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_第1页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_第2页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_第3页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_第4页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2卷物理之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1 11 2013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新课标 卷卷 物理之赏析物理之赏析 一一 试卷内容 内容分布 分值 难度及答案 试卷内容 内容分布 分值 难度及答案 题 型 题 号 答 案 板 块 分 值 难 度 考 查 的 具 体 内 容 14C 力 693 受力分析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应用 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 15C 力 680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方程及其计算 摩擦力的不定问题 静 摩擦力的变化范围等 16D 力 电 680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 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 安 培力与切割磁感线速度的关系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动量定理或者牛顿第 二运动定律对物体加速度的定性分析 图中斜率的物理意义等 17A 力 电 6 82 洛仑兹力 匀速圆周运动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理法和几何法求解半径 单 选 18B 力 电 678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力 电场力的平衡 平衡方程 与计算 19 A BD 综 合 670 物理学史 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 楞次定律的发现 电磁 感应的条件 20BD 力 670 天体运动中的匀圆模型及其所对应的动能和引力势能与其半径的关系 牛 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万有引力与向心力 阻力 做功的过程与本 质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多 选 21AC 力 675 圆周运动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 向心力的来源 圆 周运动中物体滑动的条件 向心力供与需的三种情形 70 用能量转化与守恒求解弹性势能 平抛物体初动能的测量 82 动能 动能的表达式及其测量 22 力 8 68 用功能关系求弹性势能 能量守恒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以及斜率的变化 填 空 23 电 775 电路的实物连接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识别 表笔识别 电表改装与扩大量 程 电阻分压与分流的计算 24 力 电 1472 受力分析 电场强度与电场力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 电场力做功 必 考 题 25 力 1855 受力分析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动量定理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或动量 定理 动能定理已知位移时比较方便 读取和读懂图像的能力 能通过 图像找出物理过程和状态并求解物理量 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和解题思路 方法 连接体 力学三大观点与方法的应用 580 气体定律 做功与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运动与宏观运动的区别 33 热 1080 玻意耳 马略特定律 气体压强的计算 34 力 光 1553 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振幅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光的反射与折射 折射率 全反射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临界角及其计算 选 考 题 计 算 题 35 原 力 1570 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 结合能 比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的关系 12075 知识点覆盖率达到了 65 以上 二二 试题解析 试题解析 2013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新课标 卷卷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2 11 二 选择题 本题共二 选择题 本题共 8 8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414 18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第 1919 21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6 分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选对但不全的得 3 3 分 有选错的得分 有选错的得 0 0 分 分 14 14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 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 与 之 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考查了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应用及其图像表示方法 解析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解得 可见 正确 要点 要认真理解图像的坐标轴和单位 面积 斜率 截距 趋势 最值 转折点 拐点等的物理意义 15 15 如图 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 的作用 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的取值 应有一定范围 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和 0 由此可求出 1 2 2 A 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考查了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 摩擦力的不定问题 解共点力的平衡方程组 解析 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有 垂直斜面方向上有 沿斜面方向上有 当 最大为时有 当 最大为时有 后 1 1 2 2 两式相减有 解得 可见 正确 其余选项被排除 1 2 2 1 2 2 要点 摩擦力与弹力等大小和方向都存在不定问题 要由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其它力的状态决定 计 算当中往往以某几个物理量的整体作为一个 未知 量来求解 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趋势和摩擦力之间的关 系 16 16 如图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 电阻为 R 的正方形导线框 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 的 条形匀强磁场区域 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 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 0 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 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图像中 可能正 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考查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 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 安培力与切割磁感线速度的 关系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动量定理或者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对物体加速度的定性分析 图中斜率的物理意义 等 解析 导线框受到安培力的阻碍作用 速度越来越小 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随之减小 加速度大小变小 中的斜率越来越小 但是整个线框全部进入磁场区域后 通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 感应电动疏和感 应电流均为零 此过程线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选项正确 定量计算可以发现 进入磁场和从磁场中出来的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3 11 两个过程中速度的减少量量相同 亦即两个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相同 要点 多层次 多角度地去深入理解 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作用及其阻碍的表现 掌握磁通量的变化与 电荷量 动量变化大小之间的关系 该题中进入磁场和从磁场中出来的两个物理过程中线框的动量变化量相同 安培力与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和切割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引起其它物理量的变化 循环联 动 17 17 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 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 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 电荷量为 0 的粒子以速率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 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 60 不计重力 0 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B C D 3 0 3 0 3 0 3 0 考查了 带电粒子仅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物理 方 法求解半径和几何方法求解半径 解析 由几何关系可以求解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3 对 粒子列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关系式 并将 代入可以解得 故 选项正确 2 3 3 0 3 要点 洛仑兹力提供匀圆的向心力 求解半径的两种方法 几何法与物理法 正确地寻找圆心与半径 并 求解 18 18 如图 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 三个带电小球 和 分别位于边长为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带正 电 电荷量均为 q c 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k 若 三个小球 均 处于静止状态 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A B C D 3 3 2 3 2 3 2 2 3 2 考查了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的合成 电场力和电场力平衡等 解析 以任意一个电荷为研究对象 则三个电荷均处于平衡状态 或者任何两个电 荷在第三个电荷处形成的电场都与匀强电场的场强等大反向 我们取 为研究对 象 两电荷在 点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的中垂线向下 其大小 2 2 30 3 2 所以匀强电场强度与等大反向 可见 选项正确 3 2 要点 正确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计算 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及其矢量运算 叠加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 19 19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观测 实验 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 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 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 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 或出现感应电流 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 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 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 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考查了 物理学史中重大的 有意义有影响的物理事件等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提出了分电流 假 说 楞次总结出来了楞次定律 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正确选项 为 法拉第发现通电指导线中电流发生变化时 通电指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通过小磁针的偏转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4 11 或周边线圈中有电磁感应现象 要点 物理学史知识的积累 物理学者的主要贡献和发现 20 20 目前 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 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 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 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 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 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 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 地球引力做正功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考查了 天体运动中卫星的匀圆运动模型 功与能 在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下 卫星的机械能 动能 引力 势 能以及机械能 动能等的概念与其量值的变化 引力势能随半径的变化问题 考查了功与能的关系 转 化与量度以及广义的能量守恒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等 解析 由万有引力给卫星提供向心力 对卫星列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知 由此可得卫星的动能 2 2 可见对一定质量的卫星来说 其动能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选项错误 靠近地球的过程 1 2 2 2 中地球引力做正功 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可知 选项正确 稀薄气体阻力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 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与量度 所以卫星的机械能将减小 选项错误 通过定量计算我们可以发现 卫星 由的轨道半径为减小到的过程中 卫星减少的引力势能为 由上面导出 1 2 1 2 1 1 1 2 1 2 的卫星的动能 可以解得 变轨 过程中卫星增加的动能 1 2 2 2 2 2 2 1 1 2 2 1 2 可见 亦即卫星损失的引力势能中的一半转化成为卫星的动能 而另一半则通过气体阻力做功 1 2 转化为内能 题外话 自然界中有很多这样的半能损失现象和规律 所以 选项正确 要点 掌握天体运动中的动能 重力势能或引力势能的求解方法 以及这些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等是 解 题的关键 正确理解做功的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 功和能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物理现象和过程中 有很多 半能损失 的问题 值得研究和总结 21 21 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 如图 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 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 时 汽 车 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 则在该弯道处 A 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 车速只要低于 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 车速虽然高于 但只要不超出某一高度限度 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 当路面结冰时 与未结冰时相比 的值变小 考查了 牛顿第二运动定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向心力的来源 静摩擦力 及其变化范围和最大静摩擦力 向心力的供给与需求的三种关系 对物体有无运动趋势的正确理解 解析 如图所示 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 时 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 说明此时汽车 不 受路面的摩擦力 依牛二定律有 由该等式可以看到 若车速低于 则汽车需要的向心 2 力减小 而上式中的 不变 故汽车将受到沿 平行 路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车速越小此静 摩擦力就越大 只有当此静摩擦力 能够 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以后汽车 才能开始相对地面滑动 若车速高于 则汽车保持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变大而上式中的不变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5 11 故汽车将受到沿 平行 路面向下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车速越大此静摩 擦力就越大 只有当此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以后汽车就开始相对 地面滑动 选项A A C C正确 路面结冰时 由 可以看出的值不变 选项D D错误 2 要点 向心力问题存在着一个供需问题 供等于需则刚好匀圆 不离不弃 供大于需则做向心运动 供 小于需则做离心运动 满足不了我 我就要离开圆心哦 供给的是实际的真实的力 也就是我们学过的各种性 质的力 而需要的则是我们通过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等 计算得来的计算式 二者的表现形式 即表象不同 天体运动也是如此呢 比如卫星等 原子跃迁也是如此 只不过比天体运动多了一个量子化而已 第第 卷卷 三 非选择题三 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 2222 题 第题 第 3232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333 题 第题 第 4040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必考题 共 一 必考题 共 129129 分 分 22 22 8 分 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 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弹簧 左 端固定 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 弹簧处于原长时 小球恰好 在桌面边缘 如图 所示 向左推小球 使弹黄压缩一段距离后 由静止释放 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 通过测量和计算 可 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 本实验中可认为 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相等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为求得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 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小球的质量 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 D 弹簧的压缩量 x E 弹簧原长 0 考查了 测量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从而计算平抛时的动能 动能的计算式 能量转化等 解析 由动能概念 可知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首先要有 A 小球的质量 由平抛运动的位置 1 2 2 坐 标公式 和 联立两式可解得速度 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有水平距离 和桌面 h 1 2 2 2 到地面的高度 正确答案为 h 将测量值和可得 2 代入动能公式 2 4h 2 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得 要点 为了能够测量出平抛物体的初动能 写出动能的表达式 而后依据 缺什么就找什么 的原则逐步 找 下去 物理计算题的分析法也往往是采取 缺什么就去找什么 的分析方法哦 3 图 b 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图线 从理论上可推出 如果 不变 增加 图线的斜率会 h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如果不变 增加 图 h 线的斜率会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由图 b 中给出的直 线关系和的表达式可知 与的 次方成正比 解析 平抛物体的动能 由能量守恒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 2 4 2 4 减小 增大 2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6 11 而 故有整理可得 1 2 2 2 4 1 2 2 2 由此可以看出图线的斜率与或者 的关系 h 23 23 7 分 某同学用量程为 1 内阻为 120 的表头按图 所示电路 改装成量程分别为 1v 和 1A 的多用电表 图中和为定值电阻 S 为开关 回答下列问题 1 2 1 根据图 所示的电路 在图 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解析 正确连线如图中虚线所 示 2 开关 S 闭合时 多用电表用于 测量 填 电流 电压 或 电阻 开关 S 断开时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填 电流 电压 或 电阻 3 表笔 A 应为 色 填 红 或 黑 定值电阻的阻值 1 结果取 位 2 有效数字 要点 识别电表的功能一是可以看总体内阻 电流表内阻较小 电压表内阻较大 二是看电阻的连接方 法 串联分压 并联分流 可以扩大量程 求解物理量 串联有共同的电流 可以列电流等式 并联有共同 的电压 可以列电压等式 24 24 14 分 如图 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 的光滑绝缘圆轨道 轨道平面与电场方向平行 为轨道直径的 两端 该直径与电场方向平行 一电荷为 的质点沿轨道内侧运动 经过 点和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 大 小分别为和 不计重力 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质点经过 点和 点时的动能 考查了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电场力及其做功 动能概念和动能定理 牛顿第三定律等 解析 质点受电场力和轨道的弹力 方向水平向右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得 2 1 同理可得质点在 点的牛二定律式 2 2 又 对质点由 点到 点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2 1 2 2 2 1 2 2 1 质点在 两点的动能分别为 1 1 2 2 1 和 2 1 2 2 2 解 可得电场强度大小 1 6 电流 电压 黑 880 1 0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7 11 相加并将 代入得 1 2 1 2 将 代入 得 2 1 2 将代入上面两式 可解得质点经过 点和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1 6 和 1 12 5 2 12 5 要点 正确分析受力 尤其是该题中质点对轨道的压力的方向与质点本身受到的压力的关系 弄清楚 动 能定理所对应的过程与状态 25 25 18 分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 在 0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 以后 木板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 相等 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 物块与木板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取重 力加速度的大小 求 10 2 物块与木板间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从 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 物块相对于木 板 的位移的大小 考查了 读取且读懂物理图象 物理意义 的能力 匀变速直 线运动以及相对运动的概念与规律 相对滑动的条件 连接体等 解析 图像转折点为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的时刻或位置 前 后两个运动过程受力情况不同 因此运动情况也不同 可以从两个运动过程 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 和 三个运动状态入手 解析 首先要确定图像是哪个物体的运动图像 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和单位都是什么 图像的斜率 截距 面积 转折 趋势 峰值等都是什么物理意义 1 取木板为研究对象 设木板与地面和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 2 运用力与运动的方法 或者用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均可 本人用动量定理 编者注 对木板内的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可得 整理得 0 0 5 2 1 2 v2 v1 2 1 2 4 5 运用力与运动的方法 或者用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均可 本人用动量定理 编者注 而对木块木块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有 0 0 5 2 2 代入数值解 得 2 0 2 1 0 3 2 木板与物块共速时的速度大小为 假设此后二者之间没有相对滑动 则其共同加速度的大小为 v2 1 而物块的最大加速度 所以二者不可能一起运动 之间 共 1 3 2 块 2 2 2 必 然有相对滑动 二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大于物块的加速度 因此木板先减速至停止 而此时物块 还没有减速到静止 将继续前进 直至最终 静止 前后物块相对木板滑动的加速度等 0 5 大反向 其运动规律如图中虚线所示 根据 物块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对称性 可知物块在 1 2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8 11 时停止运动 1 二者受力如右图 则木板的加速度 板 1 2 2 4 2 木块的加速度 块 2 2 2 由运动学公式 可得后物块位移 2 2 2 1 2 0 5 2 2 2 2 块 12 2 2 1 4 后木板位移 0 5 2 2 2 2 板 12 2 4 1 8 物块的加速度 块 2 2 2 前后木板的位移 0 5 1 2 5 1 2 0 5 1 8 13 8 前后物块的位移 0 5 1 2 1 2 0 5 1 4 1 2 所以整个过程中木块相对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13 8 1 2 9 8 1 125 要点 横向理解各运动参量 速度 加速度 位移 位置 时间等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本质区别 是具有普 遍 意义的学习方法 注意运动的矢量性 相对性 利用相对运动解答问题往往事半功倍 在运动问题中必须注意 时空关系 利用时 空辅助关系式 方程 解答问题 第 2 小题的前半部也可以运用动能定理解决 尤其是在 已知或者求解位移的时候 或者运用力与运动的观点和方法 即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决 33 33 物理一选修 3 31 5 分 1 5 分 关于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 1 个得 2 分 选对 2 个得 4 分 选对 3 个得 5 分 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A 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 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 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 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其内能一定增加 E 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考查了 流体体积的概念 温度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分子运动 无序 与宏观 有序 运动的关系与 区别 气体压强形成的微观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 改变内能的两种形式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气体做功 气体方程等 解析 A 选项正确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唯一标志 因此 B 选项也正确 气体的热运动与宏观上 的运动没有关系 其压强不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 而是有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与器壁碰撞形成的稳定的持续的 压强 C 选项错误 气体内能的改变由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共同决定 吸收热量但是如果对外做的功大于吸 收的热量则其内能减少 D 选项错误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压变化中遵从 或者从克拉伯龙方程 恒量 得到解释 故体积膨胀是温度升高 E 选项正确 要点 正确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物理概念与规律 而不是死记硬背和死搬硬套 只有从 本质上去理解 才能够深入 才能够灵活应用 例如气体体积与做功 热运动与温度 无序 运动与有序运动 气体方程等 2 10 分 如图 一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 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 25 0的空气柱 中间有一段长为 25 0的水银柱 上部空气柱的长度 40 0 1 2 3 已知大气压强为 75 0 现将一活塞 图中未画出 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 使 0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9 11 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 20 0 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 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1 解析 对玻璃管下面的气体应用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0 2 1 1 1 解得 1 0 2 1 1 75 0 25 0 25 0 20 0 125 0 对玻璃管上方的气体应用波玛定律有 0 3 2 3 而 2 1 125 25 0 100 0 代入上式可解得上面气体的长度 3 0 3 2 75 0 40 0 100 30 0 故 活塞下退的距离 1 3 1 3 25 0 40 0 20 0 30 0 15 0 34 34 物理 选修 3 4 15 分 1 5 分 如图 一轻弹簧一端固定 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弹簧振子 该物块是由 两个小物块粘在一 起组成的 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 振幅为 周期为 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 之间的 0 0 粘胶迅速脱落 以后小物块 震动的振幅和周期分别为 和 则 小于 填 考查了 弹簧振子振动的能量与振幅的关系 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 振幅的本质 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反映了振动的能量 振动的周期反 映了振动的快慢 质量大则惯性大 振动变慢 恢复力大 弹簧劲度系数大 振动变块 但是要注意 这种关系可不是线性关系哦 2 10 分 如图 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ABC A 30 B 60 一束平行于 AC 边的光线自 AB 边的 点摄入三棱镜 在 AC 边发生反射后从 BC 边的点射出 若光线在 点的入射角和在点的折射角相等 i 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ii 在三棱镜的 AC 边是否有光线逸出 写出分析过程 不考虑多次 反射 考查了 光学部分的反射与折射 折射率的计算 三棱镜 全反射 和临界角等以及临界角的求法和计算 解析 i 由题目中 光线在 点的入射角和在点的折射角相等 和几何关系不难看出这两个角度均为 60 根据折射光路的可逆 性可知 光线在 点的折射角和在点的入射角相等 设其均为 如图中两个箭头所指 由反射定律可知在玻璃中的反射点 点 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因此该点入射光线与三棱镜底面 的夹角和反射光线与三棱镜底面的夹角也相等 即图中的 而 两水平平行线的内错角 因此 所在的小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于是有 APQ的内角和 解得 2 90 30 180 30 于是有三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60 30 3 ii 由玻璃的折射率和全反射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式 或 可得该光线从玻璃到空气中发 1 1 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的正弦值 可见 而在 点的入射角为 大于临界角 光线在 点发 3 3 60 60 生了全反射 所以没有光线从 AC 面折射到空气中 要点 折射率等 任何一个物理量都 有多种求解方法的 起码可以用定义式法 也叫本义法 包括 决定式 其次可以用旁义法 旁义法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求解折射率 可以用 正弦比 速度比 临界角等等 应用正弦比求折射率的键是利用几何方法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力争形象化 即作图 做图也要力争精确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10 11 尽可能的准确 总不能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哦 35 35 物理 选修 3 5 15 分 1 5 分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 1 个得 2 分 选对 2 个得 4 分 选对 3 个得 5 分 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 粒子和另一原子核 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 铯原子核 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 的结合能 133 55 208 82 D 比结合能越大 原子核越不稳定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 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考查了 对原子物理中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概念 物理意义及其本质的深刻理解 解析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也等于将原子和拆解成自由核子所要 花费 消 耗的能量 一种能量守恒的表现 A 选项正确 重核的比结合能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小于轻核的比结合能 轻核较重核稳定的原因 B 选项正确 铯原子核 的比结合能比铅原子核 的比结合能略大一点 133 55 208 82 也就是说平均一个核子的结合能大了一点 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与原子核中所有核子数的比值 但是由于原子核 的核子较多 故其总结核能比铯原子核 的 总 结合能大 C 选项正确 D 答案刚好理解反了 208 82 133 55 比结合能就是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性的 用能量守恒和假想成逆过程 可以知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出的 能量 即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 反过来 逆过程 如果将已经结合好的原子核拆开使之成为自由 2 核子 要消耗 或者花费 同样的能量 因此这个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等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2 答案错误 要点 这个宇宙中的能量是守恒的 只能转化不能消失 亦即只能换一种形式存在 可以采取逆向思维 极限思维等特殊思维方式 例如将核子组合成原子核会释放出能量 而将这个组合成的原子核拆解成自由核子 要花费同样的能量哦 你把所有核子圈成一个圈 而结合的原子核与释放出来的能量再圈到另一个圈内 这两 个圈是完全 等价 的哦 你终归没有逃出我的手心么 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 2 10 分 如图 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的物块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 弹簧左 侧的挡板质最不计 设 以速度朝 运动 压缩弹簧 当 速度相等时 与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 0 一 起 然后继续运动 假设 和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 求从 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考查了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中的动能或机械能 损失 以及能量守恒观点和方法的应用 解析 与 相互作用至共速 二者动量守恒 动能也守恒 此时二者的速度为 1 则有 解得 0 2 1 1 0 2 而后 与 相互作用 不参加这一碰撞 与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有 1 2 合 解得 与 的共同速度 合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