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中的带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_第1页
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中的带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_第2页
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中的带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_第3页
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中的带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 B 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中的带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中的带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摘要摘要 目的 目的 本文将对围产期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进行 B 群链球菌的带菌情况以及耐药 性临床调查研究 从而探讨 B 群链球菌的临床特点 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最终提高母 婴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方法 142 例围产期孕妇以及分娩后 144 例新生儿 进行样本采集 之后给予 B 群链球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记 录 给予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 结果 结果 142 例围产期孕妇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率为 19 01 144 例新生儿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率为 1 39 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 P 0 05 说明围产期孕妇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人群发生母婴传播几率较低 B 群链球菌对 氨苄青霉素以及先锋青霉素药物的敏感性达到 100 00 临床可用上述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结论结论 围产期孕妇发生 B 群链球菌感染现象并不罕见 因 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围产期孕妇采取 B 群链球菌检测 若确认感染 则应积极采取治疗措 施 避免发生母婴传播现象以及出现早产 晚期流产等情况 提高围产期孕妇与新生儿生 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关键词 B B 群链球菌 围产期孕妇 新生儿 带菌调查 耐药性研究群链球菌 围产期孕妇 新生儿 带菌调查 耐药性研究 本文将对我院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前来就诊的 142 例围产期孕妇 及其分娩新生儿进行 B 群链球菌的带菌情况以及耐药性临床调查研究 从而探讨 B 群链球 菌的临床特点 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最终提高母婴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现结果如下 1 1 资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 1 1 1 1 一般资料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前来就诊的 142 例围产期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进行 B 群链球菌的带菌情况以及耐药性临床调查研究 孕妇 年龄在 22 至 38 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29 3 1 1 岁 孕期在 34 至 38 周之间 平均孕期为 36 4 1 2 周 首胎患者为 112 例 二胎及以上患者为 30 例 职业 公务员 29 例 职工 68 例 医务人员 11 例 其他职业 34 例 文化程度 本科及以上 37 例 大专 45 例 中专 40 例 中专以下 20 例 卫生习惯 良好者 95 例 不良者 47 例 1 1 2 2 方法方法 142 例围产期孕妇以及分娩后 144 例新生儿进行样本采集 之后给予 B 群链 球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记录 给予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 1 1 2 2 1 1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 对 142 例围产期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采集 采集时间为产道常规消毒 前 采集方法为使用无菌棉拭子对临产孕妇阴道粘膜进行涂擦 之后将其置入含有少量妥 海氏肉汤试管中 142 例孕妇共分娩出 144 例新生儿 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脐带血标本采集 1 1 2 2 2 2 细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及鉴定 检验标本在妥 海氏肉汤试管中进行初步增菌 之后将其于浓 度为 5 羊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 进行分离培养 培养环境为含有浓度为 5 二氧化碳 培养时间为十八小时 之后对其菌落形态进行观察 对疑似菌落进行挑取后在血平板上进 行纯培养 培养完成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鉴定工作 鉴定内容包括血清学分群鉴定 以及生化推测性鉴定 新生儿脐带血培养采用梅里埃 Hemoline DIPH F 血培养瓶完成 于 三十七摄氏度环境下连续观察七天 若发现细菌生长 则进行分纯培养 之后进行细菌鉴 定 鉴定试验包括溶血试验 触酶试验 七叶苷试验 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杆菌肽试验 CAMP 试验 胆汁溶解试验 浓度为 6 5 的氯化钠肉汤试验等 1 1 2 2 3 3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ATB Express 微生物分析系 统对检出 B 群链球菌的患者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试剂盒为 ATB Strep 详细操作方法均根 据试剂盒说明完成 1 1 3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3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2 结果结果 2 2 1 1 B B 群链球菌带菌调查结果分析群链球菌带菌调查结果分析 142 例围产期孕妇以及 144 例新生儿进行 B 群链球菌 带菌调查 B 群链球菌带菌情况分析结果见表一 表一 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 B 群链球菌带菌情况分析 人群带菌情况总人数 阳性人数阳性率阴性人数阴性率 围产期孕妇142 例27 例 19 01 115 例 80 99 新生儿144 例2 例 1 39 142 例 98 61 P 值 0 05 0 05 由表一可知 142 例围产期孕妇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率为 19 01 144 例新生儿 B 群 链球菌检测阳性率为 1 39 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 P 0 05 说明围产期孕妇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人群发生母婴传播几率较低 2 2 2 2 B B 群链球菌耐药性研究群链球菌耐药性研究 对 27 例围产期孕妇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标本以及 2 例新生 儿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标本给予药物敏感性试验 具体抗菌素耐药性分析结果见表二 表二 27 例围产期孕妇 B 群链球菌检测阳性标本以及 2 例新生儿 B 群链球菌检测阳 性标本耐药性分析 抗菌素药物名称I 中介率S 敏感率R 耐药率 青霉素 1 97 2 卡那霉素 96 0 4 先锋霉素 0 100 0 林可霉素 0 83 17 氨苄青霉素 0 100 0 苯唑青霉素 0 20 80 链霉素 97 0 3 洁霉素 0 67 33 庆大霉素 99 0 1 万古霉素 0 99 1 红霉素 13 63 24 呋喃妥因 0 94 6 利福平 2 98 0 环丙沙星 0 92 8 四环素 0 10 90 喹诺酮 100 0 0 替考拉宁 0 98 2 复方新诺明 2 97 1 头孢呋辛 2 98 0 由表二可知 B 群链球菌对氨苄青霉素以及先锋青霉素药物的敏感性达到 100 00 临 床可用上述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3 3 讨论讨论 B 群链球菌 简称 GBS 1 其感染人群以围产期孕妇为主 易使孕妇发生羊膜腔感染 晚期流产 胎膜早破等现象 2 若出现母婴传播 则可导致新生儿出现败血症 脑膜炎以 及肺炎等疾病 3 严重影响围产期孕妇以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临床研究表明 4 新生儿 B 群链球菌感染可分为 1 早期垂直性感染 感染人群为出 生时间不大于七天的新生儿 且发生感染的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 2 后期获得性感染 感 染人群为出生时间大于七天的新生儿 发生感染的途径主要为外界传播 本文中 2 例 B 群 链球菌感染新生儿情况为 1 一例新生儿为早产儿 于孕周 33 周早产 新生儿出生后出 现反应性差 呼吸困难等情况 出生两天后抢救无效死亡 2 一例新生儿为足月产出 经 对症治疗十天后患儿痊愈出院 目前临床上对于 B 群链球菌感染人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青霉素给药 5 但本文结果显 示 B 群链球菌对先锋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药物敏感性为 100 优于对青霉素药物敏感性 97 因此提示在临床治疗 B 群链球菌感染患者时 使用先锋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药物治疗 能够 达到优于青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围产期孕妇发生 B 群链球菌感染现象并不罕见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围 产期孕妇采取 B 群链球菌检测 若确认感染 则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避免发生母婴传播 现象以及出现早产 晚期流产等情况 提高围产期孕妇与新生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马元 洪云 张国英 B 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 J 江苏医药 2010 36 9 1078 1079 2 成玲 陈颖 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 20 6 582 584 3 汤洁 马向薇 张宁 孕妇生殖道 B 族链球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调查 J 中 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 22 10 942 943 4 仇永 麦智广 程功 等 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探讨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4 4 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