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需要玩味音乐_第1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需要玩味音乐_第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需要玩味音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教学需要玩味音乐 内容提要: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参见音乐课程标准).而音乐是瞬间的听觉艺术,它所呈现的音响是稍纵即逝的,因此,为了使稍纵即逝的音乐为学生所认识和掌握,就需要教师进行细致地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玩味音乐,便是一个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做法,本文将从教师课前的自我玩味音乐和课中引导学生从音乐到音乐,从粗略到细致,从单一到多变,从简单到丰满地玩味音乐进行阐述,以实现音乐教学的更有效. 关键词:玩味玩味音乐音乐教学 玩味,是指不断地把玩,品味,咀嚼,感受.对于诗歌,常有玩味一说,例如李渔的风筝误嘱鹞中就有如今待我取出诗来,细细的玩味一番.的描写.诗越玩,能越得其韵味,意味,趣味.对于古玩器物,也是经久久把玩,细细品味,方可晓其质地,来历之奇,色泽,工艺之妙,价值,涵义之高.因此,对事物进行玩味,可让我们深究其意,深悟其道,音乐也是如此. 因为音乐是瞬间的听觉艺术,它那丰富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多变的节奏,丰厚的织体所呈现的美非常细腻,并且是在流动中稍纵即逝,如果只是粗略地聆听,是难以真正走进音乐领悟它的妙,体味它的美,也难以真正意义上地认识它.因此,音乐需要细细把玩,细细品味. 音乐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有兴趣,有意识聆听音乐的音乐学习心理动机,不断地增强其音乐能力,如对节奏的把握能力,音高辨别能力,旋律能力,歌唱能力等等.而音乐是瞬间的听觉艺术,为了使稍纵即逝的音乐为学生所认识和掌握,教师应当设计巧妙而直接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听觉沉浸在音乐中,从粗略到细致,从单一到多变,从简单到丰满地进行反复玩味. 然而,教学中玩味的关键在于老师,因为他们是引导者,所以,课前教师的玩味是前提. 课前,教师玩味音乐 一,玩之有心. 玩味音乐就得像当年孔子学琴那样玩之有心.孔子曾向襄学琴,当襄说于琴已习时,孔子则说未得其数也,当襄说已习其数时,孔子则说未得其志也,当襄说已习其志时,孔子还说未得其为人也,直到最后孔子说殆得其为人矣非文王其孰能为此而这首曲子正是文王操.孔子的玩之有心,是静心,潜心,细心和耐心.所谓静心,就是要抛弃杂念,屏蔽杂声,静静地闭目凝神,侧耳谛听,让音乐由双耳流向心田,让外在的音乐与内在的心声共鸣;所谓潜心,就是要沉潜于音乐之中,深入地去研究其创作背景,结构形式,表现手法,再联系听觉感受以洞察音乐的内涵,并找出乐曲的主要特征或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所谓细心,就是要对音乐表现要素作细致分析,是音乐中的什么使之富有如此特征或如此打动我,从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明暗,节奏的律动,旋律的起伏,到和声的进行,调性的变化,动机的发展等等,体察音乐一丝一毫的变化,体会音乐表情达意的巧妙;所谓耐心,就是要对音乐作品反复倾听,耐心揣摩.这样才能像孔子学琴那样,先得其数,后得其志,直至得其人,从而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玩之有物. 经过静心谛听,潜心研究,细心分析,耐心揣摩,便能从音乐材料的声音面貌上玩出音乐的主要特征来,便是玩之有物了. 玩之有物需要抓住音乐的表现特征,找到抽象的音与形象的物之间的联系.如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是一首标题音乐,强调音乐细微的,个性化的表现力.乐曲用三个音乐材料,通过丰富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音响,有了丰满的表现力.如第一主题,有单簧管轻柔地演奏,加了弱音器的圆号演奏,乐队加了顿音强有力的全奏,进行移调对位,使同一旋律有了多姿的呈现,在听觉上有了因变化带来的多种美感.乐曲最后对复调这一表现形式的运用,也产生了强烈的音响效果,极富感染力,使人从音响中仿佛感受到驼队行进的中亚西亚草原上的情景.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前去玩味的,当教师有了这样的玩之有物,教学中才有可能让学生有物可玩. 三,玩之有味. 玩之有物后,有味是自然而然的.如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第一主题,单簧管演奏是那样宁静,安详;圆号一演奏,咦,明朗了;加了顿音有力的全奏,啊,真是勃勃气势;进行了对位,那种绵延真有意境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即浮现在脑海中,一个个音乐元素的增减变化,给音乐带来了更多的韵味,意味和趣味. 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引导学生在物中品出味来,真正领略音乐之美. 课中,引导学生玩味音乐 从音乐到音乐. 教学中引导学生玩味音乐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音乐教学中所有的活动必须是紧紧围绕音乐展开的,都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的.即从音乐出发,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关注了音乐的旋律,调性,曲式,织体等等.下面以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人音版第13册)欣赏教学中的两个片段来阐述. 片段1:首先,为了让学生感受乐队有力的全奏和因休止符形成的短促节奏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从音乐要素出发),在欣赏呈示部主部主题中的第一旋律 时,通过聆听,对比(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去掉休止符后的这条旋律),男生短促有力的歌唱,女生在强拍处握拳表现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都是紧紧围绕以上关注点的音乐活动). 接着,为了让学生体味旋律的细微变化(从音乐要素出发),在欣赏第二旋律: 时,先请学生看谱聆听,再具体辨析:开始是连贯的,然后由倚音而产生轻盈,最后因顿音记号和休止符而产生跳跃(关注了旋律的细微变化,关注了倚音和顿音的运用效果).然后由师生优美地接唱:老师唱第一小节,女生唱第二,三小节,男生唱第四小节,要求把自己的旋律特征很到位地表现出来(通过歌唱深入感受长音,倚音,顿音,休止符的表现效果). 最后,为了整体地感受这两条旋律的不同特点,体味它们的不同美感,教师弹琴,男生起立唱有力的第一旋律,女生坐着唱柔美的第二旋律,时而分开唱时而同时唱,同时唱时有了复调的效果.(男,女生分别唱第一,二旋律,出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有分有合的歌唱,使学生对这两条旋律的组合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并在美感的呈现中,内心充满愉悦). 片段2: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中对称这一形式美,完整聆听呈示部时,要求学生看着老师左,右手的对称指挥,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从老师的指挥中感受古典音乐一个重要的形式美对称,然后全班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中歌唱,在歌唱中再次体味对称美(看指挥聆听,歌唱,使学生一直在感受着对称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以上两个片段都表明了:首先老师要对音乐材料的把握非常到位,很明确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什么,然后所有的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这些而展开,把学生的听觉越来越深入地引到想让他们关注的地方,充分地体味着,这就是从音乐到音乐. 从粗略到细致. 引导学生从粗略地听到细致地听,是玩味音乐的必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总是停留在粗略聆听上,否则,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也只会停留在生理感受,音乐感觉这个初级层面.而通过从粗略到细致地玩味,使学生产生联觉活动(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的联合活动),能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的要素.下面以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人音版第15册)欣赏教学中的一个片段来说明. 教学片段:初听单簧管吹奏的具有俄罗斯风味的草原主题(见以下谱例),请学生说说音乐给你的感觉(这是直接聆听产生的生理反应,即音乐感觉). 然后请学生再听,并思考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觉(使学生开始关注音色,旋律了,发现乐器的声音,旋律中的一些长音,缓慢的速度,轻柔的力度让我有了-的感觉),接着,老师用哼鸣模拟单簧管宁静,安详的音色轻柔,缓慢地哼唱,学生闭目感受(进一步体味着音色,速度,旋律).然后全班学生哼唱最后一个长音,渐弱至无声(感受长音带来的那种悠远,广袤).最后,女生完整哼唱,男声用手势表现旋律,特别是长音的延伸(产生了联觉活动). 接下来,请学生细细品味同一旋律不同的呈现:圆号演奏,乐队有力的全奏,通过移调表现,通过对位表现(感受旋律的变化). 这样,通过从粗略到细致地玩味,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性,织体,音色,对作品内容的意象塑形,情致心态等,有完整,深入的理解与体验,并拥有美妙而丰富的听觉享受,领悟着音乐的五彩缤纷. 从单一到多变. 在音乐教学中,让整个课堂充满多变的音响效果,使学生的听觉拥有多变的音响体验,不断有发现,不断有惊喜,不断有期待,不断有满足,不断有享受,这是玩味音乐的重要手段.象在歌唱教学中,通过要素的变化,演唱形式的变化,使之产生丰富的音响,如:歌唱草原上(人音版第5册),在老师的指挥下,歌声一会儿是缓慢的,轻轻的,象从遥远的草原飘过来,似有似无;一会儿是稍快,跳跃的,仿佛每个音都是从草原上跳出来的;一会儿是一个甜美女童声,一会儿是一个明朗的男童声,一会儿是一前一后稳步跟随的卡农 其次,灵活运用一些音乐材料,使其产生多变的丰富效果.如: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人音版第2册),抓住阿里里进行变化:(1)给歌曲加上引子666-(慢速,第三个6延长),然后用稍快的速度唱起666333111666(都是用阿里里来唱),接着喊嘿嘿,然后用稍快的速度唱起歌曲,一遍后喊嘿嘿嘿再反复歌唱,结束后加尾声666666666-渐弱至无声(2)第一遍完整歌唱后,第二遍除了阿里里唱出声,其他地方都是不出声地内心歌唱并按xxxx的节奏拍手.第三遍除了阿里里唱出声,其他地方都是不出声地内心歌唱并按xxxxxxxx的节奏拍手,而且四个阿里里一组唱一个.最后一遍又是如同第一遍完整歌唱. 通过从单一到多变地玩味,使学生感受着重复和变化的魅力,而重复和变化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长期以往,对其形成音乐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从简单到丰满. 对一些单声部歌曲,通过组织,加工,使其产生相对丰满的和声效果,出现立体的,多层次的,悦耳动听的音响,是玩味音乐的又一重要手段.如:歌曲美丽的黄昏(人音版第5册),男生一直用P的力度唱着1-/1-/(bing-/bang-/)声,在整齐的bing-/bang-/声的上面,飘荡起女生演唱的美丽的黄昏的旋律. 又如歌曲小蜜蜂(人音版第4册):(1)一组学生一直用嗡唱着543-,其他学生完整歌唱小蜜蜂.(2)一半学生用嗡唱着543-23421-,另一半学生用嗡唱着34532342,一会儿依次唱,一会儿同时唱. 还如歌曲欢乐颂(人音版第6册),一半学生完整唱歌曲,另一半学生只唱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便形成了很和谐的合唱效果. 再如,把瑶族舞曲(人音版第16册)的第一,第二主题音乐分别给一半学生,同时歌唱时也出现很好听的合唱效果. 通过从简单到丰满的玩味,使学生对声音的感知是立体的,了解音乐不是单线条的,而是多线条的.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