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 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学生姓名张文燕指导教师郝若平摘要国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大致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完善3个发展阶段。 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从消极心理学模式走向积极心理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心理学理念的发展,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幸福感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subji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是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 主观幸福感是从主观论或快乐论发展而来的,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 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 近几十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目前,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从人格特质的角度着手来进行,但对师范生该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 本研究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结合理论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艾森克大三人格维度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研究中采用了两个问卷,即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艾森克大三人格成人版问卷(85个项目)。 主观幸福感问卷分为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两个分量表。 对28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1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生活满意度与负性情绪差异不显著;2不同性别师范生,在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3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在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4内外向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显著;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显著;精神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前言“幸福”这个经久不息的被世世代代人类讨论的话题,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是东方和西方、古人和今人都十分关注的命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eman博士称其为心理学研究范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模式或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变。 Dierner (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幸福感早期研究假设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为幸福感是人口统计变量的“副产品”(by-products)。 在第二阶段以Dierner (1984)撰写的主观幸福感为标志,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研究幸福感的心理形成机制。 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于幸福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在早期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幸福感测评呈现出多方法、综合化的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逐渐渗透到心理科学,幸福感研究温度骤升。 目前幸福感研究显现出深入化、系统化、应用化的特点。 1.文献综述1.1主观幸福感的内涵1.1.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国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大致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完善3个发展阶段。 但对于最基本的内涵问题,心理学家们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究竟什么是幸福?它是一种感觉,一种状况,一种意向,还是一种态度?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两大哲学传统,幸福感的研究一直存在两种模式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 主观幸福感是从主观论或快乐论发展而来的,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 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性特点的概念。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并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 这表明,人们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判断,是综合考虑了他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评价之后得出的。 从认知评价的角度界定主观幸福感,认为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而从情感体验角度界定主观幸福感,认为是当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平衡的结果,如果个体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绪和较多的正性情绪,感觉就是幸福的。 1.1.2主观幸福感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观幸福感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整体性。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 第二,主观性。 指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 因此,测量主要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 第三,相对稳定性。 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 1.2主观幸福感的有关理论1.2.1判断理论。 该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等于现实条件与某种标准的比较。 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就高;相反,现实条件低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就降低。 判断理论的基础是它所使用的标准。 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 如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和自我理论等。 社会比较理论是作横向比较,自己优于别人,就感到幸福。 许多研究证明,与更幸福的人比较会降低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与更不幸的人相比会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社会比较对其它一些相关领域的满意感判断都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适应理论是作纵向比较,即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就会感到幸福。 一般来说,第一次出现的事件,由于其性质的好坏,使人产生幸福感与不幸感。 但当事情重复出现时,它就会逐渐失去激发情感的能力。 因为,人们可以适应好的环境,不再感到幸福;也可以适应坏的环境,不再感到不幸。 这时,只有事件的改变才可再次引发情感的变化。 但人们的适应力又是很迅速的,以至有时根本觉察不到事件的影响。 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自我理论则是依赖自我概念这一标准。 Higgins认为,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知觉的不一致会导致抑郁、沮丧,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而自我和谐的人主观幸福感较高。 1.2.2其他理论目标理论。 该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是否满足和目标是否实现。 活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活动本身而非活动目标的实现。 如跑步这项活动过程本身比跑到终点这个结果带给人更多的快乐。 特质理论与状态理论。 特质理论又叫从上到下的理论。 它认为,人们具有以积极方式体验生活的性格倾向,即有快乐的素质。 快乐的人总是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 幸福就是以快乐方式进行反映的倾向。 状态理论又叫从下到上的理论。 它认为,幸福等于各个快乐因素的简单相加。 在判断幸福感时,只须对许多暂时的痛苦和快乐作出心理运算即可,即幸福等于快乐减去痛苦。 动力平衡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平衡的生活事件水平和平衡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它们都建立在稳定的个人特点之上。 任何事件对主观幸福感都有三种可能的影响提高、降低或保持平衡水平。 当生活事件处于平衡水平时,主观幸福感不变;当生活事件偏离正常水平,如变好或变坏,主观幸福感就会升高或降低。 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因为稳定的人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平衡功能,会使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都返回到平衡水平。 本研究主要以判断理论为依据,从个体对现实的满意度这个角度来研究主观幸福感。 1.2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1.2.1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的研究起源于双生子的研究。 Tellegn等人的研究表明气质在儿童的情感体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后来人们研究了艾森克的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则把这一研究方向推向了高潮。 还有一部分关于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研究者们考察了主观幸福感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发现,人格特质是主观幸福感最稳定、最有力的预测指标。 其中,受人关注的就是外倾性和神经质,它们能解释幸福感变异的42%。 McCra和Costa进一步提出,外倾性影响积极情感,而神经质影响消极情感。 但国内研究者却发现,外倾性和神经质都能预测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性和神经质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外倾性和神经质是通过对情感平衡的影响而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为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跨文化的重要影响提供了证据。 该研究同时也还发现,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模式存在着文化差异。 神经质不仅能预测消极情感体验,而且能与外倾性同样有效地预测积极情感体验。 。 邱林、郑雪等通过对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考察发现,外倾Costa和McCrae的研究表明,五个因素全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经验的开放性同时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绪存在正相关,宜人性和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与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 但DeNeve和Cooper所做的一项元分析表明正性情感既可由外倾性来预测,也同样可由宜人性来预测,严谨性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最强的正相关,开放性与主观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相关。 张兴贵、郑雪等研究发现致的,与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具有明显负相关。 神经质与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明显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存在明显正相关。 这种相关具有跨年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宜人性和开放性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不够分明,因年级特点而有差别。 外倾性是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主要而稳定的预测因素,能够提升主观幸福感;神经质是负性情绪主要而稳定的预测因素,能降低主观幸福感。 这一结论具有跨年级的一致性,这与Costa和McCrae的研究的某些结论具有一致性。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维度中的外倾性、神经质和严谨性的相关模式是一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等研究发现著的正相关,而情绪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就人格类型来看,外向稳定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最高,幸福感分数最低的是内向不稳定型被试。 具体分析人格特征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发现,外向性与积极情绪相关最高,而神经质与消极情绪相关最高。 ,外向性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存在显程俊卫通过研究发现感大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总体幸福感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呈负相关;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一致性,相互间预测性较强。 因此,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医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成彦在对人格的七个维度的研究中发现(才干、行事风格、人际关系、善良、外向性、情绪性)都与主观幸福感及其中的两个维度(总体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相关。 行事风格、善良和外向性三个维度都是总体情感和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因子。 同时由于七个人格维度都不能对生活满意做出预测,所以人格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有效解释不能在认知水平上体现出来。 ,除了处世态度外,其它六个维度1.2.2主观幸福感其他方面的研究张连云研究发现被试主观幸福感有特别显著的差异;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客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高于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抑郁水平低且客观支持高的大学生和抑郁水平低且支持利用度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抑郁水平高且客观支持利用度低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抑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较高的负相关,不同抑郁水平的还有研究发现更具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能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则会降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母亲的教养方式较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叶茂林等研究发现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控性、机遇分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主观幸福感分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城乡、有势力的他人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与内控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均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此外,DeNeve和Cooper采用元分析技术整合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137条人格特质的文章发现自尊、乐观、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幸福感与负性生活事件呈负相关,劣质的社会支持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研究发现,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人口变量的差异总体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出生类别差异;不同志向类型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周恒彩、李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状况方面,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居中,而正性情感和负性情绪都较高。 这与郑雪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在负性情绪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这与很多研究结果相一致。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年级差异;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指数上有显著差异。 文科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但在情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城市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指数上均高于农村大学生且差异显著。 在负性情绪上,他们无显著差异。 在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方面,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其中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增强主观幸福感,而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王极盛与丁新华的研究也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幸福感有消极影响作用,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幸福感。 由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个体克服挫折,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而会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积极应对方式与高幸福感紧密相关,2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2.1问题提出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关于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很少。 而在一部分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中,存在一些分歧。 有人认为外倾性是积极情绪的有效预测因子,神经质是消极情绪的有效预测因子;而有人则认为外倾性和神经质都是积极情绪的有效预测因子。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关注,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与过去有了本质的变化,如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冲突、学习问题、情感问题,这一系列变化,急待心理学的介入研究。 而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恰恰可以深入探讨新世纪大学生的认知、学习、生活、情感等诸多特点,为进一步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打下基础,这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更好的适应与应对生活、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培育大学生以积极心理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过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人群体,对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对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就少之又少了。 师范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其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将丰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完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体系。 2.2研究假设2.2.1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高于负性情绪;2.2.2不同性别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2.2.3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2.2.4人格各因子分别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3.研究过程3.1研究对象本研究所取被试为太原师范学院心理、中文、地理、数学、历史、经济、政法、外语等系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共300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施测。 3.2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问卷根据主观幸福感的构成,研究者们倾向于把幸福感的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分开来测量。 本研究采用Dierner(1984,1995)编制的情绪量表和经我国学者修订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将翻译Dierner(1984,1995)编制的情绪量表,该量表是形容词评定表,包括积极情感(4个项目)和消极情感(5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用来测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频率。 本研究只计算生活满意度总分。 (2)人格问卷根据人格的结构模型,本研究采用艾森克大三人格问卷。 该问卷为我国学者陈仲庚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共85道题。 问卷达到统计学的要求。 3.3研究步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上述两种问卷,对300名随机抽样的被试进行了测验,回收有效问卷289份。 3.4统计分析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t检验。 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得分进行了描述统计和t检验;分别对不同性别师范生和不同生活背景师范生在人格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对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 4结果4.1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得分求均值并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1表4-1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比较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负性情绪(P)0.7800.000*1.000注P0.001*,P0.01*,P0.05*由表4-1可见,在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三个维度中,正性情绪在0.001水平上显著高于负性情绪(P=0.0000.05)。 4.2不同性别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得分的比较对不同性别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2表4-2不同性别在人格各因子和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比较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T值-0.8861.1831.234-1.067-1.6630.152P0.3780.2390.220.2380.9900.879注P0.001*,P0.01*,P0.05*由表4-2可见,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人格各因子(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得分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相关,即0. 378、0. 239、0. 220、0. 238、0.990和0.879均大于0.05。 4.3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得分的比较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3表4-3不同生活背景在人格各因子和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比较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T值1.7690.058-0.1401.1060.027-1.167P0.0800.9540.8890.3120.9790.246注P0.001*,P0.01*,P0.05*由表4-3可见,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在人格各因子(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得分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相关,即0. 80、0. 954、0. 889、0. 312、0.979和0.246均大于0.05。 4.4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的比较对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计算其相关,结果见表4-4表4-4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生活满意度相关系数0.293-0.348-0.152P0.002*0.000*0.124正性情绪相关系数0.187-0.299-0.079P0.5700.002*0.423负性情绪相关系数-0.1360.4110.044P0.1690.000*0.656注P0.001*,P0.01*,P0.05*由表4-4可见,师范生内外向与生活满意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P=0.0020.05,P=0.1690.05);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及负性情绪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P=0.0000.01,P=0.0020.01,P=0.0000.05,P=0.4230.05,P=0.6560.05)。 5讨论5.1正性情绪、生活满意度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本研究表明,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中,师范大学生的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而生活满意度与负性情绪没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在现代物质和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师范大学生的生活总体上处于比较幸福的状况,也就是说师范大学生在大部分时间是快乐、愉悦、满意、高兴的。 5.2不同性别师范生与人格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各因素的关系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师范大学生,在人格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各因素中没有显著差异。 这与在xx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中的结果不一致,他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但在负性情绪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本研究与其研究所取被试不同,即本研究所取被试是师范生,而周恒彩、李焰所取被试为大学生。 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不同性别的认识已趋于一致。 5.3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与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各因素的关系本研究表明,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在人格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这与周恒彩、李焰在xx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中的结果不一致,他们研究发现,城市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指数上均高于农村大学生且差异显著。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本研究与其研究所取被试不同,即本研究所取被试是师范生,而周恒彩、李焰所取被试为大学生。 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不同生活背景即农村和城市出生的师范大学生的生活的各方面已经相差无几,所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对其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 5.4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关系本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与内外向、神经质有显著相关;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与神经质有显著相关;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与精神质没有显著相关。 这与大多数相类似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中邱林、郑雪等通过对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考察发现,外倾性和神经质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外倾性和神经质是通过对情感平衡的影响而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为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跨文化的重要影响提供了证据。 该研究同时也发现,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模式存在着文化差异。 神经质不仅能预测消极情感体验,而且能与外倾性同样有效地预测积极情感体验。 所以,对师范生来说,内外向和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显著,神经质还与负性情绪相关显著。 6结论6.1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生活满意度与负性情绪的差异未达到显著。 6.2不同性别师范生,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 6.3不同生活背景的师范生,人格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 6.4内外向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显著;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显著;精神质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相关不显著。 注释解业达、段海军“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9月第33卷第5期,第121124页邱林、郑雪“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应用心理学xx年第11卷第4期,第330335页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99年第4期郑雪、王玲,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年第11卷第2期,第105107页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xx年第2期,第98103页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年第11卷第2期,第105107页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年第14卷第2期,第144147页成彦“中国人人格特征及其对幸福观念的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6期,第121125页张连云“抑郁、社会支持对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年第14卷第5期,第595597页李冬霞、林小荣、林春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年第15卷第8期,第135137页叶茂林、畲云阳、伍如昕:“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控制源及其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年第15卷第1期,第6365页吴丹伟、刘红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5 (3),第9496页杨邓红、王鑫强“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年第4期(总第90期),第46页周恒彩、李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宜宾学院学报xx年9期,第123125页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xx.19 (10),第11811182页参考文献【1】Myers DG,Diener E“Who IsHappy?”Psychology Science1995.6【2】DeVene KM,Copper H“The happypersonality:A metaanalysis of137personality trait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124 (2)【3】Brebner J,Donaldson J,Kirby N“Relationships betweenhappiness andpersonality”Personality and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19【4】McCrae RR,Costa PT“Adding liebeund arbeit:The fullfive-factor modeland well-being”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1991.17【5】Costa PT,McCrae RR“Influence ofNeuroticism onsubjectivewell-being:Happy andunhappy people”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1980.38【6】解业达、段海军:“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9月,第33卷第5期【7】邱林、郑雪“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应用心理学xx年第11卷第4期【8】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99年第4期【9】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xx年第2期【10】郑雪、王玲、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年第11卷第2期【11】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年第11卷第2期【12】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年第14卷第2期【13】成彦“中国人人格特征及其对幸福观念的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第6期【14】张连云“抑郁、社会支持对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年第14卷第5期【15】李冬霞、林小荣、林春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xx年第15卷第8期【16】叶茂林、畲云阳、伍如昕“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控制源及其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年第15卷第1期【17】吴丹伟、刘红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5 (3)【18】凌宇“关于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与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xx.210【19】杨邓红、王鑫强“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年第4期(总第90期)【20】周恒彩、李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宜宾学院学报xx年9期【21】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xx.19 (10)【22】杨慧芳“大学生个人奋斗与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xx年硕士学位论文【23】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关系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xx年硕士学位论文【24】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南京师范大学xx年博士学位论文【25】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xx年博士学位论文附录附录1情绪量表情绪量表英文原稿Mood Form1.happy2.pleased3.joyful4.enloyment/fun5.unhappy6.depressed/blue7.angry/hostile8.frustrated9.worried/anxious情绪问卷翻译版指导语以下是9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您在过去一个月以来的感受。 每个词后面有5个答案。 选择“1”表示您从来没有过这种感受;选择“5”表示您经常有这种感受;选择“3”表示中间状态,其余类推。 请根据您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词后面选一个答案,并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您感到自己是1快乐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2气愤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3愉悦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4郁闷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5高兴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6焦虑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7满意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8沮丧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9不快乐的从来没有12345经常附录2活满意度问卷你好!这份问卷是匿名问卷。 请就以下问题随意发表意见,并把你的选项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谢谢!1你这个年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A积极的答案B没有任何好处2今后五年你打算做什么?你估计今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A变好,或无变化B无法预料,“各种可能性都有”C变坏3你现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A任何自身之外的事情,或令人愉快的对未来的解释B“维持现状”、保持健康或工作C摆脱现在的困境,或“目前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或提起以往的经历4与早期的生活相比,你现在最否幸福?A现在是最幸福的时期,过去和现在同样幸福;或无法比较出何时最幸福B最近几年有些不如以前了C以前比现在好,目前是在糟糕的时期5你是否曾担心人们期望你做的事你却不能胜任你无法满足人们对你的要求?A不曾担心B略有些担心C担心6如果你想怎样就能怎样,那么你最喜欢生活在哪里?(国家名)A目前所在地B任何其他地方7你感到孤独的时间有多少?A从未有过B有时C经常,十分频繁8你感到生活无目的的时间有多少?A从未有过B有时C经常,十分频繁9你希望将来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还是自己独处的时间更多一些?A现在这样很好B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C自己独处的时间更多一些10你在目前的生活中发现多少不幸的事情?A几乎没有B有一些C许多11当你年迈之后,事情比原先想象得好还是不好?A好B和预期的差不多C不好12你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如何?A非常满意B相当满意C不太满意附录3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指导语请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是时,就在是上打;回答否时就在否上打。 每个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这里没有对你不利的题目。 请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目上太多思索。 回答时不要考虑应该怎样,只回答你平时是怎样的。 每题都要回答。 1.你是否有广泛的爱好?2.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是否都要考虑一番?3.你的情绪时常波动吗?4.当别人做了好事,而周围的人却认为是你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洋洋得意?5.你是一个健谈的人吗?6.你曾经无缘无故觉得自己可怜吗?7.你曾经有过贪心使自己多得份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考英语第一轮复习:形容词(含答案解析)
- 2025标准国际贸易合同范本
- 2025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人才引进(第二号)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网约车服务合同简化版范本
- 2025广西百色市平果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海南海口市秀英区事业单位招聘59人(第一号)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保险公司合同
- 2025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78人(全年)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湖北黄冈市武穴市事业单位第二批考核招聘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金铂来矿业有限公司市场化选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驾驶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库卷(答案+解析)
- 无人机培训课件
- 2025辽宁沈阳副食集团所属企业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0米充电桩施工方案(3篇)
- 储罐区的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交大入党测试题及答案
- 培训如何开早会的课件
- 劳务人员入厂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博施康养集团公开招聘辅助岗工作人员113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版全新论坛讲座活动承接合同模板下载
- 药店冷链药品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