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对症下药.doc_第1页
问题学生的对症下药.doc_第2页
问题学生的对症下药.doc_第3页
问题学生的对症下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学生的对症下药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谁不会当老师呀?不就是照着书本给学生讲讲吗。”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就会不由得苦笑。他们是不知道老师的苦啊,面对现在这些思维活跃的90后,教师的现状真的很辛苦。每次在办公室里,老师都在抱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教,不爱学习也就罢了,心理问题还那么多?以前的学生哪里这么多问题啊?现在的学生根本就不能说,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说了又不听”.虽然有时候这些都是让教师头疼的小问题,但是它实在是影响我们的工作心情和效率。想想在我自己最初当班主任的时候,有过这样的误区:认为班主任工作只要用心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和常规问题就可以了。但是通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才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着力点有很大偏差,常规和学习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一群人精似的90后心里面可是复杂得很,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可能在他们心里就看得很重,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在更大的问题。在这里我说一个简单的例子,也是我最初工作中的误区。那是班上一个男同学,常常喜欢表现得与众不同,别人安静学习时他故意大声跟同桌讲个笑话并让其他人都听到,课堂上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与老师作对,随意与女同学课上喧哗等,任课老师和我反映以后,他就矢口否认。每次面对他时候我心里真是憋了一肚子火,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也没见任何效果。表面上答应的很好,点头说下次就不这样了。最初我还是很相信他的,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下一次”我是真的一筹莫展了。终于有一天,我爆发了! 那是本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大扫除时发现班务栏被划烂,我问了两个同学,他们都很自然地说出是他干的,但叫来询问他却依旧一口咬定没有划,死不承认,并一再狡辩、抵赖。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合适,心里很憋火,但又不能发作。只能提高声音,希望气势上压倒对方但是看他无动于衷的样子似乎毫无用处。我不想让他再认错了,这样的学生即使认错也不会心服口服。于是我让他站在办公室,好好想想今后的学习方向,是否愿意因一直与老师作对而荒废学业呢,或是自我检讨力争改正。无奈,由于我的经验有限,事情的解决还是和原来那样,又被他的下一次给骗了。而且他和我的事事对立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事后也觉得自己处理这件事情很失败,也许我的做法有点武断,学生的对错到底该怎样来判断和引导?以前我认为只要有较好的态度,至少也算是一种改正,可是这样的学生,让我的观点完全变了。于是我开始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看其他班主任是怎样处理学生的。再多听,多看,多学的情况下,我慢慢的发现:对于一般的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即能奏效,而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这些方法往往没有效果不大。他们往往周而复始地犯错误,对老师的教育几乎是充耳不闻,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经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教育问题学生,尤其是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会诊断,会治疗。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几点自己的心得,面对那些“麻烦的制造者”不再那么束手无策。由于他们善于制造问题,因此特别容易招老师的反感,惹老师发火。他们一向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惹是生非,教师就特别容易急躁、失控。结果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策略。一、要冷静,先稳住事态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学生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教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们。二、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批判很多教师遇到问题学生出问题的时候,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批判。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上无用。其实哪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捣蛋”行为是错误的,基本上是明知故犯。为什么明知故犯呢?这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当然总要分个是非,但不可以从非清是非入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先不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三、不能用态度解决问题问题学生闯祸时,常常顶撞教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教师出于自尊或者面子,就可能怒火三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问题学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结果教师没能冷静的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转移了注意力,变成了学生的吵架对手。这就成了态度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尊重教师,这是社会规范。学生教师无礼,必须道歉,但不能操之过急,气头上要求学生立可道歉,这违反人之常情,通常人们道歉都是冷静下来之后的才能作的事情。同时,作为教师本人,气头上也会说过头话,做过头事,如骂了学生,甚至罚了学生,这时要学生认错,是较难办到的。所以,即使当时学生态度不好,也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事实。事实上当事后老师平静地象学生询问事实经过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很快就改变不少,当然要注意用“询问”的语气,事实澄清了,是非分清了,让学生认错就不是难事。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问题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它将决定教师后来的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教师肯定就要冲学生发脾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昨天他刚保证过,今天又犯,无药可救!”这几种态度的共同特点是不会引导教师去研究问题,只会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解决。我觉得教师的第一反应最好是:“这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与研究,最有利于问题解决,而且对教师心里健康有好处。都说老师易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学生的烦心事。假如我们能把它当研究对象,反感与厌恶感就会减少,态度就越冷静,问题就越往好的方向走。所以,教师要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不要觉得自己了解学生,而要实事求是的承认,我们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如此我们面对问题生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充满探索精神的“为什么?”,而不是义愤填膺和管理主义的“怎么办”,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当然一个“为什么?”是不够的,要一直追查下去,找出真正的原因,才好有针对的解决。在今天,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高中生是我国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群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发现,16到18岁的孩子,心理问题最严重。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总之,职高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