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材料分析_第1页
【精品】材料分析_第2页
【精品】材料分析_第3页
【精品】材料分析_第4页
【精品】材料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精品 材料分析材料分析 1 下面是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段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 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 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 纲领 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 甚至发生失误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 甚至遇到严重挫折 根 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 战胜挫折 继续胜利 前进 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我们党在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和 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大家 必须牢牢记取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善于把握客观 情况的变化 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不断丰 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回答 1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2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 考答案要点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2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 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第一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第二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第三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总之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 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3 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 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 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 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继续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要发扬革命传统 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 下面是一组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关系的不同看法的材 料 1 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 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2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 遏止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 它是社会科学 的最新成就 同革命性结合起来 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 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 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 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参见列宁 什么是 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列宁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83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 你怎么评价第一种的观点 2 如何理 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要点 1 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相容的观点是错误的 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本质的属性 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 永葆青春和活力 其根本原因就 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又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 发展起来的 是无产 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 无产阶 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 掘 墓人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从而使无产阶 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 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 的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方向 同时又 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愿望和要求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 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 是 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科学性 阶级性和真理性是完全一致的 3 下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 共产党宣言 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 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个 宣言 中所阐述的一般 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 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 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 所以这 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 机器 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248 249页 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 暴露出我们当时 1848年革命时期 编者 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 并且还完全改变 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 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 这一点值得在 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第510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 谈 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要点 1 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 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 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 问题 需要我们去认识 去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 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 才能发展 只有发展 才能更好地坚持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是错误的 有害的 教条式地对待马克 思主义 也是错误的 有害的 老祖宗不能丢 要搞清楚 还要讲新话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 以实践来检验一切 用发展着的马克 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从理论和实 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 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 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不断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 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4 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 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 整个世界是 绝对观念 的 外化 和产物 摘自 人类知识原理 和 十八世纪末 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 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 不同的实体 精神的本性是思维 物质的本性是广延 广延不能思 维 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 彼此独立 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 十六 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 物质自然界是唯一 的实体 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 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 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 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 只是程度不 同 摘自 十六 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 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 错在何处 2 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 错误何在 3 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 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 1 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 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黑格 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 两 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 系 2 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 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最终仍 然导致唯心论 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 超出 这个范围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统一的 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 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 但具 有 物活论 的倾向 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并没有说明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5 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1 德谟克利特说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2 拉美特里说 在整个宇宙里 只有一个实体 只是它的形式有 各种变化 3 朱熹说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 都无该载了 4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心外无义 心外无善 4 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 写 摄影 反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 以上是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对于世 界本原的基本看法 请根据这些看法 说出他们所从属的基本哲学 派别或哲学形态 2 根据列宁的物质概念 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 1 德谟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拉美特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朱熹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 列宁辩证唯物主义 2 列宁的物质概念同唯心主义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同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 深刻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 论的统 一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 一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6 下面是一个对园林布景的不同看法的有关材料题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 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 请皇室 人员前来游览一番 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 这里真美 真是全日本最漂亮 的庭园 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 这块石头 是整个 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完 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他诧异地问 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师恭敬地回答 庭园里如果 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 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 我把它移走 这里总算是 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 竟然是一个缺陷 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 里的和谐 摘自xx年 报刊文摘 美文精选原载2月13日 现代女报 作者农 先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建筑师 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1 1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部分受整体的制约 2 和谐是包含矛盾的和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赖相互 制约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 1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同一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 相互吸引和相互转化的性质 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 相互排斥的性 质和趋势 2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 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 也没有 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包含 同一是有斗争的 同一 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7 下面是关于庄子的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在 庄子 中 有一段庄子梦蝴碟的描写 有一天 庄子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大蝴蝶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 不一会 庄子醒了 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 他大惑不解地问自己 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与蝴蝶总应该有所分别 这也许 就叫 物化 吧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 庄子的蝴蝶梦表达了 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2 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表达了一种什么样 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 1 庄子借用蝴蝶梦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 在他看来 人生不过是一个梦境 一种幻像 只有看破人生的人 才能超凡脱俗 达到至极之境 2 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 观 庄子总是想像自己能够与物俱化 与道合一 以至于能逍遥于九天 之上 获得绝对的自由 3 庄子的蝴蝶梦也提出一些人生观的重大问题 如怎样对待人生 的名利问题 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问题 8 下面是有关创新的一组材料 材料1牛顿的名言 假如我看得比较远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材料2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也没有止境 材料3许多年来 中国被认为一个贫油国家 因为传统的地质理论认为 大油田一般都生长在海相地层中 而中 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 因而不可能有储量大的油田 但是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传统的理论 他根据自己 多年来的地质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 深入思考 反复研究 最终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论 即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 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 河南油田 江汉油田等大型油田 终于摘掉了 贫油国 的帽子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根据材料 1 2 3 说明创新的基础是什么 根据材料 2 3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 创新的基础是实践以及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和总结 2 创新的重大意义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社 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9 下面是一组图片 请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 你认为这2幅图片画的是什么 为什么 2 有人认为左图画的是鸭子 有人认为是兔子 有人认为右图画 的是高脚杯 有人认为是一对情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要点 1 可以答出任何一种情况 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答 只要有道理 2 这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结果 感性认识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现象和各个片 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的思维对事物的本质 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主体的价值观念 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 知活动的方向 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 感觉经验只有通过理论解释才能成为人类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由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 背景知识 认识角度等 这就制约了不同主体的认识方向 从而出现对同一个客体得出不 同结论的情况 10 下面是一个有关调查研究的材料 一家在不同城市拥有几十家连锁超市的大型销售企业 欲在N市某小 区附近设立新店 于是决定公开招聘销售部主任 招聘启事一公布 应者如云 通过几轮选拔 候选人只剩下10人 最后一轮考试 公司的考题是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 况 时间段 信息准确者受聘 求职者的调查方法五花八门 有的采取抽样调查法 有待采取电话 调查法 有的采取直接询问进出小区住户的方法 而最早完成调查 仅用4小时 并最后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的应聘者 虽然用时短但 结论与其他人基本一致 这位应聘成功者在阐述自己的方法时说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 人 只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查看 根据垃圾的数量 包 装 品种 从而得出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的大致数字 摘编自xx年3月12日 扬子晚报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 这位 成功应聘者调查方法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2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的关系及其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 1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要善于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2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和表明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 掌握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1 下面是丁肇中关于科学研究的体会的材料 xx年5月2日 人民日报 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诺贝尔奖获得者 华 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 20世纪70年代 人 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 为了寻找新夸克 我决定建造一 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 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 象 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 认为 是不可能的 1972年冬到1974年间 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 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 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明 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 还有第4种夸克 有了第4种 就可能有第5种 第6种 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 真理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要点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们要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 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和由 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过程 2 真理是一个过程 即不断地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真理又是一个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过程 这是真理 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学真理的发现 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2 下面是一个关于对西红柿认识经过的材料 酸甜可口 营养丰富的西红柿 人们都喜欢吃 然而当初人们却不 敢吃它 原来西红柿生长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 尽管它很讨人喜爱 但当 地人认为它有剧毒 不用说吃 就连碰也不敢碰它 并给它起了吓 人的名字叫 狼桃 直到18世纪 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 决心要尝试一下 在吃之前 画家作好牺牲的准备 吃完之后 就躺在床上等待 上 帝的召见 可是时间过了很久 他不但没有死 而且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实践有哪些基本特性 2 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画家为了认识 狼桃 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尝试 对于我们具有较大启示 画家的尝试行为即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 说明实践具 有三个基本特征 1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第一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第二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 第三 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2 实践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人们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 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 创造出新的东西 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 3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第一 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 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 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它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而是由 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 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 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 断改进和提高 3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去指导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4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13 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 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 自由是 一种纯粹的幻想 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 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 只能服从必然性和 宿 命 的摆布 摘自霍尔巴赫 自然的体系 上卷 材料2萨特认为 自由是人的 存在方式 自由与人不可分 自由就是 选择的自主 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 不 附属 于 任何必然性 不受因果关系制约 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 准 因此 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就是自由 摘自萨特 存在与虚无 和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 恩格斯指出 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 而在于认 识这些规律 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 自然 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 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456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 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2 材料2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3 结合材料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 1 材料1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的自由观 这种观点强调客观必然性及其对人的制约性 但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否定人的自由 最终导致宿命论 2 材料2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绝对自由观 这种观点强调人的能动性 但否认客观必然性 因果关系和客观条件 对人的能动性和自由的制约 把自由看成是绝对的 选择是任意的 这种观点贯彻到底就是唯我论 3 材料3是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由观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 必然是事物发展的 规律性 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依据必然对世界的改造 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又是自由的根据 否认必然 不认识必然 就没有自由 认识和驾驭必然 才能使其为一定目的服务 才能取得自由 自由是具体的 历史的 没有绝对的自由 14 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 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 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 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 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 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 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 层人物领导的政体 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材料2马克思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 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 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 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 变更中去寻找 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 而应当在有 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74 1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 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要点 1 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 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 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 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 马克思的这段话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社会存在觉得社 会意识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指出了唯心史观错误的根源在于从思想 理性而不是 从物质生产出发寻找社会变革的动因 15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 有人打着 史学改革 或 学术讨论 的旗号 按照 他们的逻辑在 回顾二十世纪 的 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 加指责 肆意挞伐 在他们的眼里 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 百年的疯狂和幼稚 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革命 破坏一切 如果 不是 革命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 由此 他们咒骂 革命的残忍 黑暗 肮脏 认为革命归结起来 不过是一个 糟 字 他们在大骂 革命 的同时 大力鼓吹 改良 认为革命是 种能量的消耗 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 并因此得出 改良可能 成功 革命一定失败 革命不如改良 等等结论 告别革命论 者宣布 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便同它们一直在 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 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2 33页 材料3列宁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 创造者的身分出现 在这样的时期 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 不可思议的奇迹 列宁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616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革命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 告别革 命 吗 2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告别革命论 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用新的社会 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发展 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 是实现社会形态变 革的首要的 基本的标志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 告别革命 2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 社会革命是实 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第二 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社会革命还能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 众 第三 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 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 明成果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3 告别革命论 它用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态度对待社会革命 是 一种主观主义的史学观 16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的材料 材料1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一 就 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第二 就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第三 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第四 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材料2利益为最高标准 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 坚 持党的群众路线 深入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 坚持党的群众 路线 深入群众 深入基层 倾听群众呼声 反映群众意愿 集中 群众智慧 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3胡锦涛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 是决 定一个政党 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 只有顺民意 谋民利 得民心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才能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 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 三座大 山 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还 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材料 1 材料 2 材料3的共同点是什么 2 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分析中国 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要点 1 材料 1 材料 2 材料3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的基本理 论 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 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 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 是无产 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 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党于人民 植根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理论 路 线 纲领 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社会不 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 政治 文 化利益 17 下面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的观点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 风俗 道德和精神面貌及其 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气候的影响作用 他认为 居住在寒带地区的北方人体格健壮魁伟 但不大活泼 较为迟 笨 对快乐的感受性很低 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体格纤细脆弱 但 对快乐的感受性较为敏感 北方人精力充沛 自信心强 象青年人一样勇敢 刻苦耐劳 热爱自由 而南方人则心神萎靡 缺乏自信心 老头子一样懦弱 懒惰 不动脑筋 可以忍受奴役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产 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 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 的关系 土地贫瘠 使人勤奋 俭朴 耐劳 勇敢和适宜于战争 土地 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豁而柔弱 怠情 贪生怕死 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 而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则常 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 同时 民族居住的地域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 小国宜于共和政体 大小适中的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 而大帝国则宜 于由专制君主统治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 1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的理论是怎样的 2 孟德斯鸠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 有哪些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 1 自然环境是指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外部自然物质条件 它包括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等 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 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状 况 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 但是 自然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孟德斯鸠从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干扰 把人的自然本性 看作社会的根本法则 因而他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 的因素 这在当时虽然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种理论毕竟是错误的 其理论缺陷在于 其一 方法上的局限 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 虽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不可 缺少的和经常的条件 但是它既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也不能决 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只有进入社会生产才能实际地发生影响 也就是说地理环境起作用 需要社会生产方式的中介 其二 材料上的局限 由于选择了部分国家与地区 而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 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 例如在德国合并之前的东西两德条件相当 但社会生产力大不相同 其三 不能辩证地看问题 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的 一成不变的事 物 没有看到环境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尤其是当代人类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逐步加深 科技进步帮助人超出原有地域的局限 环境的 变迁越来越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左右 18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材料 材料1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荀子曰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材料2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胡适说英雄人物 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 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 而是决定于某种 客 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 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拿破仑代表了 世界精神 他 骑着马 驰骋全世界 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 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 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 3 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要点 1 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 强调一种民 本主义 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 是从维护统治阶级 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2 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 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3 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 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 认为英雄 创造历史 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 观 19 下面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的本性问题的一组有关材料 材料1孟子认为 人皆有不忍之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侧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就不 能说是个人 侧隐之心是仁的萌芽 羞恶之心是义的萌芽 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 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 有这四种萌芽 懂得并把它们扩充起来 便足以安定天下 假如不 扩充 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 材料2荀子认为 人的本性 生而好利 顺其发展 争夺生而辞让亡 生而憎恶 顺其发展 残贼生而忠信亡 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 声色 顺其发展 礼义 礼法亡 如果放纵人的本性 顺其人的情欲 就必然产生争夺 破坏礼义 天下大乱 因此 圣人就用法规礼义教化引导人的本性 这样 才会出现辞让 符合礼义的行为 使天下得以治理 材料3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 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比较材料 1 2 3 分别指出其不同观点 2 材料 1 2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 3 材料 1 2的共同缺陷 参考答案要点 1 材料1表明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材料2表明 荀子认 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材料3表明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社 会的 历史的 2 材料1的合理因素是人的善本性 只是有善的开端和萌芽 需 要加以扩充和发展 否则连孝敬父母都不行 材料2的合理因素是主张对人的恶本性不能顺其发展 必须加以教化 引导 这关系社会到的乱与治 3 材料 1 2的共同缺陷是脱离了人的社会性来认识人的本性 是一种抽象 的超历史超阶级的人性论 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20 下面是关于经济危机的一组材料 材料1儿子妈妈 现在天气这样冷 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家里没 有煤 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 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 我们没钱买煤 儿子妈妈 爸爸为什么失业 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材料2恩格斯说 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 得到解决 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 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材料1中这段对话表现了资本主义的什么经济现象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 这段对话表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的生产相对过剩现象 生 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 剩 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之间的矛 盾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 经济危机 就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不能消除它的自身固有的各种矛盾 因而也 就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同时又是矛盾在资 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 强制性的解决形式 21 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 G W G 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 本的总公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马克思指出 剩余价值的形成 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 既不 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 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 值购买商品来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第183页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 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等价物交换 不产生剩余价值 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 也不 产生剩余价值 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 第23卷第186页 在现实生活中 即使某些商人善于投机钻营 做到既能贱买又能贵 卖 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 因为他所赚到的 正 是别人所亏的 因而就整个社会来说 社会总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 增加分文 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 配而已 材料3马克思指出 在资本流通过程中 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 家 他这个人 或不如说他的钱袋 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 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第174页 而且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 通形式 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 价值 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 质的规律相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第117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 说明资本流通的总公式与商品流通的总公式的不同之处 2 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 关于商品 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