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实验师生共用导学案 初二生物 导学案 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生命的起源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重 难 点重难点:(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2)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内容比较抽象。教 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学 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3)通过练习反馈。教学准备1原始地球想象图。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导入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许多不同的传说,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原始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1、1976年吉林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陨石雨,在陨石表面发现了有机小分子,此事实为下列哪种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生论 D化学进化论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没有 气。 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米勒模拟实验 3、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米勒模拟实验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中通入 等气体模拟 。实验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 现象。4、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不包括( )A氨 B氢 C甲烷 D氧5、进行“鹅颈瓶”实验的科学家是( )A、雷迪 B、牛顿 C、巴斯德 D、米勒 .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练习达标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原始大气中不含()A氢气B氧气C氨气D甲烷2. 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3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4.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4、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中B.降雨过程中 C.原始海洋中 D.土壤中作业设计1.练习册 2.填下表生命起源观点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生论化学进化论地球生命来源生命发生条件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生物的进化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知道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重 难 点重难点:目标。教 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学 法1)引导阅读、理解、归纳教材;(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想象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导入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开拓视野,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 、 或 2越古老的地层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 ,越是晚期地层发掘的化石结构越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 。 4什么是自然选择?谁提出的?受到了什么启发?合作探究1、 教材P19分析与讨论第1题到第4题。2、 课本第20 页5题:尝试分析为什么长颈鹿的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你认为环境的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练习达标1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B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D鱼化石的地层都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太空学 B.比较解剖学 C.细胞学 D.化石3始祖鸟化石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 )A、古代两栖类动物B、古代爬行类动物C、古代总鳍鱼D、古代哺乳类4. 越是距今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A、个体越小 B、越复杂、高等 C、越简单、低等 D、个体越大拓展提升5.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 )A、3亿年前 B、8亿年前 C、6亿年前 D、4亿年前6、古生代的中期,由于造山运动使陆地增多,局部气候干燥,生物开始由水中向陆地发展,首次出现陆生的是( )A、藻类植物 B、裸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7、中生代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A鱼类 藻类植物 B两栖类 蕨类植物 C爬行类 裸子植物 D哺乳类 被子植物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A体形小体形大 B水生陆生 C简单复杂 D低等高等作业设计练习册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人类的起源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重 难 点重难点: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教 法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学 法通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探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学习。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导入你知道类人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人类起源于什么?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人类出现的标志是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进化到下列哪个阶段开始会用火了?(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3、现代人类中,偶尔会出现身披长毛的毛人和有尾的人,这种现象称为“返祖”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人类在退化 B.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 C.人类与类人猿存在亲缘关系 D.以上三项都不对4、远古时候,森林减少了,一些下到地面上来的那部分森林古猿逐渐变成了 ;而那些一直生活在森林中的森林古猿,就逐渐进化成了 。5、现存唯一的人种(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合作探究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原始类人猿化石,其依据是?练习达标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A过度繁殖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变异的结果2、下列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 )A、 长臂猿 B、黑猩猩 C、猩猩 D、大猩猩3、4、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4、下列对进化顺序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鱼类节肢动物 B、类人猿人类C、森林古猿类人猿 D、鸟类哺乳类 5、人和猿的骨骼几乎相同、盲肠都有突起;胚胎发育5个月前也完全相同,这说明了( )A、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 B、人是进化而来的C、人比猿高等 D、现在的猿也能进化成人拓展提升1、 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为什么?2、 远古时动物的粪便能成为化石吗?3、 P26-27的4、5、6题作业设计生物的分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利用特征分类。2、动植物的重要类群。3、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二、学习重点、难点: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三、预习导学一、 学前准备1、关注商店物品的摆放和使用字词典的检字表,查阅字词2、 预习疑难摘要 二、 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阅读课本中内容,把相关知识点标出,不明白地方用红笔画出来)活动一:生物的分类方法1、生物分类是根据特征将生物 别类。分类依据:生物的 和 。 活动二:生物的分类单位1、生物分7个等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2、给狗分类实例: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 目: 科: 属: (二)探究合作交流3、下列植物中,种子不被果皮包被的是( )A、向日葵 B、月季 C、松树 D、玉米4、将蜘蛛和青蛙分为两类,这是根据( )进行分类。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5、狗和猩猩在哪一个分类等级上才分离( )A、目 B、门 C、属 D、种6、在公园里植物的标牌就是采用了双命名法。正确方法是( )A、种名+属名B、属名+种名 C、种名+科名 D、科名+种名7、想了解蜜蜂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以下哪本书中查找比较方便?( )A、生物学 B、无脊椎动物 C、动物学 D、昆虫类8、下列植物中,能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叶脉为平行脉的是( ) A、大豆 B、玉米 C、棉花 D、芝麻9、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是( )A、生殖细胞大小 B、生殖时是否种子繁殖 C、对养料的需求差异 D、在陆地还是水中10.从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可以了解生物间的( )关系。A.生存环境 B.亲缘 C.外形 D.习性11.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 )。A.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蕨类 B.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藻类12.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名称(同物异名),P35上图甘薯就有多种名:北京人叫它 ,湖南人叫它 ,江苏人它 ,四川人它 ,山东和东北人它 ,我是 人,叫它 。下图是异物同名: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 ,我是 人,叫它 。第二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1初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活动,提高观察力、比较思维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植物进化树 2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3各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一、选择题1. 细胞中具有杯形叶绿体的藻类植物是( )。A. 衣藻 B. 石莼C. 海带D. 石花菜2. 海带、紫菜、石花菜等很多大型藻类植物是固着在海底岩石上生活,起固着作用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之为( )。A. 根 B. 不定根 C. 须根 D. 根状物3.海带因呈现褐色而归属于褐藻类,原因是细胞中含有( )。A. 叶绿素 B. 藻黄素 C. 藻蓝素 D. 藻红素4.紫菜因呈现红色而归属于红藻类,原因是细胞中含有( )。A. 叶绿素 B. 藻黄素 C. 藻蓝素 D. 藻红素5.大气中氧气约( )来自藻类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A. 10% B. 50% C. 3% D. 90%6.下列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 苔藓B. 珊瑚C. 紫菜D. 满江红7. 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 )。是判别水域是否污染的指示植物A.藻类 B. 病毒C. 苔藓类 D. 鱼虾类8. 苔藓类的假根作用是(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固定作用 D.光合作用9.苔藓类的茎的作用是( )A.吸收水分无机盐 B.输导作用 C.固定作用 D.光合作用10. 苔藓类对有毒气体敏感,可以作为判别( )是否污染A.水域 B.空气 C.森林 D.河流11.蕨类( )A.生活在干燥处 B.有根茎叶器官 C.没有输导组织 D.没有孢子12.种子植物包括2种 、 ;被子植物包括 、 ;你熟悉的单子叶植物有 ,它的叶子多具有 脉;你熟悉的双子叶植物有 ,它的叶子多具有 脉。下列植物中,能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叶脉为平行脉的是( ) A、大豆 B、玉米 C、棉花 D、芝麻13根据38页进化系统树写出蕨类前的植物进化顺序(用箭头表示)并填写39页表格。14.连线藻类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苔藓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具有输导组织蕨类 大多为水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与人类关系:1藻类可提供氧气,地球上氧气的重要来源。2海藻体内含有碘药用价值大,苔藓植物意义1保持水土。2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是植物界的拓荒者。课题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课型新授授课人 时间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概述动物的主要特征。2、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一、学习任务动物类别身体特征运动呼吸体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学习过程相关连接:表中动物类别的分类依据是脊椎骨的有无。其中,无脊椎动物包括。重点问题: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 ( )A 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体内有脊柱2、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C、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的饵料 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3、生物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哪类动物一般不适应陆地生存?( )A有外骨骼的动物 B长有羽毛的动物 C四肢发达的动物 D用鳃呼吸的动物4、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依靠_ _进行呼吸,大雨之后因为_ 而使蚯蚓爬到地面上。二、收获平台你有何收获,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吧!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注意当堂识记啊!)三、当堂达标独立完成,相信你最棒!5、下列哪一项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A.身体分部B.躯干、足和触角分节 C.体表有外骨骼D.2对翅6、鱼类在水中可以穿越任何激流,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身上具有可以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的( )A、鳃 B、侧线 C、胸鳍 D、尾鳍7、杀鸡时,常在其肌胃内发现许多沙砾。这些沙砾( )A、是鸡在饥饿时吞入胃内的 B、是鸡获得矿质元素的重要途径C、用于磨碎食物,帮助消化 D、用于平衡身体,使飞行平稳(1) 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请写出鱼类特有的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的特征 。(2)“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北京的沙燕风筝。下图是燕子的一组形态结构图,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燕子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燕子属于 类,飞行器官是第四节 细菌、真菌和病毒有一种生物,它们食入铁锈,清理污染的下水道,并同时产生电能,这些微小的生物中可能包含着原始生命的线索。自然界中许多微小的生物,在默默无声地帮助我们做工。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就是在这些“小朋友”的帮助下制造的。2003年SARS肆虐中国,引起了全世界关注。2005年禽流感,2008年H1N1在世界流行,又引起极大的震动。它到底是哪类生物呢? 随堂反馈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 和包含遗传物质的 。 2.细菌细胞一般由 、 、 构成,无成形的 ;有些细胞还有 和 。 3.真菌有单细胞的如 也有多细胞的如 ;一般营 或 生活4. 酵母菌、霉菌、蘑菇都是 菌,霉菌、蘑菇生殖方式是 5.请你看看下列细菌各担负了哪种工作,用直线把它们连起来。 苏云金杆菌 固定氮气 根瘤菌 生产沼气甲烷菌 菜青虫危害 乳酸菌 醋醋酸杆菌 酸奶 泡菜 6.酵母菌细胞由 、 、 和 组成,与 细胞相似,但没叶绿体。 7.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青霉菌 B.酵母菌 C.霍乱菌 D.乳酸菌 8.看病毒,必须借助( ) A.手持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上述三者均可 9.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A.流行性感冒 B.肝炎 C.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10.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能独立生活 B.病毒外壳有保护作用 C.病毒不是生物 D.病毒都有害 11.真菌比细菌的结构复杂之处是真菌细胞( ) A.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含叶绿体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真菌都是多细胞的 12.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但干菜能长期保存,原因是( ) A.所含水分极少,不利于细菌生活和繁殖 B.所含有机物已分解,细菌无法利用 C.空气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 D.天气闷热,细菌、芽孢数目极少 13.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增殖一次只需( ) A.2分钟 B.2小时 C.20分钟 D.2天 1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A.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有细胞壁 C.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5指出是动物病毒、还是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 口蹄疫病毒( )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生态系统概述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重 难 点重点: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教 法案例教学法。学法:讨论、归纳教学准备在上新课的前两三天,组织部分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池塘生态系统进行短时的调查。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导入师:大家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当然人也离不开地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们课下预习所了解的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根据学案,结合课外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老师巡回指导、解惑。角色扮演:学生分别充当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登台模拟生态系统的组成。合作探究点拨解疑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食物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师借此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网。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食物链,师借学生列举的食物链的多少,引导学生分析出:在一个生态系统里,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练习达标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小草 B松树 C衣藻 D病毒拓展提升判断题(1)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整体。( )(2)在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经常互相交叉,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 ( ) 作业设计A组1下列不能被称作为生态系统的是()。一片森林 一个湖泊 一个校园几种花草2下述哪一组生态学名词的排列顺序是从最简单到复杂的( )。个体、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AB C DB组:4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A大米鼠蛇人 B阳光青草蛇人C青草鼠蛇鹰 D营养物质鼠蛇鹰5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生存,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人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C组:6一片草原,由于干旱使得草都死亡,下列生物中受害最轻的是()。A昆虫B细菌 C鼠 D兔7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重 难 点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 法讨论、点拨学 法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为什么我们并未感到大气中的氧不断减少呢?原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是不断地循环的。 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回答概念)提问: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回答: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教师补充说明,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提问:概念中所说的循环是什么?(回答:是物质往返运动。)提问: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 (回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分解作用等有关知识。出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提问:根据图回答,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回答:略)出示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投影片提问:根据图回答,呼吸作用过程中碳的传递过程。(回答:略)提问: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指什么?(回答:略)提问: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怎样?(回答:略)合作探究点拨解疑提问:滥伐森林对碳循环有何影响?(回答:碳循环过程受阻,大气中碳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提问: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碳循环又有什么影响?(回答:使大气中CO的含量增高,进而导致气温升高。)提问:什么是温室效应?讲述:大气中CO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提问:温室效应对生物圈和人类社会有何影响?(回答:略)根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的投影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练习达标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将 _ 能转化为 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2、生产者所固定的 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3、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 一部分通过 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 、 和 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 _ 形式散失;(2) 一部分被 _ 摄入;(3) 一部分则被 分解利用。拓展提升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一片农田中,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是否能将照射到这片农田上的所有光能, 全部储存?作业设计A组 思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从哪里来的? B组:思考:一片农田中,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是否能将照射到这片农田上的所有光能 全部储存? 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食物链和食物网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重 难 点重点:1、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2、会画简单的食物链。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教 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 法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视频导入1、师:同学们,结合前几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生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2、师:生物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以外,它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吃与被吃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短片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3、观看视频短片 师: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请大家保持安静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在刚才的短片当中有哪些动植物?预计:草、短耳野兔、西藏狐狸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大家能否利用刚刚所学的食物链知识,推测DDT如何进入鸟体内? 2、这种现象称为什么? 3、有种农药叫DDT,很容易随水进入海洋,这种农药既不能经代谢排出体外,也无法被分解,来看一组数据,哪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为什么? 4、生物富集的定义是什么? 大家在书上看一看,从水中到浮游生物体内,DDT富集了多少倍?到小鱼体内?到大鱼体内?鸟体内?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脏积累超过一定浓度时,生物体就会出现受害症状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食物链,同学们有没兴趣动手来画画食物链?(出示田园图) 2、在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画食物链要注意些什么?(a、植物开头,凶猛的食肉动物结束;b、箭头要从被吃的生物画出来;c、一种生物可能吃几种生物,也可能被几种生物吃;d、先完整的画出一条食物链,再画第二条。) 3、现在请各小组拿出记录单,在上面用不同的颜色画出相关的食物链,比比哪组画的全。小组讨论,汇总在一张图上。 4、交流:抽小组汇报,小组内一生说,另一生用老师给的材料将食物链连起来。练习达标1.生态系统是指: A.所有生物的总和;B.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C.所有动物的总和;D.生物的生存环境。 2、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的是(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腐生细菌和蚯蚓属于(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消费者和分解者 D.分解者和消费者拓展提升 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提问: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狼或者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A组: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分解者很少;B.缺乏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B组: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细菌和真菌为 ,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2)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3)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 ,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生态系统的类型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及几个主要类型2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重 难 点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难点: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教 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法学 法探究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自然界的生物与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以一个池塘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一下,通常情况下,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怎样相处的?CAI演示“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并列出如下复习提纲:1、池塘中有哪些生物?2、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3、池塘中的鱼、水生植物等总称什么?4、池塘中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生物以外,还能看到些什么?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实例导入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a)在座的每位同学都生活在美丽的城市大连;b)玉米、水稻等分布在?(农田)c)带鱼、海带、飞蟹等产自于?(海洋)d)芦苇、丹顶鹤主要分布在?(湿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无机环境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着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进行大体分类。生:总结不同的类型,明确不同的无机环境组合决定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类型。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同学们有谁去过老顶山森林公园?谁去过湿地公园?生:去过(没有去过)。 师:去过的同学用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老顶山森林公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是 师:对,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现在就请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先请第一组同学展示,大家欢迎!生:我们第一小组收集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展示九寨沟视频资料)师:第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很丰富,现在请同学们讨论如下问题: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什么地区?b)森林生态系统动植c)物种类有那些?d)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e)森林生态系统有何作用?生:(阅读课本、结合收集的资料讨论后回答)练习达标1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他们共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2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宗旨是( ) A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立 B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C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隔离 D尽量提高经济效益3黄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拓展提升1地球上最大的、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和热带雨林 C海洋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 D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2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作业设计A级:在下列的生态学概念中,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排列的( )A.生物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C.生物个体群落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B级:热带雨林有许多特点,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A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B结构非常复杂C种群的优势非常明显 D、种类非常丰富C级:某生态系统地处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种类少得多,群落结构不如前者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这个生态系统是( )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3、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重 难 点重点: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难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 法讲解法学 法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教学准备图片、动画。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根据课前回顾一条食物链进行分析如:草兔鹰,在这个湿地生态系统中假设该食物链中兔增多那么短时间内该食物链中草和鹰有什么变化?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会有什么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并作出回答)生:在短时间内草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而鹰却逐渐增多,如果在较长时间内随着草的数量的不断减少和兔的数量的不断增加多两者失去了比例上的不平衡兔的食物相对少了,这时候兔会因食物的减少而逐渐减少,而鹰也会随着食物兔的减少而逐渐减少。这样各生物的数量会随着该食物链的自我调节使它们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合刚才对食物链的分析完成课本P58的分析与讨论师:以上分析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什么特点?生:(讨论)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师: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师:在一片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老鼠的数量急剧增加,同学们,你们想想,老鼠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生:(讨论)不会,当老鼠的数量增加时,蛇、鹰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老鼠的数量减少,草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老鼠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生:(讨论)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生:(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师: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事例呢?生: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不合理地开发,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地施用农药或化肥等。师: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由于环境的被污染和破坏最终受损坏的是人类练习达标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1) 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的来源分别是_、_。(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是_。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物,如_,(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 最多的生物是 _。拓展提升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兔子和狼。请回答:(1)草类与兔子、兔子与狼之间的关系是_。(2)影响兔子的生物因素是_。(3)写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 (4)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5)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将会_,狼的数量_;夏天,雨量充沛,草生长茂盛,此时,兔子和狼的数量将_。作业设计A组:(1)草类与兔子、兔子与狼之间的关系是_。(2)影响兔子的生物因素是_。B组:(1)写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 (2)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C组: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将会_,狼的数量_;夏天,雨量充沛,草生长茂盛,此时,兔子和狼的数量将_。课时集体备课卡 备课日期:课 题生物多样性主备人参与者课 型新授使用时间教 者学习目标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重 难 点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基因多样性。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基因多样性。教 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学 法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教学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是罗素追求的人类社会各人群、各种族及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共存、交流与和谐相处。但今天,我们追求参差多态的现实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由于目前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地球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提出疑问美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600年中,至少有4.4万种昆虫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预计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有数十万种昆虫走向灭绝之路。 讨论:物种灭绝仅仅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吗?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从而认识到:物种灭绝不是一种偶然的事件。提示学生从数量、分布、寿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讨论: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提问:那么物种灭绝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 点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火山爆发、陨石撞击地球、气候变化。 过渡:虽然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当代人们对现今世界上动植物物种的消失速率越来越感到担心。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合作探究点拨解疑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 读图4.13,分析下列问题: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3)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有怎样的相关性? (4)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澳洲新冠疫苗合同范本
- 美容多人合作合同范本
- 物业服务供热合同范本
- 直系亲属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考研新闻学专业新闻传播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初中一年级政治上学期道德题
- 设备售后保养合同范本
- 烟道封堵服务合同范本
- 物业车位转租合同范本
- 社区餐厅承包合同范本
- 沙头角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监理规划
- 饰面砖工序检查表
- GB/T 42462-2023化妆品色谱分析结果确认准则
- 公共管理学课件(共175张PPT)
-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GB/T 13871.1-2022密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和公差
- GB/T 35626-2017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 GB/T 22378-2008通用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压敏胶黏带
-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规范
- 中医常用方剂课件
- 荣誉证书模板word版,可编辑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