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因素及其危害_第1页
物理性因素及其危害_第2页
物理性因素及其危害_第3页
物理性因素及其危害_第4页
物理性因素及其危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职业环境与健康,第四章,主讲教师:张凤梅专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Email:2012.10.24,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内容,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生产性粉尘、可吸入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尘肺 (pneumoconiosis)、矽肺(silicosis)的概念。从哪几方面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空气动力学直径定义及其卫生学意义?矽肺的病理类型。矽肺的诊断原则。矽肺的主要X线改变。,思考题,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内容,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一、概述,(一)物理因素分类:气象条件 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热辐射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 电离辐射 、X射线和中子五种超声、次声、工频电磁场、超重、失重、超高压直流电场,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气温(The atomospheric temperature) 气温是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 。 t=(tF-32)5/9 tF= t 1.8+32 适宜的温度:夏季 24-28 冬季 19-22,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生产环境中的气温决定于: 大气温度 生产中的热源 太阳辐射 人体散热等,热源通过传导、对流使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加热,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物体,形成第二次热源,扩大了直接加热空气的面积,使气温升高。,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气湿(Humidity) 指加入到空气中水蒸气的量,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水蒸气量(%)= 实际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量100 80%为高气湿 30%为低气湿,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9,气流(air flow, m/s) 形成气流的原因:温差 风压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受外界风力和厂房中的热源、通风设备送风和吸入气流及物体机械运动所形成的气流的影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0,热辐射(heat radiation)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 太阳 各种熔炉 生产环境 开放的火焰 熔化的金属等 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加热,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1,1)正辐射:当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物体向人体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 2)负辐射: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称为负辐射。,热辐射(heat radiation),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2,2017/12/26,12,负辐射,正辐射,热源辐射能量(E)KT4,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3,(二)物理因素特点:,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4,二、高温,(一)高温作业相关概念 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生产性热源:在生产过程中能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中间产品或产品等。 高温车间: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2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5,(二)高温作业来源及职业接触,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玻璃加工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轮船的锅炉间。,印染、缫丝、造纸企业的液体加热或蒸煮作业;潮湿的深矿井作业;屠宰、肉食加工业。,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来源及职业接触,干热作业,湿热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6,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 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只作用于体表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除作用于体表外,还可作用于深部组织对人体加热的作用更大更快。,炉前工,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7,高温、高湿作业: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温矿井,印染厂,缫丝车间,屠宰车间,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8,夏季露天作业,特点:高温与热辐射联合作用环境(受太阳直接辐射以及来自地面和物体二次热辐射),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9,(三) 高温作业对机体健康的影响,A,B,C,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0,1机体生理功能的适应性调节,体温调节热平衡公式:SM-ERC1C2S:机体热蓄积变化;M:代谢产热;E:蒸发散热;R:辐射获热或散热;C1:对流获热或散热;C2:传导获热或散热水盐代谢出汗失水(出汗量)、失盐(尿盐含量 5g/24h)循环系统心输出量;收缩压 ,舒张压稳定,脉压差消化系统血供 ,消化液分泌 ,消化酶活性 ,蠕动神经系统运动中枢抑制,肢体准确性、协调性差,反应速度慢泌尿系统尿量减少,尿液浓缩,肾负荷加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1,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或耐受的现象。降低产热、增加散热 HSPs(heat shock proteins) 脱适应 deacclimatization,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2,1、概念: 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高温作业所致疾病中暑,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3,致病因素:气温高、气湿大、气流小、热辐射强、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诱发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高温作业所致疾病中暑,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4,高温发生火灾,某部官兵救火中暑,运动员中暑,沙漠探险者被困1人中暑身亡,炎热夏天户外活动中暑,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5,热射病(heat stroke)热痉挛(heat cramp)热衰竭(heat exhaustion),2、中暑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6,热射病(heat stroke) 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7,高温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射病高热昏迷,热射病,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8,热痉挛(heat cramp)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29,西安高温持续导致多人发生热痉挛,热痉挛,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0,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1,夏季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衰竭进行救治,热衰竭,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2,中暑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3,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将中暑诊断分为三级。中暑先兆:头昏、头痛、多汗、口渴、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稍高或不高。轻症中暑:面色潮红、大量流汗、脉搏快速、肛温升高至38.5,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重症中暑 出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者,或混合型者。,3、中暑的诊断,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4,先兆与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霍香正气水,有循环衰竭倾向的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4、中暑治疗,重症中暑:转移中暑者至阴凉通风处,并迅速送医院。院前急救措施:给患者降温,如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也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不要给患者大量饮水;对于抽搐的要确保不因抽搐造成其他伤害;呕吐者,要侧卧。,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5,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6,中暑的医疗救治原则,1)物理降温:敷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2)药物降温:氯丙嗪 2550mg+4500ml 0.9%NS静滴,1-2h滴完。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肛温38 停止给药。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补液不应过多过快。补液量24h控制在1000ml-2000ml,一般不超过3000ml。4)其他:适量补充Vc和VB1,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7,1. 制定高温作业卫生标准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四)防暑降温措施,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8,2.防暑降温措施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降温等。卫生保健措施 供给饮料、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加强医疗预防。组织措施 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标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节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39,三、噪声( noise),我国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2004-2010)中指出“全国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疾病”。根据1979-1981年全国9省、市和2个部的9个行业噪声危害调查结果,建工建材、钢铁、铁路交通和机械行业噪声污染重,近50%超过90dB(A);电子、化工、食品、造纸和纺织行业次之(35%超90dB(A))。根据当时90dB(A)的国家标准,有50%的工人在超标噪声环境中工作。,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0,噪声源,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1,1、噪声卫生学概念: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物理学概念: 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声音。,(一)基本概念,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2,2、声音(sound): 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 频率(frequency):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声波(sound wave):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3,3.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sound Pressure) :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 (空气)产生的压力称声压,以P表示,单位为帕 (Pa)或牛顿/米2(N/m2)。 1Pa=1 N/m2。 听阈声压或听阈(threshold Of hearing): 为2OPa或210-5N/m2 痛阈声压或痛阈(threshold Of pain): 为20Pa或20 N/m2。,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4,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 : 用对数量(级)来表示声压的大小,即声压级,单位为分贝 (dB)。 以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定为0dB,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取对数后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Lp=20logP/P0 Lp :声压级(dB) P:被测声压( N/m2) P0:基准声压(210-5N/m2),0 20 40 60 80 100 120 (分贝) 210-5 210-4 210-3 210-2 210-1 2 20 ( N/m2),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5,声压级的组合 如果作业场所中个声源的声压级相同,合成后的声压按下列公式计算: L总=L+10 logn L为单个声源的声压级(dB) n为声源的数目,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6,4.响度级(loudness level) 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联系声压和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phone)。 等响曲线(equal loudness curves) 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称为等响曲线。,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7,等响曲线,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8,5.声级 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 A声级:通过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 B声级:通过B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 C声级:通过C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 D声级:通过D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强度,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49,A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对低频段 (小于50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 。B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0,(二)噪声的分类及来源,43,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1,(三)噪声对人体的影响,46,A,B,C,D,E,生理性功能 变化;可恢复,病理和器质性改变不可恢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特异作用,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 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生理性保护,生理性疲劳、病理前状态,2OPa或210-5N/m2,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3,(1)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A)15dB(A),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4,(2)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5,永久性听阈位移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 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噪声聋及爆震性耳聋。,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6,(1)高频听力下降(hearing impairment) 听力曲线在3000Hz6000Hz出现“V”型下陷,尤其常在4000Hz处出现“V”或“U”型凹陷。但语言频段未受损,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7,(2)噪声聋(noise-induced deafness) 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5006000Hz)。 噪声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长期作用的结果,是法定的职业病。,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8,(3)爆震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 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59,2.神经系统损害 表现类神经征,有的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等。 脑电图节律减少极慢波增加;视觉运动反应时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0,3.心血管系统损害心率:加快或减慢; ECG: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血压:早期不稳定,长期接触强噪声可持续升高。脑血流图: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提示血管紧 张度增加,弹性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影响,55,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1,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的紧张度降低、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变化的症状。,噪声对人体的影响,56,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2,5.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受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功能减弱。接触较强噪声的工人或动物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接触时间越长,变化愈显著。,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3,6. 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痛经等。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男工可出现精子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下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4,7.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播、打电话、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在噪声环境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的声音信号,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引起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5,(四)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2接触时间和方式3噪声的性质: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4其他有害因素同时存在5机体健康状况和个体敏感性6个体防护,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6,(五)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1制定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工人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8h/d暴露),对暂时达不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可以放宽到90dB(A)。 根据等能量原则,如果接触时间减半,标准可放宽3dB(A),但最高不能高于115dB(A)。只适用于连续稳态噪声。,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7,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日不足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8,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69,2控制噪声源(1)可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2)若工艺过程允许,噪声源应移至车间外或更远的地方。(3)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及其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振动。(4)合理配置声源,将强度不同的机器分开放置。,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0,3控制噪声的传播 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止噪声的传播。(1)车间内表面装饰吸声材料。(2)采用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用于降低风道和排气管的动力性噪声。(3)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将声音隔离起来。(4)安装隔振或减振装置降低通过固体传播的噪声。,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1,4.个人防护(1)耳塞:一般由橡胶或软塑料等材料制成,根据 外耳道形状设计大小不等的各种型号,隔声效果可达20-35dB。(2)耳罩、帽盔:隔声效果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普遍采用存在一定困难。,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2,耳塞、耳罩、帽盔,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3,耳罩、帽盔,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4,5.加强噪声测量与监测(GBZ/T 189.8-2007)1)噪声测量(1)测量仪器的要求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积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和“peak”档。,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5,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6,6.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7.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 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7,思考题,1.高温作业的概念及类型。2.中暑的概念、类型及临床特点。3.热致疾病的防制原则。4.中暑的救治原则(包括院前及医疗救治),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8,振动( vibration ),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雷诺氏症振动性白指,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79,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电磁辐射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当今人们生活中的第四大污染。,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0,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辐射传播,具有波的一切特性,波长()、频率(f)和传播速度。 频率常用单位为:Hz、kHz、MHz、GHz 1kHz=1000Hz 1MHz=1000KHz 1GHz=1000MHz,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1,电磁辐射,可见光,X-线,宇宙线,红外线,紫外线,微波,TV, 无线电,波长减少,频率增加,光子能量增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射线,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2,非电离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线、红外线、射频辐射、 激光、紫外线,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3,非电离辐射,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4,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5,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对生物体有电离作用,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电磁辐射称电离辐射。它包括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中子、质子等。 来源( ionizing radiation source): 自然界(宇宙射线、地壳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人工辐射源:射线发生装置产生。,6,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6,1934年因恶性贫血逝世,镭能放射出和两种射线,并生成放射性气体氡。,伦琴及首次拍到的他妻子手的X光片,7,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7,基本概念,放射性活度每秒发生的核衰变数,国际制单位:贝柯(Bq)照射量只用于x射线和射线,国际制单位:库仑/千克吸收剂量表示被照射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大小,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国际制单位戈瑞(Gy)剂量当量衡量不同类型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国际制单位西弗(Sv)铅当量衡量防护材料阻挡射线能力的一个指标,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8,接触机会1. 核工业系统:放射物质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以及核反应堆的建立和运转。2. 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加速器、X射线和射线的医用和工农业生产用辐射源。3. 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磷肥、稀土矿、钨矿等开采和加工。4. 医源性接触,8,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89,核反应堆的中控室,核反应堆的内部结构,大亚湾核电站,日本核电站蒸汽泄漏,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90,医用X光机,工业X光探伤机,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92,由于细胞死亡引起的确定性效应:,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93,46% / 1000 mSv (依赖于投照方式),! 注意: 这种概率很好的适用于人群组,而不适合于个案,寿命课题-原爆幸存者癌症危险估计:,致癌作用-随机效应,卫生学(第七版)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94,征服者,是美国RKO制片公司在1954年投资800万美元拍摄的,影片外景地选在和戈壁沙漠有点相似的美国犹他州沙漠中的雪峡谷。然而,在接下来的30年中,拍摄征服者的220名剧组成员中,竟有91人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