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诗两首 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节奏 理解 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体味诗歌的绘画美 音乐 美 结构美等特点 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 以读为本 通过朗读吟诵 感悟诗歌的意蕴美 通过美读想象 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通过品读回味 欣赏 诗歌的语言 3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 民族存亡的关头 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体味诗人所表达的 乡愁 增强爱家乡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 理解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 把握诗歌的主题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土地 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 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 歌可泣的故事 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 谁不爱恋大地母亲 让我们深情吟唱 艾青诗人的 我爱这土地 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板书 我爱这土地 二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 1910 1996 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 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 对我们民族的主体 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 坎坷遭遇 使他很快成长为 个革命者 1929 年赴法国留学 并开 始诗歌创作 1932 年回国 在狱中写成诗作 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 黑暗 风格浑厚质朴 调子沉重忧郁 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 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 格调高昂 作品有 大堰河 北方 向太阳 黎明的通知 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光的赞歌 古罗马 的大斗技场 等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 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 所到之处疯狂肆虐 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 丧 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 感知并学习诗歌 我爱这土地 l 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 2 学生自由诵读 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 不押韵 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 诵读时要 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 内在节奏 3 指定学生诵读全诗 师生略作简要点评 4 思考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明确 全诗以 假如 领起 用 嘶哑 形容鸟儿的歌喉 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 并由生前的歌唱 转写 鸟儿死后魂归大地 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 直抒胸臆 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 炽热的爱国心 5 探究问题 1 诗人为何不用 珠圆玉润 之类的词而用 嘶哑 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明确 诗人选用 嘶哑 一词 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 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 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 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 所以用 嘶哑 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 珠 圆玉润 动听 等别的字眼 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 悲酸和对祖国 对土地 对人民执著的爱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 征意蕴 明确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 温柔的黎明 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 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 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 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 温柔的黎明 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 诗句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明确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将自身融进大地 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 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 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明确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 爱土地 祖国 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 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 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去掉第二节 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 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 土地 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 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 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读 我爱这土 地 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 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心声 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 更是 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乡愁 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提起它 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 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 每个月圆 的夜晚 每阵歌楼的雨点 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 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 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 的诗歌 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 那柔美的哀伤 现在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 二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 1929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 年发表第一 首诗作 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 年 10 月参加 创世纪 诗刊 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 乡 愁 白玉苦瓜 等你 在雨中 等 诗集 灵河 石室之死 等 诗论集 诗人之境 诗的创作与鉴赏 等 其中 乡愁 一诗 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 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 兼取中 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 创作手法新颖灵活 比喻奇特 描写精神深刻 抒情细腻缠绵 一咏三叹 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 韵律优美 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文章 视野开阔 富有开拓探索的 犀利朝气 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 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 自成一家 三 诵读 整体感知诗意 1 请学生默读 熟悉诗歌内容 2 学生小声试读 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 诗的形式美很突出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 节与节 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 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 整齐中有参差 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 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 同 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 使全诗低回掩抑 如怨如诉 数量词的运用 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这首诗 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 回忆曲 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3 教师作示范朗读 四 探究问题 1 乡愁 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 但在 乡愁 诗里 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 的 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 乡愁 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 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 乡 愁 分别寄托在邮票 船票 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 通常称之为 移情 可以增加作品的 艺术感染力 2 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写的 乡愁 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 升华的 明确 邮票 船票 坟墓 和 海峡 四个对象 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 乡愁 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 分别是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小时候 诗人少小离家 与母亲书信往来 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 为生活而奔波 与爱人聚聚 离离 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 方矮矮的坟墓 将 我 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而现在 一湾浅浅的海 峡将 我 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 留下长长的 余味 3 合作研讨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 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 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一枚 一张 一方 一湾 四个数量词和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四个形容词 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 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 乡情感 4 合作研讨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明确 如果去掉第四节 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 有了第四节 前三节就成了铺垫 这一 节又画龙点睛 乡愁的诗意升华为 国愁 和 民愁 了 五 课堂小结 2 用我残损的手掌 用我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 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 4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 提及戴望舒 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 以 雨巷诗人 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 雨巷 中的 油纸伞 而 在 狱中题壁 并且 用我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放声歌唱 永恒的中国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 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板书文题 作者 二 作者及作品简介 戴望舒 1905 1950 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 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做宣传工作 1928 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 出版 无轨列车 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 出版 新文 艺 月刊 1931 年加入左联 1932 年自费赴法国 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 受法国象征派 诗人影响 1935 年回国 次年创办 新诗 月刊 1938 年避居香港 主编 星岛日报 副刊 星座 及诗刊 顶点 还曾主编过 珠江日报 和 大众日报 副刊 同时组织 文协 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 年 日本占 领香港后被捕入狱 受伤致残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 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 年 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 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和 灾难的岁月 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 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 意象朦胧 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 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 作于 1942 年 月 3 日 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 诵读 整体感知诗意 1 学生默读全诗 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 zh ng 荇藻 x ng z o 蓬蒿 P ng h o 憔悴 qi o cu 形容人瘦弱 面色不好看 蝼蚁 l u y 蝼蛄和蚂蚁 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 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 教师感情诵读 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 这首诗语言口语化 押韵灵活错综 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 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3 学生自由诵读 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 1 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体会诗人用 残损的手掌 摸索 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 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 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 残损 却仍然要摸索祖 国 广大的土地 触到的只是 血和灰 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 阴暗 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 那辽远的一角 即 依然完整 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 诗人对 这块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 的土地 发出了深情赞美 2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 转而热切期盼 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消极的 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 的 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 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 学生集体朗读 整体领悟诗意 四 精彩赏析 理解艺术形象 1 学生配乐诵读全诗 合作研讨 1 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 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 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 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 这是为什么 3 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 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 交流 教师明确 1 积极的 暖色调的词语如 新生 辽远 温暖 明亮 坚固 蓬勃 永恒 消极的 冷色调的词语如 残损 冷 彻骨 寂寞 憔悴 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 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 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 在想象中 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 先是沦陷区的家 乡 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 最终停留在解放区 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 作 者突出的是 手掌 的触觉作用 同时也有视觉 嗅觉 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如 微凉 冷 滑出 细 软 蘸 等等 这样 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 使之贯穿在 手掌的感受 这一条线索上 因而 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 灵活的押韵方式 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 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 描写沦陷区 从实处着笔 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 描写解放区 侧重写意 用挚爱和柔情抚摸 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 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2 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3 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 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 借鉴这种写法 联系生活体验 写几句富 有诗意的话 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如 思念 悲伤 欢欣 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 修改 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 教师点评归纳 3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感受诗人热爱祖国 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3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2 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 诗中 我 的形象 2 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一 导入 同学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殷秀梅的 祖国 我永远热爱您 播放这首歌 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都有 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 无数文人墨客 用饱蘸深情的笔墨 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 气回肠的诗 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 今天 我们共同走进她的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二 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 当代女诗人 福建省泉州市人 1952 年出生在厦门 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 人世 的沧桑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 代表作有诗集 双桅船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等 三 分析诗歌 1 播放媒体资源中 特级教师辅导 中的诗歌朗读 让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并注意字的读音 2 学生自由朗读 注意节拍 重音和感情 3 研析诗的内容 全诗共分四节 1 反复诵读 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 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 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 水车 矿灯 稻穗 路基 驳船 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 破旧 熏黑 干瘪 失修 等修饰词 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 我 与祖国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 运用 贫穷 悲哀 希望 等抽象的词语 宗教中传说的 飞天 神 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 着 希望 第三节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等 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 写出 我 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 个体上 我 是祖国的 十亿分之一 使命上 我 要承担祖国 振兴的责任 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 我 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 你的荣光 你的自由 四 难点解析 1 什么是朦胧诗 朦胧诗 是采用虚写手法 变具体为抽象 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 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 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学生再次朗读 2 对诗中 我 的形象理解 诗中 我是 我是你 的句式反复出现 表明 我 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 一同经历沧桑风雨 生死相依 血肉相连 我 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 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在诗中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 荣辱与共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 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 如 老水车 矿灯 路基 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 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 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 有的有下一句 有的没有 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 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 意象的特点 1 我是干瘪的稻穗 2 我是失修的路基 3 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 迁移延伸 4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 品味诗歌语言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体会诗歌的内涵 3 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 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 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 外国诗两首 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 作者简介 密哈依尔 莱蒙托夫 1814 1841 19 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14 岁开始写诗 1837 年他为普希 金因决斗而死写的 诗人之死 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 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 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 年仅 27 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 13 年的创作生涯里 一共写下了 400 多首抒情诗 名篇有 帆 浮云 祖国 长诗 20 余部 以 恶魔 童僧 为代表 还有剧本 假面舞会 和杰出的长篇小说 当代英雄 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 月党人诗人的传统 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 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 手法上既能出色地 运用浪漫主义 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 发表于 1841 年 4 月号的 祖国纪事 杂志 1839 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 祖国 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 武功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 奇异的爱情 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 真正内涵 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休斯 1902 1967 美国黑人诗人 小说家 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 被誉为 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 剧本 自传和新闻速写 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 比较重要的有 哈莱姆的莎士比亚 单程票 延迟的梦之蒙太奇 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 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 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 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 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 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 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 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 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 祖国 研读 1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 诗句 我爱祖国 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是解读诗意的关键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 爱情 统摄全诗 2 生自由诵读 认真领会诗句 诗段所表达的意思 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 诗人对祖国奇异的 爱情 指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 英雄业绩 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 无尽宝藏 而是以平实的笔 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 奇异的 爱情 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 大自然 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 化为一体 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 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 祖国 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 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的草原 随风晃动的森林 奔腾的激流 村间的小路 苍黄的田野 闪光的白桦 苍茫的夜色 颤抖的灯光 远近相映 声色兼备 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 美交织在一起 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 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 小窗上 的浮雕窗板 更有节日夜晚 农人醉酒笑谈 尽情舞蹈的场面 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 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 息 4 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 教师明确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 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即 真实地 神圣地 理智地理解对 祖国的爱 比勃罗留波夫语 这种爱是真实的 也是最本色的 5 学生熟读全诗 四 指导自读 黑人谈河流 1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诗意 2 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进一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 长句 短句互相交错 参差跌宕 四个排比句 上半句结构相似 下半句发 生变化 均不相同 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 又不失之呆滞化一 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 又 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3 学生合作研讨 1 诗人想通过谈 河流 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应该怎样理解 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 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 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 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 教师点拨 1 在 黑人淡河流 一诗中 河流 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 溯 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 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 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 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 河流 历史 的见证 人类文明 文化的成果都在黑 人的 灵魂 里有所沉淀 这句诗 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 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 我认识河流 它亘古如斯 比人类久远 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 繁殖 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 因此 我认识河流 活折磨了我 教育了我 我的思想 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4 学生有感情诵读 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 爱国 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 祖国 还 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 黑人谈河流 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 都是令人荡 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 备感肩上使命崇高 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愿我 们能挂帆济海 谱写出热爱祖国 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七 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 牵挂是一种思念 牵挂是一种情怀 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 牵挂有如皿豆的藤蔓 缠绕着篱笆 请以 牵挂 为话题写一篇抒怀短文 注意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5 孔乙己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 语言 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把握小说主题 2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 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 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鲁迅先生一生总共创作了 33 篇小说 其中 最喜欢的就是 孔乙己 巴金先生曾称赞说 孔乙己 写得多么好啊 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 孔乙己是 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 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 下面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 解题 本文写于 1918 年冬天 发表于 1919 年 4 月的 新青年 杂志 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 教育领域 虽然在 1906 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 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 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 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 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 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 学生自由朗读 整体感知课文 四 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 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 站着喝酒 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 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 穿长衫 表明他不愿与 短衣帮 为伍 硬摆读书人的架子 唯一的 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 他与上层人 下层人都有距离 2 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 境遇凄凉 3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 大约 表示是 我 的猜测 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 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 在那样冷酷无 情的社会里 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用 的确 表示 我 猜测的结论 五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 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 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 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 是一个既可 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六 提示与思考 1 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2 酒客 掌柜 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3 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 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 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七 交流 讨论后明确 1 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 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 我 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 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 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 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 唯利是图的掌 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 就连一个 12 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 这些 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 人们 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 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 却连 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既不能进学 又没有学会营生 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 的恶习 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 在孔乙己写了 服辩 之后仍将他 打了半夜 再打折 了腿 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 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 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八 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2 自身原因 九 理解小说主题 1 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 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 1 3 段 介绍咸亨酒店 交代环境 发展 4 9 段 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 10 11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 12 13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十 理清小说的线索 以 我 小伙计 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 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 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 说情节 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使情节集中 增加故事的悲凉 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十一 体会 以笑写悲 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 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 哄笑 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他们麻木不仁 自私冷漠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 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 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 相反只有无情 的嘲弄 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 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 它表明 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 而是社会的悲剧 这样 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十二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十三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 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 请展开想像 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 300 字左右 6 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 1 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 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3 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 丰满的人物形象 4 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 动作和语言描写 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5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 诵读 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 把握人物性格 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 阅读古典小说 水浒传 其中那些侠肝义胆 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 及时雨 宋江 黑旋风 李逵 一丈青 扈三娘 今天 我们学习刘绍棠的 蒲柳人家 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 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 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 资料助读 刘绍棠 1936 1997 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 今北京市通州区 人 1949 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 年到 河北文联工作半年 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 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 短篇小说 青枝绿叶 并被选 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 年发表小说 田野落霞 西苑草 及一些论文 被错划为 右派 1979 年平反 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联委员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 员 中国乡土小说 丛刊主编等职 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 青枝绿叶 山楂村的歌声 中秋节 蛾眉 等 短篇小说集 运河的桨声 蒲柳人 瓜棚柳巷 荇水荷风 小荷才露尖尖角 等中篇小说 春草 地火 狼烟 京门脸子 豆棚瓜架雨如丝 等长篇小说 我与乡土文学 我的创作生涯 等散文短论集 以及 刘绍棠文集 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12 卷 他的 蒲柳人家 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 蛾眉 获 1981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 文笔通俗晓畅 描写从容自然 结构简洁完整 乡土色彩 浓郁 三 诵读 整体感知文意 1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思考 1 小说通过充满稚气 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 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 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那么 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 作者用了哪些肖像 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2 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 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 一方面 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 与俗语 并加以提炼 形成一种活泼伶俐 凝练而富有动感 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 热得像天上下 火 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 要天上的星星 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 肺叶 子 眼珠子 命根子 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 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 讲究押韵和对偶 用 词造句文白相间 读来抑扬顿挫 很有节奏感 如 何满子的爷爷 官讳已不可考 但是 如果提起他的外号 北运河两岸 占北口内外 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 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句中 官讳 是书面语 叫得山 响 是民间口语 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四 深入研读 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 学生感情诵读 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2 学生联系阅读体验 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 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 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 面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 主要体现在 首先 从人物形象来说 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这从 一丈青大娘 的外号 和爷爷何大学问 一副关公相貌 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 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 在艺术上 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 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 的表现手法 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古典传统的继承 另 外 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 小说的结构得 水浒 神韵 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 最后由望日莲 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 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 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 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 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 学生自由诵读 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 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 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 我要一生一世讴歌 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 刘绍棠语 这满怀的率真之情 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 透过小说的渲染 我们洞察人物 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 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在 乃至将来 生活的底色都是鲜 亮的 文艺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 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 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 的人物 力求传神 有文采 7 变色龙 变色龙 教学目标 1 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 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4 体会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 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培养学生做人正直 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 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 蜥蜴 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 可怕的 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 的 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 1884 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 变色 龙 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 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 资料助读 契诃夫 1860 1904 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戏剧革新 家 出生于小市民家庭 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 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 短篇小说 其中名篇有 变色龙 苦恼 万卡 第六病室 装在套子里的人 新娘 等 剧本有 海鸥 万尼亚舅舅 三姊妹 樱桃园 等 变色龙 写作于 1884 年 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为了强化反 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 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 给残暴的专制主义 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 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 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 中 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 诵读 整体感知文意 1 疏解字词 2 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 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 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那么 本文 写了怎样一件事 主要人物是谁 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 狗咬人手指 这一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 楚蔑洛夫媚上欺下 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3 学生自读课文 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 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4 学生速读全文 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 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 狗咬人 事件过程中 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 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 概括 多媒体展示 5 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 狗咬人 事件中 态度五次变化 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奥楚蔑洛夫媚上欺 下 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 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6 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四 分角色朗读 体会形象特征 1 角色分配 2 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语调 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 学生分组试读 4 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五 研读探究 理解小说主题 1 学生默读全文 合作研讨 1 小说结尾写道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 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那群 人笑什么呢 为什么笑 2 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 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 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3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1 针对那群人的笑 学生的理解有如下几种说法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 他本来想得到赔偿 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 他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 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 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这个社会里 一人得势 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2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 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 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这样的一个小官僚 面对 一般群众的时候 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 如他一出场 穿着新的军大衣 在众人面前 严厉 的表情 一个 拿腔作调 作威作福的小官僚的形象毕现 而面对权贵 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 然产物 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 经济落后 思想保守 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 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 件 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 为了生存 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 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 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3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 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 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2 学生自由诵读全文 体味作品的深意 六 深读 体会小说手法 1 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 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 请揣摩下列语句的 表达效果 多媒体展示 2 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请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 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七 课堂小结 同学们 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 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 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 思想和艺术内涵 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反观现实 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 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 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让我们工整地写就 人 字的一撇一捺 八 布置作业 纷繁世态给了你了解社会 关照人生的思考与启迪 请构思一篇小小说 以你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社会的横断 面 要求立意自定 文题自拟 8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 理解 积累 踉跄 窒息 辗转 吹毛求疵 奄奄一息 等词语 2 了解杰克 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 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4 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 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重点 诵读 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