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真题】1.【2014福建卷】(6分)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cm和 mm2(6 分)【2014全国大纲卷】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答案】 (1)4.30(或4.29或4.31);(2)物块加速度小于5.88m/s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3.【2014山东卷】(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实验步骤: 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 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在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502.002.503.003.504.000.590.830.991.221.371.61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离地面的高度;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间的距离。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图线。(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保留2位有效数字)。(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用和重力加速度表示)。【答案】(1)如图所示 (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3)4.【2014浙江卷】(10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1的劲度系数为_N/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表1数据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2的劲度系数。【答案】(1)15.95cm-16.05cm (2)12.212.8 N/m 能【解析】(1)由图2可得读数为15.95cm-16.05cm;(2)由表1的数据结合根据胡可定律可得、,再对三个k1求平均可得弹簧1的劲度系数约为12.212.8 N/m;由挂1个钩码到挂2个钩码弹簧2的形变量为,所以同样可求弹簧2的劲度系数。【考点定位】刻度尺读数、胡可定律5.【2014新课标全国卷】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的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 P1P2P3P4P5P6x0 (cm)2.044.066.068.0510.0312.01x (cm)2.645.267.8110.3012.9315.41n102030405060k(N/m)16356.043.633.828.81/k(m/N)0.00610.01790.02290.02960.034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 ;(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象;(3)由图线可知直线的斜率为,故直线方程满足,即(N/m)(在之间均可)由于60匝弹簧的总长度为11.88cm;则n匝弹簧的原长满足,代入可得:。(在之间均可)【考点定位】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实验;6【2014江苏卷】(10分)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 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3)由中分析可知,橡皮筋上的拉力大小为:T,因此有TaTb,显然图中ObOa,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橡皮筋因老化,每次被拉后,形变已经不能完全恢复,因此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故选项D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小,故选项C错误。(4)有上述分析可知,要确保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应注意选用新的弹性较好的橡皮筋,每次橡皮筋的形变要在弹性限度内,即拉伸不宜过长。【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问题,属于中档题。7.【2014重庆卷】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及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和,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P到C点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与绳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1)曲线II中拉力最大时,C与P点的距离为_cm,该曲线为_(选填:或)的曲线.(2)在重物从P移动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3)在曲线I、II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 N,它与、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 。【答案】60(5664) 4.30(4.254.35) 8.【2014新课标全国卷】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即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的关系。(2)由图(b)可知,图线不经过远点,可能的原因是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9.【2014安徽卷】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1)以下实验过程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水平距离x为40.0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_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为vC=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 ,水平初速度为C点的竖直分速度为由运动合成可知【考点定位】实验:平抛物体的运动10.【2014广东卷】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如图23(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N/m。(g取9.80m/s2)砝码质量(g)50100150弹簧长度(cm)8.627.636.66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23(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 。重复中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23(c)。由图可知,v与x成 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 成正比。11.【2014天津卷】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 。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 (填字母代号)A 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 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清晰C 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 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 (填字母代号)。 A 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 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 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 钩码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答案】 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D; 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CD;【解析】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验证,同时根据运动学规律可知,此实验中需要测量钩码质量、小车质量和位移,故还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和天平;分析小车受力可知,在平衡摩擦力的基础上,使细绳与木板平行是为了让细绳的拉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外力,故选项D正确;纸带上打出的点较小,说明小车的加速度过大(即小车过快),故在所挂钩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小车质量(在小车上加上适量的砝码);在此实验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钩码的重力大于细绳的拉力,而实验中用重力代替拉力会导致拉力做功大于小车动能增量;如果实验未平衡摩擦力也会导致拉力做功大于动能增量,故选项CD正确;【考点定位】力学实验:探究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2013高考真题】(2013新课标卷)22.(7分)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回答下列为题:(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 (3)动摩擦因数可用M、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2013新课标II卷)22.(8分)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 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x的 次方成正比。【答案】(1)ABC (2) (3 )减小 增大 2【考点定位】力学试验(2013大纲卷)23(12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AQBPCCDRL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重复步骤,共做10次;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_。(2)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2)实验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实验测得的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处不平滑等。【考点定位】考查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动能定理及其相关知识。(2013四川卷) (2)(11分)图2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运动。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0.2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O-BO-CO-DO-EO-FW/J0.04320. 05720. 07340. 0915Ek/J0.04300. 05700. 07340. 0907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 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 -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kg(g取9.8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2)【答案】匀速直线 0.1115 0.1105 【解析】这一步是用来平衡摩擦力,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小车到达F点时的速度:,所以小车动能的变化:; 小车的加速度: 由得: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考点定位】加速度与质量 合外力间的定量关系实验(2013上海卷)28(8分)如图,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保持水平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m不变。改变小球在斜槽导轨上下滑的起始位置,测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飞行时间t和水平位移d,记录在表中。 (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h一定时,小球水平位移d与其初速度v0成关系,与无关。v0(m/s)0.7411.0341.3181.584t(ms)292.7293.0292.8292.9d(cm)21.730.338.646.4(2)一位同学计算出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发现理论值与测量值之差约为3ms。经检查,实验及测量无误,其原因是。(3)另一位同学分析并纠正了上述偏差后,另做了这个实验,竞发现测量值t依然大于自己得到的理论值,但二者之差在37ms之间,且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对实验装置的安装进行检查,确认斜槽槽口与底座均水平,则导致偏差的原因是。(2013山东卷)21.(13分)(1)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_(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_mm。(2)霍尔效应是电磁基本现象之一,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图丙所示,在一矩形半导体薄片的P、Q间通入电流I,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磁场B,在M、N间出现电压UH,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UH称为霍尔电压,且满足,式中d为薄片的厚度,k为霍尔系数。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半导体薄片的霍尔系数。若该半导体材料是空穴(可视为带正电粒子)导电,电流与磁场方向如图丙所示,该同学用电压表测量UH时,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_(填“M”或“N”)端通过导线相连。已知薄片厚度d=0.40mm,该同学保持磁感应强度B=0.10T不变,改变电流I的大小,测量相应的UH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区域内(见答题卡)画出UHI图线,利用图线求出该材料的霍尔系数为_(保留2位有效数字)。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使半导体薄片中的电流反向再次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霍尔系数的测量误差,为此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测量电路,S1、S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为半导体薄片(未画出)。为使电流从Q端流入,P端流出,应将S1掷向_(填“a”或“b”), S2掷向_(填“c”或“d”)。为了保证测量安全,该同学改进了测量电路,将一合适的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在保持其它连接不变的情况下,该定值电阻应串联在相邻器件_和_(填器件代号)之间。【答案】(1)A 11.30(11.25或11.35均算正确) (2)M 1.5(1.4或1.6均算正确) b,c,E(或,E)【解析】 (1)测内经,应选游标卡尺的内测量脚,故选填A;B用来测外径,C用于测深度。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mm,游标尺的读数为60.05mm=0.30mm,故钢笔帽的内径为11.30mm。(2)由于导电空穴为带正电的粒子,由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结合左手定则可判断出正粒子(2013江苏卷)11. (10 分)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 与触头瞬间分开, 第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 当第1 个小球撞击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 =1.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6.5 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答案】(1)BD; (2)9.4; (3)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其(4)由和可得,因此可以消去的影响。 【考点定位】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本题、考查实验的原理,(3)(4)考查试验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侧重于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难度:中等。(2013海南卷)11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 m/s;打点计时器重物纸带86.59cm70.99cm78.57cmABCO图a图b(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2013广东卷)34.(18分)(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步骤如下: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图16(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 【答案】DCBA,0.1,【解析】考查实验具体操作打点周期0.02s,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02*5=0.1s 利用段内的平均速度求解 逐差法,保证所有数据使用,且有求平均的效果。【考点定位】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容易题(2013福建卷)19(18分)(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2分)硅光电池在无光照射时不产生电能,可视为一电子元件。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电路,给硅光电池加反向电压(硅光电池负极接高电势点,正极接低电势点),探究其在无光照时的反向伏安特性。图中电压表V1量程选用3V,内阻为6.0k;电压表V2量程选用15V,内阻约为30k;R0为保护电阻;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12V,内阻不计。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用遮光罩罩住硅光电池,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U1、U2。(i)某次测量时,电压表V1示数如图丙,则U1 V,可算出通过硅光电池的反向电流大小为 mA(保留两位小数)。(ii)该小组测出大量数据,筛选出下表所示的9组U1、U2数据,算出相应的硅光电池两端反向电压Ux和通过的反向电流Ix(图中“”表示反向),并在坐标纸上建立Ix-Ux坐标系,标出了与表中前5组Ux、Ix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请你标出余下的4个坐标点,并绘出Ix-Ux图线。(iii)由Ix-Ux图线知,硅光电池无光照下加反向电压时,Ix与Ux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可知:vB,根据图乙所示及图中数据有:18.59cm5.53cm13.06cm0.1306m,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同时考虑题设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得:vB0.653m/s。(2013安徽卷)21.(18分).(5分)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mm。1)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即为单摆周期T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则单摆周期.(6分)(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 mm,合金丝的直径为_mm。(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x,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7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0两端的对应电压U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2所示。已知,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1)图2中电阻为 的数据点应剔除;(2)在坐标纸上画出关系图线;(3)图线的斜率是 ,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 。用电器上面。在连接完之后可以根据电路图反方向进行检查电路图是否正确。 【2012高考真题】(2012重庆)(1)如图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填“d”或“e”)得到的值较小,用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2)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E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测量E和r的实验方案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_,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象,得出E和r.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曲线(c)对应的电源电动势E_V,内阻r_,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00 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_mW.(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光学de(2)UEIr如图所示不变增大0.9754780.268【考点定位】电学实验(2012上海)29(8分)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_。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_。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此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T-lgL图线为_(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重力加速度g=_。(2012广东)(2)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代表符号L0LxL1L2L3L4L5L6数值(cm)25.3527.3529.3531.3033.435.3537.4039.30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的差值(填“L0或L1”)。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考点定位】力学实验(2012山东)21(13分)(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2012安徽)21.(18分).(10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和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 =20, =10、15、20、25、30、40B. =200, =20、40、60、80、100、120C. =400, =10、15、20、25、30、40D. =400, =20 40、60、80、100、120(3)图2 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22 cm、=4.65 cm、=5.08 cm、=5.49 cm、=5.91 cm、=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效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4. (2012海南)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滑块接触,但不粘连;初始时滑块静止于水平气垫导轨上的O点,如图(a)所示。现利用此装置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其压缩时长度的改变量x的关系。先推动小滑块压缩弹簧,用米尺测出x的数值;然后将小滑块从静止释放。用计时器测出小滑块从O点运动至气垫导轨上另一固定点A所用的时间t。多次改变x,测得的x值及其对应的t值如下表所示。(表中的值是根据t值计算得出的)(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中的方格纸上作x图线。(2)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导过程)已知点(0,0)在x图线上,从x图线看,与x是什么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小滑块刚脱离弹簧时的动能Ek与是什么关系?当弹簧长度改变量为x时,弹性势能与相应的Ek是什么关系?综合以上分析,Ep与x是什么关系?答案:(1)x图线如图。(2)与x成正比。(2012江苏)11. (10 分)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 将A 拉到P 点,待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点. 分别测量OP、OQ 的长度h 和s. 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 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 关系的图象. (3)实验测得A、B 的质量分别为m = 0. 40 kg、M =0. 50 kg. 根据s -h 图象可计算出A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_.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的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或“偏小”).(2012浙江)21、(10分)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保留3位有效数字);(3)为了观察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二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填“A”和“B”) 【答案】(1)如图所示(2)1.510.03 (3)A【解析】见答案【考点定位】实验操作、仪器读数、数据处理(2012浙江)22、(10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_N/m;(2)某次实验中,弹簧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N,同时利用(3)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_N。【答案】(1)53(2) 2.10(3)3.3【解析】见答案【考点定位】实验操作、仪器读数、数据处理(2012天津)9(18分)(1)质量为0.2kg的小球竖直向下以6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m/s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为 kgm/s。若小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0.2s,则小球受到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N(取g =10m/s2)。(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 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mm,单摆摆长为 m。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作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0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厂化肥应用指导规定
- 2025合同范例:团购合同模板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十章 概率 10.3 频率与概率(1)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美容院经营管理合同
- some和an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上册
- 关于春节放假的通知范文集锦4篇
- 福建省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 纯住宅小区产权变更及继承交易合同范本
- 2025特种设备采购合同
-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YC/Z 550-2016卷烟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 工程水文第3章课件
- GB/T 4032-2013具有摆轮游丝振荡系统的精密手表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GB/T 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 02药物不良反应adr课件
-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课件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营销与2008欧锦赛ktv渠道方案
- 故障录波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