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关小学 六年级集体备课记录时 间5.10地 点高年级班公室中心发言人徐勤英备课内容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参加人员马小娟 徐勤英 沈凤集体备课摘要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课文以景抒情为主。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歌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是元代王冕的作品。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植物的美,激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热爱。4.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初步学会欣赏诗歌,能从诗歌的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它的意境,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6.口语交际:与对话。7.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并能用这种方法写作。三、教学设想:广玉兰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对六年级学生来讲,他们都见过广玉兰,但未必仔细观察过,学习课文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本年级段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将全课分为三课时,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夹竹桃要真正上出语文学科的本色,语文课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就不能不强调语言文字,那么怎样紧扣语言文字,怎样强调语言文字?就本课而言,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准备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对比着读,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非常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同样,我准备在课文中选取了几个特别优美的句子来让学生赏析,使他们从中悟到整齐对仗的句式与一般散文句式在效果上的不同,使他们悟到语言文字的形式结构美和声韵回环美。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应该是这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及优秀品质的写照。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这两首诗的本来之意,是非常简单的。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欣赏,拓宽了理解的宽度,挖掘到理解的深度。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第一首古诗学完,可以采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总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墨梅,最后交流反馈中引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 四、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看法。五、形成个案。语文学科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课文以景抒情为主,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等课文。另外,还安排了“习作6”和“练习6”。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歌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是元代王冕的作品。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本组教材的内容语句优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要求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2、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3、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4、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的进行摘抄,加大词汇储蓄量。教学进度教 学 内 容课时数起止日期备 注 18广玉兰2 5.14-5.15 19夹竹桃2 5.16-5.17 20古诗两首2 5.20-5.21 习作63 5.22-5.23 练习63 5.24-5.27 五六单元过关测试及评析2 5.28-5.29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3课 题 18 广玉兰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1 课时课时目标1、 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教 学 预 案 一、图片导入1.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2.板书:18 广玉兰二、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荡漾 玉琢冰雕 内涵 绽放 花蕊 婴儿 颈部 铁锈(2)读书,纠错。相机正音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先思考每一段写什么,再练习分段三、学习第一段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朗读这一段。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观察路边的广玉兰。思考与修订激疑:从大家的口中老师听到的只是对广玉兰一些泛泛的评价,“花很大,叶片很厚,花很好看”如果让你们来写广玉兰,你会怎样写?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广玉兰的花香呢?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4课 题 18 广玉兰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2 课时课时目标1、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重难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 学 预 案 一、谈话引入。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二、学习第二段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默读课文,圈画写感受小组交流集体交流1、第二小节。(1)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找出中心句(2)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3)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说说为什么?(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4)指导感情朗读。(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广玉兰叶子的旺盛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5.齐读最后一小节。三、总结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新沂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四、作业。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洁)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4、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植物,写清它的特点。板书:气味 幽香广玉兰花瓣 洁净 高雅(生命力旺盛)形态 生生不息叶片 终生不败陈 荒 煤陈荒煤(19131996),中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原名陈光美,笔名荒煤。湖北襄阳人。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在武汉、上海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活动,后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开始小说创作,被视为左翼文学的新人。1938年秋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陈荒煤长期担任文化领导工作。著有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论文集,电影文学评论集,散文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汇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当代中国电影丛书、荒煤短篇小说选荒煤散文选等。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获全国首届优秀散文杂文集优秀散文奖。思考与修订引导回顾: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广玉兰的幽香?看看作者描写的好吗?好在哪里?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达特色并练习用本段的句式说话。引导学生看图介绍广玉兰花开的各种形态相机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在文中的意思。回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此时如果再让你来介绍广玉兰的话,你会怎样介绍?课后反思:广玉兰是一篇形神兼具的优美散文。它通过描写广玉兰香幽、色美、形秀、叶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也歌颂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对于花瓣的色彩和质感,作者的观察尤为细致,感触也尤为新颖。虽说“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可实际表达上作者却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广玉兰花那白中透点淡淡的青绿的颜色,玉琢冰雕之间显得柔韧而有弹性的质感,实有欲擒故纵之感,颇为精妙。怎样让学生感悟到这样表达的妙处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诵读之后,对着花瓣的图片也来当一回观花的作者,试着用文中的话来表达花瓣的颜色和质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情境中用这种句式练说其他物的特性,这样既体会了文本的内容,又帮助学生内化迁移运用了文本的语言。 课文的第三小节描写花的形态,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作者写了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的以及凋谢的,且这四种形态中有一种内在的生长联系,从未开到开过,每一个时期广玉兰花都有它独特的美。我这样引导学生:“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花就试着把它读好”。学生练读比读之后,再让学生试着去发现这四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之后让学生结合图片按照这样的顺序向大家介绍广玉兰花的形态。由读到说,最后迁移到写,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这种花的形态,学生在积极的积累中把花的形态的描写方式沉淀为己有知识。散文贵在写神。广玉兰一文美在写广玉兰之形外更突出了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一点,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理解这一点,需要有“形”的铺垫,在对广玉兰香幽、色美、形秀、叶趣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回到文本,认真思考。在如此美丽的花形之内还藏着她的什么品质呢?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讨论、可批注、可自读,在全班交流中再通过对开过的广玉兰花、终年常绿的叶片这些细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广玉兰顽强的生命力。以这样的理解来读全文的最后一句,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升华。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5课 题 19 夹竹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1 课时课时目标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教 学 预 案 一、导入1.板书课题:19.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夹竹桃又名柳叶桃、半年红。属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大型灌木,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多三叶轮生,叶片像竹,花朵如桃而得名。原产印度及伊朗,现广植于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壤,微酸性、微碱性土也能适应。夹竹桃对类尘及有毒气体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2)说说词语意思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乍起:刚刚开始。韧性:柔软而结实。(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读正确流利。三、理清课文脉络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夹竹桃,如何给课文分段。练习给各段概括段落大意四、作业1.课作: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熟读课文。3、读读作家卡片,了解季羡林。思考与修订引导读准字音,说说你对夹竹桃有哪些了解?出示图片,组织欣赏。激疑: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的写花的文章一般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种花?那本课是不是也会从这些方面来介绍呢?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6课 题19夹竹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2 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2、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 学 预 案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熏透 凄清 荇藻 微风乍起 夜蛾2.初读课文,说说季羡林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一)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2.讨论,交流:(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二)学习第5自然段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讨论: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3.默读,思考:(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4.讨论上面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我幻想它是地图( )。( )是亚洲,( )是非洲,( )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 )。( ),( )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5.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6.练习朗读。(三)学习第3.4自然段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自由读,交流,出示:(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把它换成肯定的句式,朗读比较,体会双重否定好在哪里。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这些花的衬托作用。7.小结: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8.练习背诵。(四)学习第1.6自然段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三、作业1.背诵课文4、5自然段。2.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3.积累一些描写花多花美的词语附板书: 红白相映夹竹桃 韧性可贵 爱上了夹竹桃 引起幻想参考资料季 羡 林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思考与修订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看看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夹竹桃可贵的的韧性和引起作者的奇妙的幻想的?你发现这一段在描写时有怎样的规律?你还能将它幻想成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补充:季羡林的生平资料进一步体会。课后反思: 多美的一篇文章!教学季羡林大师这篇文章不积累、不想象就是一大遗憾。文章中关于花朵华美的词语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迎风吐艳真好!由此再做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词语积累更加丰富。想象是这篇文章一大特色,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了作者无限的遐想,或地图,或荇藻,或墨竹多么生动、有趣!在作者的启发下,我引领学生也展开自己的想象:夜空、小鸟、树林、竹林、白云既有思维的活跃,又有语句的丰富,可学之处太多太多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7课 题 20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的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2.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 学 预 案 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2.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二、自学古诗1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1)“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 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2)“若等闲”、“浑不怕”。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边读边想象。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3)“要留清白在人间。”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1)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2)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3)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3诵读古诗。相机指导学生要背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四、拓展阅读。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思考与修订想一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一首古诗的?引导梳理一下一般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意和句意,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和诗所表象的意境;背诵积累古诗。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8课 题20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2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2个生字砚、痕。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 学 预 案 一、复习引入。1、背诵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2、揭题板题3.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4.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二、初步感知。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朗诵诗歌,熟读成诵。三、讲解诗意。1.教师范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1)指名试读。(2)理解字义。(3)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4)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5)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1)指名试读。(2)理解字义。说说诗句的意思。6.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7.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8.朗读全诗。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五、回顾反思:“岁寒三友”象征了怎样的精神。参考资料于 谦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报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王 冕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放牛,晚上去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作诗。后隐居九山,以卖画为生。尤其以画梅著称,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也善于写竹石,对刻印颇有研究,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作有竹斋集。古代写梅的诗句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李商隐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南朝谢燮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宋苏轼思考与修订课后反思:让孩子读咏物言志诗,我总觉得有些“残忍”。跟孩子说说石灰,墨梅已经很是陌生,再跟他们讲诗人所寄托石灰、墨梅后面的情怀!我觉得确实有“蜀道之难”。在备课中,我常常喜欢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走进故事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通常会“掘”起许多话题,有了这些话题,教学就像被捅开一扇扇窗户,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对呀!我为什么不让学生当当石灰呢?让石头煅烧成石灰的“经历”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历程。有了这种想法,我的咏物诗教学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79-80课 题习作6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 1-2 课时课时目标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 学 预 案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二、示范调查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2.统计小结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四、各自整理汇报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六、指导习作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第二课时 一、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二、指名范读,适时评点。三、自主修改,誊写作文。思考与修订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81课 题习作 6评讲教学目标1 评讲本篇习作,进一步明确作文的要求。2 通过对优秀作文的评析,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和点评别人的作文。教学本课用 1 课时 此教案为 1 课时课时目标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优秀作文的评析,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和点评别人的作文。教 学 预 案一、 回顾作文要求: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六篇作文写的是什么吗?2、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3、学生交流:(1)能发现学习与生活中的感兴趣的事情,勤于思考,乐于探究。(2)能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二、 小结作文情况。1、 学生结合作文要求自我评价一下自己的文章。2、 教师小结作文情况: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紧紧把握本次作文的要求来写。很多同学都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调查,并能将统计过程、结果与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习作语言生动、流畅,表情心理都写得生动精彩。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习作条理不清晰,调查的过程没能写清。三、 优秀作文评析:1、 说说评议的要求。2、 读优秀作文1杜秋月的有趣的统计3、 学生根据评议要求进行评议。4、 读优秀作文2刘慕涵的我的发现5、 学生评议。四、 小组互评。1、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先自评。2、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提出可行性的修改意见。五、订正错别字。思考与修订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82课 题练习6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并能仿写句子,学会分类积累词语;2、诵读与欣赏马诗,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韵味地诵读;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学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并能仿写句子,学会分类积累词语;2、诵读与欣赏马诗,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韵味地诵读。教学重难点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并能仿写句子,学会分类积累词语。教 学 预 案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自读诗歌,引导发现诗中所写的四季的特点。(2)思考、讨论:诗中写出了四季各自怎样的特点?写得是否生动而又有生机?为什么能写得充满生机?(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4)小结:抓住了四季各自最典型的特点来写;由于把四季写得和我们人一样富有感情,写活了,所以充满生机。(5)说说四季还有哪些特征。(6)师生小结。2.教学第二部分(1)让学生充分读例句,分析写法。(2)根据上一部分学生说出的各季节的特征,学生仿写夏、秋、冬的句子。(3)学生交流、评议。师相机提示写法(4)鼓励小结3.教学第三部分(1)导入:要想写好文章,积累一些成语是必要的。同样,写好关于四季的文章和句子也需要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2)学生回忆关于四季的成语。(3)鼓励学生说出并汇总这些成语。(4)对上述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科学教育课外活动方案
- 工程施工实习汇报
- 安全管理模拟实验题库及答案解析
- 网络信息与安全决赛题库及答案解析
- 精神科病人藏药的护理
- 血液灌流护理查房
- 石材电视墙基层施工方案
- 证劵从业资格云考试及答案解析
-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操作规范
- 医疗护理记录与管理
- 排他协议合同协议
- 经济数学微积分 杨慧卿 第4版 教案 第1-3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一元函数积分学
- 脑卒中护理新进展
- 足浴店租赁合同
- 2025-2030中国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YS-T621-2021百叶窗用铝合金带、箔材》
- 《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标准》(第三版修订版)
- 2025年国资委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周课件
- 亚朵酒店前台培训
- QC七大手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