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麝养林麝养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动物 由于多年来野生林麝资源 遭到严重破坏 加上国际高价走私 林麝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提供天然麝香的最有效 途 径 本文对全国的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做了简要的回顾 并对林 麝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探析 最后对林麝的繁殖养育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 其分泌物 麝香用途广泛 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 料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目前 我国养殖 3 种麝 即林麝 Moschus berezovsk ii 马麝 M chrysogaster 和原麝 M m oschiferus 其中林麝为主 要养殖种 林麝的饲养量占全国总饲养量的 86 8 徐正强等 2003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 ii 隶属于麝科 Moschidae 麝属 M oschus 别名香獐 麝鹿 林獐等 2002 年 10 月 24 日经国务院批准 由国家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整为国家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目前 全国养 殖林麝的省份主要是陕西和 四川 麝是珍稀名贵的经济兽类 其所产麝香的应用价值至今无可替代 而林麝养殖是经 济效益 药用效益俱佳的产业 因此 加大科研力度 尽快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技术 难题 以实现产业化养殖 是满足麝香的市场供应和需求的根本途径 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 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概况 一 林麝的资源价值 林麝所产的麝香 是我国名贵的传统动物中药材 近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证明麝 香具有消炎 抑菌 抗肿瘤之功效 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泌尿 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此外 麝香作为香料珍品历史悠久 麝香具有独特 柔和而幽雅的香气 它的扩散 和透发力极强 具有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极佳的定香能力 它是最适宜于调制各类高 级香水的动物性香料 据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 2009 的预测报告显示 我国对麝香的需求量在 2003 年至 2009 年期间始终成上升趋势 二 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麝香产量最高的国家 但是由于盲目捕猎 野生麝资源遭到严重 破坏 麝香产量逐年减少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全国有麝 300 万只 年产麝香 2500 千克 20 世纪 60 年代下降到 250 万只 年产麝香 2000 千克 20 世纪 80 年代 麝蕴藏量已不足 60 万只 年产麝香 500 千克左右 范志勇 2003 目前 麝 类资源基本上呈现零散的岛屿状分布 栖息地也大规模地破碎化 麝类在中国已全 部属于濒危物种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 我国自 1958 年起 先后在四川和陕西建立了几个养麝场 开始 进行麝类驯养繁殖研究 随后几年加强了对林麝的生活习性 繁殖规律和食物种类的研究 进一步掌握 了人工取香技术 1975 年以后 随着林麝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研究的加强和林麝能量代谢 野生林 麝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林麝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 掌握了麝香分泌不同阶 段的变化规律 证实了雄性激素是麝香分泌的内因 增加外源性的激素可以刺激雄 麝一年多次泌香 早期的林麝养殖以笼养 舍养和圈养为主 后期改进饲养方法 采用群体饲养和 控制放牧 的方法 几十年来对林麝养殖的的繁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多成 果 交配的成功率和幼仔的成活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为林麝养殖种群的扩 大和野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958 年开始养麝后 由于国家支持力度较大 林麝养殖的发展比较顺利 到 70 年代 由于政策上的原因 导致技术研究缺乏经费 无法获取养 麝的关键技术 再加 上基础设施落后 林麝饲养规模始终发展不上去 目前 许多省市的养麝场家均已 倒闭 超过百头的养麝场全国仅有 4 5 家 王海燕 刘文华 等 2006 所产麝香数 量更是极为有限 三 林麝养殖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几十年来人工养麝的发展 林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人工养麝虽然已经有 50 多年 但是有关林麝 特别是野 生林麝 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没有进行全面 系统的研究 王 淯 姜海瑞等 2006 2 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 种群退化问题突出 王淯等认为 目前林麝的养殖多是 以小群混养的方式 不利于疾病的防治 饲料主要以青饲料为主辅 以精饲料 没 有专门为饲养林麝配置的饲料 导致饲养林麝种群中的个体体质较弱 死亡率高 一些个体养殖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盲目增加圈养数量 造成饲养条 件跟不上发 展需要 再加上缺乏科学管理 疫病防治经验 一些诸如对林麝威胁较大的脓肿 肺炎等疾病 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常造成群体死亡 此外 人工 养麝由于种 群数量少 调入种源比较困难 长期的近亲繁殖 导致品质退化严重 使现存的种 麝生产力下降 直接影响人工养麝的规模化发展 3 国内麝香收购价过低 成为制约养麝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程念 2006 现今麝香的国内市场价为 10 万元人民币 千克 而国际 麝香价格却达到 40 65 万元人民币 千克 丁宇晶 刘志宵等 2009 这就使许多不法分子猎取野外麝或 高价收购麝香走私到国外 获取高额利润 四 麝类养殖的的研究概况 在麝类资源繁育方面的研究 贾谦等 2004 对几十年来我国人工养麝所取得的成 绩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并提出应该进行野麝活捕活体取香研究和改进麝类 繁育的技术建议 保证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俞志成对麝类的养殖技术 具体包括饲养场的建造 麝的喂养以及麝香的采取等 技术问题 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描述 孟智斌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我国麝香利用的看法 并对麝香的利用管理提出了建 议 在对麝类经济效益的调查估计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孟智斌 2004 认为 如果 计算麝香作为成分而形成的产品价值以及其独特效用而形成的品牌价值 所产生 的经济利益是极为可观的 此外王淯 姜海瑞等 2006 在林麝的分类 分布 组织解剖 种群生态学 人工 饲养 林麝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 资源利用价值 致危因素及保护等方面也做过 比较详细的分析 二 麝类养殖繁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目前 麝类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 从而无法合理的衡 量目前国内麝类养殖场的经营状况 程念 2006 在总结麝类 资源有关研究的基 础上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其他动物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结 合麝类资源繁育的特点 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方 法 按照此方法 他对国内麝类资源养殖业有代表性的 5 家企业 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 四川 养麝所 青城麝业 镇坪养麝场和米亚罗养麝场 从盈利能力评 价 市场情况分 析 资产经营状况 经济效率评价 发展能力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得出了有参 考价值的结论 首先 市场情况 资产经营情况 经营效率等方面对麝类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总 体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 经济效益排在前列的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和四川养麝所也是这 5 家企业 中养殖规模最大的 因而 规模的增加可使得物力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大 收益 的增加会远大于成本的增加 第三 经济效益排名第一的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和名列第二的四川养麝所 在技 术力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为了解决麝类繁育的技术难题 凤县 林麝养殖协 会积极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合作 研究出了一套科学的人工 繁育麝类资源的方法 而四川养麝所则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人工养麝的科 研机 构 它对野麝活捕 饲养饲料 驯化繁殖 疾病防治及活体取香等方面 进行了广泛而 深入的研究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等规模人工养麝技术 因此这两家企 业的 发展较快 提高了经济效益 此外 凤县林麝养殖协会的资产经营状况在所有比较的养殖企业中比较差 其原因 之一是资产负债率较高 凤县目前采用的 协会 公司 科研 农户 的养 殖 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 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农户的资金力量 比较薄弱 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借款 因而造成资产负债率较高 影响了经济效 益 的总体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 针对林麝养殖的规模效应 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丁宇晶 刘志霄 等人 2009 认为人工养麝规模越大 经济效益反而会降低 他们提出了林麝养殖 企业的经济效益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E 养麝场的经济效益 Na 实际产香雄麝的数量 Mm 平均每头雄麝的产香 量 Pm 麝香的价格 Nt 麝场所有麝的总数量 Cm 麝场平均每头麝的饲料成本 Cl 整个麝场的劳动力及管理成本 Cd 麝场固定资产投资折算 丁宇晶 刘志霄等指出 制约我国养麝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原因还 在于物种特性方面 在我国目前养麝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饲养麝群 平均每头雄 麝的产香量 Mm 较难突破 15 g 而养麝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只是雄麝产的麝 香 根据上述公式 饲养场规模越大 饲料成本 Nt Cm 越大 劳动力及管理成本 Cl 相应增大 麝场 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必然增多 Cd 增大 但实际产香雄麝的数 量 Na 一般为 Nt 的 l 3 增加相对较小 而 Mm 提高的幅度已非常有限 麝香的价 格又受到 严格控制 因此养麝规模越大 经济效益反而会越低 三 对林麝繁育和产业化养殖的建议 林麝养殖作为解决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尽管经历了 50 多年 的实践和摸索 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没有真正达到养殖产业化 的目标 目 前有不少关于麝类资源状况和人工养麝的技术性研究文献 但是关于林麝养殖的 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 应当在加大力度突破林麝 养殖技 术难题的同时 将林麝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研究作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以 期更加全面 合理的保证麝类资源的健康发展 对林麝养殖在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方面的建议 1 改善养殖模式 麝类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 自然繁殖率高 成本低 有利于规模的增长 因此 林麝 的养殖方式 应当以 封山散养 为主 结合技术支撑 促进林麝养殖朝着规模化 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 2 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在资金方面应对林麝养殖的科研及产业化项目予以倾斜 同时 林麝养殖企业 应加大引资力度 引进新的投资主体 实现产权多元化 形成具备的现代企业制度 的集团公司 3 扩大林麝养殖企业的规模 林麝养殖的规模效益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 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 我国只有少数林麝养殖企业达到了较大的规模 因此 对于小规模的企业 建 议将其合并或者取缔 4 加速技术攻关 加强对林麝养殖产业化的重点技术进行攻关 包括 林麝养殖营养需求的研究 林 麝繁殖育种的研究 林麝疾病防治的研究和提高麝香产量的研究 以及对林麝养殖 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研究等 5 建立企业 促进林麝养殖产业化 从陕西凤县的养殖模式不难看出 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 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收入 而且也为企业提高了林麝的繁育质量 企业和农民 应发展互动合作的养殖模式 即在养麝的种源 养麝的技术 养麝的饲料 麝香的市 场收购等方面相互协调和帮助 6 逐步开放麝香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路面钻孔植筋施工方案
- 失眠护理问题及措施
- 屋地出租合同3篇
- 村级小水库养殖承包合同7篇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书范本:婚姻财产分割细则
- 环保运输合同中的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 2025上半年院感工作总结5篇
- 商业租赁合同与物业公共安全协议不一致应对措施
-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制度范文(3篇)
- 高端住宅销售团队客户信息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
- 大金龙纯电动车hvcm及bms外网协议
- GB/T 8295-2008天然橡胶和胶乳铜含量的测定光度法
- GB/T 19960.1-2005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生产作业管理讲义
- 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优秀课件
-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初中音乐《快乐的女战士》《水草舞》课件
- 战现场急救技术教案
- 易制毒化学品岗位责任制度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 公共关系学授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