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_第1页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_第2页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_第3页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_第4页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周易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 在 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 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 它对 于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 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周易 原为卜筮之书 但在发 展过程中 开始具有两重作用 一是占卜 二是智慧的积 累与启示 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古圣人在 易经 和 易传 中所阐述的道理 是来源 于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 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层面 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道理境界 其形而上说教的目 的则在于指导规范形而下人们的生存活动 周易 是跟 玄学 挂钩的 这与 魏晋玄学 颇有 关系 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 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相 当程度上的合流 亦即论证 名教出于自然 名教者 儒 家伦理也 自然者 道家玄思也 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 有文献依据的 这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 三玄 老 子 庄子 周易 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 唯有 周易 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 儒家以 六经 为原典 而 周易 为所谓 六经之首 但事实上 周易 本来并 无所谓哪家的 唯其如此 先秦诸子许多都跟 周易 有 2 所关联 不仅如此 事实上可以说 此后的一部中国思想史 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部 周易 诠释史 在汉代经学里 易学 极为昌盛 董仲舒的哲学 所取于 周易 的观 念尤为显著 接下来是魏晋玄学 已如上述 汉唐佛学也 与 周易 多所关联 般若学脱胎于玄学 这是众所周知 的 至于宋明理学 其中的易学更是蔚为大宗 理学大家 莫不治 易 理学家往往同时也是易学家 直至现代所谓 新学 周易 仍然发挥一种基本思维模式的作用 一 周易 特点 1 阴阳的普遍性 易经 有六十四别卦 每卦皆有六爻 爻象只有两 种 要么是阴爻 要么是阳爻 为什么把爻称谓阴阳呢 据郭沫若先生生前考证 卦 爻象由来已久 它们最早是 生殖文化时代的象形文字 阳爻最初的形状是 象征男性 生殖器 谓之阳根 阴爻最初的形状是 象征女性生殖器 谓之阴根 阴阳称谓由此而来 周易的八经卦都是由三个 阴阳爻的不同排列构成的 而六十四别卦则是分别由两个 经卦的排列构成的 这就是说 阴阳在卦象中具有普遍性 即任何卦象都是阴阳的组合 卦象的不同 仅在于组合情 形的不同而已 更主要的是 在 周易 作者那里 六十四卦分别代 3 表社会与自然不同类别的事物 所以六十四卦都是专卦 例如乾卦是官贵者专卦 坤卦则是民佣者专卦 师卦是军 旅专卦 震卦是雷电专卦 丰卦是农业专卦 蒙卦是教育 专卦 咸卦是婚恋专卦等等 当然 周易 作者也注意到 六十四卦不能涵盖天下万事万物的情况 而在大量的实际 占验中也存在某一专卦占验它事的情形 所以大多数专卦 都有关于专卦事类之外它事的附载 总之 六十四卦是涵 盖自然与社会万事万物的 即一切客观存在者可以用阴阳 的不同组合来概括与表述 也就是说 一切客观存在无不 具有内在的阴阳性 阴阳性是一切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属 性 周易 作者的阴阳性 就是我们今人所说的矛盾性 两者的差别仅在于借喻的事物不同 周易 作者在司及阴 阳普遍性的同时 也注意到阴阳的特殊性 具体表现就是 六十四卦的阴阳爻组合都是各不相同的 专卦分野的依据 就是不同类的事物具有不同的阴阳性 周易 作者对阴阳 性的这个理解和表达 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2 阴阳的平衡性 易象共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经卦 每卦三爻 共 有二下四个爻象 其中阳爻十二 阴爻也十二 阴阳总体 上是平衡的 同理可知 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个爻象 其中阳爻一百九十二 阴爻一百九十二 阴阳在总体上也 是平衡的 这种阴阳总体上的平衡性也反映在揲筮法中 4 在最初 周易 作者创造的揲筮起卦法中 阳爻出现的概 率是 32 64 即 1 2 阴爻出现的概率也是 1 2 这就说明 阴阳总体上的平衡性是 周易 阴阳说的一个基本观点 而不是偶然的巧合 今天的大量科学研究都证明 阴阳的总体平衡性是符 合客观实际的 例如 世界人口总量上说 男性与女性基 本上是对等平衡的 在一个原子中 正负电荷的总量也是 平衡的 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讲的也是能量总量的 平衡 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 也必须遵守货币总量与社会 物质财富总量大体平衡的原则 否则 经济运行就会出问 题 但在每一卦的具体阴阳爻结构构成上说 阴阳之间则 是不平衡的 八经卦卦象中 无一卦是阴阳平衡的 总体 的平衡与具体的不平衡是对立的统一 唯其具体上是不平 衡的 才有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从而推动客 观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 易经 六十四卦首乾坤而终于既 济未济 所反映的就是由具体的不平衡向具体的相对平衡 发展变化的过程 乾六爻纯阳 坤六爻纯阴 这两卦都是 绝对的阴阳推移 所以六十四卦从乾 坤为发展变化的始 点 既济卦六爻三阴三阳 达成阴阳平衡 未既卦六爻也 是三阴三阳 也达成阴阳平衡 所以六十四卦的相互演化 终于既济和未既 既济卦上坎下离 阳上阴下 阴阳相向 5 而未济卦上离下坎 阴上阳下 阴阳相背分离 既济在前 未济在后 说明 周易 作者已经认识到阴阳平衡只是一 个发展变化的趋势 而不是发展变化的终极 任何阴阳平 衡状态 那怕看上去绝对平衡的状态 也还是要打破的 这个阴阳说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 3 阴阳的对立性 所谓阴阳的对立性 就是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否定的趋势 在六十四卦中 这种对立性 最为鲜明的就是乾坤两卦 乾卦六爻纯阳 把阴爻完全排 斥 斗争和否定了 坤卦六爻纯阴 把阳爻完全排斥 斗 争和否定掉了 周易 首乾坤 就是强调和突出阴阳的对 立性 在 周易 作者那里 阴阳对立性的价值并不在于 破坏性 而在于动力性 正是这种阴阳的对立 才促使客 观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 在卦序方面则表现为由乾坤两卦 演化出阴阳同一的六十四卦来 由乾坤到既济 阴阳由对 立达到最完美的统一 未既也是理想的阴阳统一 但不如 既济完美 既济在前 未济在后 说明在 周易 作者那 里 对立与统一都是手段而不是标的 客观存在不断地发 展和变化才是最主要的 而对立与统一都是促使客观存在 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二 周易 的现实意义 1 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 识天 顺天 乐天 6 周易 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 规律 周易 有一个基本观点 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 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 象 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 周易 首先强调的是知天 即认识 掌握自然界变化的 规律 知天 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 知 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人要顺天 关键要抓住时机 时机抓住了 一帆风顺 时机失去了 后悔莫及 那么 人怎么办 周易 认为 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 人生 的道路是漫长的 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 有些人 善于审时度势 迅捷地捕捉住时机 一步登天 有些人则 因一念之差 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 惜哉悲哉 古往今来 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 命乎 非也 乃时也 何谓 乐天 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 超越 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人生之苦 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 利诸如金钱 名誉 地位之类 有了这些东西缠身 人就 超脱不起来了 自由不起来了 快乐不起来了 人在世界 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 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 理想 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 败 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 如若自己的理想 愿望由于主 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 也不应因此而颓废 就算这种 7 不成功是 天意 吧 也应对 天 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 别的吗 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 但最高境界却是 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 还往 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徜徉山水 寄情自 然 忘形骸于天地之外 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周易 乐天 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 陶渊明 李白就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 2 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 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 周易 哲学的主题 但 周易 探讨 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 周易 于这方面的 讨论是宏观的 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 认 为 人之处世 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 这是 周易 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 按 照 周易 的观点 天地万物各有其位 人不例外 每个 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 如若这样 世界就 是有序的了 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 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 中孚 孚 诚 信的意思 中 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周易 的 哲学是主体论哲学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周易 谈主观 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诸如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8 强调要 和同于人 富以其邻 第一 如果缺乏诚信 就会出现思想隔阂 就会产生纷 争 比如讼卦 卦辞就说 讼 有孚窒惕 就是说 为 什么会去打官司呢 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 这话说 得很对 人与人之间 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 但如果能开 诚布公 相互谦让 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二 诚信比物资重要 第三 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 讲诚信不能只是口 里说说 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 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第四 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 广施恩惠 其实是不必 去问吉凶祸福的 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 有孚惠心 勿问元吉 有孚惠我德 周易 关于 孚 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 提 出 立诚 这一学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 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 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 和 和 在 周易 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和 与 中 常常联 在一起 号称 中和 中 要求做事不走极端 要适度 和 则 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 要顺畅 中 是讲个体所处的位 置 和 则是讲个体与个体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和 往往以 中 为前提 中 往往以 和 为归宿 和 9 的思想体现在 周易 的整个体系之中 而整个 周易 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 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 周易 尚和思想的精髓 阴阳和顺指的 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 沟通与统一 守正 中孚 尚和 这是 周易 作者从其对生活 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3 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 果决 审慎 适变 虽说 周易 谈自强不息 谈果决很多 但给我们印 象更深的 还是警惧 审慎 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 但更多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 名之为 易 易 的解释很多 但 易 最基本的意义 变易 恐怕要肯定下来 周易 不 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 它都是讲变化的书 讲宇宙自然怎么变 人类社会怎么变 讲这些变 落脚点 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求生存 求发展 适变 是 周易 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 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 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 人类 社会变 关于这 周易 谈得最多 周易 认为 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 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 10 高限度 它就要发生突变 向另一个方向 相反的方向发 展 即 系辞 下传 所说的 易 穷则变 变则通 通 则久 周易 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 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 周易 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 完全无能的 它强调人可以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