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2 2 课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1 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 了解我国封 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 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 认识 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 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 废井田 开阡陌 情景导学 思考 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 其中的 公田 归谁所有 提示 井田制 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 1 井田制的出现 商周时期 阶级分化严重 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 井田制的内容 1 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 井田制中有 公田 和 私田 之分 3 公田 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 私田 是劳动者的份田 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 3 井田制的实质 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 瓦解过程 1 开始瓦解 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瓦解 2 2 加速瓦解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 的 相地而衰征 鲁国的 初税亩 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 最终瓦解 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肯定了土地私 有制 易错易混 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这里的 国有 实际上是各级 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 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情景导学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 是清代皇帝夏 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 1703 年 历经清朝三代皇帝 康熙 雍正 乾隆 耗 时约 90 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思考 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 提示 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 1 时间 战国时期 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 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 的土地私有制 2 形式 1 君主私有土地 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 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 支 2 自耕农私有土地 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3 地主私有土地 地主阶级获得土地有多种来源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土地兼并 3 均田制 1 时间 公元 485 年 北魏 3 2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 目的 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保护自耕农经济 4 内容 按性别 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 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 并负担徭役和兵役 5 宋初 实行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的政策 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 到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繁荣 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 图解识记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名师点拨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主要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 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 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 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 但却广泛而 分散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三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情景导学 说明 明朝晚期 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 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 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 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 三方一起议定价格 写成合约 三方签字画押 合约即 可生效 思考 古代的地契的作用是怎样的 提示 保护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4 教材导学 1 概念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 收取地租作为收益 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 发展历程 1 产生 早在战国时代 租佃方式就已产生 到汉代 已比较普遍 2 发展 宋代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 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 影响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 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有利于农业的 稳步发展 图解识记 租佃关系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材料二 围剿公田 5 材料三 诸男夫十五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 三十亩 限四牛 所受之田率倍之 三易之田再倍之 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诸 民年及课则受田 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奴婢 牛随有无以还受 魏书 食货志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 其性质是什么 2 材料二中 围剿公田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 并分析能否达到其目的 信息解读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形状判断为井田制 结合所学分析其性质 2 正确理解 围剿 的含义 指的是消灭 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方面分析 其因素 3 结合 对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1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性质是周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 春秋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各国进 行改革 3 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 隋唐时期继续实施 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 限制土地兼 并 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均田制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 但不可能从根 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6 题型突破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微点拨 结合材料中的时间 汉代 进行判断确定 解析 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 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 故 a 项 错误 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 的不断发展 故 b 项错误 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不是土地公有制 故 c 项错误 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 故 d 项正确 7 答案 d 针对训练 1 诗经 小雅 大田 中记载 有苗萋萋 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 遂 及我私 下列对此则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反映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b 表明私田已占据主导地位 c 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体现时人对农业丰收的向往 解析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表明井田制开始瓦解 故 a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井田制开始瓦解 但公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故 b 项错误 符合题意 私田的出现体现了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故 c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有苗萋萋 兴雨祁祁 体现了人们对农 业丰收的向往 故 d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探究点二 租佃关系的发展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战国时期 新兴的地主阶级改变旧的剥削方式 招徕逃亡奴隶 和破产农民作为自己的 私属徒 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 从中收取地租 西汉 晁错 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贵于富民 而田之所入 己得其半 耕者得其 半 到了明清时期 多实行定额地租 佃农所交地租 多的占到收获物的 80 1 材料一反映了地主土地怎样的经营方式 2 材料二中这一经营方式有何发展 明清时期 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信息解读 1 可得出是地主将土地出租 收取地租 2 说明当时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原因从土地兼并 商品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1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 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租佃经营方式 2 方式 大力发展 仅次于自耕农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 商品经济发展 农民地位 的提高 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 历程 产生 战国时期 8 发展 汉代已较普遍 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方式 高峰 明清时期 由于人口增加 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2 特点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 向地主缴纳租税 地租以实物为主 又分定额租和分成租 主要采取订立契约方式 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题型突破 朱元璋颁布诏书 规定 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 并行以少长之礼 若在亲属 不拘主佃 止行亲属礼 清雍正颁布新制 规定禁止 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 佃户 这说明 a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 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 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解析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与材料中 并行以少长之礼 说明并不平等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政府颁布新政 规定保障佃户 可以得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故 b 项正确 中国古代的租佃关系并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性质 故 c 项错误 材料是涉及租佃中 体现人身关系的变化 得出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是以偏概全 而且伴随明朝君主 专制的加强 致使等级秩序的不断加强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针对训练 2 宋代有的农民把田产诡称献纳给僧寺 道院 有的还假立契约 诡称 典卖给权势之家 还有农民将产业与人丁化整为零 这些情况导致了 a 佛院实力的膨胀 b 政府税收的困难 c 租佃经济的发展 d 土地兼并的加剧 解析 材料 农民把田产诡称献纳给僧寺 可知农民未真正将土地献给佛寺 不能 使佛院实力膨胀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农民的行为造成国家控制的人口和征税土地减少 不利于国家征税 故 b 项正确 材料行为与租佃无关 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农民行为保持 其土地持有 不会加剧土地兼并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 1 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在封建社会 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 富的最终归宿 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 9 2 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 由买卖的制度 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 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逐渐瓦解并被废除 以私有制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古代土地所 有制确立 2 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3 租佃关系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由土地兼并而出现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课时跟踪训练 二 一 选择题 1 与成语 背井离乡 井井有条 井然有序 等相关的制度是 a 井田制b 分封制 c 宗法制d 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 上述成语侧重的是土地及其布局 井田制是土地制度 它形似井字 条理有 序 与材料吻合 所以选 a 项 答案 a 2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 a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b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c 富者连田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 相地而衰征 解析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所以 b 项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答案 b 3 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 初税亩 和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国家 10 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 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 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 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初税亩 和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 凭 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 其重要影响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故 a 项正 确 初税亩 和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承认土地私有 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充分利用土地 进行生产 故 b 项错误 初税亩 和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是针对井田荒芜 私有土地 大量出现而制定的政策 故 c 项错误 按亩纳税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 性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兼并 b 重农抑商 c 闭关政策 d 贫富分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 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 答案 a 5 吕氏春秋 审分 今以众地者 公作则迟 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 无所 匿其力也 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井田制瓦解 b 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 c 分封制破坏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解析 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 个体生产积极性高 故 a 项正确 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 商业发展概况 与材料无关 故 b 项错误 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 响 故 c 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 往往是君子之泽 数世而斩 所谓 千年土地八百主 的谚 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b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解析 从材料中 千年土地八百主 可见 土地流转快 这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土地所有权的不断变换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1 7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在中国古代史上 宋朝采取了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 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a 对农民的控制 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减轻农民负担 d 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解析 土地的大量兼并 使农民大量离开土地 不利于对农民的控制 故 a 项错误 土地的兼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 b 项错误 土地的兼并对农民来说是负担加重 故 c 项错误 不抑兼并 使宋朝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土地大量集中到地主手中 这就迫使 农民要从地主手中租赁土地 因此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 吴中纪事 中指出 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 秋收之后 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 千耦其耘式经营b 田庄式经营 c 自耕农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解析 千耦其耘式经营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集体耕作 故 a 项错误 田庄式经营 是指古代的大地主用自己的土地组建的田庄 让农民在田庄内耕种 地主自给自足 故 b 项错误 自耕农式经营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 从事耕织相 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 故 c 项错误 题干中 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 指的是贫农租佃富 者之田 收入各得一半 具有租赁经营方式 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 下图所示为明代地契 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不 包括 a 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b 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c 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 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解析 地契的出现说明明代租佃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推动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 12 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 生产关系得以调整 地契的出现也说明佃农在契约上签字之后才 可形成 这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 但契约并不能说明双方形成了雇佣与被 雇佣的关系 答案 d 10 下面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均田制始于隋唐 b 均田制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c 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d 均田制下的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解析 均田制最早实行的是北魏时期 故 a 项错误 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 但杜绝不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故 b 项错误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 后来土地兼并依然严重 并不能保证农民土地所有制 故 c 项错误 均田制规定农民要徼 纳赋税 还要对国家承担兵役和徭役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1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 北魏 隋 唐都曾推行均田制 宋 明等朝都有高 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 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a 保护小农生产 抑制商业发展 b 抑制土地兼并 稳定社会秩序 c 确立土地私有 保护地主田产 d 恢复周礼古制 实现儒家理想 解析 根据材料中 推行均田制 到 恢复井田制 是重农 但是与抑商并不相关 故 a 项错误 均田制的设置就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以及土地兼并的问题 故 b 项正确 土 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 故 c 项错误 周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与材料无关 故 d 项错误 13 答案 b 12 明代中叶以后 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 即土地经营权 即是有偿取得 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 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 d 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解析 材料体现土地经营权的变化 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 故 a 项错误 明 朝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偿获得反映了土地经营权商品化的特点 故 b 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租 佃土地制度 故 c 项错误 传统社会始终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 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 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 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 北魏到唐前期曾推行均田制 但材料中 庄园 一词的使用很普遍 说明仍 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答案 c 14 清乾隆时期 广东 湖南 安徽等不少南方省份纷纷出现了 租田者不输租 的 现象 为此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 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 这反映了 a 佃农身份地位提高 b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c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d 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解析 根据材料 租田者不输租 可知 在清代南方的一些省份 由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 佃农身份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 故 a 项正确 清代土地兼并虽然进一步发展 但是 材料并未体现 故 b 项错误 根据材料 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 租约期满后视具体 情况返还 反映了地主的风险意识增强 故 c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租佃关系 不能体现 小农经济衰退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二 非选择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材料二 有渰萋萋 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诗经 小雅 大田 14 材料三 季孙欲以田赋 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 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曰 丘不识也 左传 哀公十一年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一个什么特点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 反映了怎样的变化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