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部影像诊断,两个问题:1 胰腺分为几部分,胰头和胰腺颈部怎么划分。2 怎么判断脾脏是否有增大。,胃肠道的疾病在影像学的诊断中,以消化道造影检查为主。CT对于其恶性肿瘤向腔外侵犯的有无与程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淋巴结和远隔脏器的转移,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及估计预后,故CT检查多在胃肠道造影后进行。,肝 脏,CT检查可以显示肝脏的轮廓,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CT平扫: 1、检查前5-6小时禁食。 2、检查前20-30 分钟口服造影剂200-300ml,上检查床前再服200ml. 3、屏气。,CT检查普通CT检查(CT平扫) 1.检查前准备 2.扫描方法:仰卧位,必要时侧卧或俯卧位(防止胃内气体干扰) 3.范围:全肝,肝脏上缘到肝角下缘 4.参数: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连续扫描,可疑部位可薄层(5mm,3mm) 5.窗位:4555Hu 窗宽:100200Hu,CT增强扫描: 增加正常肝或病变的密度,扩大两者之间的密度差别,提高病变的发现率,使病变及其细节显示更加清晰,并可观察其血运情况。 1、造影剂:离子及非离子型。 2、静脉快速注入。,螺旋CT扫描 可以分别于动脉期 、 静脉期、延时期 分别对腹腔脏器进行扫描, 动脉期 扫描的时间 通常为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0-25秒。 门脉期 对比剂开始注射后60秒 肝实质期(延时期) 2-3分钟,造影剂在肝内的动态循环过程分为3期:1、动脉期: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强化 明显,门、腔静脉未显影,肝脏轻度强化。(肝脏为双血供)2、静脉期:主动脉与门、腔静脉的密度趋于一致,肝脏强化明显达峰值。3、平衡期:造影剂在血管内外分布均衡, 肝内血管影消失。,增强:,常用造影剂 离子造影剂 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意事项 1禁忌症 对碘过敏者禁用 肝肾功能减退、活动性肺结核、多发性脊髓瘤及甲亢者禁用 2. 做过敏试验 碘过敏症象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眼睑充血、流泪、流涕、喷嚏等,严重喉头水肿、过敏休克,CT增强扫描,肝脏的双期扫描 使用螺旋CT做增强扫描,分别注入造影剂20-25s(肝动脉期)和60s(门静脉期)进行全肝扫描,称为肝脏的双期扫描。,肝脏左右半肝、5叶、8段划分方法,门脉分支及走行(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途径),螺旋CT特点 扫描速度快 图像获得是连续不间断图像 容易获的任意各种层面的重建,肝脏正常CT表现,肝脏的CT值约40-60HU,高于脾、胰、肾。轮廓光滑。(有什么可以引起肝密度减低) 肝脏的断层解剖:第二肝门,门脉,肝门层面。 肝脏的分叶:胆囊窝与下腔静脉的连线分左、右肝。圆韧带将左肝分为内、外侧叶。肝右静脉分右肝为前、后叶。,肝脏 肝脏的大小形态 呈近似三角形 正常肝脏的轮廓光滑、整齐,其形状和显示的结构,依层面不同而异,胆囊的正常CT表现,位置、大小、外形变化较大。胆汁密度接近水,胆囊边界清,厚度约1-2mm.,胆囊平扫,胆囊增强,正常肝内、外胆管不显影,薄扫可能显示,表现为小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区,与血管表现相同,增强后血管增强而胆管无增强。,胰腺的正常CT表现,1、位置与周围关系:,(一)位置 右:十二指肠 左:脾门 前:腹膜小网膜囊后壁胃后壁 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胸导管起始部,1. 胰头部:最宽大,上下右被十二指肠圈 包绕后部无包膜 紧邻: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外部、右肾 静脉末端 最下部为胰头钩突,2. 胰颈部:连接胰头和胰体的部分:后面 有肠系膜上静脉通过,与脾静脉会合成 门静脉主干。,3. 胰体部: 包膜:前面有小网膜囊后壁的腹膜覆盖。 背面无包膜 紧邻:背面: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部,膈肌左脚、左肾上腺,左肾以及所属血管 上缘: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脾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沿胰腺上缘左行。 后缘:脾静脉 前缘:胃后壁,4. 胰尾部:末端与脾门相连,各部均有腹膜覆盖。 紧邻:脾动脉和脾静脉共同在尾深部行走,伴 同胰尾抵达脾门。,正常胰腺CT,2、胰腺形态:带状,蝌蚪状、哑铃状。肥胖者,由于脂肪浸润,呈羽毛状结构。 3、胰腺大小:最大径, 4、胰腺边缘:,脾脏检查方法,普通检查 可提示脾大小,形态、位置及邻近器官状态等,可显示钙化灶胃肠道造影 可显示脾肿大和异位而引起的受压移位 CT 脾的大小、形态、先天异常、肿瘤、炎症,外伤清楚显示 血管造影 诊断脾动脉血栓,动脉瘤、脾梗塞、脾脓肿,脾肿瘤、囊肿、脾破裂,脾的生理,人体最大的周围的淋巴器官 具有造血破血 滤血 免疫等多种功能,脾的解剖及正常影像,CT:位于左上腹后方 横断面:脾长径不超过10cm(12cm ),短径不能超过6cm(7cm)。头尾长度方向不超过15 cm。脾的CT值为49Hu 厚34cm。重量150g 长径:下极最低点到脾上极最高点的最大距离 宽径:垂直于长轴的最大径,脾的解剖及正常影像,血管造影 动脉期:脾动脉起源于腹腔A,有的起自腹主A,或肠系膜上A分支 毛细血管期:脾的密度开始不均匀,以后逐渐变均匀,密度增加 静脉期:脾静脉5-8mm,脾脏的测量方法 肋单位法 每一个与脾脏相邻的肋骨或肋间隙为一个肋单位,正常不超过5个了单元 通过上下缘来判断 脾脏的下缘高于肝脏的下缘 通过测量其厚度 脾脏的厚度不超过40mm 解剖学测量法 长10.5cm 宽6.5cm 厚2.5cm,脾脏的正常CT表现,脾脏CT值约为50HU。 肋单元:每一个与脾相临的肋骨或肋间隙。脾脏的外缘不超过5个。 脾CT值小于肝。,肝脏 肝密度异常: 1)高密度改变: 局灶性钙化可见于结核或寄生虫感染后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常见条索、网状钙化 肝包囊虫病在囊性病变的囊壁壳状钙化 胃肠道腺癌的转移瘤内可见细粒状钙化 肝弥漫密度增高可见于肝血色素沉着症,异常CT表现,2)低密度改变: 绝大多数肝病变都表现为密度减低 局限低密度可高于水或接近水密度 病灶内见小气泡或液气面为肝脓肿 肝内胆管扩张为树枝状低密度阴影 胆管积气者则呈条带状气体密度影 弥漫密度减低系肝内脂肪积聚所致 严重肝细胞脂肪变密度可呈负CT值(ct值定义) 肝脂肪变可使肝密度与血管密度倒置,肝大小改变 肝大小改变常伴肝外形及轮廓异常 肝硬化可见肝体积缩小、边缘波浪形 肝硬化者各叶大小比例失常,尾叶大,增强表现异常: 原发性肝癌病灶增强呈“快进快出” 肝血管瘤增强呈“早出晚归”表现 肝脓肿可形成双重密度的环状强化 肝囊肿则无增强,病灶显示更明确 门脉瘤栓者见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胆道 肝内胆管扩张表现为树枝状低密度影 肝内胆管扩张为肝门圆形低密度(5mm) 胆总管扩张为圆形低密度直径10mm 阳性结石表现为沿胆管分布高密度影 胆囊结石其形态、大小、密度等多样化 胆总管结石可见“靶征”或“新月征” 胆管癌可见胆管壁增厚、鼠尾状狭窄 胆道炎症性病变胆管或胆囊壁可增厚 急性胆囊炎者有时胆囊周围可见积液 胆道产气杆菌感染则可出现胆道积气,胆囊横断面直径5cm-胆囊增大 胆囊壁厚3mm-胆囊壁增厚,胆管下端阻塞的形态,3胰腺(1)大小异常: 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 胰腺肿瘤则表现为胰腺局限性增大 部分胰头癌可伴有胰腺体尾部萎缩 慢性胰腺炎多表现为胰腺体积缩小 部分慢性胰腺炎可为局限性炎性块,(2)导管异常: 胰管扩张表现为胰腺中央条状低密度影 胰头癌起源于导管上皮常引起胰管扩张 慢性胰腺炎及老年人也可见主胰管增宽,(3)密度异常: 胰腺炎胰腺内积液可造成胰腺密度不均 胰腺癌肿块内液化坏死有不规则低密度 慢性胰腺炎及胰岛细胞瘤可有点状钙化,(4)边缘异常: 肿瘤浸润或炎症渗出等使胰腺边缘模糊 急性胰腺炎的渗出致周围的肠系膜混浊 炎性渗出液可造成肾旁间隙增宽、积液 渗出液可被纤维膜包裹、形成假性囊肿,4.脾脏(1)大小异常: 脾周肋单位5个 脾下缘低于肝下缘(2)密度异常: 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视为异常表现 脾边缘部位的低密度多为脾梗塞表现 局限性低密度可见于原发或继发肿瘤 局限性高密度可见于错构瘤或结核等,肝硬化,病理: 肝细胞出现弥漫性变性,坏死,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最后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被改建,同时引起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坏。常见病因为肝炎和酗酒。(病理是影像基础) 分为: 小结节型,大结节型,混合型临床: 消瘦,乏力,门脉高压等。 转氨酶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CT表现: 1、肝脏大小的改变:肝脏各叶比例失调。 2、肝脏形态轮廓的改变:边缘凹凸不平。 3、肝脏密度的改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内可见高密度再生结节。再生结节怎么鉴别 4、肝裂增宽 5、继发改变: (1)脾大 (2)门脉增宽:脾静脉增粗食管胃底静脉增粗。 (3)腹水,边缘凹凸不平是再生结节和纤维化再生造成,尾状叶对比,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超过5%可致脂肪肝。常见病因有肥胖等。诱发甘油三脂和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在肝内聚集,浸润,和变性。 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脂肪肝。,CT表现: 平扫肝脏的密度降低,CT值低于正常。 肝/脾CT值之比0.85,可诊断。 增强扫描:肝强化程度不如脾脏。肝血管的走向、排列、大小、分支正常,没有受压异位及受侵犯征象。,肝岛,局灶性脂肪肝如何与肿瘤鉴别,肝脓肿,病理特点 全身或肝邻近器官化脓感染 细菌及脓毒栓子 门静脉、肝动脉、胆道扩散或直接侵犯 肝脏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白细胞崩解, 组织液化坏死脓腔肉芽组织增生脓肿壁 周围水肿炎症反应停止脓肿吸收而痊愈病变发展脓肿扩大穿破继发性脓肿 继发膈下脓肿、脓胸、肺脓肿,临床特点 肝大、肝区痛 触痛以及发热 白细胞升高等影像诊断前应该了解临床病史,CT: 肝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腔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 急性期脓肿外周见环状水肿带,边缘模糊 对比增强脓肿壁明显增强,多可见环征 20%的肝脓肿内出现小气泡(气液平)。,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特点 绝大多数单发,少数为多发 其直径从2mm到20cm不等 瘤灶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 其纤维间隔形成海绵状结构,临床特点 常无任何症状,为偶然体检发现 巨大瘤灶者上腹部胀痛不适(良性占位的通用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30-60岁,CT 平扫见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检查中要采用“两快一慢”的CT扫描技术 动脉期见肿瘤边缘开始出现结节状增强 数分钟后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性增强 整个增强过程表现“早出晚归”的特征 延时扫描病灶全部或大部呈等密度,CT表现可概括为三点 平扫表现低密度区 增强从周边部开始 最后则变成等密度,CT诊断血管瘤的敏感性准确性与检查技术密切相关,必须做到“二快一慢”快速注入足量造影剂快速扫描延迟扫描,不典型血管瘤,肝囊肿,病理特点 通常所说的肝囊肿为先天性肝囊肿 可能是胆管在胚胎期发育异常形成 囊壁薄,内衬分泌液体的上皮细胞 偶可有破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多囊肝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变,临床特点 多见于30-50岁,常为偶然发现 巨大囊肿可致肝大,上腹胀痛(良性占位通常如此),1、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 清楚,密度均匀,水样密度2、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3、特殊囊肿:壁厚、密度增高等,肝癌,成人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与乙型肝炎关系密切,50-90%合并肝硬化,39-50%肝硬化并发肝Ca肝cell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为不同程度的多血管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胆汁淤积和癌细胞的脂肪变性。易侵犯下腔V、肝V、门V,形成瘤栓,肝内转移肝门附近侵犯胆管黄疸肝外转移肾、骨、肺,病理学上分三型: 巨块型:5cm (最多见) 结节型:5mm-胆管轻度扩张 - 6-8mm -中度 9mm -重度 肝总管和胆总管1cm 肝门及肝实质内树枝状低密度影。 无强化,二) -胆道梗阻部位的诊断 胆管梗阻部位分为四段。 1. 肝门段 2. 胰上段 3. 胰腺段 4. 壶腹段,“ 末环”-胆道梗阻的位置。 “双管征”-壶腹部梗阻。,三)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 肿瘤、炎症、结石。 扩张的胆道呈枯枝或残根状-良性 软藤状 -恶性 梗阻部位高-恶性可能性大,胆管由大到小2厘米内,可见半月、靶征- - -结石。 见软组织肿块,胆管不规则变窄,壁厚- -肿瘤。 胆管由大到小逐渐过渡,3厘米以上 -炎症。,急性胰腺炎,病因: 胆源性: 结石、炎症、狭窄 酒精性: 酗酒、暴饮、暴食 感染性: 病毒、内、外毒素 代谢性: 高脂、高钙、高糖 手术后: 胃肠术、胆道术等,病理特点: 各种病因胰管内压升高胰液外溢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组织自溶 胆盐激活脂肪酶 脂肪坏死 ,胰腺轻度肿胀、充血水肿(早期)局灶或弥漫出血、坏死胰内、外脂肪坏死及液体积聚炎症被控制纤维包绕假性囊肿 大多为单纯水肿型,少数为出血坏死型 坏死性者可并发蜂窝组织炎和胰腺脓肿,1 积液。 2 假性囊肿。 3 脓肿。 4 胰腺坏死。 5 出血。 6 假性动脉瘤。,临床特点: 起病急骤,上腹部痛,多为持续性 有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血白细胞计数、血和尿淀粉酶升高,CT: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少数轻型病人,可无阳性表现 多有不同程度的胰弥漫性增大 胰密度可稍低,均匀或不均匀 胰腺轮廓可模糊、或少量渗液 胰腺可均匀增强,无坏死区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常有明显弥漫性增大 胰腺密度不均,增强后更明显 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边界模糊 胰外积液,小网膜囊积液多见 两肾前筋膜、肾周筋膜可增厚 炎症可扩展到大腿上部或纵隔 进入肝实质内、经脾门入脾脏 病灶有气泡提示产气杆菌感染 假性囊肿多为单房,囊壁均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病理: 分为酒精性、梗阻性两类。 胰腺纤维化,质地变硬,体积缩小。 酒精性-胰管结石、钙化多见。 梗阻性-大导管扩张。,临床: 1 上腹部疼痛。 2 体重减轻。 3 胰腺功能不全。,CT: 1 体积缩小 2 胰管扩张 3 钙化 4 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癌,病理特点: 胰头癌最多,胰体癌次之,而胰尾癌最少 胰头癌易侵犯胆总管而引起阻黄而被发现 多源于胰管上皮细胞,极少源于腺泡上 富有纤维组织质地坚硬,为少血供的肿瘤 胰头癌常直接侵犯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 胰体癌常侵犯腹腔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 胰尾癌常侵犯脾门,胰腺癌易转移到肝 胰腺癌易淋巴转移到胰周及后腹膜淋巴结,临床特点: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 腹胀、腹痛、纳差、体重减轻 胰头癌可早期出现梗阻性黄疸 胰体、尾癌多因肿块就诊发现,CT: A胰局部肿大 胰腺外形因局部隆起或肿块变形 平扫肿块密度与正常胰腺等密度 较大肿瘤内发生坏死则见低密度 增强扫描时瘤灶密度增加不明显 胰头癌常可见胰体尾部萎缩表现 胰头钩突癌表现为三角形态消失 体、尾癌肿块内常见低密度坏死,B. 胰导管阻塞 肿瘤远端的主胰管扩张,甚至形成潴留性囊肿 少数钩突癌发生在导管开口下,无主胰管扩张,C胆总管阻塞 胰头癌常早期侵犯胆总管下端引起胆总管阻塞 梗阻近端胆总管、胆囊、及肝胆管均可见扩张 胰管、胆总管均受累则可见所谓的“双管征”,D侵犯胰周血管 胰腺与血管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 肿块包绕血管,血管形态不规则 血管内有癌栓形成甚至完全阻塞,E侵犯周围脏器 胰腺癌易侵犯十二指肠、胃窦后壁、结肠、大网膜 十二指肠及结肠受累,显示局部肠管壁增厚、僵硬 胃窦后壁受累则增厚,且胃与胰腺的脂肪间隙消失 侵犯大网膜致大网膜混浊、增厚形成“饼状大网膜” 常同时有腹膜种植性转移,而合并有大量腹水征象,F肿瘤转移征象 a.血行转移 b.淋巴转移,胰头癌平扫,胰头明显增大呈分叶状,其内有低密度坏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增强,胰头明显强化,其内坏死显示更清楚。,胰体癌,胰尾癌,胰头癌,胰头癌平扫,胰头明显增大呈分叶状,其内有低密度坏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增强,胰头明显强化,其内坏死显示更清楚。,胰体癌,胰岛细胞瘤,病理特点: 多发生在胰岛组织较多的体、尾部 通常是单发结节状,直径不超过2cm 一般为良性,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 部分尚可向周围扩散,甚或远处转移 分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两类,临床特点: 表现以其分泌激素而定 胰岛素瘤可低血糖昏迷 胃泌素瘤则消化性溃疡 内分泌素检查有助诊断,CT: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多数瘤灶较小,胰腺形态和轮廓无改变 瘤灶较大者呈局限性肿块,少数可钙化 瘤灶强化早而明显,强化持续时间较长 少数肿瘤为少血管性,甚至为囊性改变 恶性胰岛细胞瘤可发现肝或胰周转移灶,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胰腺肿块多较大,多发生在胰体、尾部 密度可均一,少数病变内有结节状钙化 增强检查均一强化,也可为不均一强化,先天性脾疾患游走脾、额外脾、多脾,CT,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多同时有多脏器的异位症,如右位心、异位的肝、胃肠、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脏与大血管发育不全、畸形等,副脾,副脾伴左下腔静脉,脾脏囊肿(Spleen cyst),可分三类 真性脾囊肿:其内衬以内皮细胞,系先天性囊肿。 假性脾囊肿: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多数由于外伤脾内血肿、梗死或脓肿吸收所致,多见,占脾囊肿的80%左右 脾包虫囊肿:常与肝或肺包虫囊肿同时存在,多见于牧区,临床表现,多不引起症状,但囊肿较大时 可表现为腹痛和腹部包块 包虫性脾囊肿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影像学表现,平片 可见偏大,或偶见钙化 胃肠造影 胃、结肠受压移位CT 境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接近0 合并出血感染时,密度可出现不均改变 囊壁有时可见条形钙化 增强时,无强化血管造影 受压、拉长、包绕、不扩张,充盈缺损,肝脾囊肿,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小儿为毛细血管瘤,成人为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 上腹痛、肿块、压迫感、恶心、呕吐等平片:可见点状、星芒状、条纹状钙化 胃肠造影与脾囊肿相似,CT,平扫 均匀的低密度影,边界清。内部有出血坏死时,密度可不均匀 增强 肿瘤边缘先出现斑点状强化,增强区逐渐向中心扩展,3-4分钟后,全部增强,呈等密度状态血管造影 从动脉期到静脉期一直可见斑点、棉絮状造影剂贮留,无动静脉短路,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splenic lymphangioma),属真性囊肿之一 单纯状 海绵状 囊肿状 淋巴管发育畸形,淋巴回流受阻导致淋巴液积聚并呈囊性扩张,非真正肿瘤 临床表现 压迫左上腹不适 疼痛,影像学表现,平片 脾大,内无钙化 胃肠造影 受压移位改变血管造影 受压、拉长、包绕、不扩张,充盈缺损CT 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影,无强化。CT值 15- 33Hu,脾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spleen),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 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 前者较为多见 病理学上,何杰金或非何杰金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 弥漫的细小结节型 多发肿块型 单发巨大的肿块型,脾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 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 患者感觉左上腹疼 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 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脾恶性淋巴瘤平片 脾脏增大 血管造影 脾动脉分支受压移位,动脉可见浸润狭窄、充盈缺损,脾恶性淋巴瘤 CT,脾脏增大 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 病变显示清(病变稍强化,而周围脾实质强化显著) 全身性恶性淋巴瘤 弥漫性脾内浸润结节影密度不均 可见增强效应 脾门处及主动脉周围可有成堆的肿大淋巴结,脾淋巴瘤,多发脾淋巴瘤,脾恶性淋巴瘤,脾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of spleen),脾的转移瘤以血行播散为主,少数也可为淋巴管转移。 可来源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少数也可来源于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骨及软骨恶性肿瘤等 占全身转移瘤的2-4%。,临床表现,多有原发灶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 体重减轻 左上腹包块 影像学表现 平片脾大,诊断价值不大 血管造影 可见邻近血管分支受压、移位、包绕征相,并见不规则肿瘤血管、不同程度肿瘤染色,CT,平扫为多发低密度病变,形态较规则,大的病灶内可见坏死 增强扫描可见不同强化效果 有的可相互融合,此时境界不清楚 个别的转移瘤表现为囊性水样密度 可见腹膜(腹水或结节块阴影)、肝及其他脏器有转移灶,脾脓肿,病理特点: 脾脓肿常为败血症的脓栓所引起 病因多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腹部脏器的严重感染也可侵犯脾 初为脾弥漫性增大,后形成脓肿 脓肿壁外有毛细血管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26762:2025 EN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llocation systems used in gas productions facilities
- 【正版授权】 ISO 19690-2:2018/Amd 1:2025 EN Disc springs - Part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Amendment 1: Durability chart for not shot peened springs (group 3)
- 【正版授权】 IEC 61300-2-5:2022+AMD1:2025 CSV EN Fibre optic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and passive components - Basic test an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 Part 2-5: Tests - Torsion
- 【正版授权】 IEC 60614-2-1:1982 EN-D Specification for conduit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Part 2: Particular specifications for conduits. Section One: Metal conduits
- 校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 药学执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法院文职面试题及答案
- 骨科填空考试题及答案
- 海关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解除共管账户协议书
- 心胸外科麻醉管理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基础》课件 第1-3章 初识鸿蒙、ArkTS(上)、ArkTS(下)
- 2025年医院血透室人员培训计划
- 《消防员心理素质培养》课件
- 倍智tas人才测评系统题库及答案
-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课件
- 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默写表(人教版)
- 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控制与保障措施
- 会籍顾问礼仪培训
- 中医药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