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爱国情怀_第1页
宋词中的爱国情怀_第2页
宋词中的爱国情怀_第3页
宋词中的爱国情怀_第4页
宋词中的爱国情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2015 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 浅议宋词中的爱国情怀 论文作者姓名 郭长健 作 者 学 号 所 在 学 院 民生学院 所 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导师姓名职称 陈丽丽 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 2015 年 4 月 10 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2 关 键 词 2 引 言 2 一 宋朝爱国词产生的历史原因 3 二 初露头角的北宋爱国词 4 三 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南宋爱国词 7 四 宋代爱国词的集大成者 辛弃疾 8 五 宋代爱国词的地位与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1 浅议宋词中的爱国情怀 2015 届 民生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郭长健 指导老师 陈丽丽 副教授 摘要 词历代被视为宋代文学的代表 这种以娱宾逸兴为主要目的的文学样式 通常以婉 约的抒情为主导风格 在各类宋词题材中 爱国主题经常引起后人的关注 宋朝时期的爱 国词 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 它伴随着两宋之交的国家支离破碎 统治阶级腐朽懦弱 民族危在旦夕的时代背景而被文坛所接受 成为一种文学潮流 在国难当头 民族危亡之 际 时代造就了爱国词 其爱国词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最为兴盛 以辛弃疾为首的词人 把爱国词推向了最高峰 关键词 宋词 爱国情怀 发展历程 辛弃疾 引言 据 全宋词 和 全宋词补辑 所收入 现存宋词多达两万零八百余首 包括残篇 词人也有一千四百三十余家 但是北宋词人笔下的爱国词现存仅有十余首 只占现存北宋 词总量的千分之二 至靖康之难后的南宋爱国词派崛起 宋朝的爱国词才汇成江河 响彻 整个中华文学史 两宋的爱国词作一改前人词作那种具有浓厚的绮罗香泽之态 沉醉于青楼狎妓 留连光景 茶余酒后消遣之物又带着浓郁的娱乐性的词风 转而或抒发或表现对民族危亡 国土破碎 苟且偷生之态的感触 把对祖国的慷慨激昂 振奋人心的词作 汇聚成一股新的文学潮流 在宋代词坛贡献出一幕幕笔力苍劲 格调豪迈 意境高远的爱国词作 成为中华民族诗词 史上的一座宝贵遗产 词作为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这种可以合乐而歌的新体裁 最初兴起于隋唐相交之际 中唐以后广为流传较并引起了一些文人的注意 到了晚唐五代 时期 文人骚客作词之风气开始盛行 宋词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方式 丰富多彩的体裁 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 因而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珍品 而那些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灿烂篇章更为人所推崇 北宋范仲淹 苏轼贺铸等人 就是利用 词的这种文学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唱响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爱国词 历经北宋 末年的酝酿和积蓄 爱国词在南宋发展到了高潮阶段 从初期的张元干 张孝祥 李清照 等人的词作到南宋爱国词的集大成者辛弃疾及后期的刘克庄等人 以对祖国炙热的情怀 唱出了慷慨激昂 斗志昂扬的壮烈篇章 汇聚成一股大气磅礴的文学新潮流 在南北宋相 交之际的词坛奏起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成为中国词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 本文试就南北 宋相交之际爱国词的产生及特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宋朝爱国词产生的历史原因 从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到忽必烈南下攻下临安的三百多年间 整个宋代 一直饱受边疆战乱的困惑 面对北方的强敌辽国 西夏 北宋的统治者无论是出兵征讨还 是捐钱纳贡都没有能将这种危机解除 以致整个北宋时期都没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帽子 而 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南宋对北方的强敌金国就更无计可施了 只能以岁输金帛 粉饰太平为 计 苟安于临安 面对北辽 西夏 金 元的虎视眈眈 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忧民精神的 文人骚客 无路请缨的士大夫们就以词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己要求抵御外辱 恢复失地的 强烈呼声 在统治阶级无能腐朽 奸佞当道的时代背景下 忧国忧民之臣或遭贬谪或远离 庙堂 无处施展豪情壮志 无法挽回积贫积弱之颓势 特别是 1126 年 金兵南下入侵中原 徽宗 钦宗不作抵抗 终于 1127 年沦为金兵的阶下 囚 北宋宣告结束 赵构称帝后南宋初期 这个时期 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 民族矛盾空 前激化 而在风雨漂泊中的南宋朝廷 不但不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 非但不奋发图强 反 而继续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 换来的只有可耻的苟延馋喘的偏安局面 国家朝不保夕 百 姓家破人亡 在这民族危机四伏的时刻 主战派和投降派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主战派要求 挥师北上 收复失地 迎回二圣 恢复中原 并为此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 然而 他们 当中的大多数爱国将领及士大夫遭到迫害 如南宋首相李纲被贬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冤 杀 胡栓上书为民请命被革职 张元干也因作词送别胡栓而被革职 此时 不得志的他们 满腔的热血 悲愤 痛苦 就如火山喷发一样 化作大量慷慨悲歌 壮烈激昂的爱国篇章 这些在南宋词坛上初露头角的词 高扬着抵御外敌 保卫家国的壮烈精神 反映了社会各 阶层人民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和故土难归的悲伤情怀 体现了绝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文学作品往往是表现现实生活的最好形式 同时也深受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 文学样式 风格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 北宋词中充满爱国情怀的杰作中当推范仲淹的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和贺铸的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 范仲淹的词开创了后世豪放爱国 词的先声 贺铸则在 六州歌头 中抒发了无路请缨 报国无门的悲壮 悲切的控述了投 降派 犹如撞金击石般振聋发聩 而异军突起在南宋词坛的爱国词 就是尽弃了浅吟低唱 曲折委婉 红绿绮艳的妩媚之词格 继承了范仲淹 苏轼 贺铸的豪放派词风 并更进一 步发展 他们用 自在如神之笔 迈往凌云之气 作词 并以苍凉 沉郁 悲壮 雄奇 豪迈为词风主调的爱国词 成为两宋相交之际的词坛的主流 爱国词正是在当时的历史特 殊环境和现实社会的产物 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 初露头角的北宋爱国词 北宋的建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连年征战 建立了中央集权中央统治集团 客观上使当时百 姓有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从事农业 手工业生产 从而促进商业的繁荣 社会经济得以 进一步发展 这同时给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再加上当时夏辽的 无暇南顾 从开国到金入侵的一百多年内统治阶级的大部分人陶醉于他们时代的 承平气 象 之中 这就为北宋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而相对稳定的环境 北宋初期的词人继 承了唐五代花间词派清新 秀丽 婉约的词风 从整个词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一时期应属于 宋词发展的初期 词人这个职业为多数人所不耻 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生活条件 使更多 词人开始创作反映日常生活的词作 词的功用也仅是用于娱乐的 早期的爱国词也并不是 由专职的词人所创作的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 北宋积贫积弱的国情也日渐显现其弊端 范 仲淹作为一位多年在外戍边 亲临一线的官员 深切的感受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守军将 士的艰苦 于是在康定元年 1040 的八月 在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兼知延州任时 创作了 渔家傲 一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燕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河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描写了边疆环境的荒凉 大军将士戍边的艰辛 燕然未勒归无计 道出自己守卫家国 消灭外敌的雄心壮志 而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则是对戍边将士 艰辛生活的深切怜悯与同情 正是由于范仲淹这广阔胸襟抱负和丰富的生活实践 同时又 有极高的文学才华与修养 才成就了这首抒发戍边辛苦又体现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词 可以说这首词开了宋朝爱国词的先河 但当时像范仲淹这样的词人并不多见 在宋初的词 人当中 词作比较多 被称为词坛领袖的是宴殊和欧阳修 但是宴殊的词风接近西昆派 追求词藻 声律 对仗 堆砌典故而内容空泛 缺乏现实内容和真情实感 而欧阳修的词 在境界上的开拓和抒情的深度上都超过了宴殊 在他的 朝中措 一词中感慨宦途的风波 叹息年华的消失 表现他的政治情绪和人生观点 这样的作品已经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 和表现手法 为后来苏轼一派的豪放词开了先路 北宋词的爱国情怀则集中体现在苏轼的 豪放词中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苏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在 幼年时期就接受了丰富且良好的文化教养和熏陶 苏轼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和 命运的担忧 针对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 写了二十五篇 进策 和 思治论 提出了一系 列富国强兵的策略 正是由于苏轼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 使他的词中也渗透着浓郁的爱国 主义气息 苏轼对词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 给词的发展拓宽道路 开创了豪放词 派 苏轼同时也扩大了词的意境 他的词体伤今怀古 记游感旧 言志抒怀 谈禅说理描 写祖国的壮丽河山 使词真正达到了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的艺术境界 在他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以一种服老的口吻抒发 了自己豪气 写出了射猎的壮观 而在词的下阕以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的万丈雄心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词中以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的问句 自比冯唐 希冀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 也深寓着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的感慨 而在最 能代表苏轼豪放风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 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 还酹江月 词中抒发了词人对雄丽壮阔的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对历史英雄事迹的向往 以及对自己 一事无成 早生华发的感慨 通过对周公瑾羽扇纶巾 从容克敌致胜的英雄气概的无比崇 尚 反映了作者也希望能够想周公瑾一样为国杀敌 抗击入侵之敌的爱国情怀 全词境界 开阔 豪情激荡 其中虽有 人生如梦 的叹息 只不过是词人被贬黄州 岁月蹉跎 壮 志未酬的自我慰藉和牢骚 而这类的爱国词 在苏轼的创作虽然不多 但却为宋词的发展 开辟了新的道路 并被南宋辛弃疾等词人所继承和发展 在此后 北宋的词人大多数也吸 收了苏轼的风格的影响 北宋后期的贺铸的爱国词方面 他虽不属于苏门 但爱国词却深 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影响 贺铸和苏轼一样 也是 满心而发 肆口而成 抒发自己的人生 感悟 表达自己独特的人格面貌 在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 少年侠气 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 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 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 白羽 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似黄粱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蓬 官冗从 怀倥偬 落尘笼 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 忽奇功 笳鼓动 渔阳弄 思悲翁 不请长缨 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 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 词的上阕开篇就以雄健的笔力 非凡的气势 描写了词人年少时期结交英雄豪杰 意气风 发 豪情满怀 下阕时词人笔锋突然一转 似黄粱梦 就像一枕黄粱梦一样 不再讲 述青年时代的侠雄生活 马上将笔触转向不如意之处 描写词人如今身处异乡 身居卑微 的武职 忙于繁琐的杂事 空有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 得不到请缨杀敌机会的苦闷 从全 词来看 其风格苍劲雄健 豪壮奔放 全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句式有 时骏急如风 尤其三言句式犹如连珠炮发 将豪迈奔放的情感表达得更是淋漓尽致 有时 用典细密而自然 词意婉约约而丰满 有时声律精密 将其抑塞磊落 豪壮睥睨之气概表 现的酣畅淋漓 同时词中包含的也不仅仅是人生不得意的悲愤 还包含了对国家命运民族 危亡的忧虑 也展现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 表达民族忧患的真实状况 因此 词人也 被誉为南宋词人表达民族忧患意识的先行者 从整个北宋时期来看 虽然边患之忧不绝 但终能保住疆土不失 而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历史来看只有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才会爆发超乎寻常的保家卫国的力量 这可 能也是北宋时期的爱国词没能达到一种高度的原因 而从整个文学史发展来看 北宋时期 的爱国词基本属于积蓄 酝酿 发展阶段 从范仲淹到苏轼 爱国词都是这些词人个别的 词作 而他们大多不是专职的词人 而是步入仕途 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从而借词的形式来抒发内心深处的自发的爱国情怀 其中虽有苏轼词风的改进 但从整个 宋词史来看 北宋爱国词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没能达到北宋词应有的高度 三 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南宋爱国词 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南宋爱国词人以揭露金人入侵的残忍暴虐 南宋主 和派的投降妥协和疾呼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为主题 掀起了空前强烈的爱国词潮 大多著名 的婉约词人伤感国事 也以其新的词作渲染国家不幸的时代色彩 早年多写个人闲愁的叶 梦得 南渡以后所创作的 落其华而实之 能于简淡中见雄杰 题石林词 其词风也 转为沉郁苍凉 感慨豪杰之气 誉满东都洛阳的闲适词人朱敦儒 南渡之后也不得不在时 代的熔炉里重铸自己的词风 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抒怀忧国忧民 无路请缨的悲凉之态的时 代哀歌 前期的易安词韵调清新优雅 闲适欢快 南渡之后词却再有找不回往日的欢快明 了 更多的则是表达孤寂清凉之态 以及怀念故土 期望收回中原故土的凄凉惆怅 词风 也转为曲折呻吟 婉转凄凉 一变清新秀丽风流而为山河之痛的悲慨 南宋早期的爱国词除了南渡之后词风转变的文人骚客 还有一大批著名的抗金武将 如李 纲 岳飞 胡栓等 在廷之臣 奋勇不顾 以身任天下之重者 的李纲 作为一名爱国的 抗金将领 社稷之忧与爱国情感始终贯穿在李纲词作品之中 面对囚禁在金国徽宗 钦宗 二帝 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 李纲忧心如煎 每每想带兵收回失地迎回徽宗 钦宗二帝 却屡屡受阻挠 壮志难酬 只能把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忠君爱国之志寄托在词作之中 这 些洋溢着崇高的爱国精神的词作 有的是一再向最高统治者表明自己的心声 有的是表达 了对战乱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 流离失所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些词作直指那些只顾贪 图自己的荣华富贵 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投降派 更多的词作则是寄希望于最高当政 者能够听纳忠言良计 早日收复北方失地 恢复中原国土 救民族于水火之中 重现 中 州盛况 的往日风光 岳飞词今现存不过三首 但全部都是强烈抒发坚决抗战恢复中原故 土 完成统一大业的爱国壮志豪情 他在词中抒发出的奋发向上的雄图伟业和忠于国家民 族利益的战斗激情 既展现了民族英雄的光辉面貌 又体现广大民众全力抵御外敌的民族 情感 胡栓则在词中痛斥秦桧等当权者误国误民的投降主义 抒发自己遭排斥贬谪的愤慨 词风颇为悲壮 在南宋爱国词坛最有影响的爱国词人当属有 二张 之称张元干和张孝先 张元干与张孝 祥都生活在中华民族最苦难的时代 处于民族矛盾最尖锐的历史时期 他们都积极投入维 护祖国统一的民族斗争的潮流当中 同时也都填写了许多爱国词 寄托情怀 对国家表现 了极大的热忱 而这些爱国词也是在与妥协投降则斗争的产物 它雄辩恣肆 议论纵横 显示出尖锐的斗争锋芒 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与时代的呼声 读起来更是热血满怀 张元 干年轻时就胸怀壮志 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又亲历了靖康之难 因此 他很早就 积极投身到抗金的战斗当中 他的爱国词也是其投身于抗金斗争中的产物 贺新郎 寄李 伯纪丞相 贺新郎 送胡邦衡谪新州 是他最著名的两首爱国主义的词篇 他这两首 贺新郎 词既是对妥协投降派的严正抗议 同时又代表了广大民众抵抗金国保卫祖国的 正义呼声 可谓声振屋瓦感人肺腑之作 因此受到历代词评家的赞誉 张孝祥是一位才气 纵横的爱国词人 他那著名的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 十分感人 此词写亲临淮河岸边极 目远望 通过对沦陷区荒凉景象和金兵骄横残暴的描写 谴责批评了朝廷的苟且偏安政策 抒发了强烈的反抗议和的激昂的报国之情 全词格局阔大 声情激壮 笔饱墨酣 淋漓痛 快 词中字字闪耀词人致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难怪主战派首领张浚听了 竟流涕罢席 可 见其感人深切 南宋初期的爱国词 风格遒劲 苍凉悲壮 铿如金石 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芒 他们将豪放 词风与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 奏响了爱国词的高歌 对辛弃疾等词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 辛弃疾等把爱国词推向最高峰作了充足准备 四 宋代爱国词的集大成者 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 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表现了收复失地 恢复中原 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 表达了对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妥协投降主 义的批判 以及对主张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 同时也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同时也把宋词中的爱国词推向高峰 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词中的的豪放词风 作品中自然有一种慷慨激昂 豪情万丈的格调 他的爱国词中也到处洋溢着意气风发 豪情壮志的词风 从而形成了昂扬卓越 雄浑壮阔 的豪放之风格 如 鹧鸪天 上阕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妮银胡革录 汉箭朝飞 金仆姑 第一句描写词人了青年时率领义士举旗抗金的光辉历史 第二句讲述擒获叛徒带 领义军南下归于朝廷的义举 豪迈气概在此一览无余 后两句描写南下时突破金兵的重重 防线 英勇的和金兵的周璇 汉箭朝飞金仆姑 指义军用弓箭回射金兵 整个四句写义 军军容整洁盛大和南下时的紧张战斗情形 分别从旌旗 军装 兵器上加以烘托 描写的 昂扬激烈 斗志满怀 雄伟豪壮 再如 破阵子 上阕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也是描写意气风发 豪情满怀的抗金战 斗岁月 气势豪迈 境界开阔宏大 同时也将词人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 辛弃疾也是一位以气节和功业自许的爱国主义者 在他的爱国词中时时刻刻抒发着自己报 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 他的感情基调永远是那么的斗志高昂 并且 通过对各类战争场面的描写 为我们展示了一种雄浑壮阔的境界 一方面辛弃疾词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词风 作品始终贯彻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格调 另 一方面由于国家危亡的特殊社会环境 使辛词在充满豪放同时兼有沉郁悲壮特点 辛弃疾 一生 三仕三已 辛弃疾力主挥师北上恢复中原 与朝廷中的妥协投降派政见相左 不但 不受重用 甚至还一度受到迫害 排挤 一种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境遇使得辛弃疾悲痛不 已 悲愤 忧伤 孤独之情便被淋漓尽致的融入词中 便形成了豪放中兼有沉郁悲壮之气 的风格 如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 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 夜深长见 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 潭空水冷 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 凭栏却怕 风雷怒 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 过危楼 欲飞还 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 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 百年悲笑 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 片 帆沙岸 系斜阳缆 这首词是辛弃疾路过南剑州府城东的双溪桥时所作 词的一开始 举头西北浮云 倚天 万里须长剑 不是仅仅单纯简单直白地说自己要收复失地 而是十分巧妙委婉地运用大自 然的景象作为喻托 浮云可能就是词人眼前所看到的西北方天空上的云朵 而大自然浮云 的景象如今在他面前已经变成一个象征或一个隐喻了 他心中所想的是那北方沦陷的故土 家国和那尚未收复的失地 倚天万里须长剑 要是能有万里长的倚天宝剑 就可以把西 北浮云全都扫除殆尽 把北方沦陷的故土家国全部收复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 冰壶凉簟 更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浓浓忧愁 千古兴亡 百年悲笑 一时登览 千百年来 许 多朝代都这样更替 南渡宋朝未来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北方沦陷的国土是否还能够光复 这么多的忧虑在词人心中郁郁成结 内心无比痛苦纠结 最后 问何人又卸 片帆沙岸 系斜阳缆 问是什么人把前进的风帆给卸下 在沙岸边 把船给停住了 在日暮斜阳之间 把船系在岸边停泊的柱子上了 在这里词人借景抒情 感慨南宋初年还一些爱国志士提出 力抗金兵 收回失地 现在连这样的呼声都很少听到了 同时用斜阳暗喻着国家 朝廷的 衰败和没落 整首词都是对国事的感慨 但又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而是经过众多的挫折 压抑 更多的内心纠结 最后郁结于胸形成了在豪放中充斥着沉郁悲壮之气 在辛弃疾爱国词中 无论是在思想上 还是内容上其爱国情怀都能给人以激励并留下 众多宝贵的财富 他创作的词作作品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时他作为一名英勇抵 抗侵略的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