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参观万里梯田感受愚公精神 游览石头世界品味传统文化 王金庄研学旅行基地 1 1 研学前言研学前言 读万卷书 还要行万里路 研学 正日益成为当下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 方式 青少年游学四方 广交师友 增长见闻 开阔眼界 锻炼意志 增 强素质 研学研学 兼顾了诗和远方兼顾了诗和远方 在异乡不断流动的风景中 学员 有机会更真实地重新梳理自己和世界 的关系 美丽景色的作用可不仅仅在 于让人心旷神怡 它会不时给人一些启发 让孩子迅速成长 研学研学 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 启示孩子 学习不一定只发生在正襟危坐的课堂里 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 里 学习而是有更多元的面貌 更丰富的途径 研学研学 为孩子提供了一所梦想充能站为孩子提供了一所梦想充能站 在现阶段学习的基础上 增长见识 拓宽眼界 提升自我素质 丰富精神 世界 亲手为自己种下更多的梦想 二 活动背景二 活动背景 王金庄梯田 作为太行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誉 为 中国的第二万里长城 2014 年被评为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现正 2 积极申报 世界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 是 北方旱作梯田的典型 代表 是以王全有为 代表的王金庄人民敢 于战天斗地 利用自 然 改造自然的典型 代表 其极为丰厚的 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 有待大力开发 基于县教体局 大语文 教育战略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 和 研学旅行 设想的稳步推进 结合县 三五 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以及 王 全有精神 的学习弘扬和传承 特对 旱作梯田文化 在校园中的学习与推广 做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希望通过研学旅行 使参观梯田的孩子更加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 使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小学生能更好地享用大自然馈赠的资源 能够 在梯田文化的参与中认识美 发现美 感受美 表达美 并在活动中培养坚强 勇敢 坚持的美好品格 能感悟劳动改变自然 劳动创造生活的哲理 三 目的意义三 目的意义 参观涉县最美村落王金庄 近距离接触 中国最美梯田 学习劳模精神 穿过石 头世界 和时间对话 感受前人和天斗 和 地斗 在石头缝中生存的不屈精神以及王金 庄梯田所体现的自然美 人文美 竞生美 3 体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跨过 石板街 感受前人高超的建筑工艺 在石屋 石磨 石槽 石路 石凳怀抱中 一起品味 石头世界 中古老传统 的民居气息和太行山石头民居所蕴含的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 学会在生活中发 现语文 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 增强 大语文 观念 四 研学内容四 研学内容 1 提前了解中国旱作梯田的相关资料 景区概况 穿县境而过 山清水秀 沟深路险 地无三尺平 三里不同天 是这里的自然写照 靠天吃饭的涉县人 民 有着山一样的性格 他们与穷山恶水作斗争 谱写了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 的英雄赞歌 地处大山深处的王金庄就是涉县人民战天斗地 利用自然 改造 自然的典型 代表 王金庄 梯田总长度 为 4860 多 公里 几乎 和中国万里 长城一样长 堪称第二个万里长城 是中国农业的旱作农耕梯田的代表 是中国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名录中唯一的旱作梯田系统 2 了解王全有的生平简介 在旱作梯田和水库建设作出的伟大贡献等相关 知识 了解太行山区建筑文化 民俗文化 梯田文化 历史文化及石头文化的 相关知识 王全有 1912 1983 王金庄二街村人 196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4 曾任王金庄村党支部书记 历任二街党支部书记兼邯郸 地委委员 涉县革命委员会 副主任等职 1969 年赴京参 加国庆观礼 1975 年和 1978 年先后两次当选为第四 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数度赴京参加会议 一生率民栉风沐雨 餐山宿岭 种植花椒树 19000 余棵 河北日报 数次赞誉为 林业战线实干家 中共涉县委员会 涉县人民政府 于 1983 年悬匾授勋 林业功臣 他为家乡人民发展致富做出巨大贡献 五 培养目标五 培养目标 1 通过研学 让学生感受王金庄梯田的自然美 培养学生发现美 欣赏美 的意识 增强表达美的能力 2 通过研学 让学生体会王金庄梯田所体现的新时代愚公精神 培养他们 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3 通过研学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 增强 大语文 观念 4 通过研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社会实践能力 5 通过研学 让学生体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5 六 研学路线六 研学路线 路线路线 1 1 王全有广场艳阳天广场石板街 古兵 寨小南沟梯田 路线路线 2 2 王全有广场 岩凹沟梯田艳阳天广场 石板街王金庄北院古民居古兵寨 路线路线 3 3 王全有广场石板街王金庄北院古民居 大南沟梯田团结水库 艳阳天广场 路线路线 4 4 王全有广场岩凹沟梯田艳阳天广场 石板街王金庄北院古民居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 西坡 太行山高速 药王庙 7 7 各景点简介各景点简介 1 1 王全有广场王全有广场 王全有广场是 为了纪念时代愚公 全国人大代表王全 有所建 广场上有 以王全有为代表的 王金庄治山专业队 劳模群像雕塑 6 2 2 艳阳天广场艳阳天广场 艳阳天广场也叫 大碾坡 因元代在此 建的大石碾而得名 七八十年代在此取景 拍摄了电影 艳阳天 笨人王老大 浴血 太行 等电影 2016 修建为广场并命名艳阳天广场 广场上有艳阳天电影雕 塑 石壁上有时代愚公王全有带领治山专业队修筑梯田 事迹展览 对面是王全有林业功臣碑 3 3 石板街石板街 7 立村伊始因 山就势 规划有 序 1950 年冬 天进行过一次大 整修 街道全长 2000 多米 尤 其是中间的引路 石 设计合理 铺设坚固 60 多年过去了 无 数双脚印在块块 石板上镌刻下了 永远的印迹 这 条街越走越明亮 石屋 石房 石头墙 石板街里叮当响 街里碰面脸对脸 院里坐坐背靠墙 这首歌谣道出了石头是这条街 甚至是整个村的一个符号 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 目前已成为王金庄引人注目的景观亮点 4 4 王金庄北院古民居王金庄北院古民居 王金庄由于石多土少 自古以来 人们建房全是青石垒砌 以至形成石 头街 石头房 石头院子 石头窗 走进村子就是走进了石的世界 挖去 8 山坡一隅 凿开一方石平面 就是宅基 条石砌墙 石灰勾缝 木梁青瓦或石 板盖顶 上房 厢房 下房围出一个小小石院 清爽干净 北院更是王金庄石 头建筑的代表 石头雕刻细腻 门楼上的木雕 砖雕更是巧夺天工 5 5 王金庄梯田 王金庄梯田 王金庄梯田的美不必多讲 很多人都看过元阳梯田的美 那是一种带着曲 线般柔美智慧的 也有人看过龙脊 梯田 一种自然赋予人们劳动的杰 作 而很多人不知道 世间还有一 种梯田 是用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完 成的奇迹 这就是王金庄的 石头 梯田 王金庄梯田系统具有 四大 独特性 独特的生态景观 规模宏大的旱作梯田 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独特的生存技巧 当地群众通过藏粮于地的耕作技术 存粮于仓的贮存 9 技术 节粮于口的生存技巧 传承八百年 在 十年九旱 的山区创造了人间 奇迹 独特的生产系统 在石厚土薄 降雨极少的石灰岩山区建造的旱作梯田 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坡地改造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等生态修复和抗灾减灾等有 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独特的文化融合 自元代以来 涉县人民将粟作文化 梯田工程 石雕 技术巧妙结合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技术和习俗文化 参观王金庄梯田 你会强烈感受到她的自然之美 竞生之美 梯田景观有 其独特的美 她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相互竞生的产物 王金庄梯田景观位于 群山之中 山岭之上 当我们走进深山 举目四望 层层梯田拾级而上 攀山 10 登岭而后极目远眺 目之所及皆是梯田道道 它环山覆岭 随群山绵绵而无穷 无尽 不由人不震撼 感叹 感叹人力之无穷 感叹王金庄人民挑战自然 改 造自然意志之伟大 这里并不张扬 却让你震撼 这里虽在大山深处 却值得你来感受 就像 诗里说的 岭阪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 名梯田 那么来王金庄感受一下 石头梯田 层层有着愚公般精神垒砌的壮美吧 6 6 时代愚公王全有 时代愚公王全有 王全有 1912 1983 王金 庄二街村人 1965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 曾任王金庄村党支部书记 历任二街党支部书记兼邯郸地委 委员 涉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 职 1969 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1975 年和 1978 年先后两次当选 为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数度赴京参加会议 一生率民栉风沐雨 餐 山宿岭 种植花椒树 19000 余棵 河北日报 数次赞誉为 林业战线实干家 中共涉县委员会 涉县人民政府于 1983 年悬匾授勋 林业功臣 他为家人民 发展致富做出巨大贡献 王金庄地势险峻 到处沟壑纵横 石厚土薄 自古就有 山高石头多 出 门就爬坡 地在半空中 路无半步平 吃水比油贵 吃粮更发愁 之称 时任村支书的王全有带领村民成为 治山专业队 向石头宣战 向荒 11 山要粮 从 1965 年到 1975 年 用 了十年时间垒造梯田 造出梯田 2250 块 王全有于 1969 年带领全村 1200 名劳力 肩扛铁锤 钎爬上桃 花岭劈山修路 第一段工程要斩断 矗立百丈的断头崖 过去 此崖上 断送过许多人命 王全有腰系麻绳 飞身半壁 一口气干了 9 个小时 在崖上打下了第一个炮眼 他说 就是摔死我 也不能再让子孙后代行路难 短短 4 个月 他削平 11 个山垴 修通 13 华里长的盘山公路 让汽车开进了王金庄 王金庄耕地少得全县闻名 王全有带领治山专业队 驻进岩凹沟 劈土造 田 荒山陡坡石厚土少 每造一块地就要垒两丈高 一里长的双层石堰 挑近 万担土 他把石头在沟底砸碎 搬到陡坡上 在梯田外层垒大石 中间填碎石 然后从石缝里抠土 从山垴上刨土 担到梯田里 隆冬季节 大雪封山 王全有和大伙还在五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上搬石运土 修筑 天门悬田 整整 7 年 王全有带领专 业队以六七百工日修一亩田的 功夫 在岩凹沟 垒起双层石 堰 造出高标准梯田 被称作 12 王金庄团结水库 万里千担一亩田 青石板上创高产 1970 年 王全有和村党支部一班人 带领群众在大南沟兴建一座小型水库 没技术 他就和老石匠李天顾身背干粮 两次冒雨步行 60 公里 到古台水库去 取经 没有资金 他带头捐资凑款 搞浆砌无砂子 就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往返 20 公里 从龙虎河里背来 12 5 万公斤砂子 没有水 就到武安七 水岭村挑 规定每人 一天挑两担 王全有 挑三四担 经过两年 零一个月的奋战 终 于建成一座 13 万立方 米的小型水库 1974 年 王全有在河滩上砌涵洞造良田 其中双洞 2000 米 造截流坝 9 个 建石拱桥 3 座 造良田 244 亩 1977 年在村前修建了一座容量 9000 立方米的大 水池 并种上花椒树 使王金庄生产 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1983 年 王全有因病去世 1988 年 1 月 联合国世界粮食署评估团的专家到王金庄参观梯田时赞叹地 说 往上看登天梯 往下看入地门 中国人了不起 上管天 下管地 13 7 7 古兵寨 古兵寨 王金庄村东南的康岩寨 村北 的曹家寨 村后的李家寨 刘家寨 据专家认定均为春秋战国时赵简子 屯兵时所建的烽火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