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6.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6.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6.doc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6.doc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所以,作为有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选自陈玉明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1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 是一块思想化石。 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 强调严格的纪律。 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 神慰藉,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2下列对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尤其是西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 家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历史环境中。 B墨家要求信徒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其苦行僧式 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 C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 世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D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对那 种没有坚定信仰的信徒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 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 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 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 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 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2、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 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 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 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 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 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 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 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凡丧,皇帝、皇后死称“崩”,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 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 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 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 着他的手问候。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青袍”官服 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 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8本诗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9本诗第三联“草绿湖南万里情”句中的“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及古代文化常识填空。(9分)10. (1)逍遥游中作者以朝菌和寒蝉为喻说明寿命短的事物不了解寿命长的事物的 道理的两句话是“_,_”。 (2)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表明自己不愿再让心灵受肉体驱使,不再犹豫彷徨 的两句话是“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晚霞与江水等意象来表现登临滕王阁所见壮丽秋景的 千古名句是“_,_”。 (4)孝廉,起于_(朝代)的一种荐举人才的科目,推举_、_ 的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抉择杨邪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 “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 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 “教官,我们去哪?” “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 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 “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 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 “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 “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 “对!他是我的教官!” 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 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恍惚。 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神情恍惚的教官,看上去忽然老了许多。 “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 “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驾机来看望他一次!” 接着,教官又沉默了。在接近那个机场的上空时,教官说了一句话。 “飞这一趟,我用的时间都在八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之间,而你只用了七十三分钟!” 教官似乎是感叹自己上了年纪吧,可他清楚,其实驾驶速度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那个简陋的小机场降落后,我们走出机场,走上了一条几近废弃的土路。 “您教官退休了吧?他家就在这机场附近?”我疑惑。教官抬头看着远处。“喏,就在前面!”我们约莫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一带小山丘的脚下。“到了!”教官说。 我正纳闷,这时前面豁然出现的小山坳让我愣住了。山坳周围的山坡上根本没有人烟,只有一座孤坟! “这就是我教官的家,三十六岁那年,他就住在这儿了!”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 一个非常严肃的幽默! 平缓的山坡只有稀疏的山草和矮树,有一条小径,笔直通向半坡的坟墓。墓周围有很大一圈青石砌成的坟围,非常醒目。 “教官,我看您来了。”教官轻声说。他俯下身,双手抚摸着墓碑。 我看清楚了,墓碑上刻着“李为军之墓”这几个字,还有就是下面的一个括号,刻着“一九三八至一九七三”。 教官开始动手拔草。我也要动手,被他制止了,他说让他一个人来。后来,长达数十分钟的时间,教官就肃立在墓前。 关于他的教官的故事,他是在离开墓地回机场的路上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他和他的教官驾机上天,在正准备降低高度回机场之际,机尾失火。那时,他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教官坐前舱,他坐后舱。面对猝发的事故,地面指挥部下了紧急跳伞的命令,而他的教官只是命令他立刻跳伞,他的教官说,下面全是居民区。就这样,他先跳了伞,在空中,他看见教官驾着一团浓烟,反向朝某处俯冲下去。最后,那架战斗机在爆炸解体前的一刻,被他的教官带到了一处没有人烟的田野里。 返程时,我和教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 “教官,这事您可从没和我说起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和我的任何一名学员说起过,除了你!”“为什么?” “现在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要是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如果你是教官,你会怎么做?” “我?” “你可以仔细设想,现在不必回答我” 下了飞机,已是午后。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你是我碰到的最有天赋的一个飞行员。我相信,以后你可以成为一名比我更称职、更出色的飞行教官!” 拍了拍我的肩膀,教官走了。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它在机场地面上的反光很刺目。 “教官!”我追上几步,喊住了他,“刚才一路上,我都在思考您的问题,可是可是很渐愧,我想假如,假如当年我是您的教官,我会和您一起跳伞”教官停下脚步,回过身。“你是个诚实的人!”教官脸上很平静,“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三十年,现在我告诉你我的答案:如果当年我是教官,我想,我也许能够做得到像我的教官那样!” 面对教官,我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而发烫的两颊更烫了。 “但是,如果同样的紧急关头出现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官,我又会怎么做?”教官自问自答,他的脸色忽然变幻,仿佛有些难以捉摸了,“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想好答案”(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题目的含意是在紧急关头,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生死。“抉择”一词比“选择” 显得庄重,从而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 B教官对带“我”去见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一步到位地明白说出来,是想给“我” 一个惊喜,并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性。 C“这就是我教官的家”,教官没有说“坟墓”而委婉地说“家”;教官的话很 含蓄,所以说“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 D去沿海机场时,“我”开得快,回来时,开得慢,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 才回到部队机场,这是因为听了教官的感叹。 E通过“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和“两颊更烫了”等动作描写,表现“我”对 教官由衷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惭愧。(2) 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其好处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6分)(3) 小说在刻画“我”的教官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6分)(4) 小说最后一段写“我”的教官的自问自答,是否属于多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2. 下列选项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草芥(ji) 钟鸣顶食 泠然(lng) 叨陪鲤对 B晦朔(s) 碎琼乱玉 熹微(x) 北海虽赊 C盛筵(yn) 萍水相逢 拔擢(zhu) 逸兴遄飞 D央浼(mi) 命途多舛 舂粮(chng) 鹤汀凫渚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 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 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 时,参观者就不由分说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礼堂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 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 B C 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止 不要让大众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B“都市人家”装饰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他们凭借一流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标准 和完善的服务,获得了广大业主的认可。C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举行,到时本届 获奖作品名单及评委评语也将在网站上公布。D在刚刚结束的征兵体检中,近六成左右的青年大学生因身体不过关而与军旅生活 失之交臂,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1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_,数学在文化中的这一地位是不可移易的,_日益加强。有人认为数学是核心或基石,始终处于中心地位,_影响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似乎没有必要去争这个“中心”或“核心”的地位,_历史已经证明,_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A.并且 而且 而 但是 而且 B.但是 并且 而 但是 而且 C.但是 而且 但 然而 并且 D.并且 而且 但 然而 并且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诗言志”一说,由于“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各人理解、取舍的侧重点不一,导致了后代诗论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重理派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往往忽略文学的艺术特点;重情派则与之相反, ,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然而,纵观文学史,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的理解的主流却是情志并重。从毛诗序到刘勰、孔颖达、白居易,直至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是如此。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应该说, ,因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15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发表公开信,声明要断绝与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该生随后作出回应。事情的起因是9月19日,郝相赫在人大图书馆读了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后,对李先生分析政治史的思路非常钦佩,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赞颂这本好书。发朋友圈的时候,他感慨到:李先生这么杰出的学者南下澳门了,而在北京,人大、北大里的导师没有人赶得上李先生的水平。郝相赫以前读过北大阎步克、人大韩树峰等教授的著作,并不十分佩服,于是拿来比较,说后两者“平庸”。郝相赫多次在朋友圈里发表对学界前辈的评论,并褒贬历史学界国内多所知名院校。 9月21日19时许,郝相赫在新浪微博公开道歉,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容留”。 上述事件发生,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大庆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1D(“不会消亡”说法绝对,原文是“庶几方可免于沦亡”)2A(答非所问,此项属外在原因,不是内在原因)3C(强加因果,“道教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与“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并无因果关系;偷换概念,道教是晚起的一种宗教,和先秦时期的“道家” 并不能完全等同。)4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 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5D(皇帝的死称“崩”)6C(拜太子少师应为“贞观三年”而不是“贞观元年”)7(1)(他)不用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任用, 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格物”,要求他人;“收叙”,任用;“隔”, 排斥。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2) 如果(他的病)稍微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 宗)就因此变得满面凄怆。(“微”,稍微,略微;补出省略成分“病情”;“见” 露出,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8 第一句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 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作者写景调动了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比如首联描写“水国春寒”,阴 晴不定的感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又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景物,“细” 的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运用一连串“景语”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颔联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 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颈联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每点2分)9 前两联,“春风倚棹”“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均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偶然相遇、携手谈笑的喜悦之情。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依依惜别之 情不言而喻。尾联 “青袍今已误儒生”,一个“误”字,表明了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情。(一 点2分,两点4分,全对5分)10.(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汉代,孝顺父母、品行方正11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D项“听了教官的 感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去时心情轻松,回来时心情沉重;B“是想给 我一个惊喜”,分析错误,没有此点;E“动作描写”分析错误,应是细节 描写)(2) 为了突出这一情节,小说讲行了层层铺垫。先写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在飞行 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1分);到了坟前才知是一位死去的教官(1 分);在飞回的讨程中才告诉“我”这位教官牺牲的原因(1分);回到机场,在 向“我”提出在紧急关头如何抉择的问题时,带“我”去见一个人的真相才大白(1 分)。这样层层设疑,层层揭疑,将情节引向高潮,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3)重情义,有良心。对自己的教官,即为人民牺牲的英雄李为军充满敬意,年年为 之扫墓;关心他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真情直率。对青 年飞行员透露自己在现实面前,对于紧急关头如何抉择的迷茫。(每点2分)(4)不多余。使“抉择”的情节由过去向现实延伸。过去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保护人民和战友,但是现实却使人迷茫,犹豫。引起读者思考。这是为什么?怎样解决?使“我”的教官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使小说反映现实更加真实、深刻,增强了主旨的深刻性和含蓄性。(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2.D13.A(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此处应用“不 言而喻”。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此处应用“不由自主”。趋之若鹜: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画展” 的热情,适用对象不当。)14 C(A“防止不要”多重否定;B“精湛的技术标准”搭配不当;D“近六成左右”重 复。)15. B16.从而衍化出重理和重情两派; 强调诗歌的抒情特点; 这种理解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