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恭城县中医医院外科 殷小芳,中医四季饮食与保健,中医观点:天人合一,内经认为:人体要顺天时,即顺五运六气。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顺应阴阳变化,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渡过一年四季。,中医观点:天人合一,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规律。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夏三月,此谓蕃秀; 秋三月,此为容平; 冬三月,此谓闭藏。,中医观点:天人合一,人的五脏和四季变化是完全相通的。 春气通于肝,夏气通与心,秋气通于肺,冬气通于肾。人体四季的饮食变化应该适应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变化规律。人体随着四季变,生长收藏有特点; 夏吃萝卜冬吃姜,顺应天地与自然。,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立春 315 2月35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惊蛰 345 3月57日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 0 3月2021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立夏 45 5月57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 75 6月57日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90 6月2122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1358月79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150 8月2224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历新年)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 285 1月57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四季养生保健,一、饮食养生二、精神调养三、运动调护四、起居调养,一、【春季】,春季,是指从立春开始到立夏之日止。 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春季】-饮食养生,当春归大地之际,冰雪逐渐消溶,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所以人体的阳气也应适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饮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展的特点,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春季】-饮食养生,食补是春季养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春季食补的重要原则:1、养阳补阳,合理搭配。2、多果蔬、增加果蔬比、防病保健。3、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补脾。4、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对症食补。,1、养阳补阳、合理搭配,选择补阳助阳的食品:大葱、蒜、姜、笋、豆牙,韭菜等,使聚集一冬的内热散发出来。 主食尽量选择高热量食物,即除米面杂粮外,可适量加入乳制品、豆类、花生、芝麻、核桃等热量较高的食物。以助于补充人体的能量。每日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如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2、多果蔬、增加果蔬比,防病保健,适当增加饮食中比重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春天,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复发,活力加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如: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大都因为新鲜果蔬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缺乏所致。春季食补,每日至少要保证4种以上的蔬菜和2种以上的水果。,2、多果蔬、增加果蔬比,防病保健,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增强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3、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补脾,中医认为,养阳重在养肝。春季以肝当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样生发,主人体阳气升腾。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3、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补脾,春季饮食应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为清温平淡,忌食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 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补宜脾气。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而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春季养肝补脾的食物:山药大枣粥、百合粥、地瓜粥、菇类、兔肉、牛羊肉、鳝鱼、萝卜、黄豆、紫菜等。,3、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补脾,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的食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春季消脂排毒正当时”,整个冬天,大多数人处于蛰伏状态:深居简出、运动量减少,又偏好膏粱厚味之食物,一冬下来,体内积存了大量的脂肪和毒素。早上起来喝一杯鲜奶,吃一个苹果。温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其他的水果如:草莓、樱桃、葡萄也有不错的排毒功效。还有海带绿豆汤,因海带中的胶质成分能促进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绿豆性寒凉,可清热解毒。古语有说:“千金难买春来泄”,意思指的就是“春季消脂排毒正当时”。,4、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对症食补,祖国医学提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最适宜在春天进补者: 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 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 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 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反复感冒者; 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 夏天有夏季低热者。,4、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对症食补,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法,防病治病。具体如下:虚寒体质者,可多食核桃、枸杞等偏温食物;湿气较重者,当食化湿食物,如干荷叶、莲子等。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先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螺蛳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祛火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4、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对症食补,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功能。对于小孩子、老人,平时还可煮些橘子皮、萝卜、梨子或荸荠当茶喝,可理气化痰、清热润肺,保护呼吸道。,【春季】-精神调养,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百姓平时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其实都是在说情绪过度受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 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 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 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春季】-起居调养,春天气温适中,湿度也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能“春眠不觉晓”。在春季,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饭半小时后应适当小憩,一般以半小时或四十分钟为宜;房间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春季】-起居调养,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春季】-运动调护,适量的运动,因为运动时体内激素会增加,在活动筋骨的同时,也能加强内脏系统的循环功能。坚持锻炼身体,根据自己年龄、体质,选择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春季,春季到来万物生,绿色食物助健康,避寒保暖有古训,温病流感要长防。粮食衣物常晾晒,肝喜酸味脾喜甘,肝火太旺伤身体,心平气和体最安。,家常食谱,黑木耳炒猪肝 :此菜为最佳补血,补肝肾,明目之菜肴,四季皆宜。茯苓粥:健脾养肝,利湿祛邪,其药性平和,补而不腻,利而不峻,适合于各型慢性肝炎患者。女贞枸杞瘦肉汤:滋养肝肾,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肾阴虚者五味子鲜贝粥:五味子有甘、咸、酸、苦、辛味,一般中药店销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颜色乌黑,具有调养五脏、强心镇定的功能。鲜干贝则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因此,当五味子遇上干贝时,不但清爽好吃,而且很适合当做春天养肝料理。,二、【夏季】,夏季,是指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万物繁茂秀美,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夏季天阳下济,地日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是一年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二、【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的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防止伤暑、中暑、暑温、痢疾、暑月感冒等病。,二、【夏季】,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过分贪凉,而伤害了体内阳气,引起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黄帝内经里指出:“春夏养阳”,也说明了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亦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夏季养生:适度运动,饮食清淡 ,重在清心。,【夏季】-饮食养生,夏季里,人体一方面机体营养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汗导致许多营养从汗液流失。所以夏季的饮食调养十分重要。饮食养生的原则:1、宜清淡营养易消化,护养胃。2、养心健脾,解暑化湿。3、饮食要节制,注意卫生,防止疾病4、合理搭配,膳食均衡。,1、宜清淡易消化,护养胃肠,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趁虚而入.人们往往会食欲降低,消化力也减弱.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故宜少食:辛辣、燥热、油腻食物,以免过分伤阴。经常吃肥甘油腻、煎炒烹炸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并可在体内生湿痰,日久使肝阳上亢、脾阳虚衰。,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可多食甘酸清润之品:乌梅,凉拌菜适当加点酸,有生津止渴开胃作用。,孙真人卫生歌注释说:“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不恣食生冷,护养胃肠,适当的冷饮如冰淇淋、冰镇西瓜、饮料等不仅能消暑解渴,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利于健康。但若不节制,贪吃生冷饮食,则容易使肠胃受凉,损伤脾胃阳气,影响食欲及消化,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原则,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等疾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2、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夏在“五行”中属火,与心相通,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常导致心病,如: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症状。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如:冬瓜、苦瓜、绿豆、黄瓜、西瓜、南瓜、等;也可服用一些辛凉散发或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2、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养心,夏季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搪,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寒中洞泄一类脾病了。所以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一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挡湿邪对脾脏的侵扰。也可服用健脾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寇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2、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健脾,3、饮食要节制,注意卫生,防止疾病,饮食要节制:防止暴饮暴食,注意三餐的时间及分配。因为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低,消耗的热量也比白天明显减少, 晚饭吃的过多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同时晚饭吃的太饱或过于油腻还会增加胃肠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并影响睡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卧不安”。,早餐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餐在18点左右。,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3、饮食要节制,注意卫生,防止疾病,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热量所需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与饮食不节有密切的关系。 要特别注意卫生,所谓”病从口入“,一定要把好饮食关。1、食物要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3、生熟食品分开存放;4、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食用;5、不去卫生条件差的小餐馆用餐;6、多吃葱、姜、蒜等杀菌食物;7、还要注意餐前洗手,餐具消毒等。,4、合理搭配,膳食均衡,保证蛋白质供给 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加速分解,所以 要保证蛋白质供给,瘦肉、鱼、虾、蛋、 奶、大豆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适当补充维生素 出汗多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流失。维生素C有抗氧化的功效,可以起到防晒美肤的作用。可选择猕猴桃、橘子、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可以选用复合维生素片等;补充水和无机盐 夏天多汗,如果剧烈运动会导致水分及钠、钾等元素大量流失。普通人:饮用淡盐水;剧烈运动者:可饮用功能性饮料,也可以选择汤品。,夏季养生食谱,绿豆粥、荷叶粥、莲子粥、银耳粥-祛暑利湿凉拌莴笋- 利五脏,通经脉。荷叶茯苓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奶油冬瓜球- 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兔肉健脾汤- 健脾益气。此外,西红柿炒鸡蛋,也是夏季时令菜。,夏季-精神调养,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夏季-起居调养,1、夏季宜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指夏季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中午一定要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2、夏季气温高,腠理开泄,不宜室外露宿: 不要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避免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3、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要勤洗勤换,勿穿湿衣、汗衣。,夏季-起居调养,4、不宜久洗冷水澡。 老年人久洗冷水澡或在冷水中久泡,体温会骤然下降,容易受寒,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5、应注意防暑。 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宜降室温,居室应尽量做到通风凉爽,早上开窗,十点前关闭,防止室外热气入侵。6、此外家中还应备些适当的防暑药物。 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夏季-运动调护,夏季多阳光,但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比较凉爽时进行,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垂钓等项目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以免大汗淋漓,损失阳气。,三、秋季,秋季,是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秋季由热转寒、即处于一个“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天养生不能离开“收养”的原则,一定要把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保护好体内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三、秋季,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阴气始下意思是: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三、秋季,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 因万物成熟而评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时节。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收敛,不可放纵,这样才能收敛神气,不使其过于消散,从而减少秋季疾病的发生。秋季较为干燥,燥邪易伤人体津液,人们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大便干结等现象。,【秋季】-饮食养生,饮食养生原则一、甘淡滋润二、平衡营养三、少辛增酸 四、应忌苦燥,【秋季】-饮食养生,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则易使人出现口渴之象。中医认为秋属燥,燥气通于肺,最易伤肺,需要养肺润肺。遵生八笺还指出:“秋气燥,易食麻以润其燥。”,原则一、甘淡滋润、养肺润肺,【秋季】-饮食养生,秋季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甘淡滋润”的平补之品。 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水果有梨、柿、柑橘、香蕉、杏仁等;蔬菜有胡萝卜、南瓜、冬瓜、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豆类及豆制品;其他有蜂蜜、芝麻、红枣、核桃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原则一、甘淡滋润、养肺润肺,维生素A含量最高,养肺最好的食物,养肺润肺最好食物之一,【秋季】-饮食养生,秋季出现:干咳、咽干口燥、皮肤粗糙、肠燥便秘等“秋燥症”,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银耳、百合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还是少食用,因为秋初炎热未 完全褪尽,过食大热食物羊肉、狗肉不利于健康。,原则一、甘淡滋润、养肺润肺,肠燥便秘,1、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坚果类2、少食用辛辣食物。3、常吃五仁:杏仁、芝麻仁、核桃仁、松子仁、麻子仁4、多喝水。清晨5-7点事大肠经值的时候,此时喝一杯水或淡盐水,可以促进排便。,【秋季】-饮食养生,1、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 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 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2、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原则二、平衡营养,【秋季】-饮食养生,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如: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如:西瓜、香瓜、菜瓜适量食用,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弱者,老人和小孩。,原则三、少辛增酸,葱、姜、韭、蒜、椒 等辛味之品,【秋季】-饮食养生,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等,【秋季】-饮食养生,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观点。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原则四、应忌苦燥,【秋季】-精神调养,不戒不燥、不卑不亢应保持平稳的心态,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戒怒戒躁,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秋季】-起居调养,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宜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净。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季】-运动调护,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锻炼的好时机。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要注意早晚较凉时勿在室外运动,可在室内做太极拳、瑜伽等,白天可进行慢跑、快走等运动,以微汗为度,达到保肺强身之效。,【秋季】,秋季到来万物收,水果丰盛宜先偿,燥金当令风物干,燃烧秸杆肺难安。咳嗽慢支老肺病,空气新鲜最重要,一年辛苦收获大,莫到冬季为病愁。,冬季,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是指立冬之日起,直到立春的前一天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北风凛冽,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蜇藏的时令。在“五行”中属水,此季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潜藏。,【冬季】,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经过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可以及时补充气血精液,抵御严寒侵袭。冬天脾胃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强,身体虚弱的人冬天应加紧进补,做好来年的营养储备,才会精力好,力气壮,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冬季进补应食补与药补相结合。,冬季-饮食养生,冬季的饮食调理原则:-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元忧平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宇宙之旅 教学设计
- 2025 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真题解析2025
- 欣泰安全焊工证精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民法典知识答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法院招聘合同制书记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及答案
- 单位制度选集合集员工管理
- 浅谈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 浅析锅炉“四管”检查要点及相关问题处理措施
- 任务5.2 超声波雷达测距实践
- 员工培训大纲模板范本
- 混凝土技术规格书
- 2023年考研考博考博英语东北大学考试历年高频考试题专家版答案
- 2023年云南元谋县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招聘二次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5296.1-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1部分:总则
- 《高分子化学》课件
- 《笔算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完整版课件
- (转正申请书)护士入职转正申请书5篇
- 小学生简笔画社团活动记录
- 财务人员登记表参考模板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