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2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3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4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32013 届高三历史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冲关二轮通史冲关 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规范化限时模拟卷 专题一中国 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的政治制度 考试时间 5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48 分 1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君主专制的 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 C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2 内阁之职 同于古相也者 以其主票拟也 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 先将拟 定之辞书写于票签 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是二者 A 都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B 都拥有凌驾百官之上的地位 C 都对皇权起制衡作用D 都有可能参与 国家最高决策 3 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子语类 中记载 黄仁卿问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 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 何也 朱熹 日 秦之法 尽是尊君卑臣之法 所以后世 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 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C 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D 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4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李密 陈情表 作者生活的时代应是 A 秦朝 B 晋朝 C 唐朝 D 宋朝 5 以下帝王按照其生活年代从早到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 刘秀 刘邦 刘备 刘彻 A B C D 6 古代有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的说法 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 胡蛮的分别 与这 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 西周的宗法制 B 秦汉的郡县制 C 隋唐的科举制 D 明清的内阁制 7 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 2000 年之久 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 理性因素 这些合理因素包括 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 稳定 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 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 面对灾难中 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 A B C D 8 近来 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但有些电视剧常常出现违背历史真实的镜头 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汉武大帝 中刺史多次弹劾地方官吏 大宋提刑官 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熙大帝 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台湾 1895 中的李鸿章说出 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 的台词 A B C D 9 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强调 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 必须不断加强政 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是 皇帝 元朝行中书省 明朝内阁 军机处 A B C D 10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 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内阁 军机处等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 C 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3 11 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 母以子贵 与 子以母贵 两种现象 前者是母亲因儿子地 位尊贵而显贵 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贵 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 A 皇位继承的标准不尽相同 B 重男轻女的观念有重大变化 C 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时会很高 D 皇帝个人的倾向不会变化 12 唐代吴兢所撰 贞观政要 论封建 记载 贞观十一年 太宗以周封子弟 八百余年 秦罢诸侯 二世而灭 封建亲贤 当是子孙长久之道 对这则史料评述正确的是 A 唐太宗认为实行分封制是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之一 B 唐太宗认为秦帝王暴政是秦亡的重要原因 C 唐太宗对实行分封制持批评态度 D 唐太宗所论 封建 指的是郡县制度 4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52 分 13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国体与政体 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 以至文化教育传统 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央集权制度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 简述秦 唐 清三个朝 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 2 在地方行政制度中 秦朝全面推行的郡县制和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 3 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 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 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 试以明清 鸦片战争前 的史实为例扼要加以阐述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 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 其他 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 世守为业 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 从未预计长久 保持 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 已有不少侯国 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 被削被除 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 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 中国 大历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行政一切收 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 虏骑所过 莫不溃散 朱熹 朱子语类 材料三 5 图二 图三 材料四 军机处的工作 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 折送军机大臣阅 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 再交皇帝御览 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 编 随手 将谕旨 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封柜 将月折 随手档收柜题封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判断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是指什么制度 2 分 这一制度产生什 么问题 最终如何解决 2 分 2 材料二中北宋 尽夺藩镇之权 中 财也收了 赏罚行政一切收了 的具体措施指哪 些 4 分 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 分 3 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 指出图示一 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 两个朝代开创的 2 分 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具有什么特点 3 分 4 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 4 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 分 6 15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 达臻 文明 一途 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 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没有均衡 制度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 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 以支撑起平展的表面一样 因此 有衡 对政治制度文明来说 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 均衡 就没有制度 一项新制度的建立 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 度因由均衡而存在 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英 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是如何体 现这种 均衡 的 7 试卷答案 1 B2 D3 C4 B5 C6 A7 A8 C9 D10 A11 A12 A 13 1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三公九卿制 唐朝完善了 三省六部制 清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加强君权 2 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 或垂直 的管理 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3 同意第一种意见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有利于反抗外来侵略 有利于各 民族的融合 有利于修建大规模的工程 长城 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它保障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性 或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沉重的赋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闭关锁国 海禁等政策 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使中国 与世界隔绝 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导致地方 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绝对的君主专制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 随意性的特点 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的君主专制 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 助长了官 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造成政治腐败 14 1 郡国并行制 2 分 后果 王国势力强大 威胁中央 酿成七国之乱 1 分 推 恩令 1 分 2 措施 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1 分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1 分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 置通判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1 分 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 其余由中央掌 握 1 分 作者看法 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1 分 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 导 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 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1 分 3 图示一秦朝 1 分 图示三元朝 1 分 图示二 三省六部制 1 分 特点 三 省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