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策划资料范文.doc_第1页
钦州策划资料范文.doc_第2页
钦州策划资料范文.doc_第3页
钦州策划资料范文.doc_第4页
钦州策划资料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钦州策划资料范文 历史背景钦州市历史悠久,得名已1400多年,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 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钦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钦州市建制。 经济状况“十五”期间,我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和“323”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下同),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3.2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6%;财政收入达到14.1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61.6亿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投资的2.7倍,五年平均增长31.3。 xx年全市生产总值2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111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4.7435.4829.78;财政收入17.17亿元;城镇化率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5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942元、3091元,五年平均分别增长9.5%、8.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钦州港二期工程、钦州港3万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钦州港10万吨级航道、大型临海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一江两岸”、河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灵山、浦北县城和一批重点镇建设取得新进展。 xx年底钦州港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9个,年吞吐能力达到1026万吨。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市区管理体制改革、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投资环境更加优化。 利用外资和出口规模逐步扩大,xx年出口总额1.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893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38.4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8.9倍、8.1倍和8.6倍。 工业建设以石化、能源、造纸和粮油加工为代表的临港工业框架已初步形成。 钦州燃煤电厂正在建设,一期260万千瓦的钦州燃煤电厂第一台机组已建成投产;金桂林浆纸一体化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预计xx年建成投产;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启动建设,预计xx年建成投产;大型进口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钦州港两个7万吨煤炭码头一期工程设计吞吐能力1420万吨,已建成、在建的油气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2562万吨;东油沥青、新天德能源、大洋粮油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 在建、筹建的临海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临港工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 围绕着石化、浆纸、能源、粮油加工、冶金等产业,一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加快进入钦州,临海大工业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xx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47.5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7亿元。 发展机遇中央高度关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并给予大力支持,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努力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自治区加大力度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沿海重点工业园区、沿海重大项目等工作,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新格局中的经济发展新高地,实现中央领导提出的广西沿海发展应该成为新的一极的战略目标。 东部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钦州以其重要的区位优势和基本完备的基础设施正日益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我市近年来实施“323”工作思路和三大目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钦州燃煤电厂一期工程即将竣工,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中国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启动建设,钦州加快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战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合作为手段,加快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 -打造现代重化工业基地,成为泛北部湾核心工业区。 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和海洋优势,着力发展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冶金、船舶修造等临港大工业,打造广西、西南地区乃至中国重要的现代重化工业基地。 -打造中国重要的进口能源和矿产品储运集散中转基地。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将钦州市建成面向西南、华南等区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进口能源和矿产品储运集散中转基地。 -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依托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港口物流中心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 -打造南亚热带农产品和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林资源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钦州建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南亚热带农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加工基地。 -打造旅游基地。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等级和品位较高的优势,将钦州建设成为形象鲜明、特色突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环境优良的滨海生态旅游胜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建设宜居滨海城市,成为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 充分利用钦州市集沿海、沿江于一体,空气质量优良,自然风景优美,适宜人居的条件,将钦州市建设成为宜居滨海城市。 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一、 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4531;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0亿元,比“十五”增长1.5倍;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左右;钦州港港口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 主城区,以行政、商贸、科教文化、居住和都市型工业为主要职能。 高起点规划建设河东区,美化改造河西区,形成“一江两区”的城市格局。 实施“一带、两轴、外环”的开发策略。 “一带”,指钦江两岸商务旅游经济带。 “两轴”,指以河西区的钦州湾大道人民路为主轴,打造市级商业中心区,建设金湾片传统商业步行街区、钦州湾广场大型新兴商业区和钦北区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区;以河东新区的中心绿轴为主轴,打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