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4页).doc_第1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4页).doc_第2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4页).doc_第3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4页).doc_第4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4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1 页 共 55 页 高速公路 合同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评估小组负责人 评估小组负责人 日期 日期 20132013年年1212月月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2 页 共 55 页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评估小组人员名单 分工姓名职务职称签字 评估小组负责人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工高级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高级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工程师 项目副总工工程师 项目副总工工程师 评估小组成员 项目副总工工程师 报告编制人项目副总工工程师 报告审核人项目总工高级工程师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 页 共 55 页 目目 录录 一 概述一 概述 5 一 项目简介 5 二 风险评估依据 5 1 标准规范 5 2 相关文件 6 二 工程概况二 工程概况 6 一 地形地貌 6 二 工程地质 6 1 新村隧道 新村隧道 6 三 水文地质条件 8 四 气象 水文 9 五 地震 9 六 围岩级别及特征 9 七 隧道设计概况 12 1 隧道整体设计 12 2 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类型 15 3 施工组织概况 16 三 总体风险评估三 总体风险评估 18 一 总体风险评估思路及方法 18 1 概念 18 2 评估思路 18 3 评估方法 18 二 指标体系法 18 三 19 3 王桑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1 4 枫木界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2 四 分值计算 23 1 分值选择 23 1 新村隧道分值选择 23 2 向南隧道分值选择 24 3 王桑隧道分值选择 24 3 枫木界隧道分值选择 25 2 新村 向南 王桑 枫木界隧道总体评估 25 四 向南 枫木界隧道专项风险评估四 向南 枫木界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26 一 概念 26 二 评估思路 26 三 施工作业工序分解 26 四 风险源普查 27 五 风险分析 28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 页 共 55 页 六 风险估测 30 1 风险估测方法 30 2 量化分值标准 30 3 风险估测 31 五 向南 枫木界隧道重大风险源评估五 向南 枫木界隧道重大风险源评估 32 一 重大风险源评估思路 32 二 风险矩阵的建立 32 三 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33 四 坍塌事故风险评估 35 1 可能性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 35 2 可能性评估 确定可能性等级 36 3 坍塌事故危险性评估 37 五 洞口失稳风险评估 37 1 建立评估指标 37 2 指标赋值 38 3 确定可能性等级 38 4 洞口失稳事故危险性评估 38 六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风险评估 39 1 建立评估指标 39 2 指标赋值 39 3 确定可能性等级 39 4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危险性评估 40 七 绘制风险分布图 40 六 向南 枫木界隧道风险控制措施六 向南 枫木界隧道风险控制措施 43 一 风险接受准则 43 二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43 1 安全用电及洞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43 2 安全焊接作业 44 3 洞内防火安全保证措施 45 4 装渣与运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6 5 其他一般风险源采取的对策 47 三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47 1 坍塌控制措施 47 2 洞口失稳控制措施 50 3 爆破施工控制措施 52 七 向南 枫木界隧道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结论七 向南 枫木界隧道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结论 54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5 页 共 55 页 一 概述一 概述 一 项目简介 一 项目简介 公路是 广西高速公路网修编规划 2010 2020 6 横 7 纵 8 支线 中的 横 4 线苍梧 龙眼咀 硕龙高速公路的支线 路线起于梧州市长洲区 倒水镇附近 与已建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及拟建的梧州环城公路相接 经岭 脚 古龙 太平 和平 东华 安怀 官成 与拟建的荔浦至玉林公路相接 经大鹏 王钳 百丈 寺村 运江 里雍 江口 柳州古亭山 止于柳州市柳 州东互通式立交以北约 3 公里笔架山附近 与已建的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相接 主线全长 214 248 公里 合同段路线起点 K 位于圣堂山余脉采宾市金秀县六巷乡王钳 村王钳屯附近 路线总体为自东南向西北走向 路线从金秀县六巷乡王钳村沿 王钳河左右岸坡展线 于 K130 670 附近预留王钳互通式立交 经六巷乡王钳村 委会 于 K133 520 设新村隧道 482m 路线于 K134 600 附近进入门头河后 沿门头河两岸展线 于 K135 936 5 设置向南隧道 621 5m 在河岔连续设置 河岔 l 2 3 号大桥多次跨越门头河 然后于 K138 022 5 设置王桑隧道 536m 出隧道后沿门头河 在建枫木坳电站库区 右岸岸坡展线 于 K142 945 设置枫木 界隧道 1491 5m 出隧道后设置古浪 1 古浪 2 大桥两次跨越门头河 到达 项目终点 K144 900 路线全长 15 942 km 本标段共有隧道 4 座 二 风险评估依据 二 风险评估依据 1 1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 交质监发 2011 217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指南 试行 以下简称 指南 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 060 2009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6 页 共 55 页 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 98 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076 95 2 2 相关文件 相关文件 1 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 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土建工程 A01 7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 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土建工程 A01 7合同段向南隧道施工方案 4 其他相关资料文件 二 工程概况二 工程概况 一 地形地貌 一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广西大瑶山山脉的西南段 地貌类型主要以侵蚀低山 剥蚀丘陵 地带为主 地势起伏剧烈 海拔高度一般在 170 900m 之间 相对高差 50 350m 自然坡度 20 45 路线走向由东南向西北 基本沿山间沟谷 丘 陵山坡 冲击平原布设 所经地区山体纵横切割 沟谷发育 山高坡陡 植被 茂密 二 工程地质 二 工程地质 本合同段内区域地层包括寒武系上组 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和新生界第四 系等 其中 K141 500 K144 900 段为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的棕红色 紫红色薄 层至中层状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K129 000 K141 500 段为寒武系上组的棕红 色 紫红色薄层至中层状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底层岩性以砂岩为主 滑坡 泥石流 顺层边坡等不良地质发育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地形复杂 沟谷交错 岩性多样 路基工程相对较复杂 桥位区大部分地形起伏大 山体自然坡度较 陡 隧道分布在低山地貌区 隧址区覆盖层较薄 下伏岩性主要为砂岩 地下 水一般较贫乏 但在雨季水量明显增加 隧道的详细地质情况见下表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7 页 共 55 页 1 新村隧道 围岩 类别 岩性岩性变化起讫桩号及长度 岩性主要为块石中风化砂岩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较破碎 较完整 岩质坚硬 旱季为点滴状 出水 雨季时为淋雨状或涌出状出水 围岩稳定 性较差 可稳定数日 1 个月 可发生小 中塌 方 Rc 60MPa Kv 0 60 BQ 380 ZK133 500 ZK133 680 级 180 米 YK133 460 YK133 650 级 190 米 岩性主要为块石中风化砂岩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较破碎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出水状态为淋 雨状或涌流状 一般无自稳能力 可能发生变形 松动 小塌方等 Rc 60MPa Kv 0 40 BQ 260 ZK133 390 ZK133 500 ZK133 680 ZK133 730 级 160 米 YK133 380 YK133 460 YK133 650 YK133 690 级 120 米 围岩为崩坡积小块石质土 强分化层和破碎中 分化砂岩 崩坡积小块石质土结构松散 扰动易 破坏 强风化层和破碎中风化砂岩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岩质较软 围岩无自稳能力 BQ 260 ZK133 295 ZK133 390 ZK133 730 ZK133 789 级 154 米 YK133 285 YK133 380 YK133 690 YK133 755 级 160 米 2 向南隧道 围岩 类别 岩性岩性变化起讫桩号及长度 岩性主要为块石中风化砂岩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较破碎 较完整 岩质坚硬 旱季为点滴状 出水 雨季时为淋雨状或涌出状出水 围岩稳定 性较差 可稳定数日 1 个月 可发生小 中塌 方 Rc 55MPa Kv 0 60 BQ 365 ZK135 770 ZK136 080 级 310 米 YK135 760 YK136 100 级 340 米 岩性主要为块石中风化砂岩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较破碎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出水状态为淋 雨状或涌流状 一般无自稳能力 可能发生变形 松动 小塌方等 Rc 40MPa Kv 0 40 BQ 260 YK135 700 YK135 760 YK136 100 YK136 190 级 150 米 ZK135 710 ZK135 770 ZK136 080 ZK136 160 级 140 米 围岩为崩坡积小块石质土 强分化层和破碎中 分化砂岩 崩坡积小块石质土结构松散 扰动易 ZK135 630 ZK135 710 ZK136 160 ZK136 230 级 150 米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8 页 共 55 页 破坏 强风化层和破碎中风化砂岩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岩质较软 围岩无自稳能力 BQ 260 YK135 615 YK35 700 YK136 190 YK36 258 级 153 米 3 王桑隧道 围岩 类别 岩性岩性变化起讫里程桩号 岩性主要为块石中风化砂岩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较破碎 较完整 岩质坚硬 旱季为点滴状 出水 雨季时为淋雨状或涌出状出水 围岩稳定 性较差 可稳定数日 1 个月 可发生小 中塌 方 Rc 55MPa Kv 0 60 BQ 365 ZK137 850 ZK138 080 级 230 米 YK137 850 YK138 080 级 230 米 岩性主要为块石中风化砂岩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较破碎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出水状态为淋 雨状或涌流状 一般无自稳能力 可能发生变形 松动 小塌方等 Rc 40MPa Kv 0 40 BQ 260 ZK137 780 ZK137 850 ZK138 080 ZK138 140 级 130 米 YK137 770 YK137 850 YK138 080 YK138 140 级 140 米 围岩为崩坡积小块石质土 强分化层和破碎中 分化砂岩 崩坡积小块石质土结构松散 扰动易 破坏 强风化层和破碎中风化砂岩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岩质较软 围岩无自稳能力 BQ 320 极其危险 不能继续作 业 20 70一般危险 需要注意 160 320高度危险 要立即整改 20稍有危险 可以接受 70 160显著危险 需要整改 3 3 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 经评估小组讨论 对照 指南 以及采用工程类比等方法 得出如下图所 示的LECLEC分值 并计算得风险大小 向南 枫木界向南 枫木界隧道隧道LECLEC法风险估测计算法风险估测计算 风险源风险估测序号 作业内容潜在事故类型事故发生 可能性L 人员暴露 频率E 后果严重 程度C 风险大小D 1 洞口挖掘作 业 坍塌 机械伤害 3 6354 2 洞口施工支 护 钢拱架 坍塌 36354 3 洞口支护喷 射 混凝土 坍塌 36354 4 钻孔 坍塌 机械伤害 6 615540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2 页 共 55 页 5 盲炮检查和 危 石清理 坍塌 放炮 6615540 6初期支护坍塌66401440 从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各个工序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风险大小 对照上 表可得出对应的危险程度 危险程度为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应列入重大风险 源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 危险程度在显著危险 含显著 以下的 我们在施工 中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其风险程度 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 五 向南 枫木界隧道重大风险源评估五 向南 枫木界隧道重大风险源评估 一 重大风险源评估思路 一 重大风险源评估思路 重大风险源指风险源相对比较复杂 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 引发的事故 严重性较大 必须从结构设计 环境因素 施工方法 安全管理等角度进行控 制和防范的风险源 结合专项风险评估的结果 经评估小组讨论决定 坍塌 洞口失稳 放炮 为向南隧道重大风险源 重大风险源评估思路 按指南要求 建立评估风险矩阵 评估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 预测事故后果 进行评估 参照风险矩阵 确定风险等级 二 风险矩阵的建立 二 风险矩阵的建立 按照 指南 的要求 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建立风险矩阵 表 各表如下 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表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表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3 页 共 55 页 专项风险等级分为四级 低度 I I级 中度 IIII级 高度 IIIIII级 极高 IVIV级 表表1313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结合向南 枫木界隧道实际 隧道中 强风化围岩较破碎 易发生坍塌事 故 隧道洞口强风化围岩很破碎 施工方法复杂 易发生洞口失稳事故 炸材 运输违反爆破安全规程 易发生爆炸事故 左右洞同时装药爆破 易发生放炮 事故 以下将坍塌 洞口失稳 放炮列为重大风险源进行评估 三 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三 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按 指南 的要求 建立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 标体系 按下表计算向南 枫木界隧道指标分值M 表表2222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分类分值得分说明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4 页 共 55 页 三级 3 二级 2 一级 11 总包企业资质 A 特级 0 无资质 1 专业及劳务分 包企业资质有资质 00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 业 发生过重大事 故 3 发生过较大事 故 2 发生过一般事 故 1 历史事故情况 C 未发生过事故 00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 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 事故情况 无经验 2 经验不足 1 作业人员经验 D 经验丰富 00 从特种作业人员 一线施工 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不足 2 从 三类人员 的持证 在 岗情况考虑 基本符合规定 11 安全管理人员 配备 E 符合规定 0 不足 2 基本符合规定 11 安全投入 F 符合规定 0 不符合合同要 求 2 基本符合合同 要求 1 机械设备配置 及管 理G 符合合同要求 00 可操作性较差 2 可操作性一般 11 专项施工方案 H 可操作性强 0 向南 枫木界隧道施工企业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资质为公路工程总承包 一级 总包企业资质A为1分 未进行劳务和专业分包 专业级劳务分包企业资 质B为0分 历史未发生过事故 C为0分 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丰富 作业 人员经验D为0分 三类人员 持证 上岗 基本符合规定 安全管理人员配 备E为1分 本项目安全投入基本符合规定 安全投入F为1分 机械设备配置及 管理符合合同要求 G为0分 专项施工方案可操作性一般 H为1分 计算 M A B C D E F G H 1 0 0 0 1 1 0 1 4分 由评估指标分值M对照下表可得 折减系数 0 9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5 页 共 55 页 四 坍塌事故风险评估 四 坍塌事故风险评估 1 1 可能性评估 可能性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指标 表表 26 向南 枫木界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向南 枫木界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分类分值得分说明 级 4 54 级 3 级 2 围岩级别 A 级 0 1 可根据围岩节理发育 情况和岩性适当调整 分值 存在宽度50m以上的大规模断层破碎带 3 4 存在宽度20m以上50m以下的中等规模断层破碎带 2 存在宽度20m以下的小等规模断层破碎带 11 断层破碎 情况 B 不存在断层破碎带 0 岩溶管道式涌水 1 5 线状 股状 1 2 线状 1 0 渗水状态 C 干 滴渗 0 90 9 渗水状态应考虑天气 影响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相比较差 2 3 地质符合 性 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11 由监理工程师确认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6 页 共 55 页 施工控制与设计 0 施工方法不适合水文地质条件要求 2 3 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要求 11 施工方法 E 施工方法完全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0 可参照有关技术标准 确定是否适合 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200m以上或 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 250m以上 4 5 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120m 以上 200m以下或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 子面距离在 160m以上 250m以下 3 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上 120m以下或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 面距离在 120m以上 160m以下 2 a 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下或 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 120m以下 0 1 1 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上 2 3 施工步距 F a b b 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下 0 11 二衬距掌子面的 距 离是影响隧道稳定性 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 指标主要考虑施工时 台阶法施工 全 断 面法施工二衬是否及 时跟上 计算公式P C A B D E F 合计 7 74 8 向南 枫木界隧道V V围岩 无 围岩 级别占隧道总长比例较小 但围岩情 况较差 取A A的分值为4 4分 隧址区域围岩为风化砂岩 围岩稳定性较差 围岩 破碎B B为1 1分 根据水文资料 由于隧道区进口标高地下水流失快 水量较小 岩体局部有干 滴渗水现象 C取值0 90 9分 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D取值1 1分 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故E E值定为1 1分 施工方案 中 要求二衬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及时施作确定二衬施工时间 距离掌子面 一般均在70m以下 仰拱开挖一般在5 7m左右 施工步距F a b 1 1 2分 2 2 可能性评估 可能性评估 确定可能性等级确定可能性等级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值P C A B D E F 0 9 0 9 4 1 1 1 2 7 74分 8 对照 指南 表27隧道施工区段坍塌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7 页 共 55 页 从表中可以看出 向南 枫木界隧道发生坍塌的可能性为可能 等级为3级 3 3 坍塌事故危险性评估 坍塌事故危险性评估 隧道如果发生坍塌 会造成暴露在施工作业环境中的3 10名作业人员发生 死亡事故 后果较为严重 参照风险矩阵表 坍塌事故为高度 风险 需制定风险消减措施 五五 洞口失稳风险评估洞口失稳风险评估 1 1 建立评估指标 建立评估指标 参考 指南 中其他重大危险源可能性指标建立的步骤及方法 重新建立 向南 枫木界隧道洞口失稳可能性评估指标 如下表所示 向南 枫木界隧道洞口失稳可能性评估指标向南 枫木界隧道洞口失稳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分类分值得分 级 4 4 5 54 级 3 级 2 围岩级别 A A 级 0 1 可根据围岩节理 发 育情况和岩性 适当 调整分值 施工方法不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2 3 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11 施工方法 B B 施工方法完全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0 可参照有关技术 标 准确定是否适 合 洞口偏压 C C洞口存在较严重偏压 3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8 页 共 55 页 洞口存在可矫正偏压 22 洞口无偏压 0 1 计算公式P A B C 合计 6 3 2 2 指标赋值 指标赋值 围岩级别A A 两隧道洞口为V V级围岩 围岩情况较差 经评估小组讨论A A分值 取4 4分 施工方法B B 两隧道施工方法选用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基本适合水文地 质条件要求 故B B分值为1 1分 洞口偏压C 两隧道洞口存在较严重的偏压 洞口偏压C为2分 3 3 确定可能性等级 确定可能性等级 新村 向南 王桑 枫木界隧道施工区段洞口失稳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 式为 P A B C 0 9 4 1 2 6 3 隧道施工区洞口失稳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隧道施工区洞口失稳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事故可能性描述等级 8 12 很可能 4 5 8 可能 3 2 5 偶然 2 0 2 不可能 1 向南 枫木界隧道发生洞口失稳可能性为可能 等级为3级 4 4 洞口失稳事故危险性评估 洞口失稳事故危险性评估 事故发生后 会造成暴露在施工作业环境中的3 10名作业人员发生死亡事 故 后果较为严重 参照风险矩阵表 洞口失稳事故为高度 风险 需制定风险消减措施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39 页 共 55 页 六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风险评估 六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风险评估 1 1 建立评估指标 建立评估指标 参考 指南 中其他重大危险源可能性指标建立的步骤及方法 建立向南 枫木界隧道爆破施工可能性评估指标 如下表所示 向南 枫木界隧道爆破施工可能性评估指标表向南 枫木界隧道爆破施工可能性评估指标表 评估指标分类分值得分 炸材储存 领用不符合手续 未能及时退库 2 30 炸材储存 领用 退库基本符合手续 11 炸材储存及 领发手续A 炸材储存领用符合手续 并及时退库 00 运输车辆 装卸爆破器材不合安全要求 3 40 运输车辆 装卸爆破器材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1 21 炸材运输及 装卸B 运输车辆 装卸爆破器材符合安全要求 00 爆破作业违反爆破安全规程 3 40 爆破作业基本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1 22 爆破作业C 爆破作业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00 计算公式P A B C 合计 3 6 2 2 指标赋值 指标赋值 炸材储存及领发手续A 由于人员培训不到位 作业人员可能会私藏炸材 经评估小组讨论A A分值取1 1分 炸材运输及装卸B 炸材运输车辆状况不良 经评估小组讨论B B分值取1 1分 爆破作业C 爆破施工会出现警戒不到位或安全距离不足等现象 经评估小 组讨论C C分值取2 2分 3 3 确定可能性等级 确定可能性等级 向南 枫木界隧道施工区段爆破施工放炮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 P A B C 0 9 1 1 2 3 6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0 页 共 55 页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事故可能性描述等级 8 12 很可能 4 5 8 可能 3 2 5 偶然 2 0 2 不可能 1 向南 枫木界隧道发生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可能性为偶然 等级为2级 4 4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危险性评估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危险性评估 事故发生后 会造成暴露在施工作业环境中的3 10名作业人员发生死亡事 故 后果较为严重 参照风险矩阵表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为中度 风险 有显著风险 需 加强管理不断改进 七 绘制风险分布图 七 绘制风险分布图 完成重大风险源估测后 根据隧道工程进度表 绘制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图 将重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在隧道纵断面上的分布情况标识出来 1 1 向南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 向南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 坍塌洞口失稳爆破施工放炮事故 序 号 施工区段 可能 性等 级 严重 等级 程度 风险 等级 可能 性等 级 严重 等级 程度 风险 等级 可能 性等 级 严重 等级 程度 风险 等级 1 ZK135 630 ZK135 710 ZK136 160 ZK136 230 级围岩共 150 米 YK135 615 YK35 700 YK136 190 YK36 258 级围岩共 153 米 可能高度 高度 级 可能高度 高度 级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2 YK135 700 YK135 760 YK136 100 YK136 190 级围岩共 150 米 ZK135 710 ZK135 770 ZK136 080 ZK136 160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1 页 共 55 页 级围岩共 140 米 3 ZK135 770 ZK136 080 级围岩共 310 米 YK135 760 YK136 100 级围岩共 340 米 不太 可能 低度 低度 级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图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图 终点 K349 015 小明山隧道 2195m 起点 K346 820 小明山隧道 2195m 终点 ZK349 020 小明山隧道 2195m 起点 ZK346 825 小明山隧道 2195m 13 6 14 0 13 613 6 14 014 0 13 4 13 613 6 14 0 16 2 13 8 16 2 13 4 13 6 向南隧道围岩级别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向南隧道围岩级别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 ZK135 630 ZK135 71 0 ZK135 710 ZK135 770 ZK135 770 ZK136 080 ZK136 080 ZK 136 160 ZK136 160 ZK 136 230 桩号 YK135 615 YK35 700 YK135 700 YK135 760 YK135 760 YK136 100 YK136 100 YK 136 190 YK136 190 YK 36 258 围岩等级 级 级 级 级 级 地质情况进出洞口为全 强风化砂岩 洞身为强 中风化砂岩 坍塌柳州端出口浅埋段容易发生坍塌 洞口失稳 进洞口为 强风化砂 岩段存在 失稳 出洞口全 强风化砂岩 浅埋段存在 局部偏压 爆破施工放炮事 故 爆破施工的管理 起爆过程的控制 易发生一洞起爆另一洞施工人员 未撤出等原因 2 2 枫木界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 枫木界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 序施工区段坍塌洞口失稳爆破施工放炮事故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2 页 共 55 页 号 可能 性等 级 严重 等级 程度 风险 等级 可能 性等 级 严重 等级 程度 风险 等级 可能 性等 级 严重 等级 程度 风险 等级 1 ZK142 185 ZK142 270 级围岩共 85 米 YK142 206 YK142 300 级围岩共 94 米 可能高度 高度 级 可能高度 高度 级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2 ZK142 270 ZK142 440 ZK143 600 ZK143 690 级围岩共 260 米 YK142 300 YK142 450 YK143 600 YK143 684 级围岩共 224 米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3 ZK142 440 ZK143 600 级围岩共 1160 米 YK142 450 YK143 600 级围岩共 1150 米 不太 可能 低度 低度 级 偶然中度 中度 级 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图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图 终点 K349 015 小明山隧道 2195m 起点 K346 820 小明山隧道 2195m 终点 ZK349 020 小明山隧道 2195m 起点 ZK346 825 小明山隧道 2195m 13 6 14 0 13 613 6 14 014 0 13 4 13 613 6 14 0 16 2 13 8 16 2 13 4 13 6 枫木界隧道围岩级别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枫木界隧道围岩级别施工安全风险分布表 ZK142 185 ZK 142 270 ZK142 270 ZK142 440 ZK142 440 ZK143 600 ZK143 600 ZK 143 690 桩号 YK142 206 YK 142 300 YK142 300 YK142 450 YK142 450 YK143 600 YK143 600 YK 143 684 围岩等级 级 级 级 级 级 地质情况进出洞口为全 强风化砂岩 洞身为强 中风化砂岩 坍塌柳州端出口浅埋段容易发生坍塌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3 页 共 55 页 洞口失稳 进洞口为强 风化砂岩段 存在失稳 出洞口全 强风化砂岩 浅埋段存在 局部偏压 爆破施工放炮 事故 爆破施工的管理 起爆过程的控制 易发生一洞起爆另一洞施工人员未 撤出等原因 六 向南 枫木界隧道风险控制措施六 向南 枫木界隧道风险控制措施 一 风险接受准则 一 风险接受准则 按照 指南 要求 一般风险源由施工企业按照常规制定控制措施 重大 风险源按照预案 预警 预防等三阶段制定控制措施 表表3333 风险接受准则风险接受准则 向南 枫木界隧道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属中度 可接受 风险 需采取一定 的监测措施 隧道坍塌和洞口失稳属高度 不期望 风险 需采取处理措施并 加强监测 防止事故发生 二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二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一般风险源指风险源相对简单 影响因素间关联性较低 运用一般知识与 经验即可防范的风险源 主要包括触电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等事 故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4 页 共 55 页 1 1 安全用电及洞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用电及洞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 电工应经专门训练 应熟悉电气安全知识和触电急救方法 并经考试 合格后 持电工证方能上岗 所有用电气线路一律经电工安装接电 严禁私自 接线用电 所有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所有设备性能 用电人员 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 地线和开关 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 严禁非专 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2 安装变压器必须符合电业部门的要求 并设专人管理 施工用电要尽 量保持三相平衡 现场的变 配 电设备处 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和高压安全用 具 非电工人员严禁接近带电设备 3 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严格按照TN S系统 布置 三级配电 二级保护 一机一闸一漏 动照线路分开设置 隧道内的照 明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 均匀及不闪烁 隧道内用电线路 均应使用防潮绝缘 导线 并按规定的高度用磁瓶悬挂牢固 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他铁件上 或捆扎在一起 如使用电缆亦应牢固地悬挂在高处 不得放在地上 4 隧道内各部的照明电压应为 开挖 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 36V 成洞地段为110 220V 手提作业灯为12 36V 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 用防水灯口 5 检修电气设备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由电工进行 他人不得任意操作 工作中如遇停电应拉下开关 切断电源 检修结束必须仔 细检查各项设备的情况 没有异常 方可合闸 大型电气设备检修应在切断电 源 设好防护后进行 并在开关处设置警示标牌 工作完成后方可拆除 如需 进行送电试验时 必须在认真检查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后 方可进行 6 移动式电气机具设备应用橡胶电缆供电 并经常注意理顺 跨越道路 时 应埋入地下或做穿管保护 7 电气设备的传动带 转轮 飞轮等外露部位必须安设防护罩 8 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 严禁设置自动重合闸 手动合闸时与洞内 值班人员联系 9 应有自备电源 以免因电网停电造成工程损失和出现事故 自备电源 和电网之间 要有联锁保护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5 页 共 55 页 2 2 安全焊接作业 安全焊接作业 1 电焊机应安设在干燥 通风良好的地点 焊接作业10米范围内严禁存 放易燃 易爆物品 焊接周围应备有消防设备 更换场地 移动电焊机时 必 须切断电源 检查现场 清除焊渣 2 电焊机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 按照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 交流弧焊机 变压器的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 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电焊机械的 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电缆长度不应大于30m 把线 地线不 得与钢丝绳 各种管道 金属构件等接触 严禁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 二次线的地线 交流电焊机应装配防二次侧触电保护器 3 电焊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经特种作业资格培训考核合格后 持证上岗 作业时应穿戴防护用品 在高空焊接时 必须系好安全带 施焊完毕 拉闸上 锁 在潮湿地点工作 电焊机应放在木板上 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 上操作 4 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焊 焊接带电设备时 必须先切断电 源 焊把线不得放在电弧附近或者炽热的焊缝旁 不得碾压焊把线 5 气焊时先开乙炔阀点火 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 关闭时先关乙炔阀 再关闭氧气阀 作业中若氧气管着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 不得弯折胶管断气 若乙炔管着火 先关熄炬火 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方法止火 6 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不得同放一处 距易燃易爆品不得少于10m 严 禁用明火检验是否漏气 氧气 电石应随用随领 下班后送回专用库房 7 氧气瓶 乙炔发生器受热不得超过35 避免碰撞 剧烈震动和强烈 阳光曝晒 防止火花和锋利物件碰撞胶管 气瓶 氧气表及焊割工具的表面 严禁沾污油脂 乙炔发生器不得放在电线的正下方 8 点火时焊枪不得对人 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随意乱放 3 3 洞内防火安全保证措施 洞内防火安全保证措施 1 坚持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的指导思想 成立消防委员会 义务消 防队 负责日常的消防工作 2 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防火知识教育 并充分利用醒目标语等多种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6 页 共 55 页 形式宣传防火知识 签订防火协议 从思想上使每个员工重视安全防火工作 增强防火意识 3 专职消防员每天巡视现场消防工作情况 经常检查消防器材 4 施工现场设置有效而数量足够的消防器材 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定期检查 补充和更换 不得挪做他用 5 洞口20m范围内的杂草必须清除 火源应距洞口至少30m以外 洞内严 禁明火作业与取暖 6 洞内不得存放汽油 煤油 变压器油和其它易燃物品 7 施工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均由正式电工负责 严禁私拉照明线 点电 炉 避免用电引起火灾事故 8 施工材料的存放 保管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易燃 易爆材料专库储 存 4 4 装渣与运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装渣与运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 制动有效 严禁人料混载 2 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 超宽 超高运输 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料具 时 应有专人指挥 专车运输 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 装渣不准高于车厢 装渣机和运渣车之间不准有人 专人指挥车辆出入 3 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 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 严禁扒车 追 车或强行搭车 4 洞内运输的车速不得超过 机动车在施工作业地段单车10km h 会 车时5km h 在非作业地段和成洞地段单车20km h 会车时10km h 5 车辆行驶中严禁超车 同向行驶车辆保持20米的距离 洞内能见度差 时 加大距离 车辆启动前看望与鸣笛 驾驶室不得搭载其他人员 车辆不得 带病运行 6 在洞口 平交道口及施工狭窄地段应设置 缓行 标志 必要时应设 专人指挥交通 7 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 应在其外缘设置低 压红色闪光灯 组成显示界限 以防运输车辆碰撞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7 页 共 55 页 8 在洞内倒车与转向时 必须开灯鸣号或有专人指挥 9 洞外卸碴场地段应保持一段的上坡段 并在堆碴边缘内0 8m处设置挡 木 10 路面应有一定的平整度 并设专人养护 11 洞内车辆相遇或有行人通行时 应关闭大灯光 改用近光或小灯光 5 5 其他一般风险源采取的对策 其他一般风险源采取的对策 1 隧道施工的各班组间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并将施工 安全等情况 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 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2 建立健全各工种操作规程 机车 高处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现场的机车设 备 台车等进场应组织安全验收 验收合格才能使用 3 每月定期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4 施工前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交底 并双方签字确认 5 为员工配备防护用品 并做好安全防护 高处作业必须配备安全带 并高 挂低用 脚手架和台车应设置围栏和底板 防止人员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6 施工现场做好各类安全警示标志 上下台阶处设置安全围栏和反光锥筒 7 制定监督检查制度 定时开展检查工作 三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三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经过评估 向南 枫木界隧道有发生坍塌 洞口失稳 放炮三种事故的可 能 且这三种事故均为重大风险源 爆破施工放炮事故属中度 可接受 风险 需加强监控 隧道坍塌和洞口失稳属高度 不期望 风险 加强监测的同时需 要采取必要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1 1 坍塌控制措施 坍塌控制措施 1 开挖及钻孔安全保证措施 1 作业前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 顶 板和两帮是否稳定 如有松动的石 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8 页 共 55 页 2 机械凿岩时 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 站在碴堆上作 业时 应注意碴堆的稳定 防止滑坍伤人 3 风钻钻眼时 应先检查机身 螺栓 卡套 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 管子接头是否牢固 有无漏风 钻杆有无不直 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 湿式 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 不合要求者应予修理或更换 4 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 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 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 拔出 不可敲打 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5 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6 进洞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帽 防护手套 穿工作服 7 每日掘进距离控制 围岩不超过1 2米 围岩不超过0 6 1 2米 8 仰拱和铺底与掌子面的距离 围岩不超过35米 围岩不超过25米 仰拱开挖一般在5 7m左右 开挖后及时进行下步施工 浇筑混凝土 9 做好施工排水工作 挖凿排水沟 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 设置大于20 涌水量的抽水机具予以排出 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应在导坑的一侧 或另开偏洞安装 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 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 应即令 工人停止工作 撤至安全地点 2 初期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1 隧道各部开挖后 除围岩完整坚硬 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者 外 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 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2 施工期间 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 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 应立即整 修和加固 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 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 再行加固 3 洞口地段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洞口地段的支撑宜向洞外多 架5 8m明厢 并在其顶部压土以稳定支撑 待洞口建筑全部完工后方可拆除 4 洞内支护 宜随挖随支护 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如遇 石质破碎 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 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 当短期停工时 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5 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 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 垫板或垫梁 并加木楔塞紧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49 页 共 55 页 6 喷锚支护时 危石应清除 脚手架应牢固可靠 喷射手应配戴防护用品 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 压力应保持在0 2mpa左右 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7 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 应立即在该区段增 设加强锚杆 其长度应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 5倍 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 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 宜用钢支架支护 8 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 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 值 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 均应视为危险信号 必须 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 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3 衬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推进 应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 特别是洞门建 筑的衬砌必须尽早施工 地质不良地段的洞口必须首先完成 根据量测数据分 析结果及时施作确定二衬施工时间 距离掌子面一般均在60m左右 2 衬砌使用的脚手架 工作平台 跳板 梯子等应安装牢固 不得有露头 的钉子和突出的尖角 靠近通道的一侧应有足够的净空 以保证车辆 行人的 安全通过 3 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上的铺板 应钉铺结实 木板之端头 必须搭于支点 上 高于2m的工作平台上应设置不低于1m的栏杆 跳板应设防滑条 脚手架及 工作平台上所站人数及堆置的建筑材料 不得超过其计算载重量 4 机械转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 电动机必须有接地装置 移动或修理机器 及管线路时 应先停电 并切断电源 风源 5 使用台车应注意下列条件 台车行走中心线确保与隧道中心线重合 两 侧轨道在同一平面内 台车前后轮的相反方向固定牢靠 防止位移 台车上不 准堆放料具 工作台铺满底板 并设置安全栏杆 混凝土两端挡头板 安装牢 固可靠不漏浆 混凝土灌筑时 必须两侧对称进行 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时 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 6 二衬振捣密实 拱部预留注浆孔及时补浆 养护要到位 保证二衬的施 工质量 强 度与厚度 4 坍塌事故控制措施表 序号 作业内容控制措施 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 A01 7 标段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 50 页 共 55 页 1 超前预报根据地质超前预报指导开挖及支护方式 2 开挖方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禁止超挖 欠挖 应分段仔细检查爆破段并清除危石 3 清除危石钻孔作业前后 爆破后 废渣处理时及处理后 仔细检查去除 开挖时加强临时支撑与保证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 保证锁脚锚 管的施工质量以及钢拱架的搭接施工及时封闭 4 型钢 格栅 钢拱架 支护 使用适合围岩条件的底板 垫板 5 初喷开挖后迅速喷射混凝土 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选择监控量测 6 监控量测 增加监控量测频度 根据监控量测 观察的结果 变形超过允许值时 应采取有效 的加固措施 7 二次衬砌 二衬在浇注过程中 振捣密实 拱部预留注浆孔及时补浆 养 护要到位 保证二衬的施工质量 强 度与厚度 坍塌事故的危险性 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及注意事项 8 防坍塌培训 坍塌来临时的预兆及发生险情时的应急措施 2 2 洞口失稳控制措施 洞口失稳控制措施 1 边仰坡控制措施 由于洞口边坡和仰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