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2017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答案_第1页
国学智慧2017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答案_第2页
国学智慧2017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答案_第3页
国学智慧2017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答案_第4页
国学智慧2017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单选题 题数 50 共 50 0 分 1 气度 是 的问题 1 0 分 1 0 分 A 高度 B 广度 C 宽度 D 管理 我的答案 D 2 不属于孟子学说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性善论 B 从仁到义 C 从民主到民本 D 从内圣到外王 我的答案 C 3 静而后能安 的安指的是 心安理得 1 0 分 1 0 分 A 安全 B 安稳 C 安慰 D 安定 我的答案 D 4 礼制是对礼的 进行概括 1 0 分 1 0 分 A 精神 B 程序 C 规范 D 空间 我的答案 C 5 对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说法不正确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是对 春秋 本意的诠释 B 采用对答的形式表达 C 解释何谓春秋之教 D 没有谈义例 我的答案 D 6 老子所说的 道 是指 1 0 分 1 0 分 A 道路 B 道德 C 手段 D 宇宙的根本规律 我的答案 D 7 汉朝时 诗经 分为四个流派 其中不包括 1 0 分 1 0 分 A 齐 B 鲁 C 毛 D 赵 我的答案 D 8 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 1 0 分 1 0 分 A 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B 态度积极 C 心平气和 D 乐观豁达 我的答案 A 9 中庸 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1 0 分 1 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10 孔子讲 仁 孟子讲 义 荀子讲 1 0 分 1 0 分 A 法 B 术 C 势 D 礼 我的答案 D 11 安而后能虑 的 虑 指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思虑周详 B 考虑 C 顾虑 D 想法 我的答案 A 12 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 1 0 分 1 0 分 A 甘谷县 B 蓝田县 C 嘉裕县 D 雁门县 我的答案 A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 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 天人 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 古代的 卜官 也属于史官 我的答案 C 14 不属于郑玄在 六艺论 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左氏善于礼 B 公羊善于谶 C 谷梁善于经 D 公羊善于经 我的答案 D 15 周易 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 1 0 分 1 0 分 A 道德意思 B 秩序意识 C 佛家意识 D 鬼神意识 我的答案 B 16 贵族共和体制在不同时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 1 0 分 1 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17 春秋战国时期最后通过变法取得成功的是哪一个国家 1 0 分 1 0 分 A 卫国 B 齐国 C 晋国 D 秦国 我的答案 D 18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 经济 文化 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1 0 分 1 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19 礼 在中国文化中起的是 的作用 1 0 分 1 0 分 A 法律 B 道德 C 宪章 D 规矩 我的答案 C 20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1 0 分 1 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 A 21 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 正道 意思是 1 0 分 1 0 分 A 道德 B 品质 C 修养 D 知识 我的答案 A 22 在儒家典籍里 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1 0 分 1 0 分 A 人与天 B 天与地 C 人与人 D 人与神 我的答案 C 23 中国哲学强调量变 是因为中国哲学的最高层面是 1 0 分 1 0 分 A 礼 B 法 C 道 D 天 我的答案 C 24 新君主论 讲的主要是 1 0 分 1 0 分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 A 25 新民 的 新 的意思是 1 0 分 1 0 分 A 新事物 B 新气象 C 新格局 D 革新 我的答案 D 2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孟子谨言 B 孟子善养 浩然之气 C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D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 学理化 我的答案 A 27 关于儒家对 中庸 的 中 描述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不偏不倚 B 偏离中间位置 C 内在 D 作为动词 我的答案 B 28 周易 的 易 的意思有 变易 简易 1 0 分 1 0 分 A 容易 B 不易 C 易得 D 易理 我的答案 B 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 现在的 春秋 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 孔子编订了 春秋 D 春秋 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 我的答案 B 30 动莫若敬 的 动 指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心动 B 行动 C 口动 D 一举一动 我的答案 D 31 道法自然 的 自然 指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自然界 B 生物界 C 世界 D 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的答案 D 32 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我的答案 A 33 墨子 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 0 分 1 0 分 A 4 0 B 5 0 C 6 0 D 7 0 我的答案 D 34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 智人和 1 0 分 1 0 分 A 圣人 B 贤人 C 真人 D 小人 我的答案 C 35 对于 经 的说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经是文化的根本 B 是国家的核心典籍 C 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宗旨 D 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我的答案 D 36 无为 就是要放权 无不为 就是要抓住 1 0 分 1 0 分 A 重点 B 关键 C 要害 D 方向 我的答案 C 37 礼 起源于 1 0 分 1 0 分 A 生活 B 社会 C 家族 D 禁乱 我的答案 D 38 新民 的意思 1 0 分 1 0 分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我的答案 A 39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下面不包括哪些 1 0 分 1 0 分 A 要修己 B 要利他 C 要吃亏 D 要乐他 我的答案 C 40 儒家所说的 君子 指的是能够担当 的大任 1 0 分 1 0 分 A 治国 B 平天下 C 治国利民 D 道德示范 我的答案 C 41 义政 讲天下食者众 而耕者寡 今天下莫为 1 0 分 1 0 分 A 富 B 平 C 义 D 信 我的答案 C 42 从 尧典 开始记录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我的答案 C 4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商朝是东夷部落 B 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 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 墨家推崇勤俭 我的答案 B 44 商鞅在立法时提出的原则是什么 1 0 分 1 0 分 A 弃古法新 B 师法自然 C 道法天成 D 法正 我的答案 A 45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是 1 0 分 1 0 分 A 善守御 B 为节用 C 节律苦行 D 好学而博 我的答案 D 46 庄子 学说里认为 天性和人性是 的 1 0 分 1 0 分 A 分离 B 相似 C 相合 D 冲突 我的答案 D 47 德不孤必有邻 是谁说的 1 0 分 1 0 分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我的答案 C 48 孟子的性善论中的 性 指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生性 客观的肉体 B 文性 理想的精神 C 本性 自然属性 D 人性 社会属性 我的答案 D 49 要想成为君子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我的答案 D 5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0 分 1 0 分 A 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 B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C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D 仁指的是责任 我的答案 D 二 判断题 题数 50 共 50 0 分 1 颂 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 中国的管理之法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结合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 仁 义 礼 法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4 诚明 讲的是修养过程 明诚 说的是讲教过程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5 论语 是最晚被列为儒家经典的一本书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6 我国在先秦的时候 音乐就以 乐谱 的形式传下来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7 在东汉时期 古文尚书 得到广泛传播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8 法家的文化是管理人的行为 而儒家是从思想上约束人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9 中庸 中认为小人中庸 君子反中庸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0 儒家的道讲的是仁 义 礼 智 信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1 庄子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 道法自然 来展开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2 节葬是并不是不能用生者的钱来厚葬死者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3 公羊传 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 属于齐学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4 周易 是群经之首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5 大学 是中国的修心大法 中庸 讲的是修心的目标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6 敬 一方面是敬人 一方面是敬事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7 兵刑合一是实行霸道的第一步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8 万物有灵说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像人一样 有他的灵气存在 有他的神灵存在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19 礼是从动机上进行约束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0 孟子 与 论语 的观点没有一点关联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1 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2 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3 墨家的 大同 被儒家吸收了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4 知止而后有定 的 止 就是止于至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5 周易 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 社会经验 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6 比 是类比 形成咏物和比德的传统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7 论语 是四书之一 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8 礼 乐在社会关系中分别代表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29 老子 这本书是尹喜请老子在函谷关写就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0 墨子对人们的分工是 能谈辨者谈辨 能说书者说书 能从事者从事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1 诗经 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2 九流十家出自班固 汉书 艺文志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3 商朝重视民本 周朝重视祭天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4 道家学说讲人往低处走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5 同于大通 的 通 就是对这个社会彻底地明白了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6 中庸 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7 定而后能静 的 静 指的是安心做事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8 诗经 的编订有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39 礼 是在唐之后称为 礼记 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40 墨子的主张是 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41 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42 论语 中 君子 一词出现 107 次 小人 一词出现 107 次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43 韩非认为 申子未尽于术 商鞅未尽于法 1 0 分 1 0 分 我的答案 44 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