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3)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品表演幽默搞笑,常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B .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C . 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 , 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D .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B .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 .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_,背灼炎天光。_,叶底黄鹂一两声。薄雾浓云愁永昼,_。(2)请在温庭筠商山早行和苏轼浣溪沙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句子积累默写句子。木兰诗:脱我战时袍,_ 。使至塞上:_,都护在燕然。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_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_ 。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 。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_ 。沁园春雪:须晴日,_,_。无题中写两人别后要各自珍重的句子是:_,_。【答案】(10分)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 (1分)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余忆童稚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 . 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C . 徐喷以烟清风徐来D . 观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B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则请从C . 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D . 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B . 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 忍粗暴的性格。C . 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D . 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 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4)把第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后面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川:河流。逝:流逝。 贤:德行优秀。齐:看齐。博学:渊博的知识。笃志:坚定的意志。切问:多听多问。近思:切近平实的思想。(1)解释划线字。愠 _罔_舍_(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和“可以为师矣”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B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 . 以我酌油知之。D . 宁可以急相弃邪(5)论语是一部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者之书,很多道理浅显易懂又非常有用,请用文段原文填空: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中的_。与“不知者不怪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近 _。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1)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4)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5)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与猫(英国)多丽丝菜辛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的一座便宜公寓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 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一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她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卖食品的差事,但不久就感到厌烦了。对于一个独自生活的中年妇女来说,她已经度过了一生中忙碌而负责任的时期。她放弃了体面的职业,开始买卖旧衣服,她没有自己的店铺,而是到各家各户去收买或乞讨。她房间里堆满了鲜艳的旧衣服,一件样子惹她喜欢而舍不得卖掉的连衣裙啦,一条条串珠形的花边啦,旧皮毛啦,饰带啦等等。她太开心了,她特别喜欢推着她那辆旧童车,里面塞满了她买来的或是要卖的东西,走街串巷。她喜欢漫无边际的闲扯,喜欢计价还价,以及从住户们手里骗出东西来。当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时,就把它抱回家中,它是只杂色猫,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小猫很有自立精神,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她已经接受了子女不愿与她来往的现实,只有在圣诞节的时候,才会在心中涌起一点辛酸。她对着猫诉说:“你这个讨人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赫蒂也和别人一样把猫杀掉。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又一次在一间屋子里安下了家。她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额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选举在即,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街的一半是改建过的精美雅致的住宅,里面都是大把花钱的人,而另一半则是快要完蛋的房子,住着像赫蒂这样的人,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她和那所房于里的其余四个老太太应该搬到北郊高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在那里,老人被当作不听话的呆傻儿童对待,直到有幸死去。“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这时的蒂贝看上去像在雨水和泥泞中缠结成一团的旧毛线,由于在一场恶斗中撕裂了一条肌肉,它的一只眼睛永远半闭着,腹部一侧有一片地方一根毛也没有,上面有块厚厚的伤疤,她想好了主意,她和蒂贝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天气变得极冷,圣诞节来了又去了,她看见施工人员的卡车停在了楼外,两个人往下卸下他们的工具。到了第二天,赫蒂和她的猫、她那堆满衣服的童车以及她的两条毯子早已无影无踪了,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她就在这个角落里会下了家。在童车上堆着的大堆衣物下窝了一路的蒂贝跳下车来,蹿出房同消失在荒草堆里,捕捉野物充当晚饭去了,它吃饱后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来还挺愿意被赫蒂用硬邦邦的瘦骨磷峋的老胳膊抱在怀里。她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其实她是病了。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头一天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今天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得不到的面对他们大声感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蒂贝蹲伏着望着她,她的头发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火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了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有删改)(1)老妇一生经历了多次搬迁,朗读小说,完成下列表格。 住所人生遭遇搬迁原因公寓_小套间放弃工作,与猫为伴被儿女抛弃,一人居住快完蛋的屋子做起买卖,自力更生_危房的角落_(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她对着猫诉说:“你这个讨人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从“老畜生、老脏猫”和“蒂贝,带贝,蒂贝”这两组意味不同的称呼中,分析老妇复杂的内心世界。)蒂贝蹲伏着望着她,她的头发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火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了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从叙述视角和色彩画面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3)小说中老妇的命运与“猫”、“房子”紧密关联,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小南:老妇为了猫,逃离了政府给她安排的房子,猫对老妇人而言很重要!小浦:虽然有猫陪伴,但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却向子女们大喊:“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可见房子也很重要。小实:文中的“猫”和“房子”并不是简单的存在,两者应该有更丰富的作用和内涵。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