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6届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文化仿真试题_第1页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6届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文化仿真试题_第2页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6届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文化仿真试题_第3页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6届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文化仿真试题_第4页
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6届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文化仿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仿真考试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语 文 试 题 卷 一(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广袤 无垠的大地是美丽的,巍峨矗立的高山是美丽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 A B D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那是个细雨蒙蒙的冬日,西湖就像披着一幅面纱的少女亭亭玉立地伫立在仲冬的风里,又象出浴的新娘,柔美而丰韵。 B桃林旁边的香蕉园显得一片狼藉:老的植株已经枯委,结束了它们的生命 周期;新的植株刚刚从老植株旁边长出不久。 C 乡村的冬天,田地 里 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 D溪水渐渐地和红光溶合在一起,那样清亮透底的水倒映着天上变幻多姿的云彩,呈现出醉人的画面。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是 在劳动合同期内的,不存在试用期满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 深陷漩涡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日前对媒体表示,针对 今后不再回应,并表示自己主动提出不参评今年的中国慈 善排行榜。 课本 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而 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 A包含 质疑 固然 /如果 B包涵 置疑 固然 /如果 C包涵 质疑 不仅 /即使 D包含 置疑 不仅 /即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近年来,东安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新农村建设理念,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努力打造“田园风情、村民亲切”的 幸福家园。 B 随着“美丽中国 丝绸之路旅游年”正式开启,杭州旅游再一次走在国家战略的前沿,将构建一条接连欧亚大陆、覆盖美国的非凡旅程,持续丝路精神,传播杭州文化。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1 页,共 6 页) C 爱因斯坦百年前关于引力波的伟大预言终于被证实: 2 月 11 日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实验组直接首次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 13 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D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于 3 月 27 日正式拉开帷幕,博览会将以茶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茶文化、茶旅游等多项活动的展开。 5古诗文名句填空。( 6 分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望西都,意踌躇。 ,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 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 的句子是 ,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心怀百姓和君王情怀的句子是 。 张爷爷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为国家着想,这真是:“ , ”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 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7 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3 分)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是诗经开卷首篇的情诗,也是广为流传的好诗;前苏联教育家 就“爱情是什么”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 ,也因为安东尼奥帮助他的女儿和情人私奔而怀恨在心。 ( 2)班里就“怜爱之心是人类最 丰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的话题展开讨论,下面哪个人物可以作为讨论的论据,请选择其中一个恰当的人物,结合具体事例简述理由。( 4 分) A 简爱 B 罗切斯特 C 格列佛 D宋江 7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则征稿启事,以文学社的名义去校广播室播报。(只写正文,不超过 120 字, 5 分) 团委赵老师: 2016 年 9 月初 ,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杭州举行, 我校“八芽儿”文学社是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社长王 慧:嗯嗯,我们正打算组织一次“ 们在行动”的征文比赛活动呢。 团委赵老 师:那好啊。中午就到广播室把这个启事播报一下吧。你来拟写广播稿的正文吧。 社长王 慧:嗯截稿时间到 6 月 30 日吧? 团委赵老师:行。用格子稿手写吧?其他字数、文体的要求也要规定一下,稿件交到一楼文学社办公室。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到时候在展厅里展览一下。 社长王 慧:好的,那我去写广播稿了。 二(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 15 题。 (一)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闻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 微有弧线 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2 页,共 6 页)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眷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 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 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 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 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 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3 页,共 6 页)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 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8 小说中 “ 七里香 ” 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4 分) 9下列 细节 描写, 有着丰富的内涵用意,请加以赏析。 ( 4 分) ( 1)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1 分) ( 2)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3 分) 10小说以 “ 花瓷细腰鼓 ” 为题, 有着怎样的作用? 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4 分) 11有人说结尾处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是鲁老师的后人,也有的说是 考古学者,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作判断并分析。 ( 4 分) (二)“眼神接触”知多少 李 旭 眼睛是人们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能映射出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 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 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的一个研究关注的是在街上做问卷调查时的眼神接触问题,结果发现,如果发放问卷者在接触的过程中较多地注视对方,有 66的个体同意完成问卷调查;如果在邀请时眼神接触少,总是躲避眼神交流,仅有 34的个体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研究者 认为,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避免旁观者产生“跟自己无关”或者是“自己的参与与否得不到重视”的感觉。通常我们仅和自己熟识和信任的人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因此如果发放问卷者和潜在的实验参与者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对方无法拒绝这种眼神接触所伴随的一贯的信任感,对发放问卷者的印象较好,因此也更愿意参加问卷调查。 另一方面,通常而言,眼神交流也能够传递交流双方的一些人格特点,比如主动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多被认为是自信的表现,更有领导能力,更有权力。因此一方面注视的特点可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过另一方面可能与文化背景也有关系 。在东方文化里,特别是在日本,人们认为避免和对方进行直接的对视是表达尊重,而西方人则会认为这样的人鬼鬼祟祟、不值得托付,因为西方文化中鼓励眼神接触,并认为这样是自信的表现。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让实验参与者观看一些观点有争议的演 讲视频,比如核能的开发、安乐死、高等教育收费等。在实验参与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眼动仪追踪他们的眼球活动,观看结束后对眼动轨迹的分析则发现:当实验参与者的意见和演讲者的态度基本一致时,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注视演讲者的眼睛,并且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意见;如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4 页,共 6 页) 果他们对该议题的态度与演讲者不一致时,注视时间长度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度不存在相关性。实验也发现,如果演讲者更多地注视前方而不是眼神躲避,实验参与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的观点。 研究者受此启发,又开展了第二个研究,同样是 观看一些有争议的视频议题,但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嘴巴,而另外一部分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眼睛,在观看视频前后,让实验参与者就视频中的议题表明他们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事先就与演讲者观点不同,关注演讲者眼睛的参与者更难被说服,更难去接受演讲者所传递的信息。究其原因,可能和实验参与者对事件的态度有关。因此这部分研究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但你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已经确认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和你产生的眼神接触越多 ,反而抵触越深。 虽然我们发现了一些眼神的小秘密,但现实中眼神能够传递的信息太多,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彻底解读关于眼神的一切。人类的爱、恨、悲伤、惊恐都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同时信任、怀疑和讽刺也可以完美地用眼神表达,而更重要的是眼神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也使得它更为复杂、难解、捉摸不定。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言:“不畏浮云遮望眼”,但愿你我的生活中能遇到更多真诚、温暖的目光,也希望你我能在每一个眨眼的瞬间传递对他人的理解和对世界的善意。 1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请改正。( 4 分) ( 1)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 沟通,有 90以上都是眼神沟通来实现的。 ( 2)科学家研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只要你更多地注视对方,就能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 13第二段中, 法国研究者席琳 雅各布 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 分) 14第三段中,写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什么?( 3 分) 15第四段说:“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 ”请分别概括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两个研究在这方面的具体发现。( 4 分) 三(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19 题 。 余姚县海塘记 宋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求 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5 页,共 6 页)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往南) B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闻名) C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嘱托) D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劝说) 17对文中画虚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B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C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D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 1)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 2)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19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谢景初形象。( 5 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 分) 京 口 【 唐 】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 注 】 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发迹于京口。 ( 1)第三行采用 手法写古渡口 的特点。( 2 分) ( 2)“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3 分) 四( 4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 分) ( 1)决 定你高度的不是你想做什么事,而是你做成了什么事。 ( 2)人的两大重要功能就是,平等沟通能力和获取别人信任的能力。 ( 3)不要占小便宜,不要贪心,然后养成习惯,什么小恩小惠都不会打动你。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人靠占小便宜发家致富,但很多人却因为占小便宜倾家荡产。 请选择上述材料中其中一则的含义,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6 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仿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 30 分) 1 B( 3 分) 2 C( 3 分) 3 A( 3 分) 4. A( 3 分) B. “持续”改为“延续” C.“首次直接” D. 删去“的展开” 5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6 分,各 1 分。 句有差错该小题不得分, 句主体内容没有差错即可) 6( 1)关雎 苏霍姆林斯基 夏洛克( 3 分,各 1 分) ( 2)示例: 当简爱重新回到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 罗切斯特 的身边的时候 ,我们体会到的是悲悯。 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 ,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了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7. 为迎接 会的到来,我校“八芽儿”文学社将举行“ 们在行动”的征文比赛。文体不限,字数 600,用格子稿工整书写,截止日期为 6 月 30 日,稿件请交到一楼文学社办公室。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目的意义,主题,文体、字数要求,截稿日期,交稿地址,惯用语) 二( 30 分) 描写鲁老师家 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落,形象的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 9. 暗示了与 “ 做人 ” 相关的小说主题。 众人一起念旧词的细节,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表明了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深厚影响,也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联起个相关情节,紧凑聚焦;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 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对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 小说的几处照应句子中可以看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听到众人的谴责“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回答是考古学者的得 0 分) 12( 1)原文在开头是说: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 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 ( 2)原文在最后是说: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但你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已经确认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和你产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反而抵触越深。 ( 4 分。各 2 分) 13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避免旁观者产生“跟自己无关”或者是“自己的参与与否得不到重视”的感觉,因此也更愿意参加问卷调查。(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4为了说明眼神交流能够传递交流双方的一些人格特点,但在判断时必须要考虑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背景。(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5( 1)如果他们对该议题的态度与演讲者不一致时,注视时间长度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度不存在相关。 ( 2)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 ( 4 分。各 2 分。意思基本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