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石灰吟》.doc_第1页
《古诗两首 石灰吟》.doc_第2页
《古诗两首 石灰吟》.doc_第3页
《古诗两首 石灰吟》.doc_第4页
《古诗两首 石灰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石灰吟课案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执教0644理论支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古诗的教学应该是力求从古诗的特点出发,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这首诗,并能背诵。2.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说出诗句的意思。3.培养学生借助字典和注释自学古诗文的能力。4.体会诗人顽强不屈、洁身自好,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背诵石灰吟这首诗,并能说说诗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顽强不屈、洁身自好,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准备与教案相应的PPT。2.要求学生了解石灰的形成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内容一、课前自主预习:认真练读石灰吟这首古诗,初步体会诗句的意思。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引导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解题二、细读全诗三、诵读升华四、课后延伸1.板书“石灰”。 2.石灰是什么颜色?在中国,白色有什么象征意义? 3.石灰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4.揭题:根据这个过程,诗人便作了一首诗叫石灰吟。(用彩笔点“吟”)“吟”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它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1.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 3.课件显示“焚”的读音、字形和意思。 4.师范读。 5.生根据标出的停顿再读古诗。 6.指名读。 7.作者连用了3个词语概括石灰的产生过程。同学们读一读古诗,找出这三个词,把它们划出来。 8.把这三个词读一读,想象画面?出示: 读到“千锤万击”,我仿佛看到( ),听到( );读到“烈火焚烧”,我仿佛看到( );读到“粉骨碎身”,我仿佛看到( )。 9.师小结,指导读“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几个词。 10.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在我们的脑海里,就有一些像石灰这样的人。你想说谁?为什么会想到他?可以同桌先交流。 11.这些人,他们对待困难和危险的态度,用古诗中的词来说,就是若等闲、全不怕。 12.理解“若等闲”。 13.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14.自己再读古诗,质疑。15.同桌互相说说诗意。1.感悟于谦当时写诗的情感。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2.联系于谦为官读出感受。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3.联系于谦惨遭陷害吟诵诗歌。于谦是明朝英宗时期的宰相,他为官廉洁正直,深受百姓的爱戴。也正因为他的正直,引起了朝廷中一些人的怨恨和排挤。于谦洁身自好,与他们顽强斗争。明英宗时,英宗被俘。于谦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了蒙古族侵略,使人民免遭蒙古族的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 4.诗与人相对照。 再读这首诗,想想“石灰”与诗人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板书:托物言志。1.总结。师: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借石灰表达自己的志向。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坚决与恶势力斗争精神的敬佩之情,把这首诗再读一遍。2.作业超市(1)背诵石灰吟,默写这首古诗。(2)读读咏煤炭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3)搜集于谦的其他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看屏幕自由读。一生站起来读。生再读。学生在书中标出。学生想象画面 生看屏幕,自由练说。生思考,同桌交流。 生质疑。指名说。 指名高声诵读。 学生交流。 学生自由诵读,再指名读。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音乐起,学生诵读全诗。齐声朗诵古诗。 说石灰的象征意义既是解题的需要,也为后面将于谦的品质和石灰的特点联系起来打好基础。古诗文中蕴含着节奏、音韵、意境的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在字与词的品味中才能把握。此处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石灰形成过程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联系实际来理解“若等闲”,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在这部分主要通过层层深入地探讨,指导朗读,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情感世界,感悟于谦的洁身自好。情到深处,水到渠成,学生有感而诵。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呈现作业,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板书设计: 石灰吟石灰 白(托物) (言志)于谦 洁身自好、坚强不屈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执教时间:2010年5月10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0644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 师:(板书“石灰”),石灰是什么颜色? (板书:白) 师: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象征着什么呢? (生静静地思考) 师:没关系,想到什么说什么。 生:石灰象征洁白。生:石灰象征纯洁、清白师:你们知道石灰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生:是由石头制成的。生:要放水泡,塘里像烧开的水。 师:石灰的形成要经过开采、粉碎、烧制的过程。 师:根据这个过程,诗人便作了一首诗叫石灰吟。 ( 生齐读课题。) 师:“吟”是什么意思? (屏幕红点显示) 生:“吟”是吟诵的意思。 师:“吟”是一种文体,有吟咏、赞扬、称颂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我们一起读题目石灰吟。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说石灰的象征意义既是解题的需要,也为后面将于谦的品质和石灰的特点联系起来打好基础。】二细读全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学生自由读古诗)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一生读)师:读得很好。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焚”的读音。 师:同学们准备怎样理解并记住它? 生:“焚”就是大火在木头下面熊熊燃烧的意思。 师:那么古诗中大火烧的是什么? 生:熊熊大火烧的是石灰石。 师:老师标出了停顿,我先把这首诗读一读。 (师范读)【划分音步,这是教师们常有的指导学生诵读古诗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能够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之美。】 师:请同学们根据停顿再读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 (指名读)师:作者连用了3个词语概括石灰的产生过程。同学们读一读古诗,找出这三个词。(学生自由读古诗)师: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了,这三个词是: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屏幕上红点标出这三个词) 师:把这三个词读一读,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读到“千锤万击”,我仿佛看到( ),听到( );读到“烈火焚烧”,我仿佛看到( );读到“粉骨碎身”,我仿佛看到( )。 生:我似乎看到了石灰被挖掘、敲打的情景。 生:我看到了熊熊烈火烧制石灰的情景。 生:我听到了敲击时叮叮、当当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生:震耳欲聋的咚咚声不绝于耳。 生:我看到了巨石碎成粉末的壮烈场面师:是啊,读着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三幅丰满的画面,多么壮烈的景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词。【此处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石灰形成过程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师:如果说夹竹桃的韧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高尚。 生:它不怕艰险,烧成石灰也毫不畏惧。 师:在我们的脑海里,就有一些像石灰这样的人。你想说谁?为什么想到他? 生:我想到了邱少云,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痛苦和煎熬,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 生:我想到了越王勾践,他忍受耻辱,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王。 (江姐、谭嗣同) 师:这些人,他们对待困难和危险的态度用古诗中的词来说就是若等闲、全不怕。 师:“若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 生齐: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石灰为什么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都不怕呢?关键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此环节由畅谈石灰到联系一些有石灰品质的人,使学生情感上受到熏陶。】师:你能连起来将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吗?(同桌互相练说)生: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三、诵读升华 师: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师: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指名诵读)师:老师听出了意气风发的味道。还有谁来试试?(再指名读)师:我们一起来慷慨激昂地读一读。【古诗文中蕴含着节奏、音韵、意境的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在字与词的品味中才能把握。】师: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生:于谦为官时清正廉明,他会觉得自己就像这石灰一样。师;说得好!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生读)师:于谦是明朝英宗时期的宰相,他为官廉洁正直,深受百姓的爱戴。也正因为他的正直,引起了朝廷中很多人的怨恨和排挤。于谦洁身自好,与他们顽强斗争。明英宗时,英宗被俘。于谦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了蒙古族侵略,使人民免遭蒙古族的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生:我无愧于我的心。生:我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臣民,我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生:死又何惧,我一定要留自己的清白在人间!(慷慨激昂)(师生鼓掌)师: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板书:于谦)师:再读这首诗,想想“石灰”与诗人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生: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也要留清白在人间。生:于谦像石灰一样坚强不屈。(板书:坚强不屈 )生:于谦像石灰一样洁身自好。(板书:洁身自好)师:是啊,石灰吟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十六岁的于谦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志向,而他一生的经历也向世人证明了他洁身自好、坚强不屈的志向。(板书:托物 言志) 形成这样的板书:石灰吟石灰 白(托物) (言志) 于谦 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 (音乐响起)(生齐读全诗)【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这部分就通过层层深入地探讨,指导朗读,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情感世界,感悟了于谦的洁身自好。】四.作业超市师:课后请同学们从完成作业超市中任选两项完成。1.背诵石灰吟,默写这首古诗。2.读读咏煤炭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3搜集于谦的其他作品。【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呈现作业,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石灰吟教学反思石灰吟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整首诗明白易懂,所以我没有繁琐地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石灰的样子以及石灰的烧制过程,再结合于谦为官体会于谦和石灰的共同点:坚强不屈、洁身自好。我还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内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下面我结合本课的教学,谈谈我对古诗教学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一、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洁,删繁就简。在石灰吟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遵循着“读诗”、“解诗”、“品诗”、 “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也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二、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石灰吟这首诗是咏物诗,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延读”,均是从这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这首诗安排在12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