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提高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能力怎样提高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近年来 语文新大纲提高了对古诗文背诵的要求 将原来 读读背背 不 作具体要求 变为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所以 古诗文背诵在新教材中已 成为语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背诵对语文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共识 但 是 让学生不讲究方法地强行背诵 不仅记忆的效果很差 也会让学生感觉到 枯燥乏味 从而对古文背诵产生抵触情绪 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产生负面的效应 所以我认为 语文课的背诵教学应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出发 根据中学 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体现个性 侧重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对此方面 我结合了一些科学记忆理论 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得出了 以下的一些经验 要想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必须要以科学的记忆方法作为标准 衡量记忆 的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是记忆的敏捷性 二是记忆的持久性 三是记忆的准确 性 记忆力主要与人脑机能有关 但方法得当 事半功倍 现在社会上常有一 些机构办学鼓吹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但多数是在记忆的敏捷性上下功夫 结 果是记得快忘得也快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 由此我们应了解 提高记忆力的实 质应该在于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 想要做到这一点 除了必要的进行有意识的 锻炼 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之外 还必须侧重于从记忆的持久性上挖掘潜力 这才是进行记忆学习的最终目标 所以 在古诗文积累学习中 一定要侧重记 忆的持久性培养 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 常言道 若要记得 先要懂得 如果你 对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 那么 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定记 得快 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 就会背得快 而且不容易忘记 反之 如果 不求甚解 或是 一知半解 即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 勉强一时把它背 下来了 也记不牢 应用不了 所以 理解的背诵 才能背得快 记得牢 用 得活 根据这个道理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 比如说在授课中使用化整为零法和提纲法 化整为零法 先把要背诵的文段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分成若干小段 然后逐 次诵记 如要背诵 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章 以第四段为例 如把这 四段三句话按内容分为三层 再抓住每一层里面排句 对句的不同特点 这样 诵记起来就容易得多 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采用分合法背诵 分背 就是按 一篇文章的段落 一段一段分别背诵 合背 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 连贯 起来背诵 分背和合背 一般采用 连环背诵法 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 第一 二 三段以后 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 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 又 把第二 三 四段连起来背一次 依次类推 全篇文章背完以后 从头到尾连 贯起来背诵 提纲法 这是在化整为零法的基础上延伸而成 对于背诵一些写景抒情的 文章效果较好 例如在背 醉翁亭记 一文时 我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把每一 节列出提纲 以第二段讲 山中朝暮四时之景 为例 可列出 日出 云 归 春芳 夏阴 秋洁 冬水 等小标题 背诵时自我提示 可增进记忆 在提纲法的基础上 还可以让学生抓住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背 诵 古诗文中常出现对偶 反复等修辞手法 如上例所提到的 醉翁亭记 就有许多对偶句 往往能成为背诵的切入点 在教授一些古诗词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美感 这样不仅 有助于记忆的强化 更有助于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一些写景的诗词时 我要求学生诵读过后先描述一下自己从诗词中 看到的景物 一方面 学生可以有效的加深对诗句中所描绘景物的印象 另一 方面学生沉浸其中 体会到诗的情感 更容易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从而领略题 旨 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鉴赏能力稍弱的初中学生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备辅 助 把课文中优美的画面 诗一般的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听觉效果和视 觉效果的加强 让学生陶醉其中 在这样的情境中去诵读课文 不仅能提高记 忆效率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情感 提高学生感受美 表现美的能力 陶冶美 的情操 把背诵教学变成语文美育的一部分 以上几种以理解记忆为主 它具有效率高 效果好的特点 建议学生在用 此方法背诵时手中执笔 边背边默 以辅助记忆 俗语有云 好记性不如烂笔 头 人在默写的过程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 来接收和处理信息 这样的过程叫做协同记忆 更何况 将头脑映象转为直观文字 被眼睛读入 真正做到了眼到 心到 手到 从而又加强了记忆的效果 但是 对于理解的东西 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 有的人理解了 某个学习内容 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 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 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 那么 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 准确地记住的 所 以 我们还必须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 所谓重复记忆 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 一次 经过多次重复 实现永久记忆 在语文学习中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去实现它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有意识的复习知识 孔子有云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善于联系旧知识 例如在讲 某位诗人的文章时 可以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学生去背诵已学过的他的诗 讲到 内容题材相近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 我在讲授 岳阳楼记 一文时 曾引导学生背诵 醉翁亭记 以比较两位文学家思想的不同 既巩固了旧知 识 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 教师也可在平时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词名句里积累语言素材 有一次 在课堂上 一位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 当他想赞美这个人物有着远大志向时 不知如何表达的更好 笔者立刻提示他我们在 陈涉世家 中学过一个句子可 以加以形容 这时 他包括其他同学立刻脱口而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笔 者认为 采用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 又能让他们的表达 显的丰富多彩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诵读古诗文还可采用一些联系记忆法 比如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背诵 可以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教师可设置出几个话题 供学生进 行记忆整理 比如关于秋天的名句 可以将其分为悲秋 喜秋 悲秋的句子有 马致远马致远的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喜秋的句子有刘禹锡刘禹锡的 自古 逢秋多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还有关于战争场面的诗句 如 木兰诗 中 的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辛弃疾辛弃疾的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 声 李贺李贺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 等 这样记忆 学生头脑中就宛如形成了 一个资料库 不仅可以应付考试卷上的名句默写题 也可以在平日作文中将这 些名句信手拈来 作为自己的写作资料 孔子说的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除了用科学 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之外 还必须要使学生对背诵课文产生兴趣 从而让他们乐于学习 尤其是对一部分语文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来说 更是帮 助他们恢复学习信心的机会 因为背诵训练相对于其他学习而言 受语文基础 影响不大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 采用多种形式 时不时开展一些背 诵比赛 如对句比赛 让主持人说出上句 选手答下句 情境诵句法 让学生 自己创设情境 或做出一些动作 其他人说出相应诗句归纳概括 寓教学于娱 乐 就会让学生乐于去记忆背诵 同时在游戏比赛中 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将 所吸收的知识记于脑中 这样比强制他们去机械记忆效果要好的多 当然 以上这些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4555:2025 EN Welding - Arc stud weld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21:2002+AMD1:2004 CSV EN-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2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storage water heaters
- 物理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java路由配置方法面试题及答案
- 赌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石油测井考试题及答案
- 长春燃气考试题及答案
- 函数极限试题及答案
- 货币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乌海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
- 绿色建筑课件-绿色建筑设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 9706.202-2021医用电气设备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及高频附件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GB/T 4728.1-201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
- GB/T 276-2013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失智老年人走失风险评估表、“十人四追”法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