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要素计算_第1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_第2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_第3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_第4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拉坡后 坡度差已知 变坡点高程已知 切线上各点和高程也就知道了 选定竖曲线半径 R 用竖距计算公式求出切线上各点的竖距 切线高程 减竖距就是竖曲线高程 竖距公式如下 一 路线转角 交点间距的计算 一 在地形图上量出路线起终点及各路线交点的坐标 2 1 Q23810 27180JD23996 26977JD24684 26591D 3 JD248480 25885 4 JD25350 25204 ZD 26062 25783 二 计算公式及方法 设起点坐标为 第 个交点坐标为则坐标增 00 QD X Yi 1 2 3 4 iii JDX Yi 量 11 iiii DXXXDYYY 交点间距 2 2 DDXDY 象限角 arctan DY DX 方位角 A 是由象限角推算的 象限 DXDYA 象限 DXDYA A 180A 180A 360A 转角 1iii AA 1 1 JDQD与之间 坐标增量 10 23966 23810 1860DXXX 10 26977271802030DYYY 2 交点间距 22 22 186203275 33DDXDYm 象限角 203 arctanarctan47 502 186 DY DX 方位角 0 36036047 502312 498A 2 12 JDJD与之间 坐标增量 21 X 2468423966 6880DXX 21 Y26591 269773860DYY 交点间距 22 22 688386788 89DDXDYm 象限角 386 arctanarctan29 294 688 DY DX 方位角 1 36036029 294330 706A 转角 110 330 706312 49818 208AA 3 23 JDJD 与之间 坐标增量 32 X 2484024684 1560DXX 32 Y25885265917060DYY 交点间距 22 22 156706723 03DDXDYm 象限角 706 arctanarctan77 54 156 DY DX 方位角 2 36036077 54282 46A 转角 221 282 46330 70648 246AA 4 34 JDJD 与之间 坐标增量 43 X 2535024840 5100DXX 43 Y25204258856810DYY 交点间距 22 22 510681850 8DDXDYm 象限角 510 arctanarctan53 171 681 DY DX 方位角 3 36036053 171306 829A 转角 332 306 829282 4624 369AA 3 5 4 ZDJD 与之间 坐标增量 4 X 2606225350 7120DXX 4 Y25783252045790DYY 交点间距 2 222 712579917 706DDXDYm 象限角 579 arctanarctan39 118 712 DY DX 方位角 0 39 118A 转角 443 39 118312 49892 289AA 二 各平曲线要素的计算二 各平曲线要素的计算 一一 JD1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计算 取 设计速度为 JD1桩号为 K0 275 33 转角800mR hkm 6018 208 1 缓和曲线长度 则 S L 33 60 0 0360 0369 72 m 800 S V L R m 503 6 3 60 3 6 3 V LS 800 80088 89 800 m 99 S R LR 取整数 采用缓和曲线长 120m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 V 时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 hkm60m50 2 圆曲线内移值R 2424 33 120120 0 75 m 242688 24 8002688 800 SS LL R RR 3 总切线长 h T 先求 33 22 120120 59 989 m 22402240 800 SS LL q R 所以 18 208 tan 8000 75 tan59 989188 31 m 22 h TRRq 4 4 曲线总长度 h L 0 075 2 S L R 2 2 374 22 m 180180 hSS LRLR L 5 五个基本桩号 K0 274 33 1 JD 188 31 h T K0 087 02 1 ZH 120 00 S L K0 207 02 1 HY 134 22 2 Sh LL K0 341 24 1 YH 120 00 S L K0 461 24 1 HZ 187 11 h 2 1 L K0 274 13 1 QZ 18 208 sec 8000 75sec80010 97 m 22 h ERRR 超距 所以 由 QZ 桩号算出 JD1桩 h 22 188 31 374 222 4 m DTL 号为 与原来的 JD1桩号相同 说明计算无误 2 4 0274 130275 33 2 KK 式中 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R 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 rad 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 也称为切线增值 q m 5 圆曲线半径 Rm 缓和曲线长 s Lm 偏角 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 h Tm 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 h Lm 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 h Em 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 h D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 rad 二二 JD2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计算 JD2桩号为 K1 061 82 转角 设计速度为 此平曲线48 246 hkm 60 通过垭口 为了控制高程 决定以外距 E 值控制半径的大小 在图纸上用比 例尺量取 暂取 代入公式 求30Em 120 s Lm 2 2 sec1 sec0 2242 s L RER 的 取311 6mR 300mR 1 缓和曲线长度 则 S L 33 60 0 0360 03625 92 m 300 S V L R m 503 6 3 60 3 6 3 V LS 300 30033 33 300 m 99 S R LR 取整数 采用缓和曲线长 120m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 V 时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 并满足上述假设 hkm60m50 2 圆曲线内移值R 6 2424 33 120120 2 m 242688 24 3002688 300 SS LL R RR 3 总切线长 h T 先求 33 22 120120 59 997 m 22402240 300 SS LL q R 所以 48 246 tan 3002 tan59 997195 13 m 22 h TRRq 4 曲线总长度 h L 120 0 2 22 300 S L R 2 2 372 61 m 180180 hSS LRLR L 5 五个基本桩号 K1 061 82 2 JD 195 13 h T K0 866 69 2 ZH 120 00 S L K0 986 69 2 HY 132 61 2 Sh LL K1 119 30 2 YH 120 00 S L K1 239 30 2 HZ 186 31 h 2 1 L K1 052 99 2 QZ 48 246 sec 3000 2 sec30030 90 m 22 h ERRR 7 超距 所以 由 QZ2桩号算出 JD2 h 22 195 13372 6117 65 m DTL 桩号为 与原来的 JD2桩号相同 说明计算无误 17 65 1 052 991 061 82 2 KK 式中 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R 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 rad 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 也称为切线增值 q m 圆曲线半径 Rm 缓和曲线长 s Lm 偏角 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 h Tm 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 h Lm 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 h Em 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 h D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 rad 三三 JD3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计算 取 设计速度为 JD3桩号为 K1 767 19 转角400mR hkm 6024 369 1 缓和曲线长度 则 S L 33 60 0 0360 03619 44 m 400 S V L R m 503 6 3 60 3 6 3 V LS 400 40044 44 400 m 99 S R LR 取整数 采用缓和曲线长 70m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 8 时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 Vhkm60m50 2 圆曲线内移值R 2424 33 7070 0 51 m 242688 24 4002688 400 SS LL R RR 3 总切线长 h T 先求 33 22 7070 34 991 m 22402240 400 SS LL q R 所以 24 369 tan 4000 51 tan34 991121 471 m 22 h TRRq 4 曲线总长度 h L 70 0 0875 22 400 S L R 2 2 240 123 m 180180 hSS LRLR L 5 五个基本桩号 K1 767 19 3 JD 121 471 h T K1 645 719 3 ZH 70 00 S L K1 715 719 3 HY 100 123 2 Sh LL K1 815 842 3 YH 70 00 S L K1 885 842 3 HZ 120 061 h 2 1 L K1 765 781 3 QZ 9 24 369 sec 4000 51 sec4009 74 m 22 h ERRR 超距 所以 由 QZ2桩号算出 h 22 121 471 240 1232 819 m DTL JD2桩号为 与原来的 JD2桩号相同 说明计算无 2 819 1 765 7811 767 19 2 KK 误 式中 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R 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 rad 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 也称为切线增值 q m 圆曲线半径 Rm 缓和曲线长 s Lm 偏角 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 h Tm 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 h Lm 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 h Em 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 h D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 rad 四四 JD4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计算 设计速度为 JD2桩号为 K2 615 171 转角hkm 6092 289 在 公路线形设计规范 中明确规定 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 不小于 6V m 为宜 为保证满足此要求 此处平曲线半径以切线长 T 值控 制 取 暂时取 3 6850 8360 121 471369 329 TDVTm 369 Tm 10 依据公式 代入相关数据取得90 s Lm 2 2 tantan0 22242 ss h LL TRT R 取 R 310 22 m 310mR 1 缓和曲线长度 则 S L 33 60 0 0360 03625 92 m 300 S V L R m 503 6 3 60 3 6 3 V LS 310 31034 44 310 m 99 S R LR 取整数 采用缓和曲线长 90m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规定 时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 满足上述假设 Vhkm60m50 2 圆曲线内移值R 2424 33 9090 1 089 m 242688 24 3102688 310 SS LL R RR 3 总切线长 h T 先求 33 22 9090 44 968 m 22402240 310 SS LL q R 所以 92 289 tan 310 1 089 tan44 968368 77 m 22 h TRRq 4 曲线总长度 h L 90 0 145 22 310 S L R 2 2 589 317 m 180180 hSS LRLR L 5 五个基本桩号 K2 615 171 4 JD 368 770 h T K2 246 401 4 ZH 11 90 00 S L K2 336 401 4 HY 409 317 2 Sh LL K2 745 718 4 YH 90 00 S L K2 835 718 4 HZ 294 658 h 2 1 L K2 541 060 4 QZ 92 289 sec 310 1 089 sec310139 004 m 22 h ERRR 超距 所以 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