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思考.doc_第1页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思考.doc_第2页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思考.doc_第3页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思考.doc_第4页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马沛龙(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碌曲747200)摘要: 本文对甘南州基本情况、生态环境重要性和脆弱性、存在问题、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的论述,提出了搞好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九条对策措施。关键词:甘南州; 生态环境; 保护建设;对策甘南州是甘肃省最大的重要天然林区和牧区,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也丰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全球意义,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战略要地之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绿色屏障,是黄河、长江的主要补给源区。良好的天然植被和湿地资源涵养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境内水源丰富,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几百条。昔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碧水东逝,流量大而稳定,河水清澈可鉴,两岸森林遮天蔽日,青山叠翠,鸟语花香,草原上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欧拉羊、河曲马闻名于世),清泉随处可见,大沟小岔溪水长流,有沟就有水,好多地方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繁衍生息,相伴而行。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森林超采、重采轻育,草地牲畜超载,矿藏开发无序进行等,造成植被盖度下降、森林资源减少、湿地退化、水资源日益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这种现象引起了中央和省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保护和建设好甘南州生态环境,不仅对甘南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黄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深远影响,甚至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一、甘南州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及行政范围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5451044530,北纬330630353400。东与定西、陇南地区毗邻,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交界,西连青海省果洛、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北接临夏回族自治州。东西长360.7km,南北宽270.9km,总面积为4.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92%。2、地形地貌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比较复杂。西南部有积石山,西北部、中部有西倾山,南部有岷山,由西向东蜿蜒。重峦迭嶂,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全州平均海拔3000m左右,最高海拔迭山主峰错美峰为4920m,最低海拔舟曲县瓜子沟口为1172m。(1)甘南高原: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是甘南州天保工程主要分布区。本区地质构造属西秦岭与东昆仑两地槽褶皱系的联结地段。地势大致东低西高,海拔从东部的2500m左右逐渐向西增高到4000m以上,长江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发源于碌曲县朗木寺,黄河的支流洮河、大夏河发源于本区的西倾山,黄河干流在玛曲县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形成首曲。(2)陇南山地:位于甘南州东南部,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水系,为秦岭山脉的西延部分。在构造上属西秦岭褶皱系。本区地势东低西高,海拔从东南部的1172m到西部迭山主峰4920m,相对高差大,海拔大多在20003200m之间。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隆起与流水的急剧下切,形成山高谷深,峰锐坡陡之景观。3、土壤甘南州内土壤有13个土类,27个亚类,40个土属。主要土壤类型有干旱土纲的灰钙土、黑钙土、栗钙土;淋溶土纲的棕壤、暗棕壤;半淋溶土纲的褐土、灰褐土、黑土;水成土纲的沼泽土、泥炭土;半水成土纲的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初育土纲的黄绵土、红粘土、石质土;高山土纲的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等。森林主要土类有暗棕壤、棕壤、褐土类、草甸土类等。各个山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相对高差不一致,坡度坡向各异,必然影响到垂直方向上水热条件和生物群落的改变,随着海拔上升,通常表现为依次成条带状更替,并与等高线平行,具有一定的垂直宽度,构成一定的垂直带谱。在一定的自然带谱中,有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类型出现,构成山地土壤的垂直带谱结构。4、气候(1)热量水分条件。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在113之间。地处东南部的舟曲县年平均气温为12.7,迭部县6.7,地处中部的临潭县、卓尼县为3.24.6,夏河县、合作市22.6,而西部的玛曲县只有1.1,冷暖差异为11.6。全州气温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2435,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 -30。甘南高原大部分地区基本无绝对无霜期,相对无霜期仅3080天左右;属于陇南山地的舟曲县无霜期230天,迭部县无霜期147天左右。州境内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不均,大致趋势是南多北少,在一定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年降水量在436850mm之间。全州年平均总蒸发量在11371973mm之间,一年之内,最大在7月,最小在12月或1月。全州日照时数在21002550小时之间,玛曲县最多,舟曲县最少。年太阳辐射量在44305499兆焦/m2之间,仍是玛曲县最高,舟曲县最低。(2)气候分区。根据气候差异、水热条件,工程区分为两个气候区。陇南北部河谷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主要是舟曲县及迭部县东南部。年均气温812,年降水量438mm800mm,无霜期220天240天,干燥度小于1。甘南高寒湿润、半湿润区:包括迭部县腊子沟以西的甘南州大部分地区。海拔大多在3000m以上。年均气温17,年降水量550mm800mm,无霜期小于150天,干燥度小于1。(二)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甘南州第二大优势资源。森林面积占全省30%,森林蓄积是全省的45%。是甘肃省木材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一江两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的水源涵养之地。甘南州境内的森林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分布集中。甘南州境内的天然林集中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和大夏河流域的山谷地区。白龙江林区有林地面积327679 hm2,蓄积69040615 m3,分别占全州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1.74%、80.79%,森林覆盖率为50.54%;洮河林区有林地面积113 293.1 hm2,蓄积15415791 m3,分别占全州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4.8%、18.03%,森林覆盖率为18.98%;大夏河林区有林地面积15806.8 hm2,蓄积1005949 m3,分别占全州有林地面积、蓄积的3.46%、1.18%,森林覆盖率为10.8%。第二,位置陡峭。甘南州的森林立地条件为山地。有林地按坡度级划分为:缓坡(坡度小于25)森林面积39729.2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3%;陡坡(坡度26350)森林面积158114.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6%;急坡(坡度36450)森林地面积168168.2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6.8%;险坡(大于46坡度)森林面积92766.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0.3%。因此,甘南州的森林具有重要的保持水土和水源涵养的作用,不仅是全省的用材林基地,而且是黄河、长江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第三,森林生产率低。甘南州境内森林资源,有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比重为50.12%,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87.1 m3,而全国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的42.2%,全省占28.9%,全国有林地每hm2蓄积77 m3,全省为98.8 m3。以上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但是,由于森林的过熟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3.53%,蓄积占有林地蓄积的73.35%。这就充分说明森林处于生长发育的老年阶段,生长缓慢,生产率低。全国林分综合生产率为2.88%,林分每hm2生长量2.4 m3;全省林分生产率为2.06%,林分每hm2生长量1.948 m3。而甘南州林分生产率为1.53%,林分每hm2生长量为2.055 m3。2、湿地资源及水资源甘南州内有湿地资源17.49万hm2,其中沼泽湿地13.84万hm2,河流湿地2.77万hm2,湖泊湿地0.23万hm2,滩涂湿地0.63万hm2,其它湿地0.02万hm2。沼泽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79.1%,是甘南州最主要的湿地类型,海拔在3200-3500m,沼泽湿地集中分布于玛曲县、碌曲县和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临潭县也有分布,沼泽湿地内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泥炭资源贮藏量达约为27.68亿m3;河流湿地,主要以黄河干流、洮河、白龙江、大夏河以及200条支流组成;湖泊较多是这一区域的一大特征,但湖泊面积小,只有尕海湖面积2100 hm2。除河流湿地外,湿地水源补给主要为周围山区的种类潜水和大气降水,并且与河流是相通的。降水季节,湿地靠降水补给,饱和后流入河流,削弱洪峰流量,减弱对河岸的侵蚀,当河水下降时湿地给河流补水,对河水进行很好的调解。甘南是甘肃省重要天然林区和牧区,是黄土高原重要绿色屏障,是黄河、长江的主要补给源区,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命脉。良好的天然植树被涵养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境内水源丰富,河流纵横,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形成了 “三河一江”,分别为黄河、洮河、大夏河和白龙江。甘南州七县一市中就有五县以水命名(即:玛曲、碌曲、舟曲、夏河、临潭)。位于阿尼玛卿山下的黄河第一湾在玛曲段流程长33km,年平均流量450m3/s。根据959年至2000年水文资料,黄河在吉迈多年平均流量38.9亿m3,至玛曲年流量达147.2亿m3,年净增水量达108.亿m3,占黄河源区(唐乃亥以上段)总径流量184亿m3的58.7%。黄河的一级支流洮河发源于西倾山北麓,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流入碌曲县境内,流经碌曲县、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在甘南州境内流程420 km,流域面积1.598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965年至2004年)达到36.1亿m3,洮河在甘南境内主要支流有周曲河、则岔河、科才河、博拉河、车坝河、卡车河、冶木河,年径流量都在1亿m3以上。另一支流大夏河境内流程104km,流域面积0.42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亿m3。三条河在甘南州境内的流域面积达3.057万km,多年平均补给黄河水量65.9亿m3。长江二级支流白龙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09亿m3。全州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四大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洮河、大夏河和白龙江,黄河由青海久治县门堂乡入玛曲县,环绕玛曲县边缘形成“九曲黄河”的第一弯。洮河、大夏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白龙江发源于碌曲县,流经迭部、舟曲两县。黄河干流水系:即玛曲县黄河首曲,汇入黄河的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西科河、大夏河、洮河等。洮河水系:洮河是黄河最大一级支流。洮河发源于碌曲县西倾山东麓勒尔当,流经碌曲、合作、卓尼、临潭四县市,主要支流有周科河、科才河、热乌克河、博拉河、车巴河、卡车河、大峪河、冶木河。大夏河水系:大夏河发源于青海同仁县,流经甘南州夏河县,主要支流有多哇河、格河、隆瓦河、切龙河、晓河、清水河等。白龙江水系:发源于碌曲县郎木寺,流经碌曲、迭部、舟曲三县,主要支流有益哇河、达拉河、阿夏河、腊子河、曲哇河、大峪河、拱坝河等。3、野生动物资源甘南州分布的有脊椎野生动物293种,其中:鸟类216种,兽类7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胡兀鹫、雪豹、斑尾榛鸡、黑鹳、金雕、白尾海雕、雉鹑、林麝、马麝、白唇鹿、梅花鹿、玉肩海雕等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蓝马鸡、大天鹅、鸢、苍鹰、雀鹰、大鵟、草原雕、秃鹫、高山兀鹫、猎隼、红隼、燕隼、藏雪鸡、雪鹑、红腹角雉、血雉、灰鹤、雕鴞、小鴞、灰林鴞、白琵鹭、青鼬、石貂、水獭、猞猁、兔狲、马鹿、苏门羚、黄羊、盘羊等32种。4、野生植物资源甘南州生境类型多样,森林、湿地、草原中孕育了地域特征突出、种类丰富、产量高、开发前景广阔的中草药资源、食用菌、观赏花卉、山野菜野生果类等诸多野生经济植物,具有高原特色野生经济植物综合开发的资源优势。区内有中药材,藏药材植物643种,主要有秦艽、大黄、柴胡、赤芍、当归、羌活、贝母、红景天、冬虫夏草等;食用菌约有254种,其中,产量较大、食用价值和商品开发价值较高的真菌有近200种;野生花卉植物有360种,其中木本130种,草本230种,花色花型多,具有引种繁育,扩大栽培的可行性和广阔的经济开发前景。只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16种:(1)列入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的有:星叶草、桃儿七、黄耆。(2)列入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党参、西藏沙棘、掌叶大黄、细穗玄参、马尿泡。(3)列入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冬虫夏草、中麻黄、中国沙棘、羽叶点地梅、山茛菪。(4)列入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紫果云杉、方枝柏、祁连圆柏。森林植物动态特征:(1)白龙江流域森林植被动态特征:在海拔2700m以上山地,目前仍生长有云杉与红桦,组成云杉与红桦林带,下木以箭竹为主。而海拔2700m以下山地,受人为破坏严重,林相不完整,呈现出以栎类和山杨为主的次生林。这一次生森林类型,形成时间大约有100余年。从目前植物种类的分布情况看,这一范围内的地带性原生植被,应是华山松与栎类混交林。这些种类正是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类型,它与现今气候条件相吻合。(2)洮河大夏河流域森林动态特征:在甘南高原主要分布着云杉和冷杉林,常见树种有云杉、紫果云杉、青杄、岷江冷杉、巴山冷杉等,这些树种都是组成山地阴坡的植物群落。而在阳坡与半阳坡,分布着大果圆柏林,这些常绿针叶林群落都比较稳定,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解决与生境变化所产生的矛盾,因而能够不断更新。所以它们明显的逆向演替,主要是由森林火灾、人为滥伐所造成的。这些植物群落,一经破坏则很难恢复,便向旱化发展。它们分布的海拔高度在2100m3500m之间,下部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相接,上部与高山灌丛带相连。群落遭破坏后,下部便为山杨和白桦侵入,形成针阔混交林类型。继续破坏,便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水栒子、灰栒子、陕甘花楸、陇塞忍冬、峨眉蔷薇、刺悬钩子等,再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后,便出现草地类型。(3)甘南草原植被动态特征:主要指海拔2800m4300m森林带以上的地段。主要植物群落是紫花针茅,另外异花针茅群落在甘南高原分布也很广,两者都比较稳定,而且是适应生境能力很强的植物群落。它们处于高山灌丛、亚高山草甸和森林边缘之间。随着森林群落逆向演替,紫花针茅或异花针茅便侵入,组成了高山灌丛草原、高寒草甸化草原,或高寒荒漠化草原。而当紫花针茅或异花针茅群落被过度放牧,或受鼠害后,则被垂穗披碱草、老芒麦、垂穗鹅冠草等牧草所代替,形成次生型的植物群落。由于这些植物对高寒草原生境也很适应,故当它们形成优势种后,便很稳定,成为重要的高山牧场。5、旅游资源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源远流长,地方特色多姿多彩,民族风情五彩纷呈,自然风光秀美独特。有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郁郁葱葱的浩瀚森林、雄奇状观的高山石林、有纵横奔腾的三河一江、景色秀丽的高原湿地、翠绿碧蓝的高原湖泊。这些数不胜数令人神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愈来愈多的文人学者和国内外游客。人文景观有闻名遐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的素有佛教圣地之称的夏河拉卜楞寺;有二十大美丽名镇之称的“虎穴仙女”碌曲县郎木寺镇;有历史悠久景色幽雅的卓尼禅定寺、贡巴寺等100多处佛教寺院。还有历史上汉羌、唐蕃之边塞重镇的汉白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自然景观有壮观的玛曲黄河首曲,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大自然鬼斧神功造就的则岔石林风光,大力加山溶洞奇观、莲花山、桑科草原等17处野性的自然风景区。有天险腊子口、俄界会议遗址等9处革命遗址,还有许多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宗教节日、民间歌舞、采花节、记入吉尼斯记录的万人拔河等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三)社会经济概况甘南包括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全作市七县一市111个乡(镇、街道办),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6.43万,其中藏族33.93万,占总人口的49.7%;农牧业人口56.04万,占总人口的82%。据统计2008年甘南州实现生产总值43369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440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68万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96785万元,增长12.9%。人均GDP达到6372元,增长11.0%。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6.6%,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6.8%,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6.6%,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7:24.2:47.1调整为29.6:25.0:45.4,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上调了0.9和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降低了1.7个百分点。2008年,甘南州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60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0元。二、甘南州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甘南州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甘南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意义。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说明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碌曲县境内,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特有动植物种类丰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集中,区系组成复杂。保护区总面积247431 hm2,其中林业用地40772hm2,湿地43176 hm2,有高等植物523种,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脊椎动物有269种,其中兽类40种,鸟类214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2种,鱼类9种。占全省脊椎动物种数的21.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4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雪豹、林麝、梅花鹿、马麝、斑尾榛鸡、雉鹑、黑颈鹤、黑鹳、金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胡兀鹫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鸢、苍鹰、雀鹰、大鵟、草原雕、秃鹫、高山兀鹫、猎隼、红隼、燕隼、藏雪鸡、雪鹑、血雉、蓝马鸡、灰鹤、雕鴞、小鴞、灰林鴞、青鼬、石貂、水獭、猞猁、兔狲、盘羊、苏门羚、马鹿、岩羊、黄羊、毛脚鵟、黑耳鸢、白琵鹭32种;有274种种子植物和40种脊椎动物为我国特有,据不完全统计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公约的种类27种,列为公约附录的8种,附录的19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31种,占鸟类种数的21.5。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130多只和黑鹳300多只,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和黑鹳的繁殖地之一,GEF专家认为甘南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性意义。国内动物学专家、武汉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曾宪海博士将甘南尕海-则岔列为我国动物区系古北界北方区全部陆栖脊椎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偏高值区,美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对保育我国北方动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2、甘南高原湿地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湿地区维护着面积最大广泛的高原草甸系统,对稳定气候,缓解干旱,阻止沙漠化进程进展,缓解整个区域环境的退化趋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寒沼泽地的泥炭储藏量非常丰富,有的泥炭深达10米多,若尔盖湿地是沼泽湿地单面积最大的湿地,泥炭储藏量超过70亿m3,若尔盖湿地甘南部分泥炭储藏量为27.68亿m3。2006年7月,著名泥炭学家、国际泥炭协会秘书长汉斯教授考察尕海湿地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国际上保存最原始、最完好、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泥炭地。”泥炭形成对减少大气CO2浓度,降低温室效应,稳定气候具有重要作用,是大气重要的炭汇,如果泥炭沼泽受到破坏或人为开发,将会有大量的CO2释放到大气中,成为炭源。甘肃省有高原湿地548000 hm2,其中淡水湖泊9000 hm2,草本沼泽410000 hm2,沼泽化草甸25000 hm2。(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资料)高原湿地是具有国家和全球意义的重要类型。甘南州有高寒湿地资源17.49万hm2,其中河流湿地2.77万hm2,沼泽湿地13.84万hm2,湖泊湿地0.23万hm2,滩涂湿地0.63万hm2,其它湿地0.02万hm2。CO2 “汇和源”的若尔盖泥炭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3、甘南州是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建设的战备要地之一黄河干流全长约5400km,流经9省(区)98县,流域面积达到75.24万km2。甘南州黄河流域土地面积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4%,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每年向黄河补水108.1亿m3,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m3的58.7%,补给了黄河总径流量的11.4%,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黄河、长江上游的河源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建设的源头和战备要地之一。黄河最大支流洮河,发源于甘肃、青海二省交界处的碌曲西倾山东麓,年平均总径流量53.1亿立方米,占黄河入海处年平均总径流580亿m3的9.2%。总流程673km,流域面积24847km2,涉及甘南、定西、临夏三市(州)的11个县。碌曲县境内洮河流程212.7km,占洮河总流程的31.6,集水面积5142 km2,占洮河汇水面积的16.51%,年平均总径流量20.1亿m3,占年总径流量的37.9%。自产水17.9亿m3,占洮河全流域自产水总量的34.8,占甘肃省黄河流域自产水总量的13.9。地下水总径流量5.32亿m3,占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总量74.0亿m3的7.19。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已开发水能1078千瓦,待开发水能蕴藏量30多万千瓦。甘肃省长期以来水资源十分匮乏,十年九旱是真实写照,特别是中部地区水资源更为缺乏,水资源奇缺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甘肃省中部地区贫穷闻名全国的根本原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能给我省每年10亿立方米水,引洮工程的实施每年给中东部地区输水约5.5亿立方米,这样以来水资源紧缺现状会有所好转。因此,保护好、建设好和管理好甘南州的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让其充分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有利于黄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提高蓄水调洪能力,增加水源,净化水质,减少泥沙含量,而且有利于引洮工程等水利工程可持续发挥作用。甘南州的生态安全,关系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水量收支动态,牵连着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维系着大半个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甘南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黄河。(二)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性1、土层厚度只有30-40cm全州总面积4.5万km,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m,大部分地区在3000m以上。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西南高山峡谷区,海拔高度在1173-4504m之间,河谷与山岭相对高差2000-3000m以上,为极度深切的高山峡谷区,全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山高坡陡,土层极薄,以石质山地为主,水急、荒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土层厚度只有30-40cm,上面是一层薄薄的草皮,下面是触目惊心的黄沙。从事高寒草地研究已有20多年的兰州大学教授杜国祯说:“碌曲、玛曲的表层仅为一层30-40c m厚的黑土,下面全是沙子,而现在出现的沙化现象所暴露出的本质问题就是这里的湿地已经弱不禁风。”他说,“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不用10年时间,甘南湿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我国第四大沙尘源,其强度和危害程度有可能不亚于其他沙尘源。”如甘南州森林主要分布于高山峡谷陡坡地带。坡度小于25度(缓坡)森林面积37929。2 hm2,上有林地面积的8。3%;坡度在26-35度之间(陡坡)森林面积158114.7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6%,坡度在3645度之间(急坡)的森林面积168168.2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6.8%;坡度大于46度(险坡)的森林面积92766.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0.3%。可见急坡以上分布的森林占大多数,而且土层极薄,土层下是砾石,植被一旦破坏,恢复困难。2、处于高寒地区自然修复能力极差甘南州西北部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绝大部地区海拔350040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C0左右,有效积温小,有机质积累缓慢,有机质分解也缓慢,植被演替需要时间慢长,加之地处森林的边缘地带,是森林分布上限,草甸植被和绝大部分灌木林是经过很多年形成的最稳定的原生顶极植物群落,特别是千里香杜鹃植物群落,处于山体中上部,面积大,盖度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大,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主要场所,正发挥着强大的生态功能,维护着生态环境平衡,其一旦破坏极难恢复,甚至会变为荒漠地带,生态环境极端脆弱。三、甘南州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甘南州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草蓄矛盾突出据统计,全州“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面积达到3348.3万亩,占全州草原总面积的82,其中退化面积3260万亩,沙化面积80万亩,盐碱化面积8.3万亩。全州鼠虫害面积达1930万亩,占全州草原总面积的47.,鼠虫害的周期由每年左右,缩短到每年左右;草原亩均产草量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下降了2545;载畜能力从1980年个羊单位年需5.1亩草场,增加到目前的7.7亩;草场上大量植物种群在植物群落中逐渐消失,植被覆盖度从8095下降到4565。随着草原荒漠化的加剧,草原鼠虫害的蔓延,产草量的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从每平方m的29.1种下降到22种(中度退化)。依草地而生的动物区系种群陷入了危机,草地野生食肉、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锐减,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资源马鹿、雪豹、白唇鹿、梅花鹿、黑颈鹤等,大多数已濒临灭绝。2、沼泽湿地大面积萎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甘南州的湿地面积达到42.万hm2,而目前保护原貌的沼泽湿地仅有13.8万hm2,其它大都干涸;干旱缺水草场已达到44.7万hm 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7.4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干涸面积高达10.2万hm2,原有6.6万hm2沼泽湿地已缩到不足万hm2;玛曲县的乔可曼日玛湿地,面积曾达10万多hm2,与四川若尔盖湿地连成一片,构成了黄河上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区,但自1997年以来,沼泽逐渐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夏河县的干加滩,碌曲县郎木寺镇的尕尔娘村、贡坝村也有大面积的湿地干涸退化。这些沼泽湿地的退化,也引起了蕴藏于沼泽湿地的泥炭大面积退化。3、江河流量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州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属长江支流的有白龙江,黄河干流在玛曲境内流经达433.7km,这里因支流众多,雨水充沛,补充黄河水量达45左右,因而被誉为黄河的“蓄水池”。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径流量在逐年减少。由于植被的破坏,使草地和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下降,属长江水系的白龙江年平均径流量从50年代的115 m3/s,下降到目前的91 m3/s,下降了20.87,含沙量却增加了73.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因草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甘南州境内补给黄河干流的水量减少了15左右,直接造成了黄河水流减少和下游的断流。由于草原植被的破坏,全州的沼泽地面积也由1982年的120万亩减少到目前的30万亩,有些地方已出现了“黑土滩”。甘肃省最大的淡水湖尕海湖,曾在1996年、1997年和2000年三次干涸。全州境内的部分河流和泉水干涸,甘南不再是降雨量充沛的地区,全州气候变暖,高寒阴湿的气候特征已开始逐渐消失,干旱使全州的缺水草场面积扩大到670万亩,有18万人、100万头只牲畜饮水发生困难。(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影响的结果,而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甘南州生态环境恶化的最根本的自然因素。气候变暖、蒸发加大,造成地表旱化,植被退化,湖泊萎缩,沼泽减少,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恢复能力减弱,成为驱动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如玛曲县20世纪80年代比7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20c,而90年代比80年代升高0.50c,尤其是1998年至2004年间,年平均气温比下七十年代升高1.150c,升幅较大,使气温年较差逐年减小,造成雪线上移、湿地沼泽旱化、冻土消融等现象。2、降水减少以碌曲县为例, 1960年到1969年年平均降水量为818.42mm,年平均蒸发量1118.3 mm, 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为550 mm,年平均蒸发量1258.0 mm,降水量是6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的67.2%,年平均蒸发量比60年代增加139.7 mm,据1995年至2002年观察、调查,碌曲县境内就有96条小溪和泉水干涸,许多大沟支流也出现了断流现象,而且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分布于境内的沼泽等湿地面积逐年减小,如分布于朗木寺乡尕儿娘村、贡坝村、波海村等的湿地现已大面积消失。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尕海湖,在1995、1997、2000年连续三次干涸。洮河的年平均径流量比20世纪60年代中期减少32.8%,且泥沙含量比60年代增大73%。3、森林资源过度利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等功能降低。甘南州境内有个省属国营林业局和11个地方国有林场,加上部分林区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和部分乡村自营林场的存在,在省属国营林业局粗放性、毁灭性的采伐方式的带动下,形成了林区国家、集体、个人三把斧子一起上的局面。自50年代开采以来,每年消耗森林蓄积100多万m3,是全州森林年净增长量的倍多。例如,分布于洮河最西端碌曲县境内的森林,由于过度采伐郁闭度从开发初期的0.7以上,下降到了现在的0.38左右,林分平均蓄积量也从300500m3/hm2,下降到89 m3/hm2,且林分质量下降,林相残败,林线后退,疏林地增加,有近2000/hm2有林地轮为灌木林地,解放初全县森林覆盖率20%,现7.16%。又如临潭县三岔乡黑松岭,原以林多黑土而得名,为洮州八大景之一,现已无林可观。4、草原超载过牧,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据对草原载畜量研究,2002年甘南州黄河流域草原理论截畜量为453.11万个羊,而实际载畜量为882万个羊单位,超载率高达94.6%。2004年,现状草场理论载畜是为407.92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789.48万个羊单位,超载率高达93.54%。过度超载过牧必然造成严重的草场退化。随着牲畜数量的不断增加,这时的退化草场面积从1984年1.6万hm2增加到2004年的190.5万hm2,20年间增加了近20倍;而每个羊单位占有的可利用草场从1980年的0.38 hm2减少至2004年的0.27 hm2。结果,造成草场涵盖水源、补给河水资源的功能降低,并迫使部分牧民迁往高海拔的草地放牧,使人类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合理的矿产、水电开发也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不良影响。四、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甘南州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间接地影响着整个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因此,必须从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和州情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和应用客观规律,建立甘南州发展一盘棋战略思想,以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好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为抓手,合理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充分合理的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取得的成功成熟经验,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探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举,正确引导全州各族人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生态良好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加强领导,全面实施好“甘南黄河重要补水区项目”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好、建设好甘南生态环境、实现甘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甘南新农村建设、提高全州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要坚定不移的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坚定不移地下大决心推进规划,坚定不移地实施规划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规划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完成规划的任务,全面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规划治理目标。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工作,一各级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各级政府是“甘南黄河重要补水区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把实施“甘南黄河重要补水区项目”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并落实政府与实施单位之间的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有奖有罚;二要严把实施方案(设计)编制关,坚定不移按国家批复的规划,搞好调查,编制详细极具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设计),得上级部门批复后,严格按批复的实施方案(设计)施工;三要认真抓好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各实施单位务必把质量作为项目建设的“生命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抓紧抓好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制,项目建设法人终身制,法人不仅对项目建设质量负责,而且对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所有责任人都要按照职责,对经手的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四要严把验收关。各级政府要根据实施方案(设计)和有关技术规程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和动态监测,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五要严格资金管理,资金是项目建设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和保障,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各实施单位要管严管好资金,严格按制度办事,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审计工作,各级政府应将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运转情况向社会公开,由社会大众监督。(二)取综合措施,加速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1、要加强“三化”草场综合治理,充分挖掘草地巨大潜力,提高草地生产力。重点采取围栏、封育、补播、灌溉、治虫和防鼠等综合治理措施,切实遏制草地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的趋势,提高牧草质量和产量。2要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以草定畜、季节轮牧,确确实实改变超载过牧的现象,达到草畜动态平衡。3要加快畜种改良与选育研究,提高畜群质量。据有关资料记载1965年牦牛胴体重68kg,羊胴体重19gk,目前牦牛胴体重52.5kg,羊胴体重14.35gk,牦牛奶量年平均只有150kg,藏羊年平均产毛量不足1gk,所以进行选育改良,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各类家畜的生产性能极为必要。总之,通过上术综合措施,最终引导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三)建立和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效益有偿使用制度,是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主要办法之一,也是实现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的重要物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建设是服务社会、全民受益,当代投入后代受益的公益事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然而森林、草地、湿地的生态效益,被全社会无偿使用,它的恢复和发展是需要一定资金作基础的,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以利益为驱动力,谁受益,谁补偿,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建设走上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分布于甘南州的国家特殊灌木林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灌丛地全部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给予补偿,并根据森林管护、造林、幼林抚育、成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营林成本提高补偿标准,其标准达到15元/亩.年效为合理;二要对湿地和草地生态效益进行合理评价,根据湿地和草地生态价值,逐步建立湿地和草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给予合理的永久补偿;三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受益的地区和企业单位收取合理的经费,国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由中央财政统一下拨。(四)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认识是行动的前提保证,做好宣传教育是提高认识的主要措施,把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关键。保护环境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每个单位、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环保光荣、破坏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思想,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因此,要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经常、耐心、细致、全面、深入地的进行。一是在一切工作环节上注意搞好宣传,如在开会议时、群众开展活动时;二是对生态环境建设区周围的居民点、村民、学校搞好宣传;三是在乡村、居民点、道路两侧,主要山口地段设立书写标语、标牌、碑,建立永久性宣传标志;四是充分利用一切媒体进行宣传,总之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要全社会引导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五)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从国内外环境看,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特别是以森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州内旅游资源独特丰富,专家认为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旅游业将有可能在该地区飞速发展。旅游业具有开放性强、关联性强、投入产出率高等显著特点,它不但可以节约能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资源流和信息流,从而促进社会全方面发展,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另外,加入WTO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世界先进发展林业、畜牧业的潮流必定能影响到这里的居民,唤起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生态意识,改变森林、草原、湿地价值观念,进而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具体措施为:一是切实制定可行的生态旅游规划;二是生态旅游基施建设;三是搞好宣传工作;四是加强生态旅游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