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_第1页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_第2页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江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学生姓名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1. 选题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着眼于品牌国际化的有关问题,通过对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的分析,发现其成功及不足之处,从而得出走品牌国际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为我国其它想走品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操作的运作模式。意义在于:通过对品牌海外拓展的研究,促使我国民族企业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把品牌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并作为长远战略的首选。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品牌位于全球 500 强的名单上。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状况主要有李波 2006 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化的三大风险及李长书2006由新联想结构调整看企业国际化的组织设计 ,这两位作者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营销时代的来临,品牌命名必须考虑全球通用策略。一个完善的品牌应当以誉为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发音、拼写、认识和记忆入手分析联想品牌的成功,而陈云岗 2005 年在品牌战略管理中指出共生型购并是最理想的购并类型,此方式中购并方和被购并方的品牌价值有明显的差异,但品牌资源有互补性的购并行为。韩中和则在品牌国际化与进入方式一文中指出国际贸易渠道是企业通常采用的品牌国际化的进入手段。间接出口是通过中间商,直接出口不使用中间商而直接进行贸易活动。传统的著名品牌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运用直接投资和契约方式较多,近年来采用合资、战略联盟等手段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在不断增加。曾朝晖 2005 年则指出如果现有的名称不能诠释品牌的内涵,那么就有必要进行更换。中国品牌要走向国际化,品牌名称和标识必须首先国际化。唐.舒尔茨在 2006 年论品牌一书中说根据市场情况以及销售商策略的不同,品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专门为个人或者某地区的市场开发的地方品牌。2、跨国品牌。3、全球品牌。这些都有涉及对联想品牌成功的研究。3.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拟整合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联想品牌海外拓展过程的研究,发现其品牌国际化的成功之处,主要构想为分析其业绩状况,尤其是分析其通过跨国并购和体育营销的手段,如何获得知名品牌“Think”并极大地提升了联想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对这一过程的研究相信有助于本文对联想成功之路经济学思考的深化,本文还拟分析其不足之处,主要从对品牌的保护意识不强而导致商标在一些国家被抢注,以及由于产品多元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入手。由此得出一些走品牌国际化之路的规律性的东西,希望能对中国企业打造国际性知名品牌有所裨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期间,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查阅大量的专业理论书籍以及跟品牌有关的书报刊物,丰富理论依据并获取了一些统计资料.将以联想品牌的国际化战略为主线,分析其成功及不足之处,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完成论文.1 陈云岗,2004:品牌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47-106 页。2 韩中和,2003:品牌国际化战略 ,复旦大学出版社,第 106-129 页。3 黄建军,2004:世界贸易组织概论 ,江西人民出版社,第 123-137 页。4 黄静,2005:品牌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第 42-55 页。5 黄卫伟,2006:三问国际化 , 企业管理第 10 期。6 金润圭,2004:国际市场营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27-156 页。7 李波,2006: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化的三大风险 , 中国企业家第 10 期。8 李长书,2006:由新联想结构调整看企业国际化的组织设计 , 中外企业家第 9 期。9 李建立,2004:联想再造 ,中国发展出版社。10 林康,2000: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第 107-205 页。11 舒咏平,2005:中国品牌向世界发言2005 品牌经济全景扫描 , 中国名牌第 12 期。12 唐.舒尔茨,2006:论品牌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 124 页。13 张维迎,2002:品牌价值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 中外管理导报第 6期。14 曾朝晖,2004:品牌 15 步法则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5 Blackstone, M.(2000)“Observations: Building Brand Equity by Managing the Brands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vol.40。16 Jean-Noel Kapferer,2001, Reinventing the Brand, Kogan Page press。17 Jillian C. Sweeney & Macy Chew,2002, “Understanding Consumer-Service Brand Relationships:A Case Study Approach”,Austra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