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 新陈代谢 机体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程称 为新陈代谢 2 兴奋性 活的细胞 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 刺激 细胞或机体感觉的内 外环境因素的变化 统称为刺激 4 反应 是指刺激引起组织或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 5 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组织或机体受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 或活动加强 抑制是指组织或机体受刺激后 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 或活动 减弱 6 阈强度 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其值称为阈值 7 内环境 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细胞外液 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8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和化学成分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称为内环 境稳态 9 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0 反馈 由受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11 负反馈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 从而使输出变量向 着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 12 正反馈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 从而使输出变量 向着与原来相同的方向进一步加强 二 问答题 1 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什么 答 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其中神经 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2 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 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包含两方 面的含义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 它是一个动态平衡 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 在正常生物体内 可在神经 体液调节下 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 温 度 pH 值 渗透压 各种物质浓度等 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 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 3 负反馈和正反馈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 负反馈的意义 使某种生理活动在一定水平上保持 相对稳定 不至于发生过 大的波动 正反馈的意义 使某种生理活动一旦发动 就迅速达到所需要的状态或水平 并在尽短 的时间内完成 三 填空题 1 机体内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成人体液量约占体重的 60 其中 约 2 3 分布在 细胞内 称为 细胞内液 约 1 3 分布在 细胞外 称为 细胞外液 其包括 血浆 组织液 脑脊液 淋巴液等 2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3 种 即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和 自身 调节 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 3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它由5 个部分组成 即 感受器 传入 神经纤维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和 效应器 反射弧结构功能的 完整是反射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如果在其中任何一方被损坏 都可导致反射异常 或消失 4 反射按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可分为 条件反射 和 非条件反射 等两类 5 根据反馈调节的作用效果 反馈调节分为 负反馈 和 正反馈 四 是非题 1 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与阈值呈反变关系 对 2 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与阈值呈正变关系 错 3 体液调节具有作用发挥缓慢 作用范围广泛 时间持久等特点 对 4 自身调节是一种比较简单 局限的调节方式 其调节幅度小 灵敏度低 对 五 单向选择题 1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D A 体液性调节 B 自身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 2 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 C A 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 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E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E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刺激 D 反应 E 阈值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 反射 B 反应 C 神经冲动 D 正反馈调节 E 负反馈调节 5 下列生理过程中 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B A 排尿反射 B 减压反射 C 分娩 D 血液凝固 E 排便反射 7 可兴奋细胞包括 C A 神经细胞 肌细胞 B 神经细胞 腺细胞 C 神经细胞 肌细胞 腺细胞 D 神经细胞 肌细胞 骨细胞 E 神经细胞 肌细胞 脂肪细胞 8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A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 食物进入口腔后 引起胃腺分泌 C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 炎热环境下出汗 10 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D A 机械变化B 肌肉收缩 C 神经反射D 兴奋或抑制 11 阈刺激是指 D A 达到阈值的刺激 B 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 C 刚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刺激 D 以上都对 12 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 A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D 反馈调节 答案 第一章 绪论单选题 1 D 2 C 3 E 4 A 5 B 6 D 7 C 8 A 9 A 10 D 11 D 12 A 13 A 14 B 15 D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 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 是指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跨膜物质 转运方式统称为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 离子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 由高浓度一侧向底浓度 一侧移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决定单纯扩散速度的因素的两个 一是细胞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 这是物质单纯扩散 的动力 二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即通透性的大小 3 主动转运 是细胞通过自身的耗能 作功过程 将小分子和离子物质逆浓度差和 或 电位差 即逆电 电化学梯度转运 通过细胞膜的一种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离 子和小分子物质在膜上 泵 的作用下浓度差和 或 电位差的耗能性跨膜转 运的过程 称为主动转运 8 静息电位 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 存在于细胞膜的两侧的稳定的电位差 称为静 息电位 9 极化 在细胞未接受刺激时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0 去极化 如果静息电位减小 即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 膜内电 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 11 超极化 如果静息电位增大 即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 变化称为超极化 称为超极化 12 动作电位 是指细胞受到刺激时 在静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 并 可沿细胞迅速向周围扩布的电位变化 称为动作电位 二 问答题 1 载体易化扩散有什么特点 答 载体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 载体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具有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2 试述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形成本质是是 K K 外外流流形形成成的的电电 化化学学平平衡衡电电位位 故静息电位的水平 即 K 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形成机制是 上上升升相相即即N Na a 内内流流形形成成的的电电 化化学学平平衡衡电电位位 下下降降相相即即K K 外外流流形形成成的的电电 化化学学平平衡衡电电位位 三 填空题 1 属于单纯扩散的物质是O2和 CO2等气体小分子 2 载体易化扩散有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3 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过程中 物质转运的动力是细胞膜两侧该物质浓度差或 电位差 因而细胞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 故将它们称称为被动转运 五 单向选择题 1 O2和 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属于 A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和入胞 3 细胞在安静时 K 由膜内移向膜外 是通过 B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 5 正常细胞膜内的K 浓度约为膜外K 浓度的 B A 2 倍 B 30 倍 C 50 倍 D 70 倍 6 在静息时 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8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B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E 糖蛋白 11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D A 阈电位数值 B RP 数值 C 肌肉收缩力量 D 刺激阈值 13 以下关于静息电位的描述 错误的是 C A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 存在于细胞膜两侧一种稳定的电位差 B 在静息电位条件下 膜处于极化状态 C 静息电位是由K 内流而形成 D 静息电位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14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 B A Na 内流 B K 外流 C Ca2 内流 D Cl 内流 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C A K 内流 B Cl 外流 C Na 内流 D Na 外流 E K 外流 1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E A K 内流 B Cl 外流 C Na 内流 D Na 外流 E K 外流 18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 兴奋性为 D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9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B A 阈电位 B 阈强度 C 刺激的时间 D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 刺激的频率 21 细胞膜外的正电位和膜内的负电位均减小 即RP 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 化 称为 B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复极化 D 超极化 22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完全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C A 极化 B 超极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26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 C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34 在骨骼肌细胞兴奋 收缩偶联过程中关键的物质是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答案 第二章单选题 1 A 2 C 3 B 4 D 5 B 6 A 7 D 8 B 9 D 10 B 11 D 12 B 13 C 14 B 15 C 16 E 17 D 18 D 19 B 20 B 21 B 22 C 23 D 24 A 25 D 26 C 27 E 28 C 29 B 30 D 31 D 32 D 33 E 34 C 第五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 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 转 移 储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2 食物的热价 1g 食物氧化 或在体外燃烧 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3 食物的氧热价 某种食物氧化时 每消耗lL 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氧 热价 4 基础代谢 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5 基础状态 是指人在室温20 25oC 清晨 空腹 禁食12 h 以上 清 醒 静卧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称为基础状态 6 基础代谢率 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7 体温 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8 测定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散发的总热量 即可估计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能量 即能 量代谢率 二 问答题 1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那些 答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 环境温度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精神 活动 2 体温有哪些的生理变异 答 在生理情况下 体温可有以下变异 昼夜变化 体渐在一昼夜间呈现周期性波动 清晨2 6 时体温较低 午后 1 6 时较高 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性别差异 女性基础体温略高于男性 女性常因孕激素水平及其产热作用的影响 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 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最低 排卵后体温回升到 较高水平 并可维持一段时间 年龄 新生儿体温易波动 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而体温略偏低 其它能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均可影响体温 3 散热的主要器官有那些 答 人体散热器官是皮肤 肾脏 肺和消化道其中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 三 填空题 1 测定机体的产热量的方法有 直接测热法 和 间接测热法 两种 机体生命活动 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食物或组织中的 糖 脂肪 和 蛋白 的氧化分解 其中 主要供能的物质是 糖 机体所需能量的 70 由糖类提供 脂肪提供 的能量约占机体消耗的总能量的 20 30 左右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 组分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依赖蛋白质供能 只是在体内糖原 脂肪分解几乎耗竭时 如 长期饥饿 体内 蛋白质 才分解提供能量 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 肌肉活动 环境温度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精神紧张 3 在 20 30 oC 的环境温度中 人在安静时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 4 人体深部的温度不易测试 临床上通常测试以 直肠 口腔 和 腋窝 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其中 直肠 的温度最高 正常值为 36 9 37 9 oC 测量时需将温度计插入直肠 6 cm 以上 所测得的温度才接近于深 部温度 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 为 36 6 37 6 oC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 低 为 36 2 37 2 oC 测量时间需持续 10 min 以上 以使机体深部的 热量逐渐传递上来面接近于机体深部温度 5 体温的生理变动体温的生理变动 昼夜变化 性别 年龄 肌 肉活动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和进食 等能影响能量代谢的因 素均可影响体温 6 体温的生理变动中昼夜变化般不超 1 oC 成年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约 0 3 OC 左右 7 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 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 其中 肝 的产热量最大 运动 劳动时 骨骼肌 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骨骼肌产生的热量占总产热量的 90 8 人体散热器官是 皮肤 肾脏 肺 和 消化道 其中 皮肤 是人体 的主要散热器官 9 皮肤散热的方式有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散热等其中 辐射 传导 对流 等三种散热方式的前提是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蒸发散热有两种 形式 一是 不感蒸发 二是 可感蒸发 10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 下丘脑 11 人体深部的温度不易测试 临床上通常测试以直肠 口腔和 腋窝 等部 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四 是非题 1 正常成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8 错 2 人体在活动时产热器官是肾脏 错 3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皮肤 对 4 腋窝温度最低 其正常值是36 7 37 7 错 五 单项选择题 1 在物质代谢的过程中 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转移 贮存和利用称为 A A 能量代谢 B 能量代谢率 C 基础状态 D 基础代谢 E 基础 代谢率 2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C A 寒冷 B 高温 C 肌肉活动 D 精神活动 E 进 食 3 营养物质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 A 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E 无机盐 4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 机体的散热方式是 D A 辐射散热 B 传导散热 C 对流散热 D 蒸发散热 E 传导和对 流散热 5 1 克食物氧化进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A A 食物的卡价 B 氧热价 C 呼吸商 D 非蛋白呼吸商 E 能量代谢 7 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C A 体重 B 身高 C 体表面积 D 环境温度 E 进食量 9 正常人能量代谢率在哪种情部下最低 C A 进食12 小时以后 B 室温为18 25 时 C 熟睡状态时 D 完全静息时 10 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C A 与身高成正比 B 与体重成正比 C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D 与身高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 11 长期处于病理性饥饿的病人 呼吸商趋向于 C A 0 70 B 1 00 C 0 80 D 0 82 12 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D A 寒冷环境 B 进食 C 精神紧张 D 肌肉活动 13 摄取混合食物 呼吸商通常为 D A 0 70 B 0 75 C 0 80 D 0 82 17 机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 B A 脑 B 肝脏 C 肾脏 D 十二指肠 19 病人发热开始时 自感发冷 寒颤 是因为 C A 体内产热量绝对不够 B 散热过程加强 C 调定点向高水平移动 D 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 21 基础代谢是指 C A 深睡时的能量代谢 B 日常生活活动时的能量代谢 C 清醒 安静 空腹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D 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23 支配小汗腺的神经纤维是 A A 胆碱能纤维 B 肾上腺素能纤维 C 5 羟色胺能纤维 D 嘌呤 能纤维 27 安静状态下 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B A 心 B 肝 C 大脑 D 皮肤 E 骨骼肌 28 8 剧烈运动时 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E A 心 B 肝 C 大脑 D 皮肤 E 骨骼肌 答案 第五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单选题 1 A 2 C 3 A 4 D 5 A 6 C 7 C 8 D 9 C 10 C 11 C 12 D 13 D 14 C 15 C 16 B 17 B 18 A 19 C 20 D 21 C 22 A 23 A 24 B 25 A 26 D 27 B 28 E 第七章 血 液 一 名词解释 1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称为血细胞比容 也称为红细胞比容 2 渗透压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底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3 等渗溶液 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4 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称为贫血 5 凝血 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简称凝血 6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液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7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溶 这一过程使血液由胶冻状态重新恢复为液态 二 问答题 1 血液的功能是什么 血液的功能是 运输 防御 保护 调节酸碱平衡以及参与 生理性止血等功能 2 何谓血浆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各如何 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如无机盐 葡萄糖等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血浆中血浆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 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在维持血管内外的 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3 ABO 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 分几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的不同或有 无可将血液分为四型 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 凝集原者称为A 型血 只含B 凝集原者称为B 型血 同时含A B 两种凝集原者 称为 AB 型血 无A B 凝集原者称为O 型血 4 简述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过 程 即 1 凝血酶原激活的形成 2 凝血酶的形成 3 纤维蛋白的形成 三 填空题 1 血液的功能是运输 防御 保护 调 节酸碱平衡以及 参与生理性止血等 功能 2 血液由 血浆 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 胞 和 血小板 血细胞中红细胞 数量最多 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白细胞 数量 最少 3 血细胞比容的正常成年男性为 40 50 女性为 37 48 新生儿约为 55 4 动脉血中含 氧合血红蛋白 较多 故动脉血呈 鲜红色 静脉血中含 还原血红蛋白 较多 故静脉血呈 暗红色 因此 临床进行血液检查时 应空腹采血 以避免食物的影响 5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7 8 即每公斤体重有70 80mL 血 6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 7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可塑变形性 渗透脆 性悬浮稳定性 8 依据白细胞质中有无特殊的嗜色颗粒 将其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 又分为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又分为 单核细胞 和 淋巴细胞 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 4 0 10 0 109 L 其中 中性粒细胞最多占 50 70 9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黏附 聚集 释放 吸附 收缩 10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参与生理性止血 促进凝血 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 性 11 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 称为 循环血量 小部分血 液留在肝 肺 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内 流动很慢 称为 储存血量 清蛋白 球蛋白比值为 1 5 2 5 1 一般情况下 成人一次失血在500mL 以下 即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 时 机体通过代偿作用 可使血量和血液的主要成 分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因此 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中等失血既一次失血约 1000mL 达全身血量的20 人体可能出现一系列失血症状 大量失血既一次失血 量达血液总量的30 以上时 如不及时进行抢救 则可危及生命 Rh 血型系统内没有天然的抗Rh 凝集素 12 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作用的血浆渗透 压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 在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 重要作用的血浆渗透压是血浆晶体渗透压 四 是非题 1 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对 2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 无关 对 3 ABO 血型系统血清中存在有与凝集原相对应的天然凝集素 对 4 血液由 血浆 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对 5 动脉血液呈暗红色 静脉血液呈鲜红色 错 五 单项选择题 1 血液的pH 值约为 C A 7 15 7 25 B 7 25 7 35 C 7 35 7 45 D 7 45 7 55 E 7 55 7 65 3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 C A 无机盐 B 葡萄糖 C 白蛋白 D 纤维蛋白 E 血细胞 4 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E A 红细胞 B 单核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粒细 E 血小板 5 50kg 体重的健康人 其血量约为 A A 4L B 5L C 6L D 7L E 8L 6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E A 雌激素 B 肾素 C 甲状腺素 D 生长素 E 促红 细胞生成素 8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 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 B A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 淋巴回流量增加 E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10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B A 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 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 C 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D 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 血浆中抗体的类 型 13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E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 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6 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 D A 铁和维生素B1 2 B 维生素B1 2和叶酸 C 蛋白质和钙 D 蛋白质和铁 E 铁 蛋白质和维生素B6 17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 B A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 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 E 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19 血液凝固后 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 C A 细胞内液 B 血浆 C 血清 D 细胞外液 E 体液 20 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 A A B C D E 23 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 E A 钙离子 B 球蛋白 C 白蛋白 D 凝集素 E 纤 维蛋白原 26 急性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多少有生命危险 D A 5 B 10 C 20 D 30 28 有关 Rh 血型的叙述 错误的是 C A 红细胞含有D 抗原的是Rh 阳性血型 B 红细胞不含D 抗原的是Rh 阴性血 型 C Rh 阴性血型人血中含有抗D 抗体 一般属于先天遗传 D Rh 阴性血型人重复输入Rh 阳性血液会发生凝集反应 29 血型划分的依据是 C A 交叉配血实验的结果 B 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 C 红细胞上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 D 凝集素和凝集原的配合情况 33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B A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 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35 50Kg 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和血量分别为 B A 40L 和 4L B 30L 和 4L C 20L 和 4L D 30L 和 2 5L 42 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血清 43 血浆蛋白明显减少 A 组织液生成减少 B 有效滤过压减少 C 血浆胶体渗透 压下降 D 中心静脉压升高 E 收缩压升高 答案 第三章 血液 单选题1 C 2 D 3 C 4 E 5 A 6 E 7 B 8 B 9 D 10 B 11 A 12 A 13 E 14 D 15 C 16 D 17 B 18 C 19 C 20 A 21 C 22 D 23 E 24 E 25 D 26 D 27 D 28 C 29 C 30 B 31 D 32 D 33 B 34 C 35 B 36 B 37 C 38 D 39 C 40 B 41 C 42 D 43 C 第八章 血液循环 一 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称为心动周期 2 心率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 3 每搏输出量 简称为搏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 称为每搏输出量 4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称为射血分数 5 每分心输出量 简称为心输出量 每分钟一侧心室泵出的血量称为每 分钟心输出量或心输出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 心指数 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 m2 的比值 称为心指数 7 心电图 用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记出来的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 称 为心电图 8 自律性 组织 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或其他细胞兴奋触发的情况下 能够自动地发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称为自动节律性 简称自律性 9 正常起搏点 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 10 窦性心律 窦房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11 血压 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也即压强 血压的 国际标准单位是千帕 kpa 但通常也用毫米汞柱 mmHg 来作为血压的单位 1mmHg 等于 0 133kPa 12 收缩压 在心室收缩时 动脉血压急剧升高 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3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 动脉血压下降 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4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简称脉压 15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大 约等于舒张压加1 3 脉压 16 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导致动脉管壁扩张 与回缩 称为动脉脉搏 arterial pulse 简称脉搏 17 中心静脉压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 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4 12cmH2O 0 392 1 18kPa 19 微循环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0 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称为有效滤过压 二 问答题 1 心动周期中心腔压力 瓣膜 血流方向和心室容积的变化 心动周期分期压 力 比 较 瓣膜开闭情况 房室瓣 动 脉瓣 血流方向心室容积变 化 等容收缩期房内压 室内压 动 脉压 关闭 关闭 血存于心 室 不变收 缩 期射血期房内压 室内压 动 脉压 关闭 开放 心室 动 脉 减小 等容舒张期房内压 室内压 动 脉压 关闭 关闭 血存于心 房 不变舒 张 期充盈期房内压 室内压 动 脉压 开放 关闭 心房 心 室 增大 2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 各有和特点 心音听诊的意义何在 心音的分类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心音的特点音调低 持续时间长音调高 持续时间短 心音的产生机 制 心室收缩 房室瓣关闭及血液 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而产生 动脉瓣关闭及血液冲 击主动脉根部引起振 动而产生 心音听诊的意 义 反映心室收缩的强弱和房室瓣 的功能状态 反映动脉瓣的功能状 态和动脉血压的高低 3 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 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 只有小部分 约1 3 流至外 周 大部分 约2 3 暂时贮存在大动脉内 对血管壁产生压力 形成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 血压下降 形成舒张压 4 说出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 5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 1 搏出量心率 2 外周阻力 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4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 6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哪些 对心血管有什么生理作用 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 肾上腺素 比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较强 心率加快 心缩力加强 心输出量 血压 3 去甲肾上腺素 比肾上腺素除冠状血管外的小动脉收缩作用较强 支配心血管神 经的名称 支配的部位释放的递质对心血管的作用 心交感神经 窦房界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去甲肾上腺 素 对心脏有 兴奋 作用 心率 传 导速度 收缩力 搏出量 Bp 心迷走神经交 窦房界 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左右分支 心房肌细胞 少数心 室肌细胞 乙腺胆碱 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心率 传 导速度 收缩力 搏出量 Bp 交感缩血管神 经 全身血管平滑肌去甲肾上腺 素 血管平滑肌收缩 外周阻力 Bp 交感舒血管神 经 骨骼肌血管平滑肌乙腺胆碱骨骼肌血管舒张 副交感舒血管 神经 脑膜 唾液腺 胃肠 外泌腺 外生殖器等 出的血管 乙腺胆碱脑膜 唾液腺 胃肠外分泌腺 外 生殖器等出的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 血压 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基本与感神经的作用相同 在心脏 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为主 肾上腺素与其结合 因此临床上常用肾肾上上 素素作作强强心心药药 而去去甲甲肾肾上上腺腺素素则则作作升升压压药药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心率 加快 心输出量 增加 血压 升高 7 简述微循环的通路有三条通路 1 迂回通路 2 直捷通 3 路动 静脉短路 三 填空题 1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时的心率为60 100 次 min 平均为75 次 min 2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每搏输出量 前负荷 后负荷 心率 心肌收缩能力 3 心肌细胞具有 兴奋性 自动节律性 传导性 和 收缩性 4 种 特性 前三者是以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称为 电生理特性 后者 是以收缩蛋白之间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应为基础的 是心肌的一种 机械 特性 3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血压为 收缩压为100 120mmHg 13 3 16 0kPa 舒张压为60 80mmHg 8 0 10 6kPa 脉搏压为 30 40 mmHg 4 0 5 3kPa 成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持续高于 140 mmHg 18 6kPa 或舒张压持续高于 90 mmHg 12 0kPa 可视为高于正常水平 如果收缩压持续低于 90 mmHg 12 0kPa 舒张压低于 60 mmHg 8 0kPa 时 则视为低于正常水平 4 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条件是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基本因素 是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 5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主动脉 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 6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骨 骼肌的挤压作用 重力和体位改变 呼吸运动 7 典型的微循环由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 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动 静脉吻合支 和 微静脉 等部分组成 8 微循环的通路有三条 迂回通路 直捷通 路动 静脉短路 9 迂回通路 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又称为营养性通路 10 心血管的基本中枢位于 延髓 11 血压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千帕 kpa 但通常也用毫米汞柱 mmHg 来作 为血压的单位 12 窦房结 是控制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13 大动脉血压是心肌的 后负荷 14 生命中枢位于在 延髓 15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4 12mmHg 16 临床常用的强心药是去甲肾上腺素 17 右心房 和上下腔静脉内的血压 称为中心静脉压 四 是非题 1 心动周期与心率呈反变关系 对 2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对 3 临床常用的升压药是升压素 错 4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对 五 单项选择题 1 心室肌细胞0 期的主要机理是 A A Na 内流 B Ca2 内流 C Cl 内流 D K 外流 E 离子泵活动 2 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位是 E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房室束 D 左右束支 E 浦 肯野纤维 3 心肌细胞自律性最快的部位是 A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房室束 D 左右束支 E 浦 肯野纤维 4 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放前为 A A 等容收缩期 B 射血期 C 等容舒张期 D 充盈期 E 心房 收缩期 6 能缓冲收缩压 维持舒张压的因素是 C A 每搏输出量 B 循环血量 C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D 心率 E 外周阻力 7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 B A 收缩压B 舒张压C 脉压D 平均动脉压E 体循环充盈压 8 血浆蛋白明显减少 C A 组织液生成减少 B 有效滤过压减少 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 中心静脉压升高 E 收缩压升高 14 第一心音发生在 C A 房缩期 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 B 房舒期 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 C 室缩期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D 室舒期 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 E 室缩期末 标志心室收缩的终结 17 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C A 血液粘滞性 B 微静脉的口径 C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 D 血管长度E 骨骼肌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 18 安静状态下 平均动脉压等于D A 收缩压 舒张压 1 2 B 收缩压 脉压 1 2 C 收缩压 1 3 脉压 D 舒张压 1 3 脉压 E 舒张压 1 2 脉压 19 老年人主动脉弹性降低时 血压的变化是B A 收缩压升高 脉压减小 B 收缩压升高 脉压加大 C 收缩压降低 脉压减小 D 收缩压变化不大 脉压显著加大 E 收缩压与脉压均无变化 20 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 舒张压升高主要是由于E A 心率加快 B 大动脉弹性增加 C 循环血量增加 D 血液粘滞性增大 E 外周阻力增加 21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E A 心脏的射血动力 B 外周血管阻力 C 大动脉管壁弹性 D 心率 E 足够的循环血量 24 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动力主要有 D A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静水压 B 组织液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组织液静水压 组织液胶体渗压 D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25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C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5 羟色胺 E 氨基丁酸 26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B A 使心输出量增加 B 使外周阻力增加 C 使血管容量增加 D 使心率加快 E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27 微循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C A 维持血压稳定 B 参与体温调节 C 实现物质交换 D 促进血液回流 E 维持血管内外液体正常分布 29 健康成年人的心率平均值为 D A 60 次 分 B 100 次 分 C 60 100 次 分 D 75 次 分 E 75 次 小时 30 心输出量是指 B A 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 每分钟由左 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 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31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 B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脉压 D 平均动脉压 E 体循环充盈压 第 九 章 呼吸 一 名词解释 1 呼吸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称为呼吸 2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称为肺通气 3 肺换气 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称为肺换气 4 外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5 组织换气 内呼吸 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称为组织换气 6 呼吸运动 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 称为呼吸运动 7 肺容量 是指肺容纳气体的量 8 肺总量 肺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9 潮气量 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 10 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 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 称为补吸气量 11 补呼气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 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 称为补呼气量 12 残气量 最大呼气后 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称为残气量 13 肺活量 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 尽力呼气 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14 时间肺活量 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 尽快速度呼气 分别计算前3 秒钟呼 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称为时间肺活量 15 每每分分通通气气量量 是指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 其值为潮潮气气量量与与呼呼吸吸 频频率率的的乘乘积积 16 每每分分肺肺泡泡通通气气量量 是指每分钟内吸入或呼出肺泡内的新鲜气体量 其值为 潮潮气气量量 解解剖剖无无效效腔腔气气量量 呼呼吸吸频频率率 17 分压 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 某中气体所占有的压力 称为该气体的分压 二 问答题 1 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生理意义 作用于胸膜腔脏层的 作用方向相反的 肺内压和肺回缩力形成胸膜腔内负压 胸膜腔内压 肺内压 肺回缩力 吸气末或呼气末 肺内压 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 大气压 肺回缩力 大气压 0 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力 意义 维持肺扩张 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 5 何谓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分布在大脑皮层 间脑 脑桥 延 髓和脊髓等各级部位 脊髓 不能产生呼吸节律 联系脑和呼吸肌 整合呼吸反射 低位脑干 脑桥和延髓 1 脑桥上部 呼吸调整中枢 2 脑桥中下部 长吸中枢 3 延髓 呼吸节律基本中枢 填空题 1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是 呼吸运动 2 参加平静呼吸的吸气 膈肌 肋间外肌 呼气 吸气肌舒张用力呼吸 辅助吸气肌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呼气肌 肋间内肌 腹肌 3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1 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 2 通气 血流比值 4 氧的主要运输方式是O2与 Hb 结合形式运输 5 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碳酸氢盐形式 6 生命中枢位于在延髓 7 呼吸中枢位于在延髓 8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下 平静时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 12 18 次 分钟 9 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 尽力呼气 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 肺活量 五 1 机体与环境间进行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称为 A 外呼吸 B 内呼吸 C 呼吸 D 肺通气 E 肺换气 2 胸膜腔内压等于 A 大气压 肺内压 B 大气压 肺表面张力 C 肺内压 肺回缩力 D 大气压 非弹性阻力 E 胸内压 肺 回缩力 3 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E 温度差 4 切断实验动物颈部两侧迷走神经 呼吸运动将出现 A 浅而快 B 深而慢 C 深而快 D 浅而慢 E 停止 7 肺通气的根本 原 动力是 A 气体分压大小 B 肺内压的变化 C 胸内压 变化 D 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10 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 静脉血 肺泡 组织细胞 B 静脉血 组织细胞 肺泡 C 肺泡 组织细胞 静脉血 D 组织细胞 肺泡 静脉血 E 组织细胞 静脉血 肺泡 一 选择题 2 外呼吸是指 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与肺换气 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这间的气体交换 14 血液 CO2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主要通过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体感受器 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刺激肺部感受器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16 呼吸的概念一般是指 A 气体进出于肺的过程 B 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 C 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D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E 呼吸运动 答案 第五章 呼吸 单选题1 C 2 C 3 A 4 B 5 B6 D 7 E 8 A 9 E 10 E 11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D 第十章 消化和吸收 一 名词解释 1 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2 消化 大分子营养物质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相应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形 式的过程称为消化 3 吞咽 将食团由口腔通过和食管推送到胃的过程 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 4 蠕动 消化管共有的一种以环行肌收缩为主的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5 胃的排空 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 6 呕吐 将胃内容物甚至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体外的动作 7 分节运动 以小肠环行肌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 二 问答题 1 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如何 盐酸的主要作用包括 一是激活胃蛋白酶原 二是变性蛋白质 三是杀细菌 四进入小 肠后可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五是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2 为什么要说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是胰液 胰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种类最齐全 量最多 所以胰液是消化力最强 人体内最重要的消 化液 3 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如何 成分 水 无机盐 胆盐 卵磷脂 胆汁酸 胆色素和胆固醇 作用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呼吸 以及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 为什么要说小肠是吸收最主要的部位 是因为 一是小肠最长 吸收面积最大 可达200m2 二是在小肠内消化彻底 大分子营养物质基本上都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形式 三 是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可达3 8h 四是小肠壁上毛细血管和毛细淋 巴管丰富 5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对消化管有何作用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节后纤维主要释放乙酰胆碱 引起消化管的运动增强 消化腺的分 泌增加 从而促进消化和吸收活动 交感神经兴奋时 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引 起消化管的运动减弱 消化腺的分泌减少 从而抑制消化和吸收活动 三 填空题 1 唾液的成分是 水 无机盐 和 有机物 无机盐 主要有钠 钾 钙 硫氰酸盐和氯等 有机物 包括黏蛋白 球蛋白 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等 2 盐酸也称为 胃酸 由泌酸腺的 壁 细胞分泌 3 胃蛋白酶原主要由 主 细胞合成并分泌 它在盐酸的作用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 蛋白酶后才能参加蛋白质的分解 4 内因子为泌酸腺 壁 细胞分泌的一种粮蛋白 内因子的作用是保护 维生素 B1 2 免受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 维生素 B1 2 在回肠的吸收 5 胃液中的黏液由 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 和胃腺中的 黏液 细胞共同分泌 其 主要成分为黏蛋白 6 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 紧张收缩性 容受性舒张 蠕动 7 胰液无色 无味 呈弱碱性 是由胰腺腺泡 和 小导管的管壁上皮细胞分泌 胰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 水 碳酸氢盐 和多种消化酶 8 胆汁黏稠味苦 呈金黄色或橘棕色 由 肝细胞 分泌 9 分节运动是 小 肠最有特征性的运动形式 10 分节运动的作用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以有利于 化学消化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 以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吸收 还能挤压肠壁 有利于 血液 和 淋巴液 的回流 11 人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 其功能主要是吸收 水分 和 电解质 暂时贮存 食物残渣 形成和排出 粪便 12 水的吸收都是被动 的 其吸收方式为渗透 13 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被吸收的 单价的盐类离子如Na K NH4 等吸收很 快 多价的盐类离子如Ca2 Mg2 Fe2 等吸收较 慢 不溶性的钙盐沉淀如硫酸钙 磷酸钙等 不能 被吸收 糖和蛋白质的吸收途径是直接吸收入血液 14 一般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约需 4 6 小时 15 小肠 则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四 是非题 1 在整个消化过程中 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等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 相辅相成 对 2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对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本部及下属单位秋季招聘人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无人机应用前景探讨报告
- 2025年文化创意行业数字文化产品创新与跨界合作研究报告
- 2025年泌尿内科尿路感染用药原则审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在线教育行业用户体验与教学方法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家居市场发展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创新发展方向探讨研究报告
- 2025年地产行业房地产市场趋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航空智能化与航天探索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知识产权代持协议示范文本
- 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 电力反窃查违培训
- 2025-2030中国聚酯TPU薄膜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pos机收款管理制度
- 2025年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朗格汉斯细胞病诊疗研究进展
- 《儿童病毒性脑炎》教学课件
- 建筑行业质量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