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塘江资料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塘江资料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塘江资料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塘江资料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塘江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钱塘江 浙江省最大河流 免费编辑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河流 钱塘江 古称浙 全名 浙江 又名 折江 之江 罗刹江 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 富春江 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 山海经 因流经古钱塘县 今 杭州 而得名 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 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 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 来源 以北源新安江起算 河长 588 73 千米 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 河长 522 22 千 米 自源头起 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 流域面积 55058 平方公里 经杭州湾注入东 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 天下第一潮 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 心作用 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目录 1 基本概述 2 河流源头 3 干流概况 4 地理位置 5 自然气候 6 钱塘江大潮 7 旅游指南 8 历史文化 9 黑水现象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 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 自梅城以 钱塘江下 分别称为桐江 富春江 钱塘江 钱塘江两岸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 青芝埭尖 流经 14 个县市 注入杭州湾 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 统称富春江 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 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 形如反写的 之 字 西湖正好是 反 之 上的一点 故称之江 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 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 100 公里 至钱塘江口缩小到 20 公里 再上至海宁盐官 仅为 2 5 公里 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 从乍浦起以 1 5 10000 的坡度向上抬起 到仓 前附近达到顶点 再以 0 6 10000 的倒坡伸展到闻堰 此河段受江面束窄 河床隆起的 影响 潮波破裂汹涌 形成天下奇观 钱塘江潮 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干流依势向东 北注入杭州湾 河流呈羽状水系 杭州湾呈喇叭状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河流源头 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 汉书 地理志 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 水出丹阳黟县南蛮 中 后汉书 地理志 又提出 浙江出歙县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 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20 世纪 30 年代 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 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 安徽 江西三省 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 20 世纪 50 年代 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 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 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 确定 了钱塘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 1979 年版的 辞海 有这样的记载 钱塘江 旧称浙江 浙江省最大河流 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 20 世纪 70 年代末 一些学 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 提出新的意见 认为钱塘江源头 应该在安徽省休 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 即龙田河 即青芝埭尖 20 世纪 80 年代 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 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 确定 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 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 l600 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入海口 位置是浙江省海盐县的澉浦至对岸余姚市的西三闸一线 全长 605 公里 2010 年 9 月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 江省主要河流长度 流域面积 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 在该公告中 钱塘江以北源 新安江起算 河长 588 73 公里 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 河长 522 22 公里 在行 政管理 新闻传播 对外交流 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应当使用该数据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干流概况 钱塘江 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钱塘江大潮从发源地始 为大源河 再然后 叫做率水 在屯溪 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 从 屯溪的率口往下 一直到浦口 这条河流称为渐江 在浦口 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 江交汇 在练江这一段当中 有几条重要的三级支流汇入 分别是丰乐河 富资水 扬之 水 练江在浦口与渐江交汇后 注入千岛湖 一直往下流 然后 跌出大坝到达浙江境内 到了建德 先是叫做新安江 进入桐庐县后名富春江 到了杭州闻家堰 这条河流又改叫 钱塘江 之后汇入东海 折叠北源新安江 新安江源出古徽州休宁县六股尖东坡 源头海拔 1350 米 北流近 20 千米左江龙溪后 称大源 东北流约 17 千米 右纳小源后称率水 上游在率山 故名 以下在休宁县境 右纳沂源 新岭水 汊水 在屯溪左汇横江后称渐江 东北流 21 千米至浦口 左纳新安 江最大支流练江后始称新安江 自此折向东以 沿途左汇棉溪 昌源 大洲源 右汇街源 河 在街口附近进入浙江省境 继续东南流 经淳安 建德两县 左纳云源港 东源港 右纳郁川 郭村溪 武强溪 凤林港 穿铜官峡谷 新安江水库大坝在此修建 水库回 水可上溯至安徽深渡 再右纳寿昌江 流至梅城东与兰江汇合后称富春江 新安江属山溪性常年河 含沙量少 清澈见底 新安江水电站未建前 河床比降大 沿江多峡谷险滩 电站建成后 紫金滩以下形成一个面积为 580 平方公里的新安江水库 又称千岛湖 富春江水电站建成后 富春江水库回水已达洋溪 梅城水位稳定在 22 23 5 米之间 紫金滩以下的急流已消失 50t 货轮和 200 客位客轮自梅城可达白沙 洪水受新安江水电站调蓄控制 最大流量为 13200 立方米 秒 干流长 359 千米 流域面积 11674 平方千米 其中安徽和浙江省境内分别为 6025 和 5645 平方千米 江西省境内 4 平方千米 安徽省境多年平均流量 166 立方米 秒 总自然 落差 1240 米 水能理论蕴藏量 55 2 万千瓦 新安江主要支流 寿昌江 东源江 丰乐河 武强溪 昌溪 休宁河等 折叠南源马金溪 马金溪 为兰江上源 源出皖境县青芝埭尖北坡 源头海拔 810 米 汇流后称龙田溪 东南流入浙江省称齐溪 右汇源出莲花尖的左溪 至马金镇右汇何田溪后称马金溪 折向 西南流 左汇村头 金村 右汇中村 池淮诸溪后称常山港 再下行右汇龙山溪 左汇 九王 溪后入常山县境 县城附近开始 常山港循东西方向下泄 右汇龙绕 南门 左 汇虹桥 芳村诸溪 至衢县西南郊双港口 右汇江山港后称衢江 衢江沿东北东方向下泄 接纳了众多支流 为羽状水系 其中较大的有右岸的乌溪江 灵山港 左岸的铜山源 芝 溪 塔石溪 至兰溪市南郊的马公滩 右纳金华江后称兰江 从兰溪市折向北流 右纳梅 溪 大溪 左纳甘溪 至建德县梅城镇东与北源新安江汇合后称富春江 干流长 303 千米 流域面积 19468 平方千米 兰江段有支流金华江 衢江段支流有江山港 乌溪江 灵山港 折叠富春江段 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市梅城汇合后向东北流 下行至浦阳江口东江嘴的河段称富春江 长 102 公里 区间流域面积 7176 平方公里 北源至此全长为 461 公里 流域面积 38317 6 平方公里 从新安江 兰江在梅城东关汇合后始 自梅城东北流至乌石滩进峡谷 又东北流与桐 庐县严陵滩相接 这一段江又称七里泷 出七里泷富春江水库后 江面开阔 宽 400 700 米 至桐庐县 左纳分水江 至窄溪镇 左纳渌渚江 两岸地形起伏 至场口 镇始有较大平地 至富阳附近河道弯曲 宽 500 900 米 富阳以下 水流分叉 河中多 沙洲 以铜钱沙为最大 河岸及沙洲有此涨彼坍情况 再向下至浦阳江口 河道受潮汐影 响渐大 河宽 450 1200 米 富春江段有支流 分水江 渌渚江 壶源江 折叠钱塘江段 富春江在桐庐县城北左纳分水江后向下游左纳渌渚江 新桥江 苋浦 右纳大源溪 壶源江 至东江嘴进入钱塘江河口区的过渡段 至萧山市闻堰南侧的小砾山 右纳浦阳江 后 集水面积 41769 1 平方千米 富春江在闻堰镇附近纳浦阳江后称钱塘江 小砾山以下 江道折向西北 至九溪又折向东北流 加上西湖为一点 形若反 之 字 故又称 之江 闻堰镇小砾山至杭州市闸口段区间汇水面积 176 平方公里 钱塘江河口段主槽摆动频 繁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整治 闸口至海宁十堡段 60 余公里河段已基本稳定 在南岸绍 兴县新三江闸附近 曹娥江从右岸汇入后 钱塘江继续向东北流至海盐县澉浦镇长山闸与 余姚 慈溪两市交界处西三闸连线上 进入钱塘江河口区的潮流段 也称河口湾 杭州湾 最后在杭州湾芦潮港闸和外游山的连线上注入东海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 外口大 内口小 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 100 公里 至澉浦缩小到 20 公里 再上至海宁盐官 仅为 2 5 公里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起 河床急剧 抬高 致使河床容量突然变小 大量潮水涌入变浅的河道 使潮头受阻 而后面的潮水又 急速推进 出现水面壅高 甚至翻滚掺气 形成天下奇观 钱江潮 钱塘江段干流 流经浙江的杭州市区 余杭 海宁 海盐 平湖 萧山 绍兴 上虞 余姚 慈溪 镇海区 和上海的金山 奉贤 南汇 支流有浦阳江 曹娥江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钱塘江 钱塘江全长 605 公里 流域面积 48887 平方公里 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 上游安徽省休宁县海拔 l600 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汇新安江建德段后与衢江合流 经 杭州湾注入东海 全长 688 千米 流域面积 5 56 万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有金华江 婺港 新安江 桐溪 浦阳江等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钱塘江流域邻近中国东南沿海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温度 17C 冬季盛行 西北风 天气晴冷干燥 夏季多东南风 气温高 光照强 空气湿润 春秋两季气旋活动 频繁 冷暖变化大 春季及初夏多锋面雨 夏秋之际多台风 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主要山脉 走向基本正交 山脉起着阻滞北方寒流和台风的作用 年平均降水量 1600mm 其中 4 6 月多雨 占 50 易发生洪 涝灾害 7 9 月占 20 早灾频繁 河川径流年内 年 际变化较大 如富春江芦茨埠站 控制面积 31700km2 实测丰枯年径流之比为 5 1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著名大潮之一 涌潮的形成和地形关系密切 杭州湾是典型的喇叭 形河口 宽度自湾口向里急剧收缩 湾口宽达 100 公里 至澉浦水面宽 20 公里 至杭州 仅宽 1 公里 潮水上溯时 水体受到急剧约束 潮波能量高度集中 潮差显著增大 最大 潮差出现在澉浦 达 8 93 米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 是观潮的最佳时节 这期间 秋 阳朗照 金风宜人 游客群集 争睹奇景 余亚飞诗云 钱塘一望浪波连 顷刻狂澜横眼 前 看似平常江水里 蕴藏能量可惊天 平静的江面 大潮一来 掀起潮峰 气势恢宏 其力无穷 交叉潮交叉潮距杭州湾 55 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 由于 长期的泥沙淤积 在江中形成一沙洲 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 即东潮和南潮 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 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 形成变化多端 壮观异常的交叉潮 呈现出 海面雷霆聚 江心瀑布横 的壮观景象 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 激起一股水柱 高 达数丈 浪花飞溅 惊心动魄 待到水柱落回江面 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 并迅速向西奔驰 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 撞在顺直的海塘上 激起一团巨 大的水花 跌落在塘顶上 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线潮线潮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 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 等待观看一线潮 未见潮影 先闻潮声 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 江面仍是风平浪静 响声越来越大 犹如擂起万 面战鼓 震耳欲聋 远处 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 迅速西移 犹如 素练横江 漫漫 平沙起白虹 再近 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 逐渐升高 欲识潮头高几许 越山横在浪花 中 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 涌潮来到眼前 有万马奔腾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 锐 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 凡江道顺直 没有沙州的地方 潮头均呈一线 但都不如盐官好看 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 东 南两股 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 潮能集中 潮头特别高 通常为 1 2 米 有时可达 3 米以上 气势磅礴 潮景壮观 回头潮回头潮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 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 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 同干盐官 盐官河道顺直 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 而老盐仓的河道上 出于围垦和保护 海塘的需要 建有一条长达 660 米的拦河丁坝 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 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 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 落到西进的急流上 形成 一排 雪山 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 声如狮吼 惊天动地 这就是回头潮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折叠交通 公交公交 从上海出发还可以乘坐长途汽车 长途汽车站有买到衢州或者开化的车票 然 后在衢州或者开化再转车到钱江源 注 现在衢州车站有直接到钱江源的旅游车 另外 如果自驾车的话 行车路线有两条 1 上海出发走 8 高速公路一直开到浙江常山转入 205 国道一直可以开到钱江源森林公园门口 2 上海出发走 320 国道一直开到浙江常山转入 205 国道一直可以开到钱江源森林公园门口 自驾自驾 起点 杭州站终点 钱塘江大桥详细 行车指引 1 向东北出发走 200 米并右转到西湖大道 沿西湖大道走 7 公里并左转 3 走 100 米并直行到中河路高架 4 沿中河路高架走 47 公里并右转到闻涛路 5 沿闻涛路走 24 公 里并左转 6 走 1 公里并右转到江南大道 7 沿江南大道走 15 公里到达目的地 总路程约 1037 公里 折叠美食小吃 杭州菜以其质优价廉风靡江南 杭州菜属中国八大菜系之浙菜 清爽别致 是杭州菜 的最大特色 选料时鲜 制作精细 品种繁多 注重营养 讲求鲜咸合一 清淡鲜嫩 宋 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盛赞 天下酒宴之盛 未有如杭城也 也有 闻香下马 的典故 折叠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观潮记载观潮记载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钱江涌潮最大 潮头可达数米 海潮来时 声如雷鸣 排山倒海 犹如万马奔腾 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汉魏 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 盛于唐宋 公元七世纪至十三 世纪 历经 2000 余年 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尤其在中秋佳节前后 八方宾客蜂拥而至 争睹钱江潮的奇观 盛况空前 距杭州 50 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清费饧璜 1664 年 广陵涛辩 云 春秋时 潮盛于山东 汉及六朝盛于广陵 唐 宋以后 潮盛于浙江 盖地气自北而 南 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 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 王充 论衡 书虚篇 提到 浙江 山阴江 上虞江皆有涛 又说当时钱唐浙江 皆立子胥之庙 盖欲慰其恨心 止其 猛涛也 但是 王充只说 广陵曲江有涛 文人赋之 没有说赋钱塘江潮 可见 东汉时 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 估计 当时还没有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观赏钱塘秋潮 在汉 魏 六朝时已蔚成风气 至唐 宋时 此风更盛 相传农历 8 月 18 日 是潮神的生日 故潮峰最高 南宋朝廷曾经规定 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 以后相沿成习 遂成为观潮节 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长忆观潮 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 弄潮 与 观潮 活动的真实写照 故事传说故事传说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 跟其 他各地的江潮一样 既没有潮头 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 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 这个 巨人真高大 他只要轻轻呼一口气 就把一群人全部吹倒 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 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 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 因为他住在钱塘 江边 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 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 常常挑些大石块来 放在江边 过不多久 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 可是 这些盐只够他装扁担的一 头 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 放上肩去试试正好 就挑起来 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 天气热 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 有些累了 便放下担子歇歇 没想到竟打 起瞌睡来 正巧 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 潮水涨起来了 涨呀涨的 竟涨到岸上来 把 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闻 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 而且愈来愈咸 愈来 愈咸 他受不了 返身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