值 例如 新加坡的超重标准是 23 以上 肥胖标准是 27 5 以上 但为了统计 和相互比较的方便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按世界平均标准的各级划分来上报 统计数据 中国卫生部 中国肥胖工作组以及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肥胖判 断标准 提出 BMI 在 18 5 23 9 时 属于正常范围内 说明身体比较健康 BMI 高于正常范围 就意味着患高血压 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的 概率会大大增加 表 2 3 BMI 判断标准表 BMIBMI WHOWHO 标准标准 亚洲标准亚洲标准 中国参考标准中国参考标准 相关疾病发病的危险相关疾病发病的危险 体重过低 18 5 18 5 18 5 低 但其它疾病危险性 增加 正常范围 18 5 24 918 5 22 918 5 23 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23 24 增加 肥胖前期 25 0 29 923 24 924 26 9 增加 I 度肥胖 30 0 34 925 29 927 29 9 中度增加 II 度肥胖 35 0 39 9 30 30 严重增加 度肥胖 40 0 40 0 40 0 非常严重增加 注 为了统计方便 通常将超重等同为肥胖前期 由于 BMI 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内 所以一个 BMI 指数超重的人 实 际上可能并非肥胖 例如 一个练健身的人 肌肉比例大 体重重 他的 BMI 指数会超过 30 如果他身体的脂肪比例很低 那就不需要减重 图 2 5 此外 用 BMI 判断老年人的肥胖程度时 准确率可能会降低 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肌肉 流失 骨密度降低 因此 通常会出现 BMI 在正常范围内但体重仍超标的现象 1 3 脂肪率测定法 身体成分可概括地分为脂肪和非脂肪两大部分 体重就是由脂肪重量 脂体重 和非脂肪重量 去脂体重 组成的 非脂肪重量 fat free mass FFM 又称 瘦体重 lean body mass LBM 是指内脏 骨骼 肌肉等器官组织的重量 除了肌肉组织 其他组织器官的重量一般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所以瘦体重的变 化可以反映肌肉重量的变化 脂肪重量又称体脂重 变动性较大 当体脂重超 过一定比例时就可以判定为超重或肥胖 脂肪率 Body fat ratio BFR 是指身体成分中 脂肪组织所占的比率 从医 5 学角度看 脂肪率是判断是否肥胖的最科学的依据 测量脂肪率比单纯的体重 数据更能反映我们身体的脂肪水平 脂肪率通常需要通过专门的设备测量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带有脂肪率测量功能 的体重秤 从测量技术来看 主要采用生物电阻测量法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ssessment BIA 其原理是人体肌肉 血液 骨骼等组织含有较 多水分容易导电 而人体脂肪几乎没有导电性能 将一个 50 千赫和小于 500 微 安的微弱电流通过人体进而测量人体电阻 将测试结果代入含有身高 体重 性别 年龄的方程 从而计算出人体的脂肪率 结合 WHO 和日本肥胖学会的肥胖标准 表 2 4 和表 2 5 分别女性与男性的脂肪 率判断标准 表 2 4 女性脂肪率的判断标准表 年龄年龄 偏瘦偏瘦 标准标准 超重超重 肥胖肥胖 18 39 岁 5 20 21 34 35 39 40 45 40 59 岁 5 21 22 35 36 40 41 45 60 岁及以上5 22 23 36 37 41 42 45 注 女性脂肪率低于 17 时 可能出现月经推迟或闭经的情况 表 2 5 男性脂肪率的判断标准表 表 2 5 男性脂肪率的判断标准表 年龄年龄 偏瘦偏瘦 标准标准 超重超重 肥胖肥胖 18 39 岁 5 10 11 21 22 26 27 45 40 59 岁 5 11 12 22 23 27 28 45 60 岁及以上 5 13 14 24 25 29 30 45 2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2 1 降低生活质量 影响劳动力 并易受到外伤 由于肥胖者行动及反应迟缓 也易遭受各种外伤 车祸 从而引起骨折或扭伤 2 2 易发冠心病 高血压甚至死亡五重奏 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 耗氧量加大 心脏负担加重 心肌肥厚 久而久之发生 高血压 如果一位肥胖者同时伴有冠心病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非胰岛 素依赖型 及脑血管意外则称为 死亡五重奏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死亡 很快就会来临 2 3 对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6 肺的功能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除二氧化碳 肥胖者因体重增加 需要更多的氧 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 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的堆积 腹腔内压力升高 横 膈抬高又使胸腔压力增高 限制了肺的呼吸功能 故可造成缺氧 表现为嗜睡 紫绀 呼吸困难 红细胞增多 右心肥大 最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这是一种 特殊的肺心病 又称为换气综合症或肺通气不良综合症 也称匹克维克尔氏综 合症 若不及时治疗 死亡率可达 25 肥胖者还由于颈部周围脂肪过剩堆积 在睡眠时引起周期性气管闭塞 形成失眠或剥夺睡眠综合症 2 4 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 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 核酸代谢异常可引 起高尿酸血症等 肥胖妇女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2 5 易引起肝胆疾病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 造成在肝脏内合成 的甘油三酯蓄积 从而形成脂肪肝 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 胆汁酸中的胆固醇 含量增多 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 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胆固醇结石 2 6 易患某些癌症 2 7 增加手术难度 术后易感染 2 8 可引起骨关节病变 2 9 并发疝气 以食道裂孔疝最常见 3 肥胖的发病原因 3 1 遗传的原因 3 2 由于小时候不注意减肥 造成人体产生过多的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成人后 不会再增多只会增大 可以说是你从小打下了肥胖的基础 3 3 吃得太多没有消耗掉 也就是从食物中所得到的热量 超过消耗的热量 而过剩的热量即转成为脂肪 累积在脂肪细胞而形成肥胖 3 4 新陈代谢的降低 人到中年后由于新陈代谢率降低易发胖 营养不均 只 吃肉类和垃圾食品 没有营养的食品 不吃水果蔬菜也会使新陈代谢率降低易 而肥胖 4 饮食对肥胖的影响 4 1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肥胖 7 如长期吃快餐 油腻食品 饮酒 喝碳酸饮料 吃方便面等垃圾食品 可能会 造成肥胖 营养失调或是面部长满红刺 更可能埋下乙肝或高血压 心脏病等 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由于强调快速 简便 一般餐厅多采用油炸等方式 使得 外食族容易摄入大量的脂肪与油脂 却很少摄取到蔬果营养 这也是产生便秘 或是面部精神不佳的原因之一 4 2 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好的体质 不易肥胖 应合理的安排膳食 并加以适量的运动 4 3 其他 造成人们肥胖的原因非常多 常见的原因是饮食和疾病 而饮食对肥胖的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 也是人们最容易出现的现象 希望大家看了以上的讲解之后能 够控制自己的饮食 让饮食变得健康合理 并且适当的运动来提高身体的素质 5 肥胖病人的科学饮食 5 1 合理膳食制度 一日食物的分配应该与工作 休息时间相适应 高蛋白食物应在工作前摄取 不应睡眠前摄取 因为蛋白质能够提高代谢和较难消化 会影响睡眠 三餐热 能的合理分配是 早餐 占 25 30 蛋白质 脂肪食物应多一些 以便满足上午工作的 需要 我国有些地区的早餐分配偏低 有的仅占全日总热能量的 10 15 这与上午工作热能消耗是很不适应的 午餐 占 40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和脂肪的供给均应增加 因为既补偿 饭前的热能消耗 又贮备饭后工作之需要 所以在全天各餐中应占热能最多 晚餐 占 30 35 多供给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可多吃些谷类 蔬 菜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少吃富有蛋白质 脂肪和较难消化的食物 5 2 食物选择合理膳食 日常食物大体分为粮食类 肉类 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粮食类为主食 肉 豆 蔬菜类为副食 水果为佐食 主食富含糖类和蛋白质 也有少量维生 主 食要注意粗粮与细粮的搭配 副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也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8 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豆类脂肪优于肉类脂肪 副食注意荤菜与素菜相搭 配 避免同一类食品的重复搭配 5 3 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5 3 1 肥胖人应控制副食 不吃纯糖和甜食 如马铃薯 麦乳精 果酱 糖果 蜂蜜 果汁等 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 不耐饥且具有亲水性 不利于迅速减轻 体重 在减肥 过程中 还应该适当地控制好主食量 如果原来的饭量较大 可 以采用递减法 逐渐将主食控制在 250 至 300 克左右 并只能吃个七八成饱 且细嚼慢咽 5 3 2 控制主食 限制纯糖和甜食 如原来食量较大 主食可采用递减法 一 日三餐减去 50 克 逐步将主食控制在每日 250 300 克左右 细嚼慢咽 养成 七八分饱 的习惯 对含淀粉过多和极甜的食物 如甜薯 马铃薯 藕粉 杏仁 茶 果酱 蜂蜜 糖果 蜜饯 麦乳精 果汁等 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主食最 好粗细杂粮混用 5 3 3 减少热量供应 造成热量供求之间的负平衡逐步将所摄入热量降低至其 正常需要的 60 70 在医生的严密监督下 极度肥胖者应从一开始就采用降 低热量的饮食 正常减肥速度一般是一个月内体重减轻 2 3 公斤 消瘦过快 则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5 3 4 适当地提高蛋白质的供给量 如无心肾等合并症 每公斤体重可供给 1 5 2 克蛋白质 蛋白质有较高的特殊动力作用 可增加热能消耗 有利于减 轻体重 鱼 虾 鸡肉 兔肉 动物内脏等含蛋白质高 脂肪少 所含热量比 猪肉低 少油的豆制品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而且对降低血脂有益 5 3 5 足够的维生素 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 多用新鲜蔬菜水果 多食用藻类 以增加维生素 矿物质和食物纤维的供给量 这样对增加饱腹感 维持正常代 谢 降低血脂 防止合并症都有好处 5 3 6 饮食结构不均衡热量主要来源于三大类营养素 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 若以相同的重量来计算热量 则糖类和蛋白质所含的热量相同 脂肪则含有高 于它们两倍以上的热量 所以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热量最多 也最容易肥胖 9 参考文献 1 巴瑞 鲍勃金 杨桂玲 叶亚萍 世界是肥的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柳爱莲 崔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