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历史试题期末试题._第1页
必修三历史试题期末试题._第2页
必修三历史试题期末试题._第3页
必修三历史试题期末试题._第4页
必修三历史试题期末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历史试题期末试题姓名_学号_成绩_题号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当时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2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A荀子 庄子 B韩非子 孟子 C老子 董仲舒 D韩非子 董仲舒3荀子的思想在西汉时期大受推崇,而朱熹却认为:“荀卿(荀子)全是申、韩(法家)”,“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荀子思想在宋代如此遭遇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奉理学为官方哲学 B程朱理学主张人性本善C儒家思想排斥法家理论 D与“存天理,灭人欲”相悖4“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5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A重儒学,轻奇巧淫技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B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C中国没有发展到现代的科技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逻辑推论思维D中国的专制政治是科技进步的政治基础6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A佛教开始传人我国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7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由此可知李鸿章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8 1901年后中国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1902年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著名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 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 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9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0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11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是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12“近来时常听得人说:过激主义来了;报纸上也时常写着过激主义来了。于是有几文钱的人,很不高兴。官员也着忙,要防华工,要留心俄国人,连警察厅也向所属发出了严查有无过激党建立机构的公事。”这是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写的一段文字,其中的“过激主义”是指A马克思主义 B资本主义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思想13 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李立三路线产生的根源是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B对苏俄模式的迷信C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D基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14“革命失贼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的论述最有可能发表于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15下列关于新中国“百家争鸣”与战国的“百家争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战国的“百家争鸣”都是表现在学术问题上的争论B都是学者在学术上完全自由放任的批评、辩论C实施过程历经曲折,最终走向了思想的“大一统”D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所反映的阶级本质不同16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17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由此可见,柏拉图A重视人的理性和道德 B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C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 D吸收孔子等级有序的观点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下列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9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 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0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21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22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援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2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这是在评价A伽利略的科学成就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19世纪中后期,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刨说”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25李倍雷在西方美术史一书中描述了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不夸张、不修饰、更不理想化而进行的一种客观描绘的方法和艺术主张注重对生活中本身问题的揭露,带有批判性质。”下列哪幅绘画作品能体现上述风格A自由引导人民 B镜中的少女 C拾穗者 D向日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材料三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柏恩斯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6分)(3)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8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韩非子强调“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试图把“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排除君主和官吏的私心、私威及主观臆断的干扰,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甚至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商鞅看到了仅靠监督来防止官吏腐败的局限性,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官员。事实上,从秦代开始,中国传统政法体制设置就贯穿着浓厚的监督制约色彩。材料二 儒家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控腐败,这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主张“欲而不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张扬“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内省不疚、无愧于心的精神满足感,是为官者严格自律的内在动力。材料三 西方把权力视作“利维坦”。为了防止权力失控,防止腐败,西方素有分权、法治的传统,形成了遏制和防范权力腐败的制度和文化,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的标杆或参考。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高度推崇法律:“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不能实现法治。”经过历史的沉淀,法治深入人心。为了防范公职人员腐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韩国有公务员道德法,法国有政治生活财务透明度法等,在这些制度得到很好执行的国家,政治就相对清呵,腐败现象较为轻微。西方国家大多建立了反腐败专门机构,一般直属议会,例如,英国领导反腐败机关的总检察长直接对议会负责。对于公职人员违反法律以权谋私的行为,很多国家的公务员法都规定了明确的惩惩戒施,秉承零容忍的执法态度。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介被称为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是民间社会系统的信息通道。 以上材料摘自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需汲取中外历史经验(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家和儒家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基本主张。(6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防止腐败的措施有哪些?(8分)(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反腐败的议识。(4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遏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其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吏(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6分)(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DBCADDCCBB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CACDBCBBC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