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必修的几种史观高考必修的几种史观 一 近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 一 近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 1 近代化史观基本概念 近代化史观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 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 迁的过程 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 民 主化 即从人治到法治 从专制到民主等 经济上的工业化 即从传统农业到 现代工业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理性化 社会生 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 的民主化 2 主要线索 主要线索 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即从人治到法治 从专制政治到民 主政治等内容 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即从传统农业到现 代工业 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 大众化进程 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 主要是指城市化 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它还涉及教育现代化 军队与国防现代化 信息传播 现代化 人口控制化 社会福利化等 其中 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 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3 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按照 不同标准 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 可分为 内源型现代化模式 即现代化起 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 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 英 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 激下开始的 如 美国 日本和亚 非 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 可分为 市场经济模式 如英 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现代化 计划经济模式 如苏联的现代化 混合经济模式 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 用 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 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又可分为苏联模式 即斯大林模式 和中国模式 即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4 准确理解现代化 准确理解现代化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 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 又 要向西方学习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 是动态的 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 现代化就在进行 就在变化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 作为一种历史进程 它也有消极的一面 需要 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 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二 全球史观 二 全球史观 1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又称为 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 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2 主要线索 主要线索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 15 世纪 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标志着其基本完成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 段 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建立在 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 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 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 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 文明史观 三 文明史观 理论阐释理论阐释 文明史观 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 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 明史观认为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 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范 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社会 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复习备考时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 借鉴 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 时代和信息时代 当今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 神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文明史也是世界史 但另一方面 文明史又不同 于通常的世界史 它以各种文明作为研究单位 并着力反映各种文明在历史长河 中不断发展 变迁和磨合的过程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 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可以说 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 的内容 并且还包涵了宗教 语言文字 群体心理 风俗习惯等多领域 四 社会史观 四 社会史观 理论阐释 1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 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 经济问题 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 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 性 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 史 社会习俗史 家庭婚姻史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 社会保障史 社会政 策史 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五 革命史观 五 革命史观 所谓革命史观 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 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 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革命史范式提供了一个评价标准 那就是 有利革命的 肯定之 不利或 阻碍 反对革命的 否定之 但历史是复杂的 历史上的问题不全都是革命 不革命或反革命的问题 仅用这一标准来评价近现代史上的问题 难免简单化 现代化范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参照坐标和评价体系 现代化范式为我们提供现代化范式为我们提供 的参照坐标和评价体系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准 的参照坐标和评价体系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准 有利于现 代生产力发展者 肯定之 反之 则应予否定 因而具有根本性 其二是从历其二是从历 史发展 政治 文化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综合评价 史发展 政治 文化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综合评价 凡有利于经济的工业化和市 场化 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思想文化的理智化和科学化的 肯定之 反之 则不应肯定 因而具有全面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活动 只要从某 一方面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都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的评价 由于现代化范式 所提供的评价体系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的特征 用其评价历史就更加实事求是 如 李鸿章如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 评价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研 究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李鸿章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 参与过签订 马 关条约 等丧权辱国的政治 外交活动 按革命史范式提供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按革命史范式提供的评价标准来评价 他是卖国贼 但李鸿章是很复杂的人物 作为洋务派的中坚 他的活动又促进 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按现代化范式提供的标准来评价 按现代化范式提供的标准来评价 他又在 19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充当了 主角 再如再如 20 世纪初始 清朝政府推行了十一年的 新政新政 按革命史范式提按革命史范式提 供的标准评价供的标准评价 这是清朝统治者为挽救衰亡 抵消革命设置的 骗局 而一些 学者按现代化范式提出的标准进行评价按现代化范式提出的标准进行评价 却得出如下结论 自二十世纪初开始 以来的清末新政 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和阶段 就变革的 深度和广度而言 就其对中国此后历史的影响而言 更为重要的是 就这一全 国性的变革运动对现代化宏观研究的理论价值而言 清末新政的重要性均超过 十九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和十九世纪末的戊戌变法 六 唯物史观 六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 改造社 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认为一切重要历史 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 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 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是推动一切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 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 对于伟人孙中山 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 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2 多元史观解读 历史时期 材料一 长期以来 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 两个过程 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 同时也 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 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第 1 问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 可能会对 1840 1911 年 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 分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思考 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 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 并请说明理由 评价较高评价较高评价较低评价较低 通商口岸通商口岸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 史观 社会史观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 扶清灭洋扶清灭洋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 史观史观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 3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等 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等 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 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 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 生态史观 B 全球史观 C 社会史观 D 革命史观 4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 课毕后阅报纸 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课毕后阅报纸 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 命 党所据 新军亦起而相应 命 党所据 新军亦起而相应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亦未可知也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亦未可知也 这则日记中反映了这则日记中反映了 19C 后半叶以后近代化发展的一些信息 其中包括后半叶以后近代化发展的一些信息 其中包括 军事近代化军事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政治近代化 技术近代化技术近代化 文化生活近代化文化生活近代化 5 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从革命史观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是中国半殖民 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 技术中心 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对推 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 系 从文明史观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 也是中国传 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6 6 用几种史观解读罗斯福用几种史观解读罗斯福 新政新政 1 革命史观 新政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 社会史观 以工代赈 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安全培训观念课件
- 创客你我他课件
- 耐药机制阻断策略-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脑机接口与行为认知的虚拟现实研究-洞察及研究
- 化妆品安全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兆驰入职安全培训课件
- 软件无线电加密-洞察及研究
- 世界遗产标准-洞察及研究
- 元音组合air发音课件
- 财务预算培训课件
- 高桩码头施工培训课件
- 砂石加工现场管理制度
- it部门考核方案(3篇)
- 山东C类人员安全考核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中通规章管理制度
- 茶山管理协议书
- 代办土地证协议书
- 创意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 现代文献检索与利用3-文献检索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