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第7、8题教学、复习的定位与备考的优化.doc_第1页
语文中考第7、8题教学、复习的定位与备考的优化.doc_第2页
语文中考第7、8题教学、复习的定位与备考的优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中考第7、8题教学、复习的定位与备考的优化一、要明了考点、方向和题型,做到心中有数(一)总体方向语文中考试卷的结构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个板块,而第7和第8题是属于第一个板块积累与运用。7、8题所体现的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素养积淀以及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理念。两道题目的考点非常清晰地体现了古典文化的多元理解和灵活运用的明确方向。07年09年近三年的题型都是差不多,第7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和诵读与积累;第8题考查学生常用文言词汇的常用义项及用法。07、09两年的题型很接近,08年的题型有些许的创新。(二)第7题的考点、方向和题型第7题都是安排3道小题。一共出现过6种题型。第1种题型是考查默写的选择题,如07、09两年的第题都是一样的,就是“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其中AF的6个选项里,3项是诗词,3项是古文,诗文各占半壁江山;涉及的册数分布是1项是初一,3项是初二,2项是初三;课内为主,有45项,课外的有12项。第2种题型是考查默写的书写题,如 0709三年都是“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的题型。而09年的题目比前两年增加了“名篇名句”的字眼,特意强调和突出了对名篇名句的考查,考点和方向非常明确和清晰。而08年的题目是“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第3种题型是考查注音,如08年有一道题目是“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第4种题型是考查朗读节奏,如08年有一道题目是“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第5种题型是理解与运用题型(必答题和加分题),如“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07、09两年都出现过此种题型。第6种题型是综合运用题,难度系数较大,如08年题目:“参照示例,运用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句”。示例: 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春分对夏至,水远对山遥。青鱼潜绿水,白鹤上碧霄。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优对劣,丑对佳,肃静对喧哗。光明对黑暗,异卉对 。知音存海内,朋友 。黄梅时家家雨, 。“下面是为古诗文诵读活动的题词,请结合活动的意义,简要写出你对这四字的理解。”(古 韵 新 风)以上两种题型既考查诗句默写,又考查对联知识的运用;还考查对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理解。(三)第8题的考点、方向和题型第8题一般安排5道小题,08年只考了3小题。题目是“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每小题1分。5道小题加点字涉及的册数分布是初一1题,初二2题,初三2题。解释的字大概有这几种类型:通假字。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07年);“子墨子九距之” (08年);“乡为身死而不受”(09年)。意动或使动用法。如“故人不独亲其亲”(09年)。古今义。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07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07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08年)。词类活用。如“一狼洞其中” (07年);“皆若空游无所依” (08年);“猛浪若奔” (09年)。重点词。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09年)。多义词。如“策之不以其道” (07年)。二、要熟知答题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在改卷上反馈回来的答题情况有:(一)第7题的存在的问题:部分考生失分严重,很多考生写错字。语序错误。部分考生混淆诗句,作者与诗歌、名句对不上号,张冠李戴。第8题存在的问题:部分考生审题不仔细。考生对词语理解不到位。做题不细心,错别字多。(二)反思以上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了解到我们在教学、复习和备考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漏洞和盲点:第7题失分严重、写错字,混淆诗句,作者与诗歌、名句对不上号,张冠李戴的出错是因为复习得不够扎实,没有落实好名篇名句的默写,只会背诗而不会写;语序错误是因为学生粗心所致或者紧张缘由。第8题审题不仔细,做题不细心是因为平时的答题习惯不良;对词语理解不到位是因为对课文不熟悉,学习得不够明白和透彻。在7、8题的教学、复习和备考中,“猜题捉题,心存侥幸,求量不求质,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只让学生背诗而不落实默写,没有做好文言字词解释的积累,缺乏整体复习和专题复习的落实”的种种做法,很有可能成为制约学生拿高分的“瓶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复习与备考只能让语文教师的处于被动状态,会使教师走进工作的“死胡同”,陷入“死教书,教死书”的怪圈之中。追求短期效应,试图立竿见影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复习和备考的死穴!当老师不了解语文课的特点,不明白语文学习靠基础、靠积累、靠感悟,而试图一蹴而就的时候,教学、复习和备考往往就会被架空了。7、8题的教学、复习和备考,还得讲究老老实实进行教学,打好基础;还得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复习;还得全面、科学地规划备考。三、要进行教学、复习的定位与备考的优化,做到科学有效所以,在09年7、8题的“亡羊”之后,针对反馈回来的答题情况,我们就要“把好脉”,并且要对症下药,应该及时“补牢”,要进行教学、复习的定位与备考的优化,做到科学有效,注意做到三位一体。且用一句话来概之:教学、复习和备考要做到一个核心,两个回归,三管齐下,四个面向。“一个核心”指注重以基础知识的教学、复习和备考为核心。“两个回归”指回归传统文言文知识,回归教本和新课标。“三管齐下”指朗读背诵、默写训练、文言词语解释的积累和专项训练三者紧密结合。“四个面向”指面向有效训练,面向查漏补缺,面向归类整理,面向记得住,写得出,写得对。(一)古诗文的默写:以“读、背”为本,以“默、测”为末。加强诵读背诵,注重落实默写。“记得住,写得出、写得对”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对诵读、背诵、默写相结合的落实。例如利用课前3分钟,下课前2分钟朗读或背诵诗词,把每天诗歌默写的任务交给语文科代表,以小组互默的方式落实下去,教师定期以诗歌月测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二)常用文言词汇的常用义项及用法: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如教会学生一些翻译字词的简单又实用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翻译的规律。如简单又实用的翻译方法:留:留字法,古今词义相同,帝号、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官名、人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等要沿用。换:换字法,换字词翻译。加:加字法,前后加字词翻译。补:补字法,根据上下文补省略的成分。调:调句法,把特殊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翻译。删:删字法,只有语法作用而无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掌握文言词语翻译的规律如陈涉世家中的“尉果笞广”中的“笞”,愚公移山中的“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箕畚”都是工具,翻译的规律是:用+原词(工具)+动作,“笞”解释为“用竹板打”,“箕畚”解释为“用箕畚运土石”。(三)分类梳理,形成归类: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为了克服复习的盲目性,跳出“题海”,掌握复习的主动权,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可采用归类复习法。例如,可以让学生搜集所学古文,对每一篇课文的字词按照通假字、意动或使动用法、古今义、词类活用、多义词等进行梳理和归类,最后来一个汇总。又如,在梳理通假字时,让学生按篇名、本字、通假字、这个格式将每个通假字梳理好,形成一个通假字表。(四)抓住重点,启动三轮复习:合理分配,制定方案。合理利用好时间,启动好复习的方案,是中考取胜的关键。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三轮的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