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反馈练习题.doc_第1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反馈练习题.doc_第2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反馈练习题.doc_第3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反馈练习题.doc_第4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反馈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xx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12月反馈练习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草色遥看近却无。青山有幸埋忠骨, 。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山尖全白了, 。 ,冷露无声湿桂花。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秋词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其中“ , ”两句,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2、根据汉字写拼音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滑j 根深d 固贮蓄 静谧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阙: 曦: 溯: 奔: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B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个是( ) (2分)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B. 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C. 济南的冬天的天空是晴朗无云的季节。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6、填入下列各句中最适合的一组词语是( )(2分) 他用微薄的工资 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 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激光的温度很高,它可以使最难 的金属顷刻间灰飞烟灭。 春天到了,冰雪 ,万物复苏。A. 抚养 扶养 熔化 融化 B. 抚养 扶养 融化 熔化 C. 扶养 抚养 融化 熔化 D. 扶养 抚养 熔化 融化7、根据语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四句话,不得体的一句是( ) (2分)初一(1)班学生李刚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夺取了第一名。事后,春草文学社的一名小记者采访了他。小记者请他谈谈感想,他说:“ ”A. 能为集体争得荣誉,我感到非常高兴。B. 我初步体会到,胜利永远属于强者。C. 这次第一,不等于今后永远第一。 D. 还有两个项目没比赛,我希望也能取得好成绩。二、阅读与理解(34分)(一)西 江 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8、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B.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C.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D.“旧时”指当年的,过去的,在这首词里含有舍弃不用的意思。“茅店”指简陋的客店。“旧时茅店”连用,是说这是作者曾经住过的地方。(二)农 夫 耕 田(10分)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注释】息:呼吸。 术:方法。 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行者解衣下田( ) (2)气竭汗雨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1、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三)滇南之春(节选)(7分)12、文中有一句话概括滇南之春的特色,请找出来,写在下边横线上。(2分) 13、本段文字通过感觉的变换写出滇南之春朴素而不失华美的美景。请找出作者所运用的感觉,并各举一例。(3分) 14、“山上的树,几乎常年都是绿的,在你不知不觉中,新叶长出来了,而飘落的老叶并不枯黄。”一句中“几乎”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四)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14分)(1)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2)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3)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4)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5)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6)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7)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8)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9)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10)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11)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12)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13)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14)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15、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16、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7、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18、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19、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6分)1-3略4C (2分) 5B (2分) 6A (2分) 7C (2分) 二、阅读与理解(34分)8D (3分)9(4分)(1)行者:过路的人 。 (2)竭:尽、完 。(3)谓:告诉、对说。 (4)退:走了、离开。10(4分)(1)译文:农夫太懒惰了。或:太懒惰了,农夫。(“甚”、“惰”各1分)(2分)(2)译文: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乃”1分)(2分)15(2分)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6. (4分)(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2分)17.(3分)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18(3分).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