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中县贡井学区“活动单导学”导学案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单元解读: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学习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学习本组教材可用13课时。其中,20.古诗两首 2课时21.搭石 2课时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23.卡罗拉 1课时24.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语文园地六 5课时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2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3.默读课文,说说诗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猜猜他的神态、语言、感想,学学他的动作,试着演一演。(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精彩,对话要丰富,表演要合情合理,惟妙惟肖!)4.自己练习背一背。(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三、检测反馈四、作业默写古诗。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方案: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2小组汇报。(给朗读最大方、最响亮、最动情的小组加分)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1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2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一名发言人。3汇报展示。(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悟。)活动三:比一比,看谁演得像! 1默读课文,说说诗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猜猜他的神态、语言、感想,学学他的动作,试着演一演。(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精彩,对话要丰富,表演要合情合理,惟妙惟肖!)2小组内两人小组演一演,确定本组汇报人。汇报表演的同学在小组内演一演,听听别人的意见。(其他同学可要当好一名称职的“导演”和“参谋”哟!)3汇报展示。(表演时当一名文明观众,表演后要积极点评!)活动四:比一比,看谁背得快!1自己练习背一背。(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2在组内背一背,并选择本组特有的背诵方式向全班汇报。3汇报展示。【检测反馈】比一比,看谁写得妙!根据诗歌描绘的情景,合理想象人物神情、动作、心里、语言等细节,体会诗人情感,写下来!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2.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诗)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礼拜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礼拜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从古至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2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3.默读课文,说说诗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猜猜他的神态、语言、感想,学学他的动作,试着演一演。(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精彩,对话要丰富,表演要合情合理,惟妙惟肖!)4.自己练习背一背。(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三、检测反馈指导完成检测反馈的内容。四、作业根据课文的介绍结合自己的理解当小导游,设计导游词介绍长城。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学习重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2.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活动方案: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1大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至少读三遍:第一遍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把古诗读正确,第二遍读准节奏,第三遍读熟古诗。)2小组汇报。(给朗读最大方、最响亮、最动情的小组加分)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1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2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一名发言人。3汇报展示。(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悟。)活动三:比一比,看谁画得像! 1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2小组内互相评一评,确定本组汇报人(其他同学可要当好一名称职的“导演”和“参谋”哟!)3汇报展示。(表演时当一名文明观众,表演后要积极点评!)活动四:比一比,看谁背得快!1自己练习背一背。(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背诵,要求背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2在组内背一背,并选择本组特有的背诵方式向全班汇报。3汇报展示。检测反馈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21.搭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谈话,并课件出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师生交流。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师板书课题:搭石4.学生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3.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4.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你读懂了什么?5.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三、检测反馈四、作业:抄写生字词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3.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5.各组展示。活动二: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你读懂了什么?检测反馈:抄写本课生字词。21.搭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指名朗读)。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24自然段。)3.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活动一: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活动二: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家乡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总结: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三、检测反馈四、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活动方案活动一: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预设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2.理解“踏”: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想象画面,体会意境:2.美读佳句,背诵积累: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小组长指名朗读。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3.理解“理所当然”: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活动二: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1.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4.总结全文:检测反馈补充句子: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遇到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22.跨越海峡的生命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3.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4. 自由读课文,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5. 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7. 畅谈自己的感受。8. 换位思考: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三、小结激趣,铺垫下文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学习重难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由读课文,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3.畅谈自己的感受。4.换位思考: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5.小组合作讨论交流。6各组展示。22.跨越海峡的生命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回顾旧知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 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2. 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3. 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它还是一座()桥,因为()。5.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三、检测反馈四、作业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活动方案活动一:深入阅读文本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5各组展示。活动二:点明主题,想像拓展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它还是一座()桥,因为()。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4各组展示。检测反馈听写本课的生字词。23*卡罗拉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我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你感受过怎样的爱?在这么多爱中,母爱是最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它而感到幸福,可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齐读指名读)相信学了课文之后,再读这个名字时,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感受卡罗拉的不幸。2. 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板书:不幸),心里承受着的悲哀。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仔细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在你感动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三、总结感悟升华情感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对于我们周围那些遭到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关爱)这也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再读课题。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他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吧,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齐读师打手语)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下,在自己的坚强面对下,他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相信,当周围的人遭遇不幸时,同学们会向他伸出关爱之手。因为我们知道“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社会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三、检测反馈四、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不幸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各组展示。活动二:感受幸福1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板书:不幸),心里承受着的悲哀。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仔细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在你感动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次。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各组展示。检测反馈写话练习:假如你是卡罗那,面对周围人的关心,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写几句话。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导入课文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打开课本,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2思考:(1)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2)哪些内容让你感动?3.自读课文思考:(1)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2)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3)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快举手告诉我。心情怎样?三、总结深化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1打开课本,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2思考:(1)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2)哪些内容让你感动?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二:精读课文1.自读课文思考:(1)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2)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3)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快举手告诉我。心情怎样?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各组展示。检测反馈:抄写本课生字词。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口语交际的内容。2.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安慰别人。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安慰别人。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创境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2.师揭题:感谢和安慰。二、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让学生完成感谢学习目标1.学习口语交际的内容。2.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安慰别人。活动方案活动一:学会感谢1.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4各组展示。活动二:学会安慰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 情景三:(放录像“天地对话”)31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4.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5.小组合作讨论交流。6各组展示。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学习“我的发现”,体会理解词语的好方法。2.学习“日积月累”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教学重难点:1.学习“我的发现”,体会理解词语的好方法。2.学习“日积月累”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一、温习旧知二、导入:(直接课题揭示。)学习“我的发现”请2生,1生扮小林,1生扮小东,读“我的发现”。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 我的发现1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齐读)幻灯片出示。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顺便说说平时搜集资料中的学习体会。2.日积月累自读诗句过故人庄: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质疑,谁来说说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闭眼悟诗情。你听着诗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齐读过故人庄四、检测反馈五、作业课外搜集的有关友情的诗歌,课堂上交流。学习目标1.学习“我的发现”,体会理解词语的好方法。2.学习“日积月累”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